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王敬哉宗伯

作者:李士焜 朝代:明代

答王敬哉宗伯原文

投閒剩得棲山居,節屆朱明麥秀初。

花底飛觴千日酒,客來問字一床書。

青藜依閣吹光遠,白鶴歸巢帶雨余。

高臥北窗聊避俗,何須清夢到華胥。

詩詞問答

問:答王敬哉宗伯的作者是誰?答:李士焜
問:答王敬哉宗伯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答王敬哉宗伯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魚韻

參考注釋

投閒

亦作“ 投閒 ”。謂置身於清閒境地。 宋 陸游 《入秋遊山賦詩》之三:“屢奏乞骸骨,寬恩許投閒。” 明 查士標 《雪後同方寶臣張諧石游北固》詩:“僻性從來厭市闤,投閒山寺歲將殘。” 清 鈕琇 《觚賸·劉將軍》:“某投閒何足惜,獨羣馬伏櫪思戰塲,為可惜耳。”

亦作“ 投間 ”。乘隙;伺機。《東觀漢記·桓榮傳》:“初 榮 遭倉卒困厄時,嘗與族人 桓元卿 俱捃拾,投閒輒誦詩。”《後漢書·延篤傳》:“百家眾氏,投閒而作。” 李賢 註:“言誦經典之餘,投射閒隙而翫百氏也。”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五:“ 文莊 葉公 巡撫 兩廣 時,素與 邱內翰 仲深 不合, 邱 每投間毀之。”

見“ 投閒 ”。

棲山

棲息于山。指隱遁。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聘隱逸教》:“雖 周 惠之富,猶有魚潭之士; 漢 教之隆,亦見棲山之夫。”

朱明

(1).夏季。 尸子 《卷上》:“春為青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英。”《漢書·禮樂志》:“朱明盛長,旉與萬物。” 晉 潘岳 《射雉賦》:“於時青陽告謝,朱明肇授。” 唐 劉禹錫 《代謝端午賜物表》:“朱明仲月,端午佳辰。” 清 孫枝蔚 《惜夏》詩:“我餞朱明後,無衣暗自傷。”

(2).指立夏節。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中呂四月》:“節屆朱明,晷鍾丹陸。”《敦煌曲子詞·菩薩蠻》:“朱明時節櫻桃熟,捲簾嫩筍初成竹。” 元 柯丹邱 《荊釵記·繡房》:“寶篆香消,繡窗日永,又還節近朱明。”

(3).太陽。《楚辭·招魂》:“朱明承夜兮,時不可以淹。” 王逸 註:“朱明,日也。”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六六:“朱明不相見,奄昧獨無侯。” 明 王世貞 《天門開》詩:“朱明曜以東起,纖阿迫以西垂。”

(4).指傳說中的火神 祝融 。《淮南子·天文訓》:“南方火也,其帝 炎帝 ,其佐 朱明 。” 高誘 註:“舊説雲 祝融 。”

(5). 漢 郊祀歌名。《史記·樂書》:“春歌《青陽》,夏歌《朱明》,秋歌《西皞》,冬歌《玄冥》。”《後漢書·祭祀志中》:“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祭赤帝 祝融 ,車旗服飾皆赤,歌《朱明》。”

(6).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七洞天,即“朱明輝真之洞天”。在 廣東 羅浮山 。 宋 蘇軾 《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 朱明洞 里得靈草,翩然放杖凌蒼霞。” 宋 蘇軾 《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之三:“ 羅浮 高萬仞,下看 扶桑 卑。默坐 朱明洞 ,玉池自生肥。”

(7).指 明 朝。 明 朝皇帝姓 朱 ,故稱。《花城》1981年第6期:“自從 成吉思汗 的孫子 忽必烈 定都 北京城 ,經過 蒙元 、 朱明 、 滿清 ,七百多年。”

麥秀

指麥子秀髮而未實。《史記·宋微子世家》:“ 箕子 朝 周 ,過故 殷虛 ,感宮室毀壞,生禾黍, 箕子 傷之,欲哭則不可,欲泣為其近婦人,乃作《麥秀之詩》以歌詠之。其詩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徸兮,不與我好兮!’” 唐 杜甫 《行次古城店泛江作不揆鄙拙奉呈江陵幕府諸公》:“白屋花開里,弧城麥秀邊。” 郭沫若 《女神·棠棣之花》:“一望田疇半皆荒蕪,間有麥秀青青者。”後常以 箕子 的《麥秀之詩》為感嘆家國破亡之痛的典實。 晉 陸機 《辯亡論》下:“《麥秀》無悲 殷 之思,《黍離》無愍 周 之感矣。” 宋 王安石 《金陵懷古》詩之一:“《黍離》《麥秀》從來事,且置興亡近酒缸。”

