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清河奠超勇襄親王固倫額駙策楞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靈輿肅肅駐河濆,歸殯佳城別塞雲。

即此始終懷大義,果然卓犖軼前聞。

中年自是傷哀樂,此日何堪哭戚勛。

見說漠陲將發引,猶教血淚灑三軍。

詩詞問答

問:《往清河奠超勇襄親王固倫額駙策楞》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文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十八

2. 額駙在日曾奏聞今其皇考願於身歿後仍歸京師合葬大長公主園寢子奏請朕既允奏並命一切喪儀皆如宗室親王之例官為經理雲

參考注釋

靈輿

亦作“ 靈轝 ”。1.神靈乘坐的車駕。《漢書·禮樂志》:“﹝《郊祀歌》﹞廣宣延,鹹畢觴,靈輿位,偃蹇驤。” 顏師古 註:“神既畢饗,則嚴駕靈輿,引其侍從之位,偃蹇高驤也。”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二二:“ 夏後 乘靈輿, 夸父 為 鄧林 。”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詩之十:“當追帝女跡,出入泛靈輿。”

(2).天子乘坐的革車。《文選·揚雄<羽獵賦>》:“撞鴻鐘,建九旒,六 * ,載靈輿。” 李善 註:“ 服虔 曰:靈輿,天子輿也。” 呂延濟 註:“靈輿,革車也。”

(3).即靈車。《三國志·吳志·孫和傳》:“﹝ 孫晧 ﹞追諡父 和 曰 文皇帝 ,改葬 明陵 ……以靈輿法駕,東迎神於 明陵 。” 唐 白居易 《唐楊州倉曹參軍王府君墓志銘》:“ 播 等號護靈輿,以 永貞 元年十月二十五日,遷祔於京兆府 富平縣 淳化鄉 之某原,從吉兆也。”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八:“太后與帝舉哀後苑,百官奉靈轝由 西華門 以出,用一品禮殯 洪福寺 。”

肅肅

(1).恭敬貌。《詩·大雅·思齊》:“雝雝在宮,肅肅在廟。” 毛 傳:“肅肅,敬也。” 漢 揚雄 《河東賦》:“穆穆肅肅,蹲蹲如也。” 明 方孝孺 《郊祀頌》:“齋於祠宮,盛服儼恪,肅肅於動,慄慄於言,上帝在茲,敢有弗虔。”

(2).嚴正貌。《詩·小雅·黍苗》:“肅肅 謝 功, 召伯 營之。” 鄭玄 箋:“肅肅,嚴正之貌。” 漢 班固 《十八侯銘·御史大夫汾陰侯周昌》:“肅肅御史,以武以文,相 趙 距 呂 ,志安君身。” 唐 盧照鄰 《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 貞觀 之末,有 昭慶 * 師,魁岸堂堂,威儀肅肅。” 清 龔自珍 《題鷺津上人書冊》詩:“氣莊志定欬肅肅,筆沖墨粹神亭亭。”

(3).疾速貌。《詩·召南·小星》:“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毛 傳:“肅肅,疾貌。” 漢 秦嘉 《留郡贈婦》詩之三:“肅肅僕夫征,鏘鏘揚和鈴。” 唐 杜甫 《喜晴》詩:“出廓眺西郊,肅肅春增華。” 趙朴初 《南京訪梅園新村》詩:“晨征肅肅訪 梅園 ,猶有梅花著意妍。”

(4).形容網目細密。《詩·周南·兔罝》:“肅肅兔罝,椓之丁丁。” 馬瑞辰 通釋:“肅肅,蓋縮縮之假借。《通俗文》:‘物不申曰縮。’兔罝本結繩為之,言其結繩之狀,則為縮縮。” 聞一多 《古典新義·詩經新義五》:“肅當讀為縮,縮猶密也……《詩》‘肅肅’,即‘縮縮’、‘數數’,網目細密之貌也。”

(5).陰沉;蕭瑟;清冷。《莊子·田子方》:“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 晉 潘岳 《寡婦賦》:“墓門兮肅肅,脩隴兮峩峩。” 宋 范成大 《寒夜》詩:“肅肅月浸樹,滿庭穠李花。” 清 魏源 《中四明山》詩之二:“肅肅空明氣,時與諸天遇。”

(6).清幽;靜謐。 漢 張衡 《思玄賦》:“出 紫宮 之肅肅兮,集 大微 之閬閬。” 唐 沉佺期 《奉和聖制同皇太子游慈恩寺應制》:“肅肅蓮花界,熒熒貝葉宮。” 宋 蘇軾 《元祐三年端午貼子詞·夫人閣》之二:“肅肅槐庭午,沉沉玉漏稀。”

(7).象聲詞。鳥羽、蟲翅的振動聲。《詩·小雅·鴻雁》:“鴻鴈于飛,肅肅其羽。” 毛 傳:“肅肅,羽聲也。” 南朝 宋 謝惠連 《搗衣》詩:“肅肅莎雞羽,烈烈寒螿啼。” 唐 暢當 《自平陽館赴郡》詩:“溶溶山霧披,肅肅沙鷺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二》:“鳶肅肅展翼,似鶼鶼之鳥,比翼而飛。”

(8).象聲詞。風聲。《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處所多霜雪,胡風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肅肅入我耳。”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漯水》:“南崖下有風穴,厥大容人,其深不測,而穴中肅肅,常有微風。” 宋 蘇軾 《壽星院寒碧軒》詩:“清風肅肅搖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圍。” 清 孫枝蔚 《烏夜啼》詩:“北風肅肅雁不至,殘燈欲滅還復燃。”

