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龜山祠原文
八歲聲華遍八閩,斯文天已屬斯人。
行同柳下誰堪並,學受河南獨得真。
世道能扶公論在,廟廷從祀表章新。
堂堂遺像瞻依處,萬古雲霄一鳳麟。
詩詞問答
問:謁龜山祠的作者是誰?答:何士麟
問:謁龜山祠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謁龜山祠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出處:古今圖書集成
參考注釋
聲華
美好的名聲;聲譽
昔為京洛聲華客,今作江湖潦倒翁。—— 唐· 白居易《晏坐閒吟》
八閩
福建省 的別稱。 福建 古為 閩 地。 宋 時始分為八個府、州、軍, 元 代分為 福州 、 興化 、 建寧 、 延平 、 汀州 、 邵武 、 泉州 、 漳州 八路, 明 代改八路為八府, 清 仍之,因有 八閩 之稱。 明 何景明 《題黃車駕畫竹》詩:“ 八閩 高士 黃司馬 ,平生好文兼愛畫。” 清 黃遵憲 《送女弟》詩:“過江入 八閩 ,展轉來海濱。” 袁鷹 《閩海情懷》:“有生以來,還沒有機會到過 福建 ,卻對 八閩 景物懷有很深的感情。”
斯文
(1) 指文化或文人
帶幾個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樣,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楊。—— 唐· 杜甫《壯遊》
(2) 溫文爾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師兄撒潑。——《西遊記》
斯人
(1).此人。《論語·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 明 劉基 《郁離子·虞孚》:“飲食之人,則人賤之。斯人之謂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說來說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蒼生何之概。”
(2).猶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結 《與瀼溪鄰里》詩:“斯人轉貧弱,力役非無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軍次實錄>序》:“小官等佩讀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啟斯人之聾瞶。”
柳下
(1).柳樹之下。 北周 庾信 《小園賦》:“桐間露深,柳下風來。” 唐 陸龜蒙 《和襲美松江早春》:“柳下江餐待好風,暫時還得狎漁翁。” 宋 樓鑰 《再題行看子》詩:“不知幾齣橫門道,雙立柳下青陰濃。”
(2). 春秋 魯 柳下惠 的省稱。 漢 劉向 《列女傳·柳下惠妻》:“ 柳下 既死,門人將誄之。妻曰:‘將誄夫子之德耶,則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於是君臣離而名教薄,世多亂而時不治。故 蘧 寧 以之卷舒, 柳下 以之三黜。” 宋 黃庭堅 《柳閎展才德甚美作詩贈之》:“陸沉百世師,寄食 魯 柳下 。” 明 許自昌 《水滸記·冥感》:“莫不是向坐懷 柳下 潛身?”參見“ 柳下惠 ”。
誰堪
怎能忍受。 唐 王昌齡 《萬歲樓》詩:“誰堪登望雲煙里,向晚茫茫發旅愁。”
河南
中國中東部的省,簡稱豫。與河北、山東、安徽、湖北、陝西、山西相鄰,面積16.7萬平方公里,人口7442萬,省會鄭州。黃河流經本省,開封、洛陽為有名古都,著名五嶽之一的中嶽嵩山在鄭州西南的登封縣。中國商品糧、棉的主要基地之一
獨得
(1).只得到。《史記·儒林列傳》:“ 秦 時焚書, 伏生 壁藏之。其後兵大起,流亡, 漢 定, 伏生 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於 齊 魯 之間。”
(2).猶自在,自得。《藝文類聚》卷四六引 晉 孫綽 《太傅褚袞碑》:“穆然忘容,塵務不乾其度;默爾獨得,膚見莫測其奧。”《晉書·孝友傳·孫晷》:“ 晷 常布衣蔬食,躬親壟畝,誦詠不廢,欣然獨得。”
(3).謂高超。《文選·左思<魏都賦>》:“榮操行之獨得,超百王之庸庸。” 呂延濟 註:“言 魏 主有讓德,可謂美操高行,獨得於此,超百王瑣瑣之道。” 晉 丘道護 《道士支曇諦誄》:“和而有慨,異而不峻,渟心獨得,標想千仞。”
(4).獨特;獨有。《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此兩個人是獨得之見,誰人肯信。” 茅盾 《子夜》四:“他是在痛心他的獨得之秘已經不成其為‘秘’。”
