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示

作者:沈遼 朝代:宋代

重示原文

不識南宗與北宗,欲齊得喪已非通。

若將直指生為夢,便可偏知色是空。

莫為嚴周馳誕說,欲輕摩詰作衰翁。

古人言句真芻狗,天外秋來有信鴻。

詩詞問答

問:重示的作者是誰?答:沈遼
問:重示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重示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東韻

參考注釋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南宗

我國佛教禪宗、道教、山水畫均有南宗、北宗之分。詳“ 南北宗 ”。

北宗

(1). 唐 以 神秀 為代表的佛教禪宗的一派。因流行北方,故稱。 五代 齊己 《送乾康禪師入山過夏》詩:“雲門應近寺,石路或穿松。知在棲禪外,題詩寄北宗。”《舊唐書·方伎傳·僧神秀》:“初, 神秀 同學僧 慧能 者, 新州 人也,與 神秀 行業相埒……天下乃散傳其道,謂 神秀 為北宗, 慧能 為南宗。”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序論:“禪宗一系的變化,本來很大,初是北宗得勢,爾後逐漸轉向南宗。”

(2).我國山水畫的兩大流派之一。 唐 李思訓 作畫,多用重彩,即所謂青綠山水; 王維 山水畫創水墨渲淡之法而少勾勒,即所謂淡赭山水。兩人畫法流傳後世, 明 人稱 李思訓 之清綠為北宗,稱 王維 之破墨為南宗。 明 莫是龍 《畫說》:“畫之南北二宗,亦 唐 時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則 李思訓 父子著色山……南宗則 王摩詰 始用渲淡,一變鉤斫之法。”參閱 沉子丞 編《歷代論畫名著彙編·唐畫概述》。

(3).道教的一個流派。 金 初 王重陽 於 山東 創全真教,主張儒、道、釋三教合流,以煉養為主。 天台 張伯瑞 一派也以煉養為主,宣揚道教、禪宗、儒教三教一理。 張 居南方,稱南宗; 王 居北方,稱北宗。

得喪

(1).猶得失。指名利的得到與失去。《莊子·田子方》:“而況得喪禍福之所介乎!”《韓詩外傳》卷四:“天子不言多少,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喪,士不言通財貨,不賈於道。” 宋 梅堯臣 《村墅閒居》詩:“古來得喪何須問,世上榮枯只等閒。” 清 劉大櫆 《難言三》:“人之有窮通得喪,天也。”參見“ 得失 ”。

(2).偏指失。指喪失名利。 宋 蘇舜欽 《答馬永書》:“謂予不以得喪累其所守,不為怨憤不懌之詞。”參見“ 得失 ”。

直指

(1).筆直指向;直趨。《周禮·考工記·輪人》:“輻也者,以為直指也。” 賈公彥 疏:“入轂入牙,並須直指,不邪曲也。”《後漢書·朱儁傳》:“故相率厲,簡選精悍,堪能深入,直指 鹹陽 。”《隋書·趙煚傳》:“請從 河北 ,直指 太原 ,傾其巢穴,可一擧以定。”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下:“布帆一片,直指 河間 。” 毛 * 《如夢令·元旦》詞:“今日向何方,直指 武夷山 下。”

(2).直言指出,無所迴避。《荀子·不苟》:“正義直指,擧人之過,非毀疵也。”《韓非子·說難》:“直指是非,以飾其身。” 王先慎 集解:“直指,言無所迴避也。” 郭沫若 《天地玄黃·屈原不會是弄臣》:“他眉清目秀,無疑還齒白唇紅。但有這樣生理上的優點,我們不好便直指他為天生的弄臣。”

(3). 漢 武帝 時朝廷設定的專管巡視、處理各地政事的官員。也稱“直指使者”,因出巡時穿著繡衣,故又稱“繡衣直指”,或稱“直指繡衣使者”。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六》:“民力屈,財貨竭,因之以凶年,羣盜並起,道路不通,直指之使始出,衣繡衣,持斧鉞,斬斷於郡國,然後勝之。”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直指平米價,民大譁,擁門不得解,丞一言而定。” 章炳麟 《訄書·商鞅》:“繇 弘 、 湯 、 仲舒 之法,終於盜賊滿山,直指四出,上下相蒙,以空文為治,何其與 鞅 反也。”

