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作家、理論批評家、翻譯家梁實秋出生
1902年1月17日
梁實秋(1903-1987),號均默,原名梁治華,字實秋,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祖籍浙江杭州,出生於北京。
晚年梁實秋曾說過一生中有四個遺憾:一,有太多的書沒有讀;二,與許多鴻儒沒有深交,轉眼那些人已成為古人;三,虧欠那些幫助過他的人的情誼;四,陸放翁但悲不見九州同,現在也有同感。
他是國家社會黨黨員,否認文學有階級性。早期梁實秋專注於文學批評,堅持將描寫與表達抽象的永恆不變的人性作為文學藝術的文學觀,批評魯迅翻譯外國作品的“硬譯”,不同意魯迅翻譯和主張的蘇俄“文藝政策”,主張“文學無階級”,不主張把文學當作政治的工具,反對思想統一,要求思想自由。這期間和魯迅等左翼作家筆戰不斷。從1927年到1936年,論戰持續了八年之久。1936年10月19魯迅不幸逝世,對壘式論戰也自然結束。但是,這場論戰所產生的影響既深且遠。它不因魯梁論戰的結束而結束。論戰所產生的影響實體己超出魯梁本身,論戰性質也己逾越了文學範疇,其餘波擴漣到後來年代,以至於今。抗戰年間,發生在重慶的那場“與抗戰無關”的論爭,雖不能說與這場論戰有直接的關係,但也不能否認它們之間有著微妙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