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組詞_邑字怎么組詞_邑組詞有哪些_帶邑字的詞語
邑的解釋:
邑yì
城市,都城:城邑。都邑。
舊指縣:邑人(同鄉的人)。邑庠(明清時稱縣學)。邑宰。
古代諸侯分給大夫的封地:采邑。
古同“悒”,愁悶不安。
筆畫數:7;
部首:邑;
筆順編號:2515215
邑怎么寫好看:
邑開頭的詞語:
- 邑人
- 邑子
- 邑庠
- 邑國
- 邑城
- 邑宰
- 邑長
- 邑都
- 邑聚
- 邑金
- 邑侯
- 邑令
- 邑憐
- 邑尉
- 邑乘
- 邑屋
- 邑客
- 邑士
- 邑主
- 邑門
- 邑居
- 邑君
- 邑里
- 邑司
- 邑戶
- 邑土
- 邑邑
- 邑號
- 邑由
- 邑制
- 邑丞
- 邑老
- 邑墓
- 邑社
- 邑中黔
- 邑族
- 邑官
- 邑斗
- 邑粟
- 邑犬
- 邑采
- 邑豪
- 邑庭
- 邑野
- 邑嘆
- 邑菀
- 邑志
- 邑賞
- 邑郛
- 邑閭
同邑的人率妻子邑人。晉陶淵明桃花源記邑人奇之。宋王安石傷仲永謁於邑人。邑人以為榮。清邵長蘅青門剩稿詳細解釋封地上的人。易
同邑的人同鄉。史記張耳陳餘列傳臣之邑子,素知之。唐杜甫大覺高僧蘭若詩飛錫去年啼邑子,獻花何日許門徒。宋葉適葉君宗儒墓志銘
明清時稱縣學為邑庠。剪燈餘話月夜彈琴記到任三日,祗謁先聖於邑庠。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宰悅,免成役。又囑學使,俾入邑庠。魯
古代大夫諸侯的封地。易謙利用行師征邑國。高亨注邑國,大夫之邑,諸侯之國。
縣城。清葉夢珠閱世編建設邑城正陽道院,俗稱水仙宮,因其廟內供水仙五聖像也。
縣邑之長。即縣令。晉潘岳河陽縣作詩誰謂邑宰輕,令名恐不劭。清袁枚新齊諧盤古以前天棺為邑宰某所得,持獻制府。
邑里之長。禮記檀弓下季子皋葬其妻,犯人之禾子皋曰孟氏不以是罪予,朋友不以是棄予,以吾為邑長於斯也。孔穎達疏史記仲尼弟子傳
都城,都市。宋曾鞏送江任序士不必勤,舟車輿馬不必力,而已傳其邑都,坐其堂奧。
村落村寨。史記西南夷列傳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此皆魋結,耕田,有邑聚。清王晫今世說德行避地蘇門,累徵不起。從游日眾,
封邑的租賦稅金。莊子外物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成玄英疏待我歲終,得百姓租
縣令。宋王玄吊耒陽杜墓詩邑侯新布政,一為剪紫荊。明屠隆綵毫記乘醉騎驢好拜上你邑侯呵,莫苦問山人蹤跡。
縣令。元揭傒斯廬江縣學明倫堂記後九年,邑令張導禮更為神像及禮器。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胭脂仰彼邑令,作爾冰人。清紀昀閱微草堂筆
不快和惋惜。荀子解蔽不慕往,不閔來,無邑憐之心。楊倞注邑,與悒同。悒,怏也。憐,讀為吝,惜也。言棄無益之事,更無悒怏吝惜
縣尉。職掌一縣治安,位在縣令之下。唐岑參題永樂韋少府廳壁詩故人是邑尉,過客駐征軒。
縣誌地方志。清方文禊日同潘含仲陳襄雲金去的飲石牛洞詩君有史才脩邑乘,茲游雖小亦堪傳。自注去的方脩潛山志。清周亮工與王隆吉
古代行政區域單位。莊子胠篋闔四竟之內,所以立宗廟社稷,治邑屋州閭鄉曲者,曷嘗不法聖人哉!成玄英疏司馬法六尺為步,步百為畝
居住在城鎮裡的人。漢焦贛易林井之隨蜺見不祥,禍起我鄉。行人畏懼,邑客逃藏。唐白居易醉後狂言酬贈蕭殷二協律詩餘杭邑客多羈貧
本縣士人。元揭傒斯廬江縣學明倫堂記是役也,相其成者,主簿盧廷瑞董其事者,邑士洪琮薛興宗。
縣邑的長官。漢焦贛易林困之兌國將有事,狐嘈向城。三日悲鳴,邑主大驚。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兩個承差請知縣到正廳上坐下,叫人到里