飛觴

(1).舉杯或行觴。《文選·左思<吳都賦>》:“里讌巷飲,飛觴舉白。” 劉良 註:“行觴疾如飛也。大白,杯名,有犯令者舉而罰之。” 唐 劉憲 《夜宴安樂公主新宅》詩:“層軒洞戶旦新披,度曲飛觴夜不疲。” 宋 張孝祥 《定風波》詞:“見説牆西歌吹好,玉人扶坐勸飛觴。”

(2).指傳杯行酒令。《鏡花緣》第八二回:“即用本字飛觴:或飛上一字,或飛下一字,悉聽其便。”

千日酒

酒名。古代傳說 中山 人 狄希 能造千日酒,飲後醉千日。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五:“昔 劉玄石 於 中山 酒家酤酒,酒家與千日酒,忘言其節度,歸至家當醉,而家人不知,以為死也,權葬之。酒家計千日滿,乃憶 玄石 前來酤酒,醉向醒耳。往視之,雲 玄石 亡來三年,已葬。於是開棺,醉始醒。俗雲, 玄石 飲酒一醉千日。” 唐 韓偓 《江岸閒步》詩:“青布旗夸千日酒,白頭浪吼半江風。” 宋 王中 《干戈》詩:“安得 中山 千日酒,酩然直到太平時。”參閱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九。

問字

請教學問

聞道攜壺來問字。——蘇軾詩

客來問字莫載酒。——黃庭堅《謝送碾壑源棟芽》

一床

亦作“ 一床 ”。 1.指一件臥具或坐具。《禮記·喪大記》:“設牀襢第,有枕含一牀,襲一牀,遷屍於堂又一牀,皆有枕席,君大夫士一也。” 宋 陸游 《北窗》詩:“玉麈消長日,風漪可一牀。” 明 鍾恮 《初秋在聖修中孚齋中》詩:“新秋十日易為涼,風遍閒樓只一牀。”

(2).古代稅制。 北齊 時,夫婦二人合稱一床,每歲課墾租二石,義租五斗,調絹一匹,綿八兩。未娶妻的男丁,課半床。 隋 制亦以丁男夫婦為一床。參閱《通典·食貨五》。

(3).比喻地方狹小。亦指狹小之地。 南朝 梁武帝 《責賀琛勅》:“至於居處,不過一牀之地;雕飾之物,不入於宮,此亦人所共知。” 唐 杜甫 《柴門》詩:“萬物附本性,約身不願奢。茅棟蓋一牀,清池有餘花。”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受光於隙見一牀,受光於牖見室央。”

(4).表數量。用於有支架或可擱置者。猶一架。《魏書·源賀傳》:“二鎮之間築城,城置萬人……弩一床,給牛六頭;武衛一乘,給牛二頭。” 北周 庾信 《寒園即目》詩:“遊仙半壁畫,隱士一牀書。” 宋 楊萬里 《謝建州茶使吳德華送東坡新集》詩:“此外更有一床書,不堪自飽飽蠹魚。”

(5).表數量。用於蓆子、被褥等。 唐 和凝 《宮詞》之三六:“水殿垂簾冷色凝,一牀珍簟展春冰。” 郭沫若 《歸去來》第四幕:“急忙向後首側門走進別室去,取了一床毯子來。”

(6).四管筆的合裝。 清 郝懿行 《證俗文·筆曰牀》:“今人為筆牀架筆,亦四管為一牀也。”

(7).全部樂器的異稱。《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因他一牀樂器都會,一府里人都叫做 李樂娘 。”

青藜

(1).指藜杖。 唐 劉言史 《山中喜崔補闕見尋》詩:“鹿袖青藜鼠耳巾,潛夫豈解拜朝臣。” 宋 王安石 《晝寢》詩:“井徑從蕪漫,青藜亦倦抉。” 明 徐渭 《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觀潮夜歸示》詩之三:“ 阿宣 也鎖書堂去,獨曳青藜詠玉簪。”

