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別京中諸友四首·其四

作者:王漸逵 朝代:明代

留別京中諸友四首·其四原文

翩翩雙翠羽,燦燦青珠樹。

飲啄日相呼,自謂千載遇。

廿年構高巢,終朝異分去。

一在天漢津,一居越溪渚。

西北何寥寥,相望日延佇。

纏曜知回天,百川亦東注。

矢音莫遐遺,雲會在儔侶。

詩詞問答

問:留別京中諸友四首·其四的作者是誰?答:王漸逵
問:留別京中諸友四首·其四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王漸逵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漸逵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翩翩

(1) 運動自如、鳥飛輕疾的樣子

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唐· 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翩翩舞姿

(2) 舉止灑脫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兩騎來是誰。——唐· 白居易《賣炭翁》

(3) 形容風采、文辭的美好

元瑜書記翩翩。—— 三國魏· 曹丕《與吳質書》

翠羽

(1).翠鳥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飾物。《逸周書·王會》:“正南: 甌鄧 、 桂國 、 損子 、 產里 、 百濮 、 九菌 ,請令以珠璣、瑇瑁、象齒、文犀、翠羽、菌鶴、 * 為獻。”《文選·曹植<七啟>》:“戴金搖之熠燿,揚翠羽之雙翹。” 劉良 註:“金搖,釵也;熠爍,光色也;又飾以翡翠之羽於上也。” 唐 盧照鄰 《劉生》詩:“翠羽裝劍鞘,黃金鏤馬纓。”

(2).翠鳥。 唐 顧況 《芙蓉榭》詩:“文魚翻亂葉,翠羽上危欄。” 宋 楊萬里 《憩懷古堂》詩:“便有白鷗下,驚起翠羽飛。” 清 曹寅 《二十八日偕朴仙看梅清涼山》詩:“飛來翠羽正啁啾,冉冉斜陽坐衰草。”

(3).綠色的羽毛。 唐 羅隱 《鸚鵡》詩:“莫恨雕籠翠羽殘, 江 南地暖 隴 西寒。”

(4).指鳥翼。 前蜀 韋莊 《歸國謠》詞:“早晚得同歸去,恨無雙翠羽。”

(5).比喻青蔥的樹葉。 唐 楊炯 《折楊柳》詩:“秋容凋翠羽,別淚損紅顏。” 唐 杜甫 《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詩:“芊芊烱翠羽,剡剡生銀漢。” 宋 蘇軾 《浣溪沙》詞:“廢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凍真珠。”

(6).借指珍寶。《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金膏翠羽將其意,脂韋便辟導其誠。” 李周翰 註:“將其意,謂以寳幣申厚意也。” 唐 高適 《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詩:“翠羽乾平法,黃金撓直繩。”

燦燦

(1).閃閃發亮貌。 唐 韓愈 《和李相公攝事南郊覽物興懷呈一二知舊》:“燦燦辰角曙,亭亭寒露朝。” 元 朱凱 《黃鶴樓》第一折:“當三軍不剌剌烏騅騎,敵萬夫光燦燦丈八點鋼槍。” 徐遲 《哥德巴赫猜想·地質之光》:“推開西窗,便是金光燦燦的 天安門 城樓。”

(2).色彩鮮艷貌。 明 何景明 《憶昔行》:“花邊燦燦丹鳳雛,天上矯矯石麒麟。” 清 黃鷟來 《雜詩》之二:“燦燦黼黻裳,乃出寒女治。”

珠樹

(1).神話、傳說中的仙樹。《山海經·海內西經》:“ 開明 北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玗琪樹。”《淮南子·墬形訓》:“掘 崑崙 虛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珠樹、玉樹、琁樹、不死樹在其西。” 唐 黃滔 《寄同年崔學士》詩:“雖知珠樹懸天上,終賴銀河接世間。” 明 楊慎 《山茶花》詩:“海邊珠樹無顏色,羞把瓊枝照玉臺。”

(2).樹的美稱。 唐 李白 《送賀監歸四明應制詩》:“借問欲棲珠樹鶴,何年卻向帝城飛。” 宋 文彥博 《春曉》詩:“錦幃人未起,珠樹鵲先驚。” 元 楊維楨 《鐘山》詩:“雲護 金陵 龍虎壯,月明珠樹鳳凰棲。” 明 何景明 《畫鶴賦》:“聞玉笛之我招,繞珠樹而相倚。”

