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組詞_漕字怎么組詞_漕組詞有哪些_帶漕字的詞語
漕的解釋:
漕cáo
利用水道轉運糧食:漕運(舊時指國家從水道運輸糧食,供應京城或接濟軍需)。漕糧。漕河。漕渠。漕船。
筆畫數:14;
部首:氵;
筆順編號:44112512212511
漕怎么寫好看:
漕開頭的詞語:
- 漕道
- 漕運
- 漕司
- 漕輓
- 漕水
- 漕漼
- 漕藏
- 漕運司
- 漕渠
- 漕闈
- 漕河
- 漕糧
- 漕船
- 漕計
- 漕米
- 漕務
- 漕平
- 漕臣
- 漕事
- 漕路
- 漕試
- 漕舫
- 漕斛
- 漕台
- 漕粟
- 漕標
- 漕饟
- 漕舟
- 漕艘
- 漕谷
- 漕貢
- 漕浴
- 漕折
- 漕程
- 漕倉
- 漕院
- 漕引
- 漕庾
- 漕項
- 漕賦
- 漕費
- 漕轉
- 漕薦
- 漕截
- 漕國
- 漕府
- 漕魁
- 漕贈
- 漕耗
- 漕卒
即漕路。漢應劭風俗通山澤渠又鄭當時穿渠以利漕道。參見漕路。
舊指由水路往京城運糧或運送軍糧詳細解釋舊指從水路運輸糧食,供應京城或軍需。漢桓寬鹽鐵論刺復涇淮造渠,以通漕運。晉王羲之與
亦稱漕運司。管理催徵稅賦出納錢糧辦理上供以及漕運等事的官署或官員。北宋稱轉運司,南宋稱漕司,元代稱漕運司。宋陳亮上孝宗皇
亦作漕輓。指水運和陸運。史記留侯世家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唐司空圖太原王公同州修
即漕河。明胡侍真珠船漕河十道志漕水,即沉水也。是則漕河即古之漕渠漕水。參見漕河。漕河的水。李雲秀燕子飛在電桿上下了班叫擔
象聲詞。形容水聲。晉乾寶搜神記卷十六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聽之,瞭然無聲音。定伯自渡,漕漼作聲。
指漕米倉庫。南史虞玩之傳今漕藏有闕,吾賢居右丞,已覺金粟可積也。
見漕司。
人工挖掘或疏浚的主要用於漕運的河道。史記河渠書令齊人水工徐伯表,悉發卒數萬人穿漕渠,三歲而通。文選鮑照蕪城賦柂以漕渠,軸
謂漕試試場。元劉壎隱居通議文章八一旦聞有北方豪俊,試於漕闈,有司安得不驚喜也。
古時專指運漕糧的河道詳細解釋以供漕運為主的河道。宋梅堯臣和刁太博十題小舫漕河有處通陂水,深入荷花人不知。明胡侍有真珠船漕
我國封建時代由東南地區漕運京師的稅糧。辛亥革命後改徵貨幣,漕糧名存實亡。清黃宗羲明夷待訪錄田制三有明自漕糧而外,盡數折銀
用於漕運的船隻。新唐書張萬福傳萬福因馳至渦口,駐馬於岸,悉發漕船相衘進,賊兵倚岸熟視不敢動。清方苞送左未生南歸序未生自燕
指漕運總量。宋葉適中奉大夫直龍圖閣司農卿林公墓志銘免贛州科罰,罷龍南安遠折變,減興國淮衣絹,南安聖節銀,及水潦州縣窠名之
漕運米糧。新五代史楚世家馬希范希范遣張少敵以舟兵趨漢陽,漕米五萬斛以饋軍。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記事二惟本朝東南歲漕米六百萬石
有關漕運的事務。清劉大櫆湖南按察司副使朱君墓志銘協理山東道事,巡視北河漕務。清魏源籌漕篇下海運者,所以救江蘇漕務之窮,非
舊時徵收漕銀的衡量標準。歷代徵收的漕糧,到清代改徵白銀。此衡量標準後為民間採用,但各地標準不一。鄭觀應盛世危言鑄銀紋銀用
管理漕運的官員。宋侯延慶退齋筆錄神宗時,以陝西用兵失利,內地出令斬一漕臣。宋史選舉志二紹定四年,臣僚甚言科場之弊,乞戒飭
有關漕運之事。漢書食貨志上漕事果便,壽昌遂白令邊郡皆築倉。新唐書食貨志三開元十八年,宣州刺史裴耀卿朝集京師,玄宗訪以漕事
運輸糧食的水路。宋曾鞏序越州鑑湖圖張次山則謂湖廢,僅有存者,難卒復,宜益廣漕路。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二節