(2).《三輔黃圖·閣》:“ 劉向 於 成帝 之末,校書 天祿閣 ,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植青藜杖,叩閣而進。見 向 暗中獨坐誦書,老父乃吹杖端,煙然,因以見 向 ,授《五行洪範》之文。恐詞説繁廣忘之,乃裂裳及紳以記其言。至曙而去,請問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聞卯金之子有博學者,下而觀焉。’”後因以“青藜”指夜讀照明的燈燭。 宋 王安石 《上元戲呈貢父》詩:“不知太一游何處,定把青藜獨照公。”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金蓮燭,祥光普照,喜得紅雲飛繞,依稀似對青藜耀。” 清 陳鵬年 《冬日感懷》詩:“直廬夜檢青藜照,講幄朝呈《 * 通》。”

(3).借指苦讀之事。 明 孫仁孺 《東郭記·則得妻》:“衣冠俊雅,為姻親青藜拋下。” 清 陳維崧 《滿江紅·悵悵詞》詞:“問何為潦倒、青藜筆硯。老大怕逢裘馬輩,顛狂合入煙花院。”

(4).借指讀書人。 明 夏完淳 《軍宴》詩之一:“自愧青藜陪客座,幸從 細柳 識軍威。”

光遠

廣闊長久。《國語·楚語下》:“其智慧型上下比義,其聖能光遠宣朗。” 漢 應劭 《風俗通·皇霸·六國》:“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

鶴歸

指 丁令威 化鶴歸 遼 事。 唐 杜牧 《八月十二日得替後移居霅溪館因題長句四韻》:“千載鶴歸猶有恨,一年人住豈無情。”

高臥

(1) 高枕而臥

解衣鋪被,準備高臥

(2) 比喻隱居;亦指隱居不仕的人

卿屢違朝旨,高臥東山,諸人每相與言, 安石(謝安的字)不肯出,將如蒼生何。——《世說新語·排調》

避俗

(1).避世隱居。 唐 楊憑 《千葉桃花》詩:“若教避俗 秦 人見,知向河源舊侶夸。” 元 盧摯 《淵明歸來圖》詩:“亡 秦 扶 漢 聲隆隆, 淵明 初非避俗翁。” 清 李漁 《聞過樓》第二回:“這一所住宅,也是個有趣的朋友起在這邊避俗的。”

(2).指出家。 清 李漁 《奈何天·伙醋》:“我和你避俗以來,光陰迅速,不覺已是一載有餘。”

(3).捨棄舊俗。參見“ 避俗趨新 ”。

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清夢

猶美夢。 宋 陸游 《枕上述夢》詩:“江湖送老一漁舟,清夢猶成塞上游。” 宋 文天祥 《覽鏡見須髯消落為之流涕》詩:“青山是我安魂處,清夢時時賦大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梅女》:“妾少解按摩之術,願盡技能,以侑清夢。” 劉大白 《五一運動歌》:“五一運動,醒來啊! * 人的清夢!”

華胥

(1).人名。傳說是 伏羲氏 的母親。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瓠子河》:“ 瓠河 又左逕 雷澤 北,其澤藪在 大成陽縣 故城西北十餘里,昔 華胥 履大跡處也。” 唐 司馬貞 《補<史記·三皇本紀>》:“ 太皥 庖犧氏 ……母曰 華胥 ,履大人跡於 雷澤 ,而生 庖犧 於 成紀 。” 庖犧 ,即 伏羲 。

(2).《列子·黃帝》:“﹝ 黃帝 ﹞晝寢,而夢遊於 華胥氏 之國。 華胥氏 之國在 弇州 之西, 台州 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遊而已。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欲,自然而已…… 黃帝 既寤,怡然自得。”後用以指理想的安樂和平之境,或作夢境的代稱。 宋 王安石 《書定林院窗》詩之一:“竹鷄呼我出 華胥 ,起滅篝燈擁燎爐。” 清 黃遵憲 《寄懷左子興領事》詩:“十載勛名輔英簜,一家安樂寄 華胥 。”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四處都是愁城?何處是 華胥 國境?幾次想,仰我三尺長劍,令我魂兒飛升!”

詩詞推薦

  • 直學省愁臥詩

    沈約南北朝〕秋風吹廣陌。蕭瑟入南闈。愁人掩軒臥。高窗時動扉。虛館清陰滿。神宇曖微微。網蟲垂戶織。夕鳥傍櫩飛。纓佩
  • 海棠春

    佚名宋代〕曉鶯窗外春啼曉。睡未足、把人驚覺。翠被曉寒輕,寶篆沈煙裊。宿酲未解,雙娥報導。別院笙歌宴早。試問海棠
    答王敬哉宗伯原文_答王敬哉宗伯的賞析_古詩文
  • 寒食日作