城門郡邑之門。史記滑稽列傳昔者,齊王使淳于髠獻鵠於楚。出邑門,道飛其鵠。後漢書光武帝紀下徙其魁帥於它郡,賦田受稟,使安生
里邑住宅。亦謂聚邑而居。漢桓寬鹽鐵論散不足田野不辟而飾亭落,邑居丘墟而高其郭。馬非百注邑居,城市住宅。後漢書西南夷傳哀牢
地方官。漢書西南夷傳興夜郎王將數千人往至亭,從邑君數十人入見立陳立。縣君,古代女子的封號。後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齓,男
鄉里。墨子尚賢中凡所使治國家,官府,邑里,此皆國之賢者也。宋陳師道茶經序上自宮省,下迨邑里,外及戎夷蠻狄,賓祀燕享,預陳
唐代管理公主事務的機構或供職於這一機構的官吏。舊唐書職官志一王公以下置府佐國官,公主置邑司。唐盧照鄰病梨樹賦序癸酉之歲,
封邑和戶口。漢書王莽傳上高皇帝褒賞元功,相國蕭何邑戶既倍,又蒙殊禮,奉事不名,入殿不趨。後漢書成武孝侯順傳建武二年,封成
封地。漢班固十八侯銘御史大夫汾陰侯周昌天秩邑土,勛乃永存。
憂鬱不樂貌。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人生一世閒,安能邑邑如此!宋梅堯臣送通判黃國博入浙詩洗盪生前邑邑不平氣,付與滄海之水隨滔滔。
古代六品以上官吏之妻妾的封號。唐律疏議名例婦人有官品邑號諸婦人有官品及邑號。唐白居易妻初授邑號告身詩我轉官階常自愧,君加
複姓。楚大夫養由基之後,避仇改邑由氏。晉有邑由養真。見賈執英賢傳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辨證。
古代邑里居民的組織制度。管子乘馬五家而伍,十家而連,五連而暴,五暴而長,命之曰某鄉四鄉命之曰都。邑制也。逸周書大聚相土地
縣丞。唐盧照鄰五悲悲才難王王方則官終於郡吏,楊楊亨則官止於邑丞。管理公主事務的官吏。
邑里的老人。晉潘岳藉田賦有邑老田父,或進而稱曰蓋損益隨時,理有常然。
鄉邑的陵園。金元好問綦威卿毅輓辭詩東海於門舊,桐鄉邑墓遷。
陵邑的社廟。文選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詩園縣極方望,邑社揔地靈。李善注邑社,陵邑之社也。
左傳襄公十七年宋皇國父為太宰,為平公築臺,妨於農收。子罕請俟農功之畢,公弗許。築者謳曰澤門之晳,實興我役。邑中之黔,實慰
封地和宗族。宋沉括夢溪筆談象數二才呂才又論人姓,或因官,或因邑族,豈可配以宮商
邑丞。舊唐書竇懷貞傳懷貞伏事公主,同於邑官也。參見邑丞。
謂與本邑人私鬥。商鞅之法,邑斗有刑。商君書戰法故王者之政,使民怯於邑鬭,而勇於寇戰。韓非子八奸軍旅之功無踰賞,邑鬭之勇無
采邑的賦粟。漢劉向說苑善說莊周貧者,往貸粟於魏文侯,文侯曰待吾邑粟之來而獻之。
邑里中的狗。淮南子泰族訓故人主有伐國之志,邑犬羣嘷,雄鷄夜鳴。宋王安石次韻張氏女弟詠雪邑犬橫來矜意氣,窟蟾偷出助光輝。比
采邑。魏書鹹陽王禧傳利建雖古,未必今宜經野由君,理非下請。邑采之封,自有別式。
部族酋豪。後漢書南蠻傳肅宗元和元年,日南徼外蠻夷究不事人邑豪獻生犀白雉。後漢書西南夷傳哀牢純鄭純與哀牢夷人約,邑豪歲輸布
縣府的公堂。宋黃庭堅喬令真贊窺其獄戶,視其邑庭,吏無重糈,民有頌聲。
都邑郊野。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邑野淪藹,戎夏悲讙。李周翰注邑野,都邑郊野也。資治通鑑晉惠帝光熙元年至晉陽,府寺
憂悒嗟嘆。晉陸雲與戴季甫書之七郭敬言蒸陽良才遠負,為之邑嘆,以其姿望,足以致高,想不久爾耳。
鬱鬱不樂貌。清王夫之顯妣譚太孺人行狀唯以天傾莫補,人溺無援,邑菀終日,以至於不起。
縣誌,地方志。清李斗揚州畫舫錄自序揚州自郡志邑志外,又有汪光祿應庚平山堂攬勝志程太史夢星平山堂小志趙轉運之壁平山堂圖志,
