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吳尹張德常恤民詩卷原文
閒居林下聽風謠,爭誦郎官惠愛饒。
勸課不教遺赤土,苛征無復到青苗。
獄詞善用春秋斷,鳧舄宜從朔望朝。
應有文章書政績,吳山高處刻瓊瑤。
詩詞問答
問:書吳尹張德常恤民詩卷的作者是誰?答:釋妙聲
問:書吳尹張德常恤民詩卷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書吳尹張德常恤民詩卷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釋妙聲的名句有哪些?答:釋妙聲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蕭韻
參考注釋
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隱或退隱之處
獨此林下意,杳無區中緣。——李白《安陸寄劉綰》
風謠
古代指民謠或風俗歌謠。郎官
(1).謂侍郎、郎中等職。 秦 代置郎中令,為皇帝左右親近的高級官員。屬官執掌護衛陪從、隨時建議等。 西漢 因 秦 制不變。 東漢 以尚書台為行政中樞。其分曹任事者為尚書郎,職權範圍擴大。 魏 、 晉 、 南北朝 時期,尚書郎官之制,略同於 漢 。 隋 分郎官為侍郎與郎。 唐 六部郎官,郎中之外,更置員外郎。 唐 以後郎官的設定,基本上無大變革。《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袁盎 曰﹞‘且陛下從 代 來,每朝,郎官上書疏,未嘗不止輦受其言。’”《後漢書·明帝紀》:“ 館陶公主 為子求郎,不許,而賜錢千萬。﹝帝﹞謂羣臣曰:‘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 * 受其殃,是以難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裴安卿 做了郎官幾年,陞任 襄陽 刺史。”參閱《文獻通考·職官六·歷代郎官》。
(2).湖名。在 漢陽城 東南。 宋 姜夔 《清波引》詞序:“予久客 古沔 …… 郎官 、 大別 之幽處,無一日不在心目間。”參見“ 郎官湖 ”。
(3).指郎位星。 清 孫枝蔚 《式廬詩為石仲昭明府訪方爾止處士而作》:“江天昨夜寒偏甚,忽有郎官過少微。”參見“ 郎位 ”。
惠愛
猶仁愛。《韓非子·奸劫弒臣》:“哀憐百姓不忍誅罰者,此世之所謂惠愛也。”《後漢書·馮衍傳上》:“惠愛之誠,加乎百姓;高世之聲,聞乎羣士。” 宋 蘇舜欽 《送杜密學赴并州》詩:“惠愛留關輔,風威入塞垣。” 郭沫若 《星空》詩:“永恆無際的合抱喲!惠愛無涯的目語喲!太空中只有閃爍的星和我。”
勸課
鼓勵與督責。《後漢書·卓茂傳》:“是時 王莽 秉政,置大司農六部丞,勸課農桑。” 宋 范仲淹 《答手詔五事》:“更嚴著勉農之令,使天下官吏專於勸課,百姓勤於稼穡。”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四章第一節:“ 文帝 時,多次下詔勸課農桑,對努力發展生產的地主給予獎勵。”參見“ 勸農 ”。
赤土
焙燒過的粘土
苛征
橫徵暴斂。語本《荀子·富國》:“重田野之稅以奪之食,苛關市之徵以難其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四·壯節王公傳》:“先是 淄川 苦調外苛征,公嘗與父老言:‘他日或能奏蠲之。’”
無復
(1).不再,不會再次。《呂氏春秋·義賞》:“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 陳奇猷 校釋:“此文意謂詐偽之道,雖今可以苟且得利,後將不可復得利也。”《晉書·王導傳》:“ 桓彝 見朝廷微弱……憂懼不樂。往見 導 ,極談世事,還,謂 顗 曰:‘向見 管夷吾 無復憂矣。’” 唐 韓愈 《落葉送陳羽》詩:“落葉不更息,斷蓬無復歸。”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下·格局》:“ 聖嘆 之評《西廂》,可謂晰毛辨髮,窮幽極微,無復有遺議於其間矣。”
(2).指不再有,沒有。 晉 葛洪 《抱朴子·對俗》:“不死之事已定,無復奄忽之慮。”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雜記上》:“少來蒐集書史,頗得諸遺書,無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勞工,無論黑、白、黃,無復奴隸種。”
