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1882年3月24日
“3.24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的由來和意義:1882年3月24日是世界著名的德國科學家科赫氏在柏林宣讀發現結核菌的日子。當時結核病正在歐洲和美洲猖獗流行,由於科赫氏發現了結核菌,為以後結核病研究和控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學基礎,為可能消除結核病帶來了希望。儘管本世紀50年代有效的抗結核藥物問世,但世界大多數人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療服務措施。因此,從1882年科赫氏發現了結核菌以來至少有2億人被結核病奪去了生命。
在1982年紀念科赫氏發現結核菌100周年時,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防癆和肺病聯合會(IUATLD)共同倡議將3月24日作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以提醒公眾加深對結核病的認識。世界衛生組織於1993年在英國倫敦召開的第46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了“全球結核病緊急狀態宣言”並積極宣傳此病的防治的重要。最近由於對全球結核病流行的重視,“世界防治結核病日”於1998年首次成為聯合國重要的國際衛生事件。“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主要的目的是加強政府的承諾,動員公眾支持在全球範圍的結核病控制工作。我國各級政府、疾病控制中心、防癆協會充分利用“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的機會廣泛發動民眾,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結核病宣傳教育活動,收穫很大。使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殺手—結核病能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有效的治療。
2006年“3.24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宣傳活動主題:防治結核 堅持不懈.在我國2005年底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三大目標”之後,應該繼續加強和重視結核病控制工作,確保結核病防治工作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