(3).喻積雪之樹。 唐 王初 《望雪》詩:“銀花珠樹曉來看,宿醉初醒一倍寒。” 唐 王初 《雪霽》詩:“崑玉樓臺珠樹密,夜來誰向月中歸。”

(4).喻俊才。 宋 陳與義 《次韻光化宋唐年主簿見寄》之一:“夢中猶得攀珠樹,別後能忘倒玉山。” 清 方文 《石臼訪韓元長》詩之四:“有甥賢似舅,才藻更非常;珠樹秋先折,瑤琴我獨傷。”

飲啄

(1).飲水啄食。語本《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 成玄英 疏:“飲啄自在,放曠逍遙,豈欲入樊籠而求服養!譬養生之人,蕭然嘉遁,唯適情於林籟,豈企羨於榮華!” 南朝 宋 何承天 《雉子游原澤篇》:“雉子游原澤,幼懷耿介心,飲啄雖勤苦,不願棲園林。”

(2).引申為吃喝,生活。 唐 李益 《罷秩後入華山采茯苓逢道者》詩:“何事逐豪游,飲啄以羶腥?”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七:“ 劉山甫 亦蒙 夏生 言示五年行止,事無不驗,蓋飲啄之有分也。” 清 方文 《路灌溝喜遇談長益話舊》詩之二:“飲啄依朋友,湖山本性情。”

(3).比喻自由自在地生活。《南史·沉約傳》:“﹝ 沉警 ﹞無進仕意,謝病歸…… 警 曰:‘使君(指 謝安 )以道御物,前所以懷德而至,既無用佐時,故遂飲啄之願爾。’” 唐 元結 《喻瀼溪鄉舊遊》詩:“終當來其濱,飲啄全此生。” 謝樹瓊 《詠懷》:“腹中雖飢餒,飲啄猶自閒。”

日相

方術的一種。謂採用日辰旺相的占卜方法來推測人事的吉凶。《後漢書·循吏傳·王景》:“初, 景 以為‘六經’所載,皆有卜筮,作事舉止,質於蓍龜,而眾書錯糅,吉兇相反,乃參紀眾家數術文書,冢宅禁忌,堪輿日相之屬,適於事用者,集為《大衍玄基》雲。” 李賢 註:“日相,謂日辰王相之法也。”王相,即旺相。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終朝

(1).早晨。《詩·小雅·采綠》:“終朝采緑,不盈一匊。” 毛 傳:“自旦及食時為終朝。”《左傳·僖公二十七年》:“ 楚子 將圍 宋 ,使 子文 治兵於 睽 ,終朝而畢,不戮一人。”

(2).整天。 晉 陸機 《答張悛》詩:“終朝理文案,薄暮不遑瞑。” 唐 杜甫 《冬日有懷李白》詩:“寂寞書齋里,終朝獨爾思。” 清 李漁 《奈何天·巧怖》:“願相同,終朝不離。”

異分

特別的天分、才能。 漢 應劭 《風俗通·怪神·世間人家多有見赤白光為變怪者》:“ 彥興 自陳:‘下土諸生,無他異分,幣重言甘,誠有踧踖。頗能別者,願得從事。’”

猶區別。 晉 慧遠 《廬山出修行便禪經統序》:“夫三業之興,以 禪智 為宗,雖精麤異分,而階藉有方,是故發軫分逵,塗無亂轍。”

漢津

(1).銀漢。亦特指十二星次中的“析木之津”,在尾與南斗之間。《爾雅·釋天》:“析木之津,箕斗之間漢津也。” 郝懿行 義疏:“《左傳》及《周語》並雲‘析木之津’。 韋昭 註:‘津,天漢也。析木,次名,從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為析木,其間為漢津。’”

(2). 漢水 。 宋 曾鞏 《聞喜亭》詩:“ 聞喜 名自昔,廣亭臨 漢津 。”

越溪

傳說為 越 國美女 西施 浣紗之處。 唐 李白 《送祝八之江東賦得浣紗石》詩:“ 西施 越溪 女,明艷光雲海。” 五代 和凝 《宮詞》之七一:“ 越溪 姝麗入深宮,儉素皆持 馬後 風。” 元 薩都剌 《越溪曲》:“ 越溪 春水清見底,石罅銀魚搖短尾。”