周馳

(1).曲折綿延。施,延。《史記·秦始皇本紀》:“先作前殿 阿房 ……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 南山 。”

(2).乘車馬繞行。 漢 枚乘 《七發》:“游涉乎雲林,周馳乎蘭澤,弭節乎江潯。”

誕說

荒誕的言論。 明 李東陽 《楊南里傳》:“吾聞 楊先生 教先踐履,論古事必設以身處,不漫為誕説。”

摩詰

(1). 維摩詰 (梵語vimalakīrti)的省稱。意譯為“淨名”或“無垢稱”。《維摩經》中說 維摩詰 是 毘耶離城 中一位大乘居士,和 釋迦牟尼 同時,善於應機化導。曾經以稱病為由,向 釋迦佛 遣來問訊的 舍利弗 及 文殊師利 等宣揚大乘深義,為佛典中現身說法,辯才無礙的代表人物。 宋 蘇轍 《謝人惠千葉牡丹》詩:“天女要知 摩詰 病,銀瓶滿送 洛陽 春。” 宋 陸游 《病中作》詩:“ 摩詰 病説法, 虞卿 窮著書。”

(2).指 唐 王維 。 維 字 摩詰 。 清 侯方域 《倪雲林<十萬圖記>》:“按畫家分南北二宗, 摩詰 為南宗創始。”

衰翁

老翁。 宋 歐陽修 《朝中措》詞:“行樂直須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宋 陸游 《曉出東城馬上作》詩:“曉出東城數幟紅,蒙茸狐貉擁衰翁。”

披著蓑衣的老翁。 宋 辛棄疾 《烏夜啼·廓之見和復用前韻》詞:“千尺蔓,雲葉亂,繫長松。卻笑一身纏繞、似衰翁。”

古人

泛指前人,以區別於當世的人

言句

(1).言語。《古尊宿語錄·臨濟禪師語錄之餘》:“ 峯 云:‘ 黃檗 有何言句指示於人?’師云:‘ 黃檗 無言句。’”

(2).字句。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詩二》:“嘗見其古詩數首,大率似 阮嗣宗 《詠懷》,其趣溢出於言句之外。”

芻狗

古代祭祀時用草紮成的狗。。《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魏源 本義:“結芻爲狗,用之祭祀,既畢事則棄而踐之。”。《莊子·天運》:“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齊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 陸德明 釋文引 李頤 曰:“芻狗,結芻爲狗,巫祝用之。”後因用以喻微賤無用的事物或言論。 晉 劉琨 。《答盧諶》詩:“如彼龜玉,韞櫝毀諸。芻狗之談,其最得乎?” 唐 李頎 。《裴尹東溪別業》詩:“始知物外情,簪紱同芻狗。” 明 唐順之 。《讀東坡詩戲作》詩:“掃除 李 杜 芻狗語,出入鬼神傀儡門。” 康有為 《屠梅君侍御謝官歸索詩為別敬賦》之六:“雜學與夷學,視儒若芻狗。”

天外

(1).天之外。極言高遠。 戰國 楚 宋玉 《大言賦》:“方地為車,圓天為蓋,長劍耿耿倚天外。”

(2).謂極遠的地方。 唐 岑參 《送崔子還京》詩:“匹馬西從天外歸,揚鞭只共鳥爭飛。” 戴望舒 《示長女》詩:“然後,緬想著天外的父親,把疲倦的頭擱在小小的繡枕。”

(3).謂意想不到之處。《後漢書·西域傳論》:“神跡詭怪,則理絶人區;感驗明顯,則事出天外。”

信鴻

傳送書信的鴻雁。 宋 李之儀 《採桑子》詞:“明朝去路雲霄外,欲見無從。滿袂仙風,空託雙鳧作信鴻。”

詩詞推薦

重示原文_重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