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胡宿文恭集原文
久曾割裂得全難,四庫搜羅為復完。
如此立朝有本末,可教遺帙聽彫殘。
既經呈覽斯予事,自與發潛令彼安。
通集原應俾鈔錄,至文乃合命鑱刊。
教坊致語寧忠告,道院青詞實異端。
去取之間系旌癉,示茲大略付儒官。
詩詞問答
問:題胡宿文恭集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胡宿文恭集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胡宿文恭集是什麼體裁?答:七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排律 押寒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二十八
2. 去聲
參考注釋
割裂
從整體中分割出若干部分;割開
不能把它與當時的環境割裂開來
割裂州國,分王子弟。——三國魏· 曹元首《六代論》
得全
(1).獲得保全。《莊子·達生》:“彼得全於酒而猶若是,而況得全於天乎?”《漢書·刑法志》:“如此,則刑可畏而禁易避,吏不專殺,法無二門,輕重當罪,民命得全。”《新唐書·裴度傳》:“ 度 得全,天也。”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平定回部本末》:“計自去年十月至今,孤軍在萬里外陷重圍者三月,卒得全。”
(2).謂人臣事君之禮無所失。《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得全全昌,失全全亡。” 司馬貞 索隱:“得全,謂人臣事君之禮全具無失,故云得全也。” 漢 枚乘 《上書諫吳王》:“臣聞得全者昌,失全者亡。”
(3).指完全具備。 清 張芳 《黛史》:“聲有逞焉,容有佚焉,巧美之得全者或寡矣。”
四庫
我國古代宮廷藏書的地方,分庫收藏經、史、子、集四部類圖書
搜羅
搜尋收集(到處錄求(人或事物)並聚集在一起)
搜羅人才
為復
猶還是,抑或。 唐 王維 《問寇校書雙溪》詩:“君家 少室 西,為復 少室 東?” 宋 楊萬里 《山居》詩:“不知蟬報夏,為復自吟風?” 明 張居正 《送楊生南歸》詩:“清時不獻太平書,為復還從江上居。”
如此
(1) 這樣,那樣;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或那樣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資治通鑑》
理當如此
(2) 達到這個程度或達到這個範圍
勞苦而功高如此。——《史記·項羽本紀》
(3) 這樣的
兩座城市發展的狀況是如此相同
立朝
(1).指帝王在位。《史記·商君列傳》:“ 秦王 一旦捐賓客而不立朝, 秦國 之所以收君者,豈其微哉?”
(2).指在朝為官。 宋 曾鞏 《乞出知潁州狀》:“伏念臣性行迂拙,立朝無所阿附。”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傳》:“三歲,而 方相國 從哲 賢之,以為翰林院庶吉士。然立朝論議終不肯苟同。”
本末
(1) 樹木的根和梢,比喻事物的根源和結局,原委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禮記·大學》
(2) 主次,先後
遺帙
(1).指殘缺的書套。 唐 李白 《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詩:“觀書散遺帙,探古窮至妙。”
(2).指前代傳下的書畫。 宋 韓駒 《利濟橋亭》詩:“ 茂陵 一幅入 漢 宮,世間共怪無遺帙。” 清 李調元 《恭祝萬壽一百韻》:“精華搜四庫,遺帙採殊方。”
彫殘
1.凋散;零落。 晉 劉琨 《答盧諶詩一首並書》:“自頃輈張,困於逆亂,國破家亡,親友彫殘。” 宋 朱淑真 《臘月躑躅》詩:“園林經臘正彫殘,獨爾花開爛漫鮮。”
2.指殘缺破損。 清 吳偉業 《永和宮詞》:“ 巫陽 莫救 倉舒 恨,金鎖彫殘玉筯紅。”
3.指劫餘的百姓。《三國志·魏志·蘇則傳》“ 文帝 以其功,加 則 護 羌 校尉,賜爵關內侯” 裴松之 注引《魏名臣奏》:“ 則 到官,內撫彫殘,外鳩離散,今見戶千餘。”《資治通鑑·唐僖宗文德元年》:“ 荊南 兵荒之餘,止有一十七家, 禹 ( 郭禹 )勵精為治,撫集彫殘,通商務農,晚年殆及萬戶。”
呈覽
