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詩·歸田園居六首其二

作者:李賢 朝代:明代

和陶詩·歸田園居六首其二原文

攜幼入我室,羸馬脫歸鞅。

頓忘塵俗喧,地幽無外想。

沮溺將並耕,荷筱亦長往。

日上松陰清,雨過菊苗長。

琴書聊可親,但覺此心廣。

力田躬荷鋤,庶以除蓁莽。

詩詞問答

問:和陶詩·歸田園居六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李賢
問:和陶詩·歸田園居六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養韻

參考注釋

歸鞅

猶歸車。謂驅車返歸。 南朝 齊 謝朓 《京路夜發》詩:“行矣倦路長,無由稅歸鞅。” 唐 岑參 《西蜀旅舍春嘆》詩:“吾先稅歸鞅,舊國如咫尺。” 明 高啟 《顧榮廟》詩:“事成恥言勛,飄然理歸鞅。”

塵俗

(1) 流俗

一掃文壇塵俗

(2) 塵世

形居塵俗而棲心天外

無外

(1).謂古代帝王以天下為一家。《公羊傳·隱公元年》:“王者無外,言奔,則有外之辭也。” 何休 註:“王者以天下為家,無絶義。” 唐 杜甫 《夔州歌》之三:“羣雄競起問前朝,王者無外見今朝。”

(2).猶無窮,無所不包。《管子·版法解》:“天覆而無外也,其德無所不在。”《呂氏春秋·下賢》:“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高誘 註:“道在大能大,故無復有外。”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天地之間,無外之大,其中殊奇,豈遽有限?”《何典》第一回:“且説這 陰山 ……其大無外,其高無比。”

(3).沒有外物。《莊子·則陽》:“除日無歲,無內無外。” 郭象 註:“無彼我則無內外也。”

(4).指遠方。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惠澤播於黎苗,威靈振乎無外。” 晉 傅玄 《喜霽賦》:“播仁風於無外。” 宋 蘇軾 《興龍節集英殿宴教坊詞·小兒致語》:“若帝之初,達四聰於無外。”

(5).猶言沒有兩樣。《晉書·刑法志》:“ 江 左無外,蠻陬來格。” 宋 司馬光 《勸學歌》:“父教師嚴兩無外,學問無成子之罪。”

沮溺

謂水淹之患。 明 李東陽 《冀州城重修記》:“癸卯之春,沮溺未平,君乃議修復。”

《論語·微子》:“ 長沮 、 桀溺 耦而耕, 孔子 過之,使 子路 問津焉。” 錢穆 新解:“﹝ 長沮 、 桀溺 ﹞兩隱者,姓名不傳。沮,沮洳。溺,淖溺。以其在水邊,故取以名之。”後詩文中常以“沮溺”借指避世隱士。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一:“不能效 沮 溺 ,相隨把鋤犂。” 唐 韋應物 《秋郊作》詩:“方願 沮 溺 耦,淡泊守田廬。”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談義》:“紹 巢 由 之絶軌,蹈 沮 溺 之高風。”

並耕

指君民一起耕作。《孟子·滕文公上》:“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飱而治。”《尸子》卷下:“ 神農氏 並耕而王,所以勸耕也。”

長往

(1).一去不返。 唐 馮贄 《雲仙雜記·冰山》:“﹝ 張彖 ﹞後登第為 華陰 尉,嘆曰:‘丈夫有凌雲蓋世之志,拘於下位,若立身於矮屋中,使人抬頭不得。’遂拂衣長往。”《西湖二集·灑雪堂巧結良緣》:“兄途中謹慎,早早到家,有便再來,勿為長往。”

(2).指避世隱居。 晉 潘岳 《西征賦》:“悟山潛之逸士,卓長往而不反。” 唐 王度 《古鏡記》:“又將遍游山水,以為長往之策。” 明 何景明 《與何粹夫書》:“先生乃復欲憤世自遂,長往之情得矣!”

(3).死亡的婉詞。 南朝 宋 顏延之 《吊張茂度書》:“豈謂中年,奄為長往!”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神奇》:“俄頃,又舉頭顧 希文 曰:‘亦無鬼神,亦無恐怖。’言訖遂長往。”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述異·愚民含忿輕生》:“見其幼弟氣尚未絶,灌救得生。其餘六人則已長往。”

松陰

亦作“ 松蔭 ”。松樹之陰。多指幽靜之地。 唐 李山甫 《方乾隱居》詩:“咬咬嘎嘎水禽聲,露洗松陰滿院清。” 宋 蘇軾 《病中游祖塔院》詩:“閉門野寺松陰轉,攲枕風軒客夢長。” 明 唐順之 《松關》詩:“月出照 松關 ,松蔭正滿地。”

可親

可以親近;引起人親近的情感

一個帶著甜蜜的微笑、打著白領帶的相貌非凡的老牧師,他可真是可敬可親

力田

(1).努力耕田。亦泛指勤於農事。《戰國策·秦策五》:“今力田疾作,不得煖衣餘食。”《漢書·惠帝紀》:“春正月,舉民孝悌力田者復其身。” 唐 司馬扎 《賣花者》詩:“不知力田苦,卻笑耕耘輩。” 清 戴名世 《贊理河務僉事陳君墓表》:“今誠興水利,教民力田,則西北可復為財賦之藪矣。” 易宗夔 《新世說·雅量》:“ 徐竹逸 與弟 竹虛 獨守敝廬,晝則力田,夜不廢讀,儼如太平之世。”

(2).古時鄉官名。 漢 置。《漢書·文帝紀》:“以戶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員,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後漢書·明帝紀》:“其賜天子男子爵,人二級;三老、孝悌、力田人 * 。” 李賢 註:“三老、孝悌、力田,三者皆鄉官之名。” 宋 蘇軾 《和王鞏六首並次韻》之二:“雖無獻捷功,會賜力田爵。”

蓁莽

(1).雜亂叢生的草木。 明 陳所聞 《中秋同齊王孫瑞堂春堂虎丘坐月》詞:“披蓁莽,英雄曾此據封疆。”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辛十四娘》:“見殿後一院,石路光明,無復蓁莽。”

(2).引申為紛亂。 鄭觀應 《盛世危言·教養》:“於是老者、智者必授其精巧之法於少者、愚者,以為覓食之具矣,此教養之道所由兆基於蓁莽之世也。”

詩詞推薦

和陶詩·歸田園居六首其二原文_和陶詩·歸田園居六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