封地和賞賜。後漢書馬武傳有功,輒增邑賞,不任以吏職,故皆保其福祿,終無誅譴者。
猶城郭。唐劉禹錫天論中羣次乎邑郛,求蔭於華榱,飽於餼牢,必聖且賢者先焉。唐柳宗元答劉禹錫天論書莽蒼之先者,力勝也邑郛之先
里巷的門。周禮地官司稼掌巡邦野之稼而辨穜稑之種,周知其名,與其所宜地,以為灋而縣於邑閭。指里巷。周禮秋官司盟凡盟詛,各以
邑結尾的詞語:
- 封邑
- 食邑
- 井邑
- 采邑
- 郡邑
- 城邑
- 通都巨邑
- 駢邑
- 同邑
- 陵邑
- 大邑
- 林邑
- 湯沐邑
- 虛邑
- 於邑
- 都邑
- 京邑
- 敝邑
- 陬邑
- 鬱邑
- 戶邑
- 天邑
- 通都大邑
- 堂邑
- 國邑
- 赤邑
- 鄙邑
- 內邑
- 縣邑
- 岩邑
- 爵邑
- 家邑
- 劇邑
- 閒敝邑
- 豐邑
- 郭邑
- 祿邑
- 邊邑
- 下邑
- 西邑
- 公邑
- 通邑
- 岐邑
- 阿邑
- 陰邑
- 邦邑
- 弊邑
- 忿邑
- 鼎邑
- 邑邑
古時帝王賜給諸侯功臣以領地或食邑。史記晉世家賞從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指領地食邑。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四右逕劉
靠封邑租稅生活。國語晉語四大夫食邑。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陰溝水東南流,逕山桑邑南,俗謂之北平城,昔文欽之封山桑侯,疑食邑於此
城鎮鄉村。語本周禮地官小司徒九夫為井,四井為邑。晉陸雲答張士然詩脩路無窮跡,井邑自相循。唐杜甫題忠州龍興寺所居院壁詩忠州
封建領主所據有的莊園通常有圍牆包括領主住所如城堡及周圍佃農村舍古代諸侯分封給卿大夫的土地又叫食邑詳細解釋指古代卿大夫的封
府縣。唐元稹茅舍詩牧民未及久,郡邑紛如化。清方文贈錢馭少詩風塵催戰鼓,郡邑走降書。清孫枝蔚代書寄呈大兄伯發詩郡邑久蕭條,
城市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詳細解釋城和邑。泛指城鎮。國語楚語上且夫制城邑若體性焉,有首領股肱,至於手
同通都大邑。鄭觀應致家塾潘教習論朱星源小大學書鄉黨閭巷雖有國小,灑掃應對揖讓事親敬長之節不講矣。通都巨邑雖有大學,而格致
古地名。在今山東省臨胊縣。論語憲問問管仲。曰人也。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楊伯峻注駢邑,地名。阮元曾得伯爵彝
同縣。漢書賈誼傳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嘗學事焉,徵以為廷尉。清周亮工書影卷二元瑞曾得祕本
漢代為守護帝王陵園所置的邑地。借指帝王陵墓所在地。文選班固西都賦與乎州郡之豪傑,五都之貨殖,三選七遷,充奉陵邑。李善注元
猶大邦。殷周時尊稱上國之詞。亦用以自稱。書武成天休震動,用附我大邑周。孟子滕文公下惟臣附於大邑周。楊伯峻注甲文中有大邑商
南海古國名。故地在今越南中南部。公元年一說年建國。中國史籍初稱之為林邑,唐至德以後改稱環王。公元九世紀後期改稱占城。自五
周代供諸侯朝見天子時住宿並沐浴齋戒的封地。禮記王制方伯為朝天子,皆有湯沐之邑於天子之縣內。鄭玄注給齊戒自絜清之用。浴用湯
空虛之邑。易升九三,升虛邑。象曰升虛邑,無所疑也。孔穎達疏若升空虛之邑也。名義上的封邑。封君在這些封地上沒有徵收賦稅的經
亦作於悒。憂鬱煩悶。楚辭九章悲迴風傷太息之愍憐兮,氣於邑而不可止。王逸注氣逆憤懣,結不下也。朱熹集注於音烏。漢牟融理惑論
城市。商君書算地故為國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澤居什一,谿谷流水居什一,都邑蹊道居什四,此先王之正律也。晉袁宏後漢紀獻帝紀
