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946年>> 9月20日

法國舉行首屆坎城電影節。

1946年9月20日

早在1938年,法國電影界因不滿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就開始有了舉辦自己的國際電影節的動議;1939年,法國藝術行動協會正式籌辦,並決定於該年9月1日舉辦首屆國際電影節,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未能實現,直到大戰後的1946年,才如願以償。當年的9月20日,在法國地中海之濱的旅遊勝地坎城城舉行了第一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這在當時,是繼世界奧運會後的第二大國際新聞事件。從1951年開始,電影節定為每年5月舉行。
電影節的最初十年是最富魅力的時期。這時電視尚未崛起,人們特別風迷電影。每年電影節期間,法國人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爭先觀摩參賽的影片。各國參加電影節活動的電影明星,到處受到人們的敬意,許多明星也從這裡走向了世界。美國著名影星格雷絲·凱利,在1955年的電影節期間,結識了摩洛哥國王雷涅,他倆因參加電影節結下了良緣,成了世界矚目的新聞。每年,都有一些世界第一流的電影前輩和新人參加電影節的活動。除此,一些世界名人的光顧也為電影節增添了不少光輝。
該電影節是最具權威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世界著名導演都以在此奪得桂冠為榮耀;一些不知名的新人,或在此贏得世界性的榮譽,或引起世界性的震動。電影節特別注意褒獎新人,將那些敢於創新並顯露卓越才華的導演介紹給世界;1956年,瑞典導演英格瑪·伯格曼因他的《夏夜的微笑》在電影節放映後,開始蜚聲影壇。1958年第一部,“新浪潮”電影《四百下》的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在電影節上向傳統電影挑戰,提出了“作家電影”的口號,敲響了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的鑼鼓。1959年,法國年輕導演馬塞爾·加繆的《黑人奧爾弗》原來並不引人注目,但參加電影節後獲得了金棕櫚獎,他一躍為國際影壇的名人,《黑人奧爾弗》一片也被視為典範作品之一,至今仍在一些電影資料館裡定期放映。1960年,義大利著名導演費里尼的《甜蜜的生活》獲得金棕櫚獎,1966年,法國影片《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獲電影節大獎,並在世界上取得爆炸性的成功,該片導演克格德 ·勒盧什很快成了億萬富翁,使人們再次認識到在坎城電影節獲獎的影響力。為現代派電影贏得了榮譽。1975年,德國影壇新人赫爾措格的影片獲得了特別獎,竟一下喚起了德國人對民族電影的熱情。1978年,默默無聞的法國導演奧米爾的一部影片《木屐樹》意外地被選片人選中參加電影節,最後竟奪得金棕櫚獎,並吸引了數十萬觀眾的注意力。……日本導演衣笠貞之的影片《地獄之門》獲得第七屆電影節的大獎,這是日本電影第一次在坎城電影節奪得桂冠。以後數十年日本電影在坎城電影節上雖遭冷落,但在七八十年代,日本電影又重新成為在坎城電影節上角逐的主力。1976年,日本年輕導演大島渚的硬性色情片《官能的王國》在電影節受到狂熱的歡迎,但因不是參賽影片而未能奪標;1978年,他的《愛的亡靈》一片參加正式比賽,並獲得了導演獎。
1983年,今村昌平的《酉山節考》再次榮獲大獎。
每年一度的坎城電影節是國際影壇的盛會,被選中參加電影節的導演和影片,都享有極大的榮譽。世界上每年大約生產兩千多部影片,坎城電影節的選片人每年要跑遍十五個國家,審看幾百部影片,最後選定20部左右的影片參加比賽。世界各地前往參加電影節活動的代表有數萬人之多。從1961年起,電影節還開闢設有85個展銷台的電影市場,為世界各國的電影商提供洽談業務的場所。電影節的主辦人認為,電影需要有像領聖體、做彌撒那樣隆重的場合來表現自己,而坎城電影節恰恰就是一次彌撒。法國,是世界上放映外國影片最多、觀眾最熱情、外國影片受到的待遇最好的國家,因此坎城電影節深受其影響,贏得了人們的關注和尊重。
電影節規定:凡經過選片委員會審查,沒有攻擊第三國、特別是攻擊第三國國家元首的影片都可以參加電影節的比賽或會外放映。參加電影節的影片不受片長的限制,包括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及美術片,電影節嚴肅認真的評選原則,是它產生巨大影響的重要原因。在第37屆電影節上,法國大明星阿蘭·德龍的新片《我們的故事》遭到了拒絕。這部影片內容沉悶乏味,質量差勁。儘管阿蘭·德龍大為惱火,並指責電影節的組織者,然而電影節堅持取消影片的評選資格,把它拒之門外,電影節對質量、的嚴格要求由此可見一斑。
1985年的第38屆電影節被認為是一個“壞年成”,參賽的影片還不足20部,沒有一部真正夠得上獲金棕櫚大獎的影片。為授獎問題,電影節評審們大傷腦筋,最後才擬出一份調和折衷、無懈可擊的獲獎名單。雖然這一屆美國參賽的影片數量最多,並且雄心勃勃,但最後大獎卻給了南斯拉夫影片《爸爸出差去了》,而美國的《鳥人》則獲得評審會特別大獎。這樣做,似乎既向美國電影致敬,兼顧外交方面的考慮;又顯示出電影節要推出最出色的影片,注重藝術的傳統。這屆電影節還比較集中地出現了一些涉及同性戀問題的影片,如匈牙利影片《雷德爾上校》、巴西影片《蜘蛛女之吻》、美國影片《三島由紀夫傳》等。在電影節上出現描寫不正常性愛問題的影片,如此普遍的怪現象,引起了世界影壇的關注。
電影節雖時常有外交方面的考慮,但也不願受政治勢力的干擾。1969年,電影節選中了蘇聯導演安·塔爾柯夫斯基的影片《安德列依·魯勃遼夫》,但蘇聯政府不讓此片拿到電影節去參賽而要另送其它影片,電影節組織卻明確表示:要么讓《安德列依 ·魯勃遼夫》前來參賽,要么蘇聯影片就不要參加該屆電影節,結果,儘管《安德列依·魯勃遼夫》在國內還不讓公開放映,但還是參加了電影節的比賽活動,並受到讚揚和重視,獲得國際影評聯合會頒發的獎。1981年,電影節經過兩周的激烈競爭,最後波蘭影片《鐵人》獲得了金棕櫚大獎。蘇聯報紙對此也作出激烈的批評,他們指責把大獎授予《鐵人》是電影節評審玩弄的政治把戲。然而事實是,這一結果是在最後十分鐘經過慎重研究才決定的。
該電影節自創辦之日起,就得到法國外交部、教育部、國家電影中心的支持和資助。除1981年第34屆電影節,因法國政局變動以及教皇保羅二世在電影節開幕這天遇刺的原因,法國政府當局無人參加開幕式外,一般每屆電影節的開幕式上,總有一名法國部長級的官員親自出席和作致辭。1987年第40屆電影節上,法國總統密特朗參加了活動,並親自為“好萊塢的常青樹”伊莉莎白·泰勒授予法蘭西榮譽勛位勳章。
電影節的活動有:各片種的比賽、會外放映、專題放映、評論周、研討會等。
電影節的最高獎品是:“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紀錄片、最佳美術片、最佳科教片等。此外還設各種單項獎。
《爸爸出差去了》南斯拉夫 1985導演:埃米爾·庫斯圖里案《影子武士》日本 1980導演:黑澤明

9月20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