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南關大捷
1885年3月24日
1885年3月24日 中法戰爭中,馮子材在鎮南關大敗法軍。
馮子材(1818-1903),字南乾,號萃亭,廣東欽州(今屬廣西)人。行伍出身。1850年參加過劉八領導的廣東天地會反清起義,次年接受“招安”。從此,成為清軍中一員驍將,鎮壓過太平軍和少數民族起義。1862年因戰功升任廣西提督,1882年,“稱疾”解職還鄉。1884年,法軍進犯滇桂邊境時,以廣東高、雷、欽、廉四府團練督辦參加抗戰。法軍攻占諒山和鎮南關,廣西為之震動。年近70歲的馮子材受命為關外軍務幫辦,率部赴關迎戰。他到前線即被諸軍將領推為前敵主帥。馮子材大力整軍,激勵將士,聯絡邊民,部署戰備。在關前隘口搶修了一條三里半的長牆,橫跨東西兩嶺,嶺上建了五座炮台。自己率部扼守,獨擋中路前敵。3月23日,尼格里率法軍2000餘人,分三路撲向鎮南關,憑藉優勢炮火,攻陷了東嶺三座炮台,居高臨下,向長牆進攻。馮子材沉痛大呼:“法再入關,有何面目見粵人?”乃率眾將奮勇拼殺,終於遏制了敵軍的攻勢。24日黎明,法軍乘霧猛撲長牆,所用炸彈,不下千計。當長牆幾處被轟塌,法軍先頭部隊已經爬上長牆的危急時刻,馮子材下令各軍:凡臨陣敗逃者,一律殺無赦。自己則“以帕裹首,赤足草鞋,持矛大呼”,身先士卒,率兩個兒子和大刀隊千人,躍出長牆,沖入敵陣。諸軍無不感奮,皆作殊死決鬥,在關前隘與法軍展開了白刃戰,終於把法軍逼離長牆,壓下山谷。眾將揮軍奮擊,七上七下,奪回東嶺三座炮台。此時,越南義軍、邊境各族人民也趕來助戰。法軍三面受敵,全線崩潰,被追殺20余里,丟下1000多具屍體和無數輜重,倉惶南逃。這就是震撼中外的鎮南關大捷。此後,清軍乘勝收復了諒山等地。是役,扭轉了整個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