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國際水稻大會在北京舉行
2002年9月16日
首屆國際水稻大會在北京中國國際科技會展中心隆重召開,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出席開幕式並作重要講話。
2002年9月16日,首屆國際水稻大會在北京中國國際科技會展中心隆重召開,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出席開幕式並作重要講話。
江澤民說,水稻是世界上食用人口最多、歷史最悠久的農作物。各國科學家、企業家、政府官員和國際機構的代表共聚一堂,討論水稻的研發、推廣、生產、貿易、管理和國際合作等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他說,世界農業正面臨著新的挑戰,全球範圍內的糧食安全問題依然存在。隨著人口的增長,世界糧食需求將繼續顯著增加,而耕地、淡水等糧食生產的基本要素卻呈不斷減少的趨勢。在相當一些國家和地區,糧食問題尚未根本解決,全球營養不良的人口仍有7.9億。這些問題和挑戰,需要各國政府和各界有識之士加強合作,共商解決之計。
他指出,20世紀後期以來,一場新的農業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蓬勃興起。國際社會應該珍視科技進步帶來的發展機遇。開發中國家要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努力推進本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已開發國家要深刻認識日益拉大的南北貧富差距對全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帶來的影響,在技術、資金、人才和信息等方面向開發中國家提供更多的援助。
江澤民主席還介紹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在水稻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國為世界糧食生產和安全作出的貢獻。
他說,中國的農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中國還是一個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人多地少水少、人均資源不足是基本國情。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現代化,仍然是我們要下大氣力繼續加以解決的重大課題。
他指出,中國與國際水稻科技界幾十年來富有成果的交流和合作證明:不同文化傳統、經濟模式和發展水平的國家開展科技交流和合作,對合作各方和世界的發展都有利。我們主張按照平等互利、成果共享、尊重智慧財產權的原則積極進行國際合作,鼓勵中國科技人員與各國科學家加強合作研究,為各國的共同發展和普遍繁榮作出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主持了開幕式,全國政協副主席宋健出席並致辭,出席開幕式的還有國際水稻研究所理事會主席坎巴女士等1200名中外科學家及代表。
這次為期5天的大會由中國工程院、國家發展計畫委員會、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國際水稻研究所共同主辦。大會的主題是“創新、影響、繁榮”,目的是促進亞洲和國際社會進一步重視水稻生產,提高億萬窮人的生活水平並推動水稻的二次綠色革命和生態環境的保護,為各國的科學家開展水稻的科技交流和合作提供平台與機會。
9月16日發生的事情:
- 親德的伊朗國王禮薩汗、巴列維被迫退位,其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登基,驅逐了國內軸心國勢力。 1941年發生的事
- (高宗紹興元年八月丁亥)任秦檜為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 1131年發生的事
- 毛澤東與國統區三記者談話 1939年發生的事
- 北洋政府首領,中華民國第二屆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出生。 1859年發生的事
- 福特給予尼克森特赦 1974年發生的事
- 國畫大師齊白石在北京病逝。 1957年發生的事
- 紅二十五軍長徵到達陝北 1935年發生的事
- 鄧小平在吉林批判“兩個凡是” 1978年發生的事
- 傑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先生(原名張英傑)的骨灰安放儀式在杭州舉行,並宣布為他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1978年發生的事
- 越南抗法戰爭越中邊界戰役開始 1950年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