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灶墮和尚贊原文
嵩山屋老灶有神,民爭祠之日宰烹。
師與門人偶經行,即而視之因嘆驚。
此唯土瓦和合成,是中何從有聖靈。
以杖敲之輒墮傾,須臾青衣出笑迎。
謝師為我談無生,言訖登空如鳥輕。
門人問之拜投誠,伏地但聞破墮聲。
君看一體情非情,皎如朗月懸青冥。
未證據者以事明,鞭草血流石吼升,涅槃門開見戶庭。
老安憐兒為作名,金屑雖貴翳眼睛。
詩詞問答
問:破灶墮和尚贊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破灶墮和尚贊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參考注釋
嵩山
山名。在 河南省 登封縣 北,為五嶽之中嶽。古稱 外方 、 太室 ,又名 崇高 、 嵩高 。其峰有三:東為 太室山 ,中為 峻極山 ,西為 少室山 。 唐 宋之問 《下山歌》:“下 嵩山 兮多所思,攜佳人兮步遲遲。” 唐 白居易 《八月十五日夜同諸客玩月》詩:“ 嵩山 表里千重雪, 洛水 高低兩顆珠。”
有神
(1).神靈。有,助詞。《書·武成》:“惟爾有神,尚克相予。” 孔 傳:“神庶幾助我。”《大戴禮記·少間》:“故天子昭有神於天地之間,以示威於天下也。”
(2).有神助。喻指奇妙生動,有神韻。 唐 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李玲修 《籠鷹志》:“他畫著,漸漸藝術感覺喚醒了,手平穩了,下筆有神了。”
(3).有精神。 王西彥 《人的世界·第三家鄰居》:“這雙大眼睛,瞳人深而有神。仿佛即使是在黑暗之中,它們也能發光。”
門人
(1) 門生
門人弟子。——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2) 門客
經行
佛教徒因養身散除鬱悶,旋迴往返於一定之地叫“經行”
雁盪經行雲漠漠。—— 宋· 沈括《夢溪筆談》
和合
(1).和睦同心。《墨子·尚同中》:“內之父子兄弟作怨讎,皆有離散之心,不能相和合。”《史記·循吏列傳》:“施教導民,上下和合。” 唐 元稹 《辨日旁瑞氣狀》:“臣下忠誠輔主,國中歡喜和合。”《紅樓夢》第二八回:“女兒樂,夫唱婦隨真和合。”
(2).調和;混合;匯合。《韓詩外傳》卷三:“天施地化,陰陽和合。” 郭沫若 《論節奏》:“如成長與衰弱,上升與下降,和合與分離,即是規定萬物之發展與分解的節奏。”
(3).猶撮合。《周禮·地官·序官》“媒氏下士二人” 唐 賈公彥 疏:“謂別姓三十之男,二十之女,和合使成婚姻雲。” 唐 張鷟 《遊仙窟》:“ 五嫂 如許大人,專擬和合此事。”
(4).順當;吉利。 宋 周去非 《嶺外代答·茅卜》:“其卦甚吉,百事歡欣和合。” 元 楊顯之 《酷寒亭》第三折:“謝天地買賣和合。”《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錢贈年少》:“明日是個和合日,我同你先到 張 宅講定財禮,隨到 王招宣 府一説便成。”
(5).神名。即 萬回哥哥 。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餘·委巷叢談》:“ 宋 時 杭 城以臘月祀 萬回哥哥 ,其像蓬頭笑面,身著緑衣,左手擎鼓,右手執棒,雲是 和合 之神,祀之,可使人在萬里之外,亦能回家,故曰 萬回 。”
(6).神名。指 和 合 二神。《四遊記·哪吒行兵收華光》:“又有 和 合 二神稟曰:‘不須本官出馬,某二人願往。’”
(7).神名。指 清 時所封 唐 高僧 寒山 、 拾得 二聖。 清 翟灝 《通俗編·神鬼》:“今 和 合 以二神並祀,而 萬回 僅一人,不可以當之矣。國朝 雍正 十一年封 天台 寒山 大士為 和 聖, 拾得 大士為 合 聖。”
何從
(1).猶怎么辦。多用於對問題的抉擇。《史記·大宛列傳》:“﹝ 宛 貴人﹞約曰:‘ 漢 毋攻我。我盡出善馬,恣所取,而給 漢 軍食。即不聽,我盡殺善馬,而 康居 之救且至…… 漢 軍熟計之,何從?’”
(2).從何處,從哪兒。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從便得之也?”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四》:“不知仕之所以見理明白,灼知千古治亂者,何從而得之?” 魯迅 《書信集·致曹聚仁》:“ 中國 文字如此之難,工農何從看起?”
(3).猶何嘗,何曾。《白雪遺音·馬頭調·又是想來》:“一片的假意,哄奴到如今,何從有真心。”《紅樓夢》第一百回:“我這個丫頭,在家忒瞧不起我,我何從還是個娘?”
