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崖口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入崖口原文

朝家重習武,靈囿成自天。

匪今而斯今,祖制垂奕年。

巉岩圍疊嶂,崖口為之關。

壁立眾山斷,伊遜奔赴川。

秋獮常經過,每為遲吟韉。

雙峰開霽煙,一水流潺湲。

翠葉復黃葩,高低入影妍。

去年巡洛伊,伊亦有崖口。

三塗及七谷,較此夫何有。

一得考功詩,膻薌傳至茲。

我為是崖嘆,表章將待誰。

詩詞問答

問:入崖口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入崖口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三十

參考注釋

朝家

(1).國家;朝廷。《後漢書·應劭傳》:「 鮮卑 隔在漠北……苟欲中國珍貨,非為畏威懷德。計獲事足,旋踵為害。是以朝家外而不內,蓋為此也。」 李賢 註:「朝家猶國家也。」 宋 陸游 《估客有自蔡州來者感悵彌日》詩:「和親自古非長策,誰與朝家共此憂。」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序》:「餘生長京邸,孩時即聞朝家事。」 清 納蘭性德 《金縷曲·再贈梁汾》詞:「袞袞門前題鳳客,竟居然潤色朝家典,憑觸忌,舌難剪。」

(2).指皇帝。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元旦大朝會》:「次至 玉津 御園射弓,朝家選能射武臣伴射,就園賜宴。」

習武

練習武事;練習武藝。《詩·秦風·駟驖序》 唐 孔穎達 疏:「諸侯之君,乃得順時游田,治兵習武,取禽祭廟。」 茅盾 《子夜》一:「如果不是二十五年前習武騎馬跌傷了腿……那麼現在 吳老太爺 也許不至於整天捧著《太上感應篇》罷?」

靈囿

(1). 周文王 苑囿名。《詩·大雅·靈台》:「王在 靈囿 ,麀鹿攸伏。」 毛 傳:「囿,所以域養禽獸也,天子百里,諸侯四十里。靈囿,言靈道行於囿也。」《後漢書·班固傳下》:「外則因原野以作苑,順流泉而為沼,發苹藻以潛魚,豐圃草以毓獸,制同乎 梁騶 ,義合乎 靈囿 。」 李賢 註:「此言魚獸各得其所,如 文王 之 靈囿 也。」 明 張居正 《苑田紀》:「臣聞設苑以資觀游……有國者所不廢也。然而 靈囿 之詠,獨歸 周文 。」

(2).泛指帝王畜養動物的園林。 三國 吳 韋昭 《從歷數》詩:「鳳凰棲 靈囿 ,神龜游沼池。」 南朝 梁 陸雲公 《御講般若經序》:「歸傾宮之美女,共 靈囿 於庶人。」 侯仁之 《歷史上的北京城》:「因為當時曾經在這裡養過一些珍禽異獸,所以又叫做『靈囿』,是皇家動物園的意思。」

(3).對苑囿的美稱。 晉 潘岳 《金谷集作詩》:「 靈囿 繁石榴,茂林列芳梨。」

(4).指仙界的苑囿。《雲笈七籤》卷九八:「琳瑯敷靈囿,華生結瓊瑤。」

(5).比喻精粹匯集之所。 羅惇曧 《文學源流·周秦諸子總論》:「苟抽秘思,騁妍詞,斯焉採摭,靡能盡者,抑亦文章之靈囿已。」

祖制

指帝王祖宗規定的制度。 明 朱國禎 《涌幢小品·宗禁》:「親王不許出城,祖制原無此禁,惟國初事體隆重,凡出入必奏請,並迎送先後,亦 太祖 自定。」 清 汪琬 《前明兵科右給事中吳公墓志銘》:「公意憤激,極言老臣淪棄可惜,因請申明祖制,以清議專歸言官。」《孽海花》第二六回:「皇帝自從大婚後,沒臨幸過皇后宮一次,倒是 金 寶 二妃非常寵幸。這是任性妄為,不合祖制的。」 魯迅 《華蓋集·我的「籍」和「系」》:「我記得 宋 朝是不許南人做宰相的,那是他們的『祖制』,只可惜終於不能堅持。」

巉岩

(1) 一種陡而隆起的岩石,如懸崖或崖、孤立突出的岩石

野花野草…要把巉岩裝扮起來。——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2) 參差不齊的岩石海岸,尤指給航行造成威脅的