西北

方位名,介於西和北之間。特指中國西北部

泰山西北。—— 清· 姚鼐《登泰山記》

寥寥

(1).空虛貌。《呂氏春秋· * 》:“俗主虧情,故每動為亡敗,耳不可贍,目不可厭,口不可滿,身盡府種,筋骨沉滯,血脈壅塞,九竅寥寥,曲失其宜。” 高誘 註:“極三關之欲以病其身,故九竅皆寥寥然虛。”《文選·江淹<雜體詩·效謝混《遊覽》>》:“淒淒節序高,寥寥心悟永。” 李善 註:“《莊子》曰:‘寥已吾志。’ 郭象 曰:‘寥然空虛也。’” 宋 曾鞏 《將之江淛遂書懷別》詩:“功名竟安在,富貴空寥寥。” 明 姚士粦 《見只編》卷中:“自從辭君親,久不為是役。落落無為鄉,寥寥不齊邑。伊誰與為禮,見此孤立石。”

(2).寂寞;孤單。 唐 宋之問 《溫泉莊臥疾寄楊七炯》詩:“移疾臥茲嶺,寥寥倦幽獨。” 明 梁辰魚 《瓦盆兒·立秋夜悼亡》套曲:“聽落葉,小窗敲,怎禁他雲房獨掩夜寥寥。空贏得淚痕濃,黯淡了鮫綃。” 清 唐孫華 《題張漢昭小像》詩:“寥寥 蔣生 徑,賴有 羊 與 求 。聞君妙方術,久疾應手瘳。”

(3).形容數量少。 唐 權德輿 《舟行見月》詩:“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兩三聲。”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古今當其任者,蓋寥寥可數。” 清 趙翼 《舟行》詩:“知有煙村緣水灣,寥寥一犬吠柴關。” 巴金 《利娜》:“無垠的荒野,稀落的城市,寥寥的人口,稀少的村莊。”

(4).廣闊;空曠。 三國 魏 曹操 《善哉行》之三:“寥寥高堂上,涼風入我室。”《魏書·術藝傳·張淵》:“恢恢太虛,寥寥帝庭,五座並設,爰集神靈。”註:“恢恢、寥寥,皆廣大清虛之貌。” 金 王若虛 《哀雁詞》:“鳥之遠害,宜莫如鴻,浩浩長風,寥寥遠空,邈乎冥濛,去萬里而無窮。” 清 周亮工 《與黃濟叔論印章書》:“寥寥寰宇,罕有合作,三十年來,其 朱修能 乎?”

(5).雄勁;清越。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雄渾》:“荒荒油雲,寥寥長風。” 唐 姚合 《過無可上人院》詩:“寥寥聽不盡,孤磬與疏鍾。” 唐 鄭綮 《開天傳信記》:“ 力士 再拜賀曰:‘非常之事也,願陛下為臣一奏之。’其聲寥寥然,不可名言也。”

相望

互相對望

雕欄相望焉。——《虞初新志·魏學洢·核舟記》

鄰國相望。——《史記·貨殖列傳》

死者相望。——《資治通鑑·唐紀》

東西相望。——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延佇

亦作“ 延竚 ”。1.久立;久留。《楚辭·離騷》:“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王逸 註:“延,長也;佇,立貌。”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磵石摧絶無與歸,石逕荒涼徒延佇。” 清 曹寅 《書院述事三十韻》:“我懷寄淵澹,庭戶久延佇。”

(2).引頸企立。形容盼望之切。 晉 陶潛 《停雲》詩:“良朋悠邈,搔首延佇。”《魏書·宗欽傳》:“承足下高問,延佇之勞,為日久矣。”《舊五代史·梁書·太祖紀五》:“眷言方岳,下及山林,豈無英奇,副我延佇。” 宋 葉適 《邵子文墓志銘》:“所至皆解榻延佇傾待之。” 清 吳偉業 《題河渚圖送胡彥遠南歸》詩:“想見君山中,相思日延竚。”

(3).指歸隱。 南朝 宋 沉約 《赤松澗》詩:“願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何時當來還,延佇青巖側。” 清 俞正燮 《黟縣山水記》:“﹝ 大周山 ﹞石壁幽峭,芳叢蘭坂,香潔靜明,延佇者忘疲矣。” 鄭澤 《雜詩五首答鈍庵》:“結廬金花巔,幽室聊延佇。”

(4).徘徊觀望,猶豫不決。 唐 孟郊 《宿空侄院寄澹公》詩:“明日策杖歸,去住兩延佇。”