猶呈閱。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職志》:“上命審定書畫、分一二等呈覽。”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書》:“今將是書呈覽。” 魯迅 《書信集·致杜衡》:“頃譯成一短文,即以呈覽。”
發潛
(1).奮起於潛藏之中。 元 柳貫 《贈王玄翰》詩:“清觀我故友,有子在窮閻。技富愈思蓄,時來當發潛。”
(2).揭發潛伏的壞人壞事。 明 李東陽 《明故資善大夫禮部尚書傅公墓志銘》:“納忠閑邪,公在講幄;發潛誅諛,公在史局。”
鈔錄
抄寫,謄寫
間以詩記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廢,道中手自鈔錄。——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至文
(1).最有文德。謂德行完備。《荀子·不苟》:“君子寬而不僈,廉而不劌,辯而不爭,察而不激,寡立而不勝,堅彊而不暴,柔從而不流,恭敬謹慎而容,夫是之謂至文。”
(2).最有文飾。《荀子·禮論》:“本末相順,終始相應,至文以有明,至察以有説。”文,指禮的形式。至文,謂禮制的規定極其完備。
(3).最好或極好的文章。 明 方孝孺 《贈鄭顯則序》:“善為文者,貴乎奇其意而易其詞。驟而覽之,亹亹覺其易也;徐思而繹之,雖極意工巧者莫加焉。若是者,其為至文乎?”《研雲甲編·<陶庵夢憶>序》:“茲編載方言巷詠嘻笑瑣屑之事,然略經點染,便成至文。”
教坊
古時管理宮廷音樂、舞蹈、戲曲的官署
名屬教坊第一部。——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致語
(1).古代宮廷藝人在演出開始時說唱的頌辭。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諸軍百戲,呈於樓下。先列鼓子十數輩,一人搖雙鼓子,近前進致語,多唱‘青春三月驀山溪’也。”《宋史·禮志十六》:“ 元祐 三年,罷春宴,又罷秋宴,以 魏王 出殯,翰林學士 蘇軾 不進教坊致語故也。” 清 錢謙益 《寒夜聞姬人語戲作》詩:“漸喜花朝近生日,擬裁致語慰淒涼。” 錢曾 註:“ 楊慎 曰:‘ 宋 時御前內宴,翰苑撰致語……雖 歐 、 蘇 、 曾 、 王 皆為之。’”
(2).指藝人說唱這種頌辭。參見“ 致辭 ”。
(3).指 宋 元 話本小說每回前的引子。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一:“故老傳聞, 羅氏 為《水滸傳》一百回,各以妖異語引其首。 嘉靖 時, 郭武定 重刻其語,削其致語,獨存本傳。”
忠告
(1) 誠懇地勸告
忠告他們避免魯莽行動
(2) 也指忠告的話
不聽忠告
道院
(1).道士居住的地方。 五代 王周 《道院》詩:“白日人稀到,簾垂道院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棲真》:“你們尋所道院,趁早安歇罷。” 馮至 《蟬與晚禱》:“在他僅有的兩間大的小屋內,將屋門關閉,把自己禁錮起來,好像道院中的苦行者。”
(2).指修道院。 魯迅 《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 歐洲 中世,文章學問,都在道院裡。”
青詞
亦作“ 青辭 ”。1.道士上奏天庭或徵召神將的符籙。用朱筆書寫在青藤紙上,故稱。又稱綠素。 唐 李肇 《翰林志》:“凡 太清宮 道觀薦告詞文用青藤紙,朱字,謂之青詞。” 前蜀 杜光庭 《皇太子為皇帝修金籙齋詞》:“青詞奏御,俾金慧以韜光;丹表通真,致珠囊之葉度。”
(2).為一種文體。 元 王惲 《玉堂嘉話》卷四:“青詞主意,不過謝罪、禳災,保佑平安而已。”《明史·顧鼎臣傳》:“詞臣以青詞結主知,由 鼎臣 倡也。” 清 元璟 《題屈翁山詩集》詩:“欲與 重華 語,青辭何處陳。”
異端
(1) 異常的吉兆。現多指自認為正統者對異己的思想、理論的稱呼
攻乎異端,斯害也已。——《論語·為政》。朱熹集注:“非聖人之道,而別為一端。” 焦循補疏:“各為一端,彼此互異。”
(2) 古代儒家稱其他學說、學派為異端
去取
捨棄或保留;取捨
決定去取
大略
遠大的謀略
雄才大略
儒官
古代掌管學務的官員或官學教師。《漢書·翼奉傳》:“ 奉 以中郎為博士、諫大夫,年老以壽終。子及孫皆以學在儒官。”《宋書·武帝紀下》:“便宜博延胄子,陶奬童蒙,選備儒官,弘振國學。” 唐 韓愈 《上巳日燕太學聽彈琴詩序》:“於是總太學儒官三十有六人,列燕於祭酒之堂。” 清 周亮工 《梁溪成二鴻舊以孝廉訓皖未能遽歸也》詩:“儒官容易罷,禿筆不教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