    徐鉉唐代〕廚冷煙初禁,門閒日更斜。東風不好事,吹落滿庭花。過社紛紛燕,新晴淡淡霞。京都盛游觀,誰訪子云家。
  • 久別黃虛中忽會又別二詩道意

    曹勛宋代〕汪汪陂量有家聲,文擅區中世典刑。別去十年頭已白,相逢一日眼猶青。君裁短後姑假道,我訪內丹殊不經。蘿月
  • 酬孟望之次韻

    何瑭明代〕憶昔梁園會,憐君意氣投。雲霄方並轡,風浪復同舟。黃屋空回首,清樽且解憂。賈生如曉事,應不吊湘流。
  • 紫泉行宮十詠·其一·敞軒

    乾隆清代〕情知別館縣城南,朴斲欣堪稅六驂。三架軒楹教豁敞,為宜春色箇中含。
  • 秋夕書事

    陸游宋代〕寂寂青楓岸,蕭蕭白版扉。端居常嬾動,偶出卻忘歸。時泰徵科簡,師還驛置稀。江村日無事,煙火自相依。
  • 感庭棗

    賀鑄宋代〕昔來華纂纂,遽許實離離。西風會搖落,行復見空枝。歲物感流駛,事功傷暮遲。咄彼身後名,前人端自欺。書殫
    答王敬哉宗伯原文_答王敬哉宗伯的賞析_古詩文
  • 雪·其二

    沈守正明代〕同雲漠漠風淒淒,雪花如掌高復低。深山似欲過牛目,怒嶺遙知絕馬蹄。鴉背漸高棲不穩,雁群屢拆陣難齊。到門
  • 董邦達山水八幀·其五

    乾隆清代〕峭壁環崒崿,來往多奔雲。幽籟拂澗過,一川丹翠紛。左招玉局翁,泛此黃州濆。
  • 代柯子柬少侯

    蘇曼殊〔近現代〕小樓春盡雨絲絲,孤負添香對語時。寶鏡有塵難見面,妝檯紅粉畫誰眉?
    答王敬哉宗伯原文_答王敬哉宗伯的賞析_古詩文
  • 代人壽度支郎中李嘉言

    敖陶孫宋代〕李下老人龍作儔,談經閱世無春秋。一朝函谷占紫氣,萬里西極行青牛。青蓮居士亦其裔,太白淪精來渴帝。江東
  • 盧氏母輓詞二首

    林亦之宋代〕為語歌鈴過野田,不須淚眼更懸懸。人間催促如風葉,誰是平頭八十年。
    答王敬哉宗伯原文_答王敬哉宗伯的賞析_古詩文
  • 貧居自述·其十七

    李孔修明代〕人物須觀未濟中,居貧能樂是豪雄。編橋截竹通幽處,補屋添茅到幾重。花鳥未應嫌潦倒,溪山且莫笑龍鍾。人問
  • 即事

    劉克莊宋代〕醫書攻百病,惟有老難醫。霧眼朱成碧,霜顛涅不緇。
    答王敬哉宗伯原文_答王敬哉宗伯的賞析_古詩文
  • 謁金門

    李流謙宋代〕山數尺。江草江波同碧。晚雨吹風才數滴。行人心更急。漠漠疏煙如織。遮斷客愁不得。腸斷故園無信息。燈花閒
    答王敬哉宗伯原文_答王敬哉宗伯的賞析_古詩文
  • 次胡伯凱韻

    許月卿宋代〕日日常三絕,時時酒一杯。西銘爐上雪,太極地中雷。屏破青山出,池成綠水來。飯餘三兩步,一樹木犀開。
    答王敬哉宗伯原文_答王敬哉宗伯的賞析_古詩文
  • 送黃熙赴韶推

    胡寅宋代〕籯金不取義方嚴,孝友家庭嶺海瞻。力古共推經笥富,決科爭看筆鋒銛。才非俗契心難展,清畏人知德尚潛。鵬翼
  • 兵船行

    王昊清代〕陣雲壓城日光白,羽檄紛馳騎充斥。颶風昨夜起鮫宮,斗靚千群復何益?憶昔軍興催造船,吳民髓竭無金錢。刺史
  • 問道宜興二首

    岳珂宋代〕賈田陽羨說東坡,想見溪山勝概多。曾是中營夸繡帽,尚傳遺廟鎖雕戈。斬蛟義概人猶記,化蝠仙蹤事易訛。我欲
    答王敬哉宗伯原文_答王敬哉宗伯的賞析_古詩文
答王敬哉宗伯原文_答王敬哉宗伯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