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黃公還朝原文
長川冰雪覆寒沙,此日愁聞入塞笳。
兩地雲泥分席上,一江南北即天涯。
徒勞永夜遊仙夢,漸遠明河貫月查。
珍重詩篇兼贈處,愧將燕石報瓊華。
詩詞問答
問:送黃公還朝的作者是誰?答:李珥
問:送黃公還朝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黃公還朝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珥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珥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麻韻 出處:御選明詩卷九十一
參考注釋
長川
(1) 長流
(2) 連續不斷地;常川
長川供給
長川往來
冰雪
比喻清純
寒沙
稱寒冷季節的沙灘。 南朝 梁 丘遲 《旦發魚浦潭》詩:“森森荒樹齊,析析寒沙漲。” 唐太宗 《飲馬長城窟行》:“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 宋 劉過 《唐多令》詞:“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
塞笳
塞外的胡笳。 南朝 梁簡文帝 《答張纘謝示集書》:“胡霧連天,征旗拂日。時聞塢笛,遙聽塞笳。”
兩地
(1).兩處;兩個地方。 南朝 梁 何遜 《與胡興安夜別詩》:“念此一筵笑,分為兩地愁。” 唐 元稹 《齊煚饒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俾分兩地之憂,佇聽二天之諺。”《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想我 何玉鳳 遇見這位 安伯父 ,兩地成全,一丘合葬,可見‘不求人’的這句話斷説不起。” 魯迅 許廣平 有《兩地書》。如:他們分居兩地多年了。
(2).猶兩府。借指中書省、樞密院。 宋 無名氏 《新編分門古今類事·子京兩地》:“ 宋子京 在 蜀 有詩三百篇,名曰《猥藁》。常吟曰:‘碧雲自有三年信,明月長為兩地愁。’以公之才望,竟不登兩地,愁憤而薨,人以為此詩之讖也。” 宋 范仲淹 《答手詔條陳十事》:“ 范仲淹 、 富弼 皆在兩地,所宜盡心,為國家諸事建明,不得顧避。”
雲泥
語出《後漢書·逸民傳·矯慎》:“﹝ 吳蒼 ﹞遺書以觀其志曰:‘ 仲彥 足下,勤處隱約,雖乘雲行泥,棲宿不同,每有西風,何嘗不嘆!’”雲在天,泥在地。後因用“雲泥”比喻兩物相去甚遠,差異很大。 南朝 梁 荀濟 《贈陰梁州》詩:“雲泥已殊路,暄涼詎同節。” 唐 錢起 《離居夜雨奉寄李京兆》詩:“寂寞想 章臺 ,始嘆雲泥隔。”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堯曰篇一》:“抑既為人心矣,其視道心有雲泥之隔,而安能有過於道心者乎?”後因亦用“雲”尊稱他人,用“泥”謙稱自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回:“檢開票子看那來信,上面歪歪斜斜的,寫著兩三行字。寫的是:屢訪未晤,為悵!僕事,諒均洞鑒……今午到關奉謁,乞少候。雲泥兩隱。”雲泥兩隱,指把受信人和寫信人的名字都隱去不具。
席上
(1).筵席之上首。《禮記·燕義》:“諸侯燕禮之義,君立阼階之東南……君獨升,立席上,西面特立。”
(2).指筵席上。 唐 方乾 《江南聞新曲》詩:“席上新聲花下杯,一聲聲被拍聲催。”《西遊補》第五回:“ 行者 恐怕席上久了,有誤路程,便詳醉欲嘔。”參見“ 席下 ”。
(3).指儒學。《後漢書·王充王符等傳論》:“貴清靜者,以席上為腐議;束名實者,以柱下為誕辭。” 李賢 註:“清靜,謂道家也;席上,謂儒也。”《南史·隱逸傳下·馬樞》:“束名實則芻芥柱下之言,翫清虛則糠粃席上之説。” 宋 俞琰 有《席上腐談》一書。詳“ 席珍 ”。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間的距離
天涯
在天的邊緣處。喻距離很遠
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淪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徒勞
空自勞苦;白費心力
徒勞跋涉
永夜
長夜;永夕
山中此夕莫嗟訝,師弟睽違永夜。——《鏡花緣》
遊仙
(1).漫遊