疊嶂

亦作「 疊障 」。亦作「迭嶂」。重迭的山峰。 南朝 梁武帝 《直石頭》詩:「夕池出濠渚,朝雲生疊嶂。」 隋 薛道衡 《豫章行》:「前瞻疊障千重阻,卻帶驚湍萬里流。」 唐 孟浩然 《經七里灘》詩:「疊障數百里,沿洄非一趣。」 明 張居正 《馬上見西山》詩:「迭嶂環都邑,浮光接露臺。」 李瑛 《送》詩:「狐皮帽子襯一張英俊的臉,犴皮靴子要踏平那迭嶂重巒。」

曡嶂:重迭的山峰。 宋 陸游 《還家》詩:「曡嶂出雲明客眼,澄江漲雨濯京塵。」《花月痕》第四二回:「﹝ 謖如 ﹞到得山下,連峰曡嶂,壁立千仞。」

崖口

山崖間的豁口;谷口。 唐 岑參 《題華嚴寺瓌公禪房》詩:「朝從老僧飯,昨日崖口宿。」 唐 杜甫 《奉漢中王手札》詩:「淹泊俱崖口,東西異石根。」

壁立

(1) 像牆壁一樣陡立

岸土赤而壁立。——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2) 比喻家中空無所有

家徒壁立

奔赴

朝著一定的目的地奔去

奔赴前線

秋獮

國君秋季狩獵之稱。《左傳·隱公五年》:「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司馬法·仁本》:「天下既平,天子大愷,春蒐秋獮,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戰也。」 南朝 梁 沉約 《均聖論》:「春蒐免其懷孕,夏苗取其害穀,秋獮冬狩,所害誠多。」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 乾隆 二十三年,巡幸 木蘭 ,舉秋獮之禮。」

常經

(1).固定不變的法令規章。《戰國策·趙策二》:「國有固籍,兵有常經。變籍則亂,失經則弱。」《管子·問》:「國有常經,人知終始,此霸王之術也。」《清會典事例·戶部·考覈》:「國家設關榷稅,定其則例,詳其考覈,凡以崇本抑末載諸會典,著為常經,由來已久。」

(2).永恆的規律。《漢書·谷永傳》:「夫去惡奪弱,遷命賢聖,天地之常經,百王之所同也。」 宋 秦觀 《隕星石》詩:「俯仰一氣中,萬化無常經。」 宋 陳亮 《祭章孟容文》:「盛衰生死,固天地之常經,而悲喜哀樂遂出乎其間者,亦情之正也。」

(3).通常的行事方式,常規。 漢 劉向 《說苑·奉使》:「不得擅生事者謂平生常經也。」 魯迅 《<二心集>序言》:「所以含血噴人,已成了 中國 士君子的常經,實在不單是他們的識見,只能夠見到世上一切都靠金錢的勢力。」

(4).謂習見的經書,普通的經書。《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門生在家閉戶讀書,凜遵庭訓,不過守著幾句『入孝出弟』的常經,那裡有什麼陰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寶》:「時典試慮熟題有蹈襲弊,力反常經,題紙下,七藝皆符。」

(5).猶經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二:「蓋 和 善飛梯,為儀鸞司第一手,常經入禁闥供奉,頗知曲折。」

開霽

陰天放晴

俄復開霽。——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水流

(1) 泛指江、河

湖泊星羅棋布,水流縱橫交錯

(2) 水的流動

(3) 流動著的水

水流湍急

水流暢通

潺湲

水慢慢流動的樣子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唐· 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翠葉

(1).綠葉。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揚翠葉,扤紫莖,發紅華,秀朱榮。」 南朝 齊 謝朓 《泛水曲》:「玉露沾翠葉,金風鳴素枝。」 宋 晏殊 《踏莎行》詞:「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遊絲轉。」

(2).翡翠制的葉形飾物。 宋 周密 《武林舊事·端午》:「分賜后妃諸閣大璫近侍翠葉、五色葵榴。」《明史·輿服志二》:「冠用皁縠……前後珠牡丹二,花八蕊,翠葉三十六。」

高低

(1) 無論如何

嘴都說破了,老王高低不答應

通訊員卻高低不肯,挾了被子就走。——《百合花》

(2) 終究,到底

高低找到了這本書

這本書高低叫他弄丟了

去年

上一年

我從去年辭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詩

三塗

(1).山名。在 河南 嵩縣 西南, 伊水 之北,亦稱 崖口 ,又稱 水門 。《左傳·昭公四年》:「 四岳 、 三塗 、 陽城 、 大室 、 荊山 、 中南 ,九州之險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君道》:「 四岳 三塗 ,實不一姓;金城湯池,未若人和。」

(2).同「 三途 」。佛教語。《百喻經·夫婦食餅共為要喻》:「墜墮三塗,都不怖畏。」《新唐書·傅奕傳》:「 西域 之法,無君臣父子,以三塗六道,嚇愚欺庸。」 明 張居正 《答宣大巡撫言虜求佛經》:「示之以三塗六道之苦,誘之以人天福果之説。」 清 蔣士銓 《臨川夢·譜夢》:「情將萬物羈,情把三塗繫,《小雅》《離騷》結就情天地。」