宋貢舉考試方式之一。景祐年間,命各路轉運司類試現任官員親戚。此後形成制度,由轉運司類聚本路現任官所牒送隨侍子弟和五服內親
供漕運用的大型船隻。明宋應星天工開物漕舫凡京師為軍民集區,萬國水運以供儲,漕舫所由興也。
舊時收兌漕米的量器。一斛相當於五斗。清魏源江南吟之一洋銀價高漕斛大,納過官糧餘秸秷。
漕運總督。主管漕糧的取齊上繳監押運輸等。宋洪邁夷堅支乙志一明主簿劉策時春秋已高,侍從中有矜其潦倒者,為移書漕臺,得攝松溪
通過水道運送糧食。管子輕重戊齊即令隰朋漕粟於趙,趙糴十五。史記河渠書異時關東漕粟從渭水上,度六月而罷,而漕水道九百餘里。
謂清代漕運總督所屬的綠營兵。擔負漕糧的催督保護等。清會典兵部一尚書侍郎職掌乃頒樞政於天下,凡緑旗兵,在京,則統於巡捕營十
漕運的軍糧。新唐書后妃傳上太宗徐賢妃東戍遼海,西討崑丘,士馬罷耗,漕饟漂沒。
運漕糧的船。宋沉遘漕舟詩漕舟上太倉,一鐘且千金。清魏源籌漕篇上今清口齟齬,漕舟不能入黃,則盍仿建倉之意,截留滯粟於淮揚
供漕運的船。明沉德符野獲編河漕徐州宜仍遣漕艘之半,分行其中,以防意外之梗。清王士禛居易錄談卷中若漕艘不至京師,米價翔貴,
漕運穀物。漢書趙充國傳至春省甲士卒,循河湟漕穀至臨羌,以眎羌虜,揚威武。新五代史雜傳一羅紹威紹威自以魏久不用兵,願伐木安
指漕試。宋文天祥龍泉縣監漕鄉舉題名引盧陵諸老發身,六一公澹庵以學舍,益公誠齋以鄉舉,獻簡公以漕貢。漕運貢米。清魏源海運全
謂漕河之水忽上忽下。唐李復言續幽怪錄蘇州客漕浴波騰,瀺灂竟日,是霞歸之候也。
指漕糧改折銀鈔收納。明正統元年規定,田賦自起運兌軍外,其餘可折收錢鈔,糧四石折銀一兩。見明史食貨志二。明袁宏道逋賦謠蘇州
指漕糧運輸一日的行程。參閱清顧炎武日知錄漕程。
存放漕米的倉庫。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鬥爭資料浙江烏程歸安縣鄉民抗漕鄉民鳴鑼糾眾,阻納漕糧,並張貼傳單,約期
指管理漕務的官員。醒世姻緣傳第十四回將日下山時候,典史接了漕院回來,只聽得監中一片聲唱曲猜枚,嚷做一團。
猶漕運。新唐書王播傳南方旱歉,人相食,播掊歛不少衰,民皆怨之。然浚七里港以便漕引,後賴其利。宋王安石和吳御史汴渠詩漕引天
漕糧倉。戰國策魏策一粟糧漕庾,不下十萬。鮑彪注漕,水運。庾,水漕倉。
明清在民戶應納漕糧正稅外所征各項附加雜稅的總稱。清魏源籌漕篇下是漕項正帑已足辦漕,尚何取乎幫費。清馮桂芬江蘇減賦記尋得部
舊時的漕糧賦稅。清馮桂芬江蘇減賦記惟三十年來,官中一言一事涉漕賦者,必求其詳,手録之,久漸成帙。范文瀾中國近代史第三章第
舊時在漕糧正稅外,加收有關漕運的費用,稱為漕費。清會典事例戶部贈貼銀米乾隆四年題準,江南上下兩江,額徵漕糧漕項外,有漕費
指水運和車運。史記平準書漕轉山東粟,以給中都官,歲不過數十萬石。瀧川資言考證説文雲漕,水轉穀也。一雲車運曰轉,水運曰漕。
宋代漕試中的一種推薦形式。亦指漕試。宋周密齊東野語鄭時中得官鄭時中好大言,嘗語同舍曰前舉漕薦乃術者曹谷先許,今復來矣。宋
見漕贈。
西域古國名。約在今蘇聯中亞撒馬爾罕西北。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一作劫布呾那,當為對音。隋書西域傳漕國漕國,在蔥嶺之北。
管理漕務的官署。宋王安石憶昨詩示諸外弟騰書漕府私自列,仁者惻隱從其祈。
漕試第一名。宋周密癸辛雜識別集李夢庚今歲漕魁,乃夢庚之子也。
亦稱漕截。舊時指於徵收漕糧正稅外所加收的贈貼。清會典事例戶部贈貼銀米各省漕糧,舊係軍民交兌,運軍需索,多為民累。後改為官
舊時於漕糧正稅外向農民加收的折耗。有正耗加耗船耗等名目。清會典事例戶部贈貼銀米江安糧道所屬,每正糧一石,收漕耗米一斗,內