(9).象聲詞。泛指其它聲音。 唐 杜甫 《春遠》詩:“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 明 徐禎卿 《雜謠》:“狗觫觫,雞鳴飛上屋,風吹門前草肅肅。” 清 梁廷枏 《夷氛聞記》:“火箭巨彈,自下上者,肅肅過耳畔, 芳 談笑自若。”

河濆

河邊,沿河的高地。《初學記》卷六引 北魏 孝文帝 《祭河文》:“騰鸞 淮 方,旋鷁 河 濆。” 清 唐孫華 《端陽後二日邀諸友草堂小集》詩:“連朝簫鼓息河濆,好客相攜且論文。”

佳城

墓地

佳城鬱郁,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博物志·異聞》

即此

就此;只此。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五:“庶幾遺悔尤,即此是幽屏。” 清 李漁 《奈何天·師捷》:“好一個山名。鳳為百鳥之王,又是祥瑞之物,即此就是佳祥了。”

始終

自始至終

會議始終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

可是整整過了四百年,始終沒有人來解救我。——《漁夫的故事》

大義

(1) 代表正義的道理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三國志·諸葛亮傳》

深明大義

(2) 夫婦之義,謂婚姻

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 文章、論著或理論的精要之處

果然

(1) 確實如此,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果然名不虛傳

裡頭果然有一件粉紅色的紗衣,她就拿起來,轉身走進樹林。——《牛郎織女》

(2) 連詞,表示假設

那兒果然像你說的那么熱,我去時就連毛衣也不用帶了。

(3) 飽足的樣子

適莽蒼者,三食而反,腹猶果然。——《莊子·逍遙遊》

卓犖

(1) 卓越,突出

卓犖諸夏,兼其所有。——班固《兩都賦》

博聞強記,奇異卓犖。——《三國志·陳矯傳》

(2) 也作“卓躒”

淑質貞亮,英才卓躒。——孔融《薦彌衡表》

中年

(1) 人生的一個時期,一般指40—65歲,也有指35—55歲

人到中年

(2) 中期

自是

(1) 自然是

眾人見他如此無禮,自是憤憤不平

(2) 自以為是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從此

傷哀

哀憐。《漢書·外戚傳下·孝平王皇后》:“ 莽 敬憚傷哀,欲嫁之,乃更號為‘ 黃皇室主 ’。”

何堪

(1).怎能忍受。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上:“ 盧 相 邁 不食鹽醋,同列問之:‘足下不食鹽醋,何堪?’” 清 呂大器 《鎮羌道上有感》詩:“鷹眼何堪秋草枯? 姑臧 清節至今無。”

(2).豈可;哪裡能。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可。 宋 歐陽修 《筆說·峽州詩說》:“‘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若無下句,則上句何堪?既見下句,則上句頗工。” 清 潘陸 《彭澤縣》詩:“地借 陶潛 著,人思 狄相 賢。何堪尋廢縣?沙草浸寒泉。” 葉聖陶 《窮愁》:“阿母一襖,春間已敝,不與補綴,何堪著體?”

見說

(1).告知,說明。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説來意,並問此是何處。”

(2).猶聽說。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見説 蠶叢 路,崎嶇不易行。”《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今日見説,卻記得你前年間曾言 蘇州 所遇,果非虛話了。” 清 李漁 《蜃中樓·離愁》:“見説紅顏薄命,不信今生心兒願兒果得盈。”

發引

(1).謂執紼。參加出殯禮儀。 漢 應劭 《風俗通·十反·豫章太守汝南封祈》:“今 李氏 獲保首領,以天年終,而諸君各懷進退,未肯發引。妾幸有三孤,足統喪紀。”

(2).用以指出殯,靈車啟行。《後漢書·獨行傳·範式》:“﹝ 張劭 卒,﹞ 式 未及到,而喪已發引,既至壙,將窆,而柩不肯進。” 唐 杜甫 《故范陽太君盧氏墓誌》:“以其載八月旬有一日發引,歸葬於 河南 之 偃師 。” 明 余繼登 《典故紀聞》卷十五:“舊制,殿試在三月初一日…… 成化 八年,以 悼恭太子 發引,改殿試於十五日。”《紅樓夢》第十四回:“那 賈珍 因見發引日近,親自坐車帶了陰陽生,往 鐵檻寺 來踏看寄靈之所。”

(3).啟程,出發。《百喻經·殺商主祀天喻》:“昔有賈客,欲入大海。入大海之法,要須導師然後可去……既得之已,相將發引。”《南史·宋紀中·前廢帝》:“先是訛言 湘 中出天子,帝將南巡 荊 湘 以厭之,期旦誅除四叔,然後發引。”

(4).點火,發射。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時事·言道著》:“此礮不用人力發引,攻打無休,晝夜不絶。”

血淚

(1) 帶血的眼淚。一般指極度悲痛而流的淚

我行其道,鞠為茂草。我履其房,物存人亡。撫膺涕泣,血淚彷徨。——晉· 陸機《贈弟士龍詩》

(2) 血與淚

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明· 方孝儒《絕命詞》

將書封斷指,血淚染羅裙。——清· 吳偉業《閬州行》

(3) 又如:血淚史;血淚賬。又比喻慘痛的遭遇

血淚家史

三軍

(1) 軍隊的統稱

三軍過後盡開顏。——毛 * 《七律·長征》

(2) 古時指中軍、上軍、下軍或中軍、左軍、右軍。現指陸軍、空軍、海軍

詩詞推薦

往清河奠超勇襄親王固倫額駙策楞原文_往清河奠超勇襄親王固倫額駙策楞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