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網>>歷史上的今天>> 1890年>> 1月27日

中國著名機械工程學家和工程教育家劉仙洲出生

1890年1月27日

1890年1月27日中國著名機械工程學家和工程教育家劉仙洲出生_歷史上的今天

劉仙洲,原名鶴,又名振華,字仙舟。1890年1月27日生於河北省完縣一個農民家庭里。童年即隨其祖父、父親下地耕耘,深感農活之艱辛,素有改善農業操作之願望。1897年在私塾讀書,經過8年學習使他精通了古漢文。1906年,進縣立高小和保定崇實中學學習。在此求學期間,正值甲午戰爭之後,清朝喪權辱國,他受到全國奮起反帝反封建鬥爭的愛國主義教育,於1908年加入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運動。他深感“欲求國家各種事業之獨立前進,非先求各種學術之獨立發展不可”,於是下決心走“科學救國”、“教育救國”之路。1912年,他以5年學習成績總平均96.4分名列前茅,畢業於保定崇實中學。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4年考取公費,進入香港大學工學院機械系學習;1918年獲得香港大學工程科學學士學位,畢業試卷經英國倫敦大學審查,評為“頭等榮譽”(First Class Honours)。

 

香港大學畢業後,劉仙洲本來有條件到英國留學,河北省高等工業學校也以高薪聘任他為講師,但為了培養大批清寒有志青年出國深造,毅然回到母校崇實中學,擔任留法勤工儉學高等工藝預備班的教員。劉少奇、李富春、李維漢都曾是這個留法預備班的學生。他不僅嚴格認真教好機械學這門課,而且主張學理與實踐並重,遠見卓識地提出“工讀協作制”,即學校附設實習工廠或者工廠附設補習學校,學生在學校學理,又在工廠求實踐,把學和工結合於一體,把學生和工人融合於一身,用最經濟的辦法造就出理論與實際兼優的工程人才。他指出,這種教育制度不僅可以解決大批清寒子弟學習的困難,而且可以糾正工科學生只注重書本、自命清高的通病。為了倡導“工讀協作制”,1920年他曾上書教育當局,提出《我國工業教育應酌采工讀協作制意見書》,但都被當局以“暫緩推行”、“留備採擇”為名,不了了之。

 

1924年,年僅34歲的劉仙洲就擔任了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天津的工科大學北洋大學校長。這所大學從1895年創辦起就由外國教授講課。劉仙洲銳意革新,聘請茅以升、石志仁、侯德榜、何杰等中國著名學者任教,親手擬定《北洋大學附設工讀協作制機械工學系意見書 》。他原想將這所大學創辦成“東方麻省理工學院”,但當時國立大學均在北洋政府統轄之下,派系影響很深,辦學經費不足,難以實現意願。1928年,他辭去北洋大學校長職務,受聘為東北大學教授兼工學院機械工學系主任。

 

東北大學是在瀋陽高等師範學校的基礎上於1923年建立的,經費充足,發展很快,正好劉仙洲到校那年成立了工學院機械工學系。他除了主講機械原理、熱機學、經驗計畫等課程,並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以外,還對該系的創建作出很大貢獻。

 

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東北三省,劉仙洲立即來到北平,受聘為清華大學教授,參加了工學院和機械工程系的籌建工作,直至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強占北平為止。在這6年中,他對機械系的課程設定、教學方法以及實習工廠和熱工試驗室的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倡議。他為工學院各系主講的機械原理和熱機學,理論聯繫實際,深受廣大師生的讚譽。

 

“七七”事變後,劉仙洲隨校南遷到昆明,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合辦的西南聯合大學任教,直至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在抗戰大後方的艱苦歲月中,他除了出色地完成繁重的機械原理等課程教學任務外,還孜孜不倦地查閱機械工程方面的書籍和文獻,從事教科書、機械名詞以及中國機械發明史等方面的編寫工作。

 

1947年,劉仙洲訪美回國路過南京時,國民政府教育部長朱家驊擬設宴邀請,請他再次出任北洋大學校長。他拒不赴宴,連夜離開南京,北上北平,於清華大學任教。後來,教育部雖公開宣布這一任命,並一再致電敦促劉仙洲赴任,但他都置之不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仙洲繼續在清華大學任教,並先後擔任副校長、第一副校長。從學制長短、專業設定、教學作風、科學研究、學生工作直到校園管理,事無巨細,他都一一過問,把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貢獻於學校的建設。1955年,劉仙洲以65歲高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是解放後最早入黨的知名老教授,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帶動了一大批著名專家入黨。他還以極大的熱情參加了人民政權的建設,特別是科學技術的規劃工作,先後擔任華北農業建設委員會委員,河北省人民政協副主席,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四屆人民代表,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機械組副組長,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技術科學學科組副組長,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常務委員兼機械組組長等職。他還和我國其他工程界的老前輩共同發起成立學會,擔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一屆理事長和第二、三屆副理事長,中國農業機械學會第一屆理事長。由於劉仙洲對新中國的教育和科學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毛澤東曾特邀他參加最高國務會議。

 

劉仙洲為祖國工科大學教育事業,以及機械科學和中國機械發明史的研究奮鬥終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和物質財富。

1月27日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