運漕糧的士兵。漢書食貨志上宜糴三輔弘農河東上黨太原郡穀足供京師,可以省關東漕卒過半。明沉德符野獲編果報冤報蘇州衛軍人丁姓
漕結尾的詞語:
- 水落歸漕
- 戍漕
- 丁漕
- 運漕
- 錢漕
- 轉漕
- 總漕
- 海漕
- 挽漕
- 歲漕
- 河漕
- 鬧漕
- 減漕
- 大漕
- 通漕
- 折漕
- 餉漕
- 邊漕
- 征漕
- 南漕
- 徵漕
- 額漕
喻安穩。紅樓夢第九六回襲人今日聽了這些話,心裡方纔水落歸漕,倒也喜歡。
水運邊防軍需品。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偃盛言朔方地肥饒,外阻河,蒙恬城之以逐匈奴,內省轉輸戍漕,廣中國,滅胡之本也。漢桓寬鹽
按人 * 納的漕糧。清夏燮中西紀事長江設關交地之後,聽憑英商起造棧房,應納丁漕,由英商赴縣交納。五四愛國運動資料五四六三愛
謂由水路運糧。三國志魏志鄧艾傳艾以為田良水少,不足以盡地利,宜開河渠,可以引水灌溉,大積軍糧,又通運漕之道。宋吳自牧夢粱
即錢糧。因稅米多漕運至京,故稱。官場現形記第四六回如今東南各省均係財賦之區,錢糧釐稅,歲入以數千萬計。然而錢漕有積欠,釐
轉運糧餉。古時陸運稱轉,水運稱漕。史記蕭相國世家關中事計戶口轉漕給軍,漢王數失軍遁去,何常興關中卒,輒補缺。資治通鑑漢高
明清總管漕運的官。明史職官志二成化八年分設巡撫總漕各一員。清梁章鉅稱謂錄漕務官皇朝通考漕運之司趲運統於總漕。
海運。古時指從海道運輸糧食。明陶宗儀輟耕錄朱張時方輓漕東南供京師,運河溢淺,不容大舟二人者,建言海漕事,試之,良便。清錢
漕運。新唐書劉晏傳起宜陽熊耳虎牢成皋五百里,見戶纔千餘,居無尺椽,爨無盛煙,獸游鬼哭,而使轉車輓漕,功且難就,為一病。明
謂每年由水路運輸糧食至京師或指定地點。宋歐陽修泗州先春亭記泗,天下之水會也,歲漕必廩於此。宋史食貨志上三宋歲漕以廣軍儲實
猶河運。後漢書西羌傳東號子麻奴因渠以溉,水舂河漕,用功省少,而軍糧饒足。元危素元海運志然視河漕之費,則其所得蓋多矣。清史
舊時指農民抵制官府徵收漕糧的鬥爭。茅盾秋收二稻場上的情形正和他老通寶親身經過的光緒初年間的鬧漕一樣。
減少漕運。漢書昭帝紀朕閔百姓未贍,前年減漕三百萬石。顏師古注減省轉漕,所以休力役也。
宋代轉運使的俗稱。宋葉適經總制線一方臘既平,東南殘破,郡縣事須興復,陳亨伯以大漕兼經制使,移用諸路財計。
謂開通漕運河道。後漢書鄧訓傳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從都慮至羊腸倉,欲令通漕。李賢注水運曰漕。宋蘇舜欽漣水軍新牐記蓋精思者
漕糧折銀徵收。漕糧向納米糧,明弘治年間因蘇松諸府連年荒歉,遂定折漕之制。清初折漕,亦限於被災或水路過遠地區,後來地區逐漸
亦作饟漕。指運送官軍食用的糧食。新唐書李泌傳貞元元年,拜陝虢觀察使。泌始鑿山開車道至三門,以便饟漕。
謂從水道運輸糧食以供邊防需要。明史倪岳傳因陳重將權增城堡廣斥堠募民壯去客兵明賞罰嚴間諜實屯田復邊漕數事。明張居正朱忠僖神
徵收漕糧。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康熙中,江南有徵漕之案,官吏伏法者數人。
即南糧。清史稿食貨志三前命截留南漕二十萬貯天津水次各倉備用。參見南糧。
徵收漕糧。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康熙中,江南有徵漕之案,官吏伏法者數人。
水運一定數量的糧食。王闓運李仁元傳誠能盡轉額漕,且賑且募,夫以數十萬穀,供十萬之眾半歲之食必有餘矣。
漕居中的詞語: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