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石岩

作者:王漸逵 朝代:明代

錦石岩原文

萬木深層徑,雙岩倚激湍。

翠華思帝輦,雲錦織天孫。

地主遙迎客,山僧已候門。

幽棲如可卜,吾欲謝煩喧。

詩詞問答

問:錦石岩的作者是誰?答:王漸逵
問:錦石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錦石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詞韻第七部

2. 在仁化縣境內。此首,明嘉靖《仁化縣誌》卷五作倫以諒詩。

參考注釋

深層

指某件事情具有兩層含義,另外一層的含義有一定的隱蔽性。 

例句:

這篇文章如果你的閱讀能力不強,就看不到它深層的含義。

激湍

急流。 晉 潘岳 《西征賦》:“交渠引漕,激湍生風。” 明 劉基 《平西蜀頌序》:“是故冬寒之極,必有陽春;激湍之下,必有深潭。” 陳去病 《夜宿張家口獨步通橋望月》詩:“依稀月有聲,靜探乃激湍。” 陳毅 《水調歌頭·四游良口》詞:“又看激湍隧引,地下廠房發電,軋軋奏鐃歌。”

翠華

(1).天子儀仗中以翠羽為飾的旗幟或車蓋。《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建翠華之旗,樹靈鼉之鼓。” 李善 註:“翠華,以翠羽為葆也。” 南朝 梁 沉約 《九日侍宴樂游苑》詩:“虹旌迢遞,翠華葳蕤。”

(2).為御車或帝王的代稱。 唐 陳鴻 《長恨歌傳》:“ 潼關 不守,翠華南幸。” 宋 陸游 《曉嘆》詩:“翠華東廵五十年,赤縣神州滿戎狄。” 清 陳維崧 《游顧龍山》詩:“聞説當年翠華廵,朱旗暗卷殘碑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壇》:“想翠華,守枯 煤山 幾枝花。”

帝輦

天帝或皇帝之車。 南朝 梁 劉孝威 《烏生八九子》詩:“高飛帝輦側,遠託日輪中。” 唐 蘇瓌 《興慶池侍宴應制》詩:“瑞鳳飛來隨帝輦,祥魚出戲躍王舟。”

雲錦

一種品級很高的提花絲織物,因花紋瑰麗如雲得名

天孫

(1).星名。即織女星。《史記·天官書》“婺女,其北織女。織女,天女孫也” 唐 司馬貞 索隱:“織女,天孫也。”

(2).指傳說中巧於織造的仙女。 唐 柳宗元 《乞巧文》:“下土之臣,竊聞天孫,專巧於天。” 清 洪昇 《長生殿·密誓》:“[旦]今乃七夕之期,陳設瓜果,特向天孫乞巧。” 聞一多 《紅燭·秋色》詩:“喔!我要請天孫織件錦袍,給我穿著你的色彩!”

(3). 泰山 的別名。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一:“ 泰山 一曰 天孫 ,言為天帝孫也,主召人魂。”

地主

(1) 擁有或占有土地,自己不勞動並靠地租為主要生活來源的人;地主階級的成員

(2) 指住在本地的人

盡地主之誼

(3) 土地的所有者或主人

地畝有限而且還是荒地的地主

迎客

(1).迎接客人。《禮記·曲禮上》:“客至於寢門,則主人請入為席,然後出迎客。” 唐 岑參 《漢川山行呈成少尹》詩:“山店雲迎客,江村犬吠船。”

(2).猶言迎擊敵人。《孫子·行軍》:“欲戰者,無附於水而迎客。” 杜牧 註:“言我欲用戰,不可近水迎敵。”

山僧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臥疾窮愁》詩:“野老時相訪,山僧或見尋。” 唐 劉長卿 《尋盛禪師蘭若》詩:“山僧獨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見少年。” 元 李宗冽 《題岳溪禪林精舍》詩:“山僧四五人,屢訪期識面。”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七:“百覓 理安寺 ,始與山僧晤。”

(2).僧人自稱的謙詞。《五燈會元·法眼宗·羅漢琛禪師》:“眾人既盡在此,山僧不可無言。”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師曰:‘山僧過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

幽棲

(1).幽僻的棲止之處。 唐 王昌齡 《過華陰》詩:“羇人感幽棲,窅映轉奇絶。” 宋 范仲淹 《與孫元規書》:“肺疾未愈,賴此幽棲,江山照人,本無他望,以此為多。” 明 練子寧 《二月望日與饒隱君游玉笥山》詩:“上有 梅仙 採藥之幽棲,下有 蕭雲 讀書之故基。”

(2).隱居。《宋書·隱逸傳·宗炳》:“ 南陽 宗炳 、 雁門 周續之 ,並植操幽棲,無悶巾褐,可下辟召,以禮屈之。” 唐 白居易 《與僧智如夜話》詩:“懶鈍尤知命,幽棲漸得朋。” 魯迅 《故事新編·採薇》:“這確是一座好山……是理想的幽棲之所。”

煩喧

吵鬧;嘈雜。 明 唐順之 《贈吳山人歸自京師》詩:“ 京洛 豈無知己在,看君終是厭煩喧。”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畫壁》:“未幾,煩喧漸遠,心稍安。”

雜亂喧囂。指塵世。

詩詞推薦

錦石岩原文_錦石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