聖靈
(1).指古代聖人之靈。 南朝 宋 顏延之 《皇太子釋奠會作》詩:“敬躬祀典,告奠聖靈。” 明 李東陽 《東祀錄·復命題本》:“誠千年之曠典,一代之偉觀,足以上妥聖靈,光昭儒道,傳之後世,永永無窮。”
(2).指已故帝王。《文選·謝靈運<還舊園作見顏範二中書>詩》:“聖靈昔迴眷,微尚不及宣。” 李善 註:“聖靈,謂 高祖 也。” 呂延濟 註:“聖靈,謂 宋太祖 也。”
(3).對帝王或神聖的威靈之尊稱。 南朝 宋 鮑照 《學劉公幹體》詩之一:“聖靈燭區外,小臣良見遺。” 唐 柳宗元 《乞巧文》:“下土之臣,竊聞天孫,專巧於天,轇轕璇璣,經緯星辰,能成文章,黼黻帝躬,以臨下民。欽聖靈、仰光曜之日久矣。”
(4).猶神靈。 南朝 宋 顏延之 《又釋何衡陽書》:“聖靈雖茂,無以叡懞惛之心。” 魯迅 《而已集·反“漫談”》:“有一天,我正從他的條陳桌旁走開,跨出門檻,不知怎的忽蒙聖靈啟示,恍然大悟了。”
(5).“上帝聖靈”(GodtheHolyGhost)的簡稱。基督教基本信條三位一體中的第三位。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條書》:“讚美上帝為天聖父,讚美 耶穌 為救世聖主,讚美聖神風為聖靈,讚美三位為合一真神。”
須臾
(1) 片刻
須臾不可離
(2) 一會兒
須臾,蛇不見了。——《三國演義》
青衣
(1) 黑色的衣服
青衣小帽
(2) 漢以後卑賤者衣青衣,故稱婢僕、差役等人為青衣
(3) 指評劇角色之一。扮演莊重的中年或青年婦女,因穿青衫而得名
為我
戰國 時期 楊朱 主張的“損一毫利天下不與,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學說。《孟子·盡心上》:“ 楊子 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談無
《晉書·王衍傳》:“ 魏 正始 中, 何晏 、 王弼 等祖述《老》《莊》,立論以為:‘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無也者,開物成務,無往不存者也。陰陽恃以化生,萬物恃以成形,賢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無之為用,無爵而貴矣。’ 衍 甚重之。惟 裴頠 以為非,著論以譏之,而 衍 處之自若。”後以“談無”指談說“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的觀點。 宋 蘇軾 《明日南禪和詩不到故重賦數珠篇》之二:“説有陋 裴頠 ,談無笑 王衍 。”
投誠
軍隊或人員叛離所屬集團,歸屬對方
伏地
(1).俯伏在地上。《漢書·淮南厲王傳》:“追念辠過,恐懼伏地。” 郭希仁 《從戎紀略》:“ 定三 部勒各學生,伏地放槍,中者數十人。”
(2).方言。謂本地出產的或用土法製造的。如:伏地小米兒;伏地面。
一體
(1) 有機的整體
融成一體
(2) 有機地結合或聯結起來的整體
俱為一體。——諸葛亮《出師表》
胡越為一體。——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朗月
明月。 三國 魏 曹丕 《與朝歌令吳質書》:“白日既匿,繼以朗月。”《晉書·陸機陸雲傳論》:“高詞迥映,如朗月之懸光;疊意迴舒,若重巖之積秀。” 唐 李白 《襄陽歌》:“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
青冥
天空
青冥浩蕩不見底。——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鞭草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 神農 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穀,故天下號 神農 也。”後因以“鞭草”為嘗百草、知性味的典實。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昔者,萬人疾疫, 神農 鞭草而救之;四維凋瘵, 夏禹 刊木以除之。”
流石
山谷中被水衝下的石頭
從流石蛇行。——《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涅槃
正覺的境界,在此境界,貪、嗔、痴與以經驗為根據的我亦已滅盡,達到寂靜、安穩和常在
見戶
現有戶口。《新唐書·食貨志二》:“若流亡多,加稅見戶者,殿亦如之。”
為作
(1).造作;做作。 漢 王符 《潛夫論·賢難》:“豕俛仰嚘咿,為作容聲,司原愈益珍之。” 唐 柳宗元 《辯<列子>》:“其文辭類《莊子》,而尤質厚,少為作。” 元 無名氏 《替殺妻》第三折:“那婆娘打扮來便似女猱,全不似好人家苗條,上墳處説不盡喬為作。”
(2).猶作為;行為。 唐 李翱 《去佛齋論》:“使佛生於中國,則其為作也必異於是。”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風俗習慣道德宗教趣味好尚言語暨其他為作,俱欲去上下賢不肖之間,以大歸乎無差別。”
金屑
(1).黃金的粉末、碎末。 宋 梅堯臣 《妾薄命》詩:“曾聞清冷混金屑,誰謂飄揚逐路人。” 清 龔自珍 《西域置行省議》:“戈壁無水草處,地方官踏著,有可簸採金屑之地。” 葉聖陶 《城中·病夫》:“有幾個翻檢很高的一堆書籍,眉頭微蹙,目光深沉,似乎要從細碎的沙礫里揀出金屑來。”
(2).佛教謂佛經中的片言隻語,佛法中的一知半解。《五燈會元·黃檗運禪師法嗣·臨濟義玄禪師》:“金屑雖貴,落眼成翳。”《五燈會元·東林總禪師法嗣·龍泉夔禪師》:“豈況牽枝引蔓,説妙譚玄。正是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塵。”
(3).見“ 金屑酒 ”。
(4).黃色的花粉。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朱瑾》:“其花深紅色,五出,大如蜀葵,有蕊一條,長於花葉,上綴金屑,日光所爍,疑若焰生。”
眼睛
眼的通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