同「 三途 」。《西遊記》第十一回:「西域之法,無君臣父子,以三塗六道,蒙誘愚蠢。」

何有

(1).有什麼。《詩·邶風·谷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鄭玄 箋:「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晉 潘尼 《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 崐山 何有?有瑤有珉。」

(2).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難。《論語·里仁》:「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難。」《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漢 袁康 《越絕書·計倪內經》:「王審用臣之議,大則可以王,小則可以霸,於何有哉?」 晉 陶潛 《擬古》詩之一:「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憐惜、不愛重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惡,唯力是視,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 蒲 狄 乎!」 楊伯峻 註:「何有,古人習語,意義隨所施而異,此謂心目中無之也。」《呂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顏魯公碑亭記》:「其視卿相王侯與其國封邸第,曾不若脫屣,而何有於亭?」

(4).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關。《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討,國何有焉?」 杜預 註:「言討家臣,無與國事。」《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顛, 瑤 何有焉?」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苟其人之惡,則於銘乎何有?」

(5).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顧慮、不在乎。《左傳·昭公元年》:「 吉 若獲戾,子將行之,何有於諸 游 ?」 楊伯峻 註:「言不必顧慮 游氏 諸人。」 明 李贄 《與周友山》:「士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於廢棄歟?」 魯迅 《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卻未必都如此不淨;倘竟如此不淨,則即使『授受不親』後來也就會『瞟』,以至於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時便是一部《禮記》,也即等於《 * 》了,又何有於《蕙的風》?」

(6).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得。《左傳·僖公十五年》:「獲 晉侯 ,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預 註:「何有猶何得。」

(7).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不有。《文選·木華<海賦>》:「弘往納來,以宗以都。品物類生,何有何無?」 李善 註:「言諸品物以類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無?言其多也。」

(8).哪裡有,豈有。 漢 張衡 《西京賦》:「澤虞是濫,何有春秋?」《後漢書·賈琮傳》:「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美惡,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聖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從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吳承恩 《贈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歲之水也,洪濤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與賦哉!」

一得

一點收穫。得,收穫、心得,名詞。《史記·淮陰侯列傳》:“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慮,思考

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清·劉開《問說》

考功

(1).父之功業。《楚辭·天問》:「纂就前緒,遂成考功。」 朱熹 集註:「此問 禹 能纂代 鮌 之遺業,而成父功。」

(2).按一定標準考核官吏的政績。《漢書·谷永傳》:「治天下者尊賢考功則治,簡賢違功則亂。」 章炳麟 《訄書·學變》:「法家之教,任賢考功。」

(3).泛指考核工作成效。 漢 王符 《潛夫論·考績》:「是故大人不考功,則子孫惰而家破窮。」

(4).官名。 三國 魏 尚書有考功定課二曹, 隋 置考功郎,屬吏部,掌官吏考課之事,歷代因之, 清 末廢。 唐 韓愈 《獨孤府君墓志銘》:「 權公 既相,君以嫌自列,改尚書考功員外郎,復史館職。」《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又説到 宗子相 , 杜慎卿 道:『 宗考功 便是先君的同年。』」

膻薌

同「 羶薌 」。燒煮牛羊肉的氣味。亦泛指牛羊肉。 清 黃遵憲 《番客篇》:「赤足絡繹來,大盤薦膻薌。」

為是

抑或;還是。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 王江州 夫人語 謝遏 曰:『汝何以都不復進?為是塵務經心,天分有限?』」 唐 吳筠 《沖虛真人》詩:「未知風乘我,為是我乘風?」《敦煌變文集·功德意供養塔生天因緣變文》:「為是上界 天帝釋 ?為是梵眾四天王?」

(1).因為是;為的是。 前蜀 魏承班 《玉樓春》詞:「好天涼月盡傷心,為是玉郎長不見。」《水滸傳》第五一回:「﹝ 柴進 道:﹞為是家間祖上有 陳橋 讓位之功,先朝曾敕賜丹書鐵券,但有做下不是的人,停藏在家,無人敢搜。」《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姑娘,這安位可是你自己的事了;但是他二位老人家,自然該雙雙升座,為是你一人斷分不過來……如今也叫 玉格 替你代勞。」

(2).因此。 老舍 《駱駝祥子》十一:「我這就給太太打電話,為是再告訴你一聲,怕她一著急,把我的話忘了,你好提醒她一聲。」

表章

封建時代臣子呈交帝王的陳述意見的文字

詩詞推薦

入崖口原文_入崖口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