京城洞庭之與京邑。唐李朝威柳毅傳詳細解釋京都。漢張衡東京賦京邑翼翼,四方所視。唐杜審言贈蘇味道詩輿駕還京邑,朋游滿旁畿。
對本國的謙稱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於敝邑。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詳細解釋謙辭。稱自己的國家。禮記檀弓下君王討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
邊遠鄉邑。新唐書盧懷慎傳遠州陬邑,何負聖化,而獨受其惡政乎
鬱悒。楚辭離騷曾歔欷余鬱邑兮,哀朕時之不當。王逸注鬱邑,憂也。邑,一作悒。新唐書契苾何力傳毗伽果不敢迎,鬱邑不得志,恚而
戶口與縣邑。漢代開始以戶口或縣邑為封建單位。史記三王世家使諸侯王封君得推私恩,分子弟戶邑。後漢書黃瓊傳今諸侯以戶邑為制,
謂帝王之都。指京都。書多士予一人惟聽用德,肆予敢求爾於天邑商。文選班固典引至於參五華夏,京遷鎬亳,遂自北面,虎螭其師,革
指交通發達的大都會大城市詳細解釋四通八達的大城市。唐韓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於屈強之間,而不知為備。清梁章鉅退庵隨筆政事
春秋楚地,本名棠。左傳襄公十四年子囊師於棠以伐吳。後屬吳,稱堂邑。今江蘇六合稍西而北。複姓。史記大宛列傳有堂邑父。
國都。管子八觀入國邑,視宮室,觀車馬衣服,而侈儉之國可知也。城邑。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官一繞山林以曲次,襲國邑以水則,
古代指京都所治的縣。唐孫棨北里志楚兒鍛累主兩赤邑捕賊,故不逞之徒,多所效命,人皆憚焉。
邊城。左傳昭公十六年吾且為鄙邑,則失位矣。三國魏阮籍東平賦是以其州閭鄙邑,莫言或非,殪情戾慮,以殖厥資。
諸侯國境內的城邑。公羊傳莊公八年夏,師及齊師圍成,成降於齊師唐徐彥疏成為內邑,孟氏所有而與齊圍之。
縣城。韓非子說林下晉中行文子出亡,過於縣邑。史記蕭相國世家何守關中,侍太子,治櫟陽。為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
險要的城邑。左傳隱公元年制,巖邑也,虢叔死焉。北周庾信周大將軍襄城公鄭偉墓志銘國有巖邑,朝多君子。唐劉孝孫早發成皋望河詩
爵位和封邑。史記樊酈滕灌列傳陳平畏呂后,執噲詣長安。至則高祖已崩,呂后釋噲,使復爵邑。宋史李穀傳俄以平壽州,敍功加爵邑。
古時大夫的采地。周禮地官載師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鄭玄注家邑,大夫之采地。明宋濂吳公行狀毘陵,吳之延陵,乃
政務繁劇的郡縣。晉書王猛傳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劇邑,謹為明君翦除凶猾。前蜀杜光庭程德柔醮水府修堰詞當縣地控上游,素名劇
閒使動用法使敝邑我國得以安寧清閒吾子取其麋鹿以閒敝邑若何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美好富厚的城邑。後漢書丁鴻傳及封功臣,帝令各言其樂,諸將皆占豐邑美縣。周文王所作邑,以為都。史記周本紀西伯伐崇侯虎,而作
陵邑。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後帝欲為原陵顯節陵起縣邑,蒼聞之,遽上疏諫曰伏聞當為二陵起立郭邑。城邑。前蜀韋莊袁州作詩煙霞盡入
猶食邑。古代君主分封給臣下的城邑。受封者在封地有收取賦稅的權力。漢劉向說苑立節佛肹用中牟之縣畔,設祿邑炊鼎,曰與我者受邑
猶邊城。泛指邊境地區。禮記玉藻諸侯之於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其在邊邑,曰某屏之臣某。史記伍子胥列傳楚平王以其邊邑鍾離與吳邊