世道
指社會狀況、風氣
唉!別提那 * 的舊世道了
老人家,如今世道變了。變得不用吃糠了。——趙樹理《傳家寶》
公論
(1) 公正或公眾的評論
是非自有公論,不是某一個人說了就算
(2) 公理;定理
廟廷
(1).宗廟或廟宇的前殿。《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 正始 五年,冬十一月癸卯,詔祀故尚書令 荀攸 於太祖廟廷。”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姚廣孝》:“ 廣孝 贈 榮國公 ,謚 恭靖 ,配享 成祖 廟廷。”《醒世恆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若得神靈庇護,保佑氏兒身體康健,情願繡下長幡二首,外加禮物,親詣廟廷頂禮酬謝。”
(2).君王接受朝見、議論政事的殿堂。《吳子·勵士》:“於是 武侯 設坐廟廷,為三行饗士大夫。”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季氏篇五》:“據此,則庶人之議,非私議於草野,乃議於廟廷之上也。”
從祀
(1).猶配享,附祭。《新唐書·禮樂志五》:“ 永徽 中,復以 周公 為先聖, 孔子 為先師, 顏回 、 左丘明 以降皆從祀。”《元史·祭祀志五》:“ 皇慶 二年六月,以 許衡 從祀,又以先儒 周敦頤 、 程顥 、 程頤 、 張載 、 邵雍 、 司馬光 、 朱熹 、 張栻 、 呂祖謙 從祀。 至順 元年,以 漢 儒 董仲舒 從祀。”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從祀》:“ 周 、 程 、 張 、 朱 五子之從祀,定於 理宗 淳祐 元年, 顏 、 曾 、 思 、 孟 四子之配享,定於 度宗 鹹淳 三年,自此之從,國無異論,士無異習。”
(2).陪祭。 南朝 梁 劉孝威 《謝南康王餉牛書》:“從祀 甘泉 ,方無假於丞相。”《新唐書·禮樂志一》:“又設祀官及從祀羣官位於東西壝門之外。”《元史·祭祀志一》:“臣下從祀,冠服歷代所尚,其制不同。”
表章
封建時代臣子呈交帝王的陳述意見的文字
堂堂
(1) 形容盛大
人獅驚嶽嶽,王廟憶堂堂。——郭沫若《訪埃雜吟》
曰:“寡人將去此堂堂國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2) 形容容貌莊嚴大方
儀表堂堂
(3) 形容志氣宏大
我們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還怕這一點困難嗎?
(4) 陣式或氣勢很大
堂堂的軍樂隊走過去了
遺像
死者生前的照片或畫像
瞻依
(1).瞻仰依恃。表示對尊長的敬意。語出《詩·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鄭玄 箋:“此言人無不瞻仰其父取法則者,無不依恃其母以長大者。” 宋 王安石 《祭歐陽文忠公文》:“然天下之無賢不肖,且猶為涕泣而歔欷。而況朝士大夫、平昔游從,又予心之所嚮慕而瞻依。” 明 張煌言 《上監國啟》:“臣不勝惶悚瞻依之至!” 清 孫枝蔚 《贈滕縣任明府淑源》詩:“上官齊勸慰,父老最瞻依。”
(2).借指父母。 王闓運 《王祭酒母鮑太夫人誄》:“少依慈訓,壯失瞻依。”
(3).敬仰依戀。 宋 蘇軾 《天章閣權奉安神宗皇帝御容祝文》:“將往宅於靈宮,永懷攀慕;願少安於祕殿,無盡瞻依。” 冰心 《寄小讀者》二一:“湖畔徘徊,山風吹面,情景竟是瞻依而不是賞玩。”
(4).形容聳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七》:“其下深壑中,始見居廬環倚,似有樓閣瞻依之狀,不辨其為公館、為廟宇也。”
萬古
萬世
萬古長青
雲霄
(1) 雲塊飄浮的高空
三三兩兩的鳴鳥沖向雲霄
哭聲直上乾雲霄。——唐· 杜甫《兵車行》
上乾雲霄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2) 舊時比喻極高的地位
鳳麟
(1).鳳凰與麒麟。 漢 揚雄 《法言·問明》:“或問鳥有鳳,獸有麟,鳥獸皆可鳳麟乎?” 唐 顧況 《步虛詞》詩:“殘藥沾雞犬,靈香出鳳麟。”
(2).比喻傑出罕見的人才。 宋 蘇軾 《送子由使契丹》詩:“不辭馹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 明 劉基 《五月三日會王氏南樓》詩:“諸公俱鳳麟,愧我獨樗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