(5).停留;逗留。 宋 朱松 《答林康民見和梅花》詩:“班荊勸客小延佇,酌酒賦詩相料理。” 明 無名氏 《畫眉序·西湖》套曲:“更無妨待月,片時延竚。” 李廣田 《冬景》:“他稍稍延佇了一會,聽到大門裡腳步聲趕來才拔步跑開。”

(6).拖延。 宋 葉適 《奉議郎鄭公墓志銘》:“ 洙 也不肖,不足以得,懷疑重請,延佇於今二十六年矣。”

回天

(1).謂權大勢重。《後漢書·宦者傳·單超》:“其後四侯轉橫,天下為之語曰:‘ 左 回天, 具 獨坐, 徐 臥虎, 唐 兩墮。’” 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別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

(2).舊以皇帝為天,凡能諫止皇帝改變意志者稱回天。 唐 貞觀 四年給事中 張玄素 諫止 太宗 修 洛陽 乾元殿 , 魏徵 嘆曰:“ 張公 遂有回天之力。”事見 唐 吳兢 《貞觀政要·納諫》、《新唐書·張玄素傳》。 宋 岳珂 《桯史·愛莫助之圖》:“﹝ 洵武 ﹞自度清議必弗貸,且有駟不及舌之慮,懼 文定 知之,未知所以回天者,憂形於色。” 清 洪昇 《長生殿·賄權》:“論失律喪師關鉅典,我雖總朝綱敢擅專?況刑書已定難更變,恐無力可回天。”

(3).喻力量之大,能左右或扭轉難以挽回的局勢。《續資治通鑑·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 安圖 諫曰:‘臣力不能回天,但乞不用 僧格 ,別選賢者,猶或不至虐民誤國。’” 清 譚嗣同 《臨終語》詩:“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陳毅 《沁園春·山東春雪壓境讀毛主席柳亞子詠雪唱和詞有作》詞:“傾心甚,看回天身手,絶代風騷。”

(1).扭轉乾坤。形容權勢或力量強大。《北齊書·帝紀總論》:“佞閹處當軸之權,婢妾擅迴天之力,賣官鬻爵,亂政淫刑。”《舊唐書·忠義傳下·蘇安恆》:“專國倍於 穰侯 ,迴天過於 左悺 ,則社稷危矣。” 清 洪楝園 《懸嶴猿·展墓》:“空空一隻迴天手,似 文山 被執空坑,比 厓山 追隨帝後。”

(2).舊以皇帝為天,故喻諫止皇帝改變意志。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極諫》:“ 太宗 曰:‘善。’賜采三百疋。 魏徵 嘆曰:‘ 張公 論事,遂有迴天之力,可謂仁人之言,其利溥哉!’”

百川

江河湖澤的總稱。《詩·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 晉 成公綏 《大河賦》:“覽百川之弘壯兮,莫尚美於 黃河 。” 唐 李白 《公無渡河》詩:“ 大禹 理百川,兒啼不窺家。” 宋 龔鼎臣 《東原錄》:“四瀆尊於百川,謂其發源而東,不假他水,直注於海也。” 清 馮桂芬 《致李伯相書》:“河名 大清 ,百川朝宗,美瑞也。”

遐遺

疏遠遺棄。《易·泰》:“包荒,用馮河,不遐遺。” 王弼 註:“用心弘大,無所遐棄。” 孔穎達 疏:“遐,遠也;遺,棄也。用心弘大,無所疏遠棄遺於物也。” 宋 葉適 《除秘閣修撰謝表》:“憐其拙疎,若在所取;不緣孤外,而有遐遺。” 明 劉基 《紹興崇福寺記》:“故願志其所自勒諸石,使來者知有本原而不忍相遐遺也。”

雲會

雲集,聚集。《史記·陳涉世家褚少孫論》:“天下雲會回響。”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五:“觀者填城溢郭,士女雲會。”《舊唐書·儒學傳序》:“是時四方儒士,多抱負典籍,雲會京師。”《宋史·樂志十六》:“都人云會,芬茀夾道懽迎。”

儔侶

(1).伴侶;朋輩。 三國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之一:“徘徊戀儔侶,慷慨高山陂。” 唐 白居易 《效陶潛體詩》之二:“村深絶賔客,窗晦無儔侶。” 蘇曼殊 《耶婆堤病中伏枕奉答兼呈曠處士》詩:“遠行戀儔侶,此志常落拓。”

(2).指結為伴侶或朋友。

詩詞推薦

留別京中諸友四首·其四原文_留別京中諸友四首·其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