下縣。古代縣分三等糧十萬石以下為上縣六萬石以下為中縣三萬石以下為下縣彈丸下邑。清邵長蘅青門剩稿詳細解釋國都以外的城邑。春
夏代都城安邑的別稱。書太甲上惟尹躬先見於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孔傳夏都在亳西。位居西面的都邑。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
國君的直轄地。指釆邑之外的土地。周禮地官載師以公邑之田任甸地。鄭玄注公邑,謂六遂餘地,天子使大夫治之。自此以外皆然。清林
交通便利的城市。唐溫庭筠登盧氏台詩勝地當通邑,前山有故居。
古邑名。在今陝西省岐山縣境。周古公亶父所建。竹書紀年卷上三年,自殷遷於河北。命周公亶公,賜以岐邑。
阿諛逢迎。漢書酷吏傳贊張湯以知阿邑人主,與俱上下,時辯當否,國家賴其便。顏師古注此言阿諛,觀人主顏色而上下也。漢桓寬鹽鐵
謂陰間都邑。宋史樂志十一陰邑有宮,侐侐俁俁。
指封地。禮記檀弓上謀人之軍師,敗則死之。謀人之邦邑,危則亡之。指政區地區。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原公水魏興,更開疆宇,分割太原
偏僻的小城鎮。晉左思吳都賦習其弊邑而不睹上邦者,未知英雄之所躔也。古代對自己的國家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的謙稱。戰國策秦策二
憤恨憂鬱。漢書杜鄴傳由後視前,忿邑非之。顏師古注邑,於邑也。
左傳桓公二年武王克商,遷九鼎於雒邑。後遂以鼎邑指洛陽。唐楊炯途中詩悠悠辭鼎邑,去去指金墉。唐王勃乾元殿頌晷緯齊明,臨鼎邑
憂鬱不樂貌。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人生一世閒,安能邑邑如此!宋梅堯臣送通判黃國博入浙詩洗盪生前邑邑不平氣,付與滄海之水隨滔滔。
邑居中的詞語:
-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 塗歌邑誦
-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井邑田
- 通邑大都
- 都邑簿
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誠信實的人。謂處處都有賢人。語出論語公冶長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誦。形容國泰民安百姓歡樂的景象。南朝宋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增類帝之宮,飭禮神之舘,塗歌邑誦,以望屬車
見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即井田。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二編第三章第四節厲王時期的夨人盤銘文說,由於夨國侵擾了散國的城邑,結果便用田去向散國賠償。田有兩
同通都大邑。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誠以著此書藏諸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宋曾鞏移滄州過闕上殿札子自通邑大都至於荒陬海聚,
古代以記載帝京宮闕陵廟街廛郭邑規模製度為主的典籍。唐劉知幾史通雜述帝王桑梓,列聖遺塵,經始之制,不恆厥所。苟能書其軌則,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