甲戌風災發生。
1874年9月22日
甲戌風災發生在1874年9月22日(清朝同治十三年,歲次甲戌,八月十二日)至23日。當天一個強烈颱風在珠江口附近登入,先後吹襲香港及澳門,遠至廣州亦受災害。在香港,颱風造成2,000多人死亡,成為香港有記錄至今第三多人死亡的風災。風暴期間,千間房屋被摧毀,維多利亞港內十多艘遠洋船隻沉沒,數百隻中國帆船沉沒。澳門則有5000多人死亡,數千隻漁船沉沒,大量樓宇倒塌,損失達200萬銀圓。珠江口西岸從香山至順德、廣州俱出受颶風及風暴潮襲擊,“圍堤破裂,水高二丈”。是戰前及十九世紀僅知侵襲香港及澳門最強的颱風之一。
據香港港口當局事後依靠船隻紀錄的調查,相信引起甲戌風災的颱風在9月22日下午4至6時仍位於東沙附近,向西北方向移動,9月23日上午2時最接近香港,當時其中心在香港的南面附近數里處,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香港部分地區曾出現短暫風勢平靜。香港錄得最低氣壓為28.88吋汞(978百帕),而風速則因風速計被吹毀而不可知。颱風橫過珠江口後在澳門附近登入,澳門錄得的最低氣壓為27.95吋汞(946.5百帕)。
颱風在香港期間,陸上17名歐洲人死亡,中國人死亡據估計在2500人以上。房屋損壞嚴重,超過1000間房屋被吹到,部份政府建築物包括港督居住之山頂別墅亦損毀。石澳、鶴園、土瓜環、馬頭圍等村落被夷為平地。雖然9月23日上午2至3時為天文低潮,維多利亞港內依然出現風暴潮,海水比正常高潮高出5至6尺,部份地方被水淹,水深4至5尺。部分海傍堤圍被沖走,原來海旁之碼頭貨倉被摧毀。在海上,約200名歐洲水手及船員死亡,十多艘遠洋船沉沒,數十艘擱淺或損壞。數百隻至千隻中國漁船沉沒,死傷約數千人。
數百具罹難者骸骨在昂船洲上被發現;由東華醫院與其他罹難者一併合葬雞籠灣墳場,稱為“遭風義冢”。1959年雞籠灣墳場停用,義冢被遷到和合石墳場。
甲戌風災是香港開埠之後較為嚴重的風災,而當時的香港並沒有專門負責氣象的部門,亦沒有人專職警告颱風的來臨,因此造成嚴重人命及財產損失。在此次颱風之後英國人開始考慮成立氣象部門,最後在1883年成立香港天文台。
9月22日發生的事情:
- 軍閥張宗昌被韓復榘派人刺殺 1932年發生的事
- 由22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及其代表參加的關於合作與發展的國際會議在墨西哥坎昆舉行。 1981年發生的事
- 日軍入侵越南。 1940年發生的事
- 由NBC拍攝的展示紐約都市生活的情景喜劇《老友記》播出。 1994年發生的事
- 美國總統林肯發表《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1862年發生的事
- 中國外交家、國際問題評論家喬冠華逝世。 1983年發生的事
- 保加利亞獨立獲得承認。 1908年發生的事
- 美國總統福特在十七天內第2次遇刺(第一次為9月5日),但總統安然無恙,兩次行刺的兇手均系婦女。第一位以100萬美元獲得保釋;第二位以五十萬美元獲得保釋 1975年發生的事
- 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去世 公元234年發生的事
- 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受安理會決議宣布停止軍事行動,但在此後數月中,破壞停戰的事例屢見不鮮。 1965年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