(3).沒有履行。 漢 劉向 《說苑·雜言》:“ 仲尼 曰:‘不強不遠,不勞無功,不忠無親,不信無復,不恭無禮,慎此五者,可以長久矣。’”
(4).不能恢復。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規非者,其所為不得其事,其事不當,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無復,殘類滅宗亡國是也。”
青苗
處於生命、發育、生長的最初或相對較早階段的沒有成熟的莊稼
獄詞
見“ 獄辭 ”。
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詩·魯頌·閟宮》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
(2) 年齡
(3) 我國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國各諸侯國爭霸的時代
(4) 史書名。儒家經典之一,相傳孔子根據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鳧舄
《後漢書·方術傳上·王喬》:“ 王喬 者, 河東 人也。 顯宗 世,為 葉 令。 喬 有神術,每月朔望,常自縣詣臺朝。帝怪其來數,而不見車騎,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臨至,輒有雙鳧從東南飛來。於是候鳧至,舉羅張之,但得一隻舄焉。乃詔尚方診視,則四年中所賜尚書官屬履也。”後因以“鳧舄”指仙履。 南朝 梁 沉約 《善館碑》:“霓裳不反,鳧舄忘歸。”亦常用為縣令的典實。 唐 駱賓王 《餞鄭安陽入蜀》詩:“惟有雙鳧舄,飛去復飛來。” 明 孫柚 《琴心記·王孫作醵》:“久別丰儀,常念一雙鳧舄。”
朔望
農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即朔日和望日
應有
(1).所有,一切。 唐 白居易 《奏所聞狀》:“自今已後,應有進奉,並不用申報御史臺,如有人勘問,便仰録名奏來者。”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一折:“將 江 上應有戰舡,盡行拘收,不放 關公 渡 江 回去。”《水滸傳》第一回:“應有民間稅賦悉皆赦免。”
(2).應當具有。《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姑娘一進洞房,早看見擺滿一分妝奩,凡是應有的,公婆都給辦得齊齊整整。”
章書
奏章。《晉書·熊遠傳》:“是以章書日奏而不足以徵物,官人選才而不足以濟事。”
政績
指施政的成績
政績斐然
吳山
(1).山名。在今 陝西 隴縣 西南。參見“ 吳岳 ”。
(2).山名。又名 胥山 。俗稱 城隍山 。在今 浙江 杭州 西湖 東南。 南宋 初, 金 主 亮 南侵,揚言欲立馬於此。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 金 海陵 ( 海陵王 ,即 金 主 完顏亮 )閲 柳 ( 柳永 )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遂起 吳山 立馬之思。”
(3). 吳 地的山。 三國 吳 故地的山。《文選·謝朓<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詩:“鵲起登 吳 山,鳳翔陵 楚 甸。” 李善 註:“ 孫 氏初基 武昌 ,後都 建鄴 。” 清 陳維崧 《卜運算元·阻閘瓜步》詞:“風急 楚 天秋,日落 吳 山暮。”
(4). 吳 地的山。 春秋 吳 故地的山。 唐 賈島 《送朱可久歸越中》詩:“ 吳 山侵 越 眾, 隋 柳入 唐 疏。” 明 徐渭 《三茅觀觀潮》詩:“ 吳 山石頭坐秋風,帶著高冠拂雲霧。”
(5). 吳 地的山。常泛指 江 南的山。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詞:“ 吳 山 楚 澤行徧,只欠到 瀟 湘 。”
見“ 吳坂 ”。
高處
(1) 隆起的地方或位置;山丘
(2) 相對較高的位置
帶來一張在三萬五千英尺高處拍攝的能反映真相、輪廓鮮明的照片
瓊瑤
(1) 美玉
身居錦秀心無愛,足步瓊瑤意不迷。——《西遊記》
(2) 比喻別人酬答的禮物、詩文、書信等
瓊瑤滿匣
(3) 比喻似玉的雪
只見朔風凜凜,冷氣嗖嗖,卻已瓊瑤密布,飄下一天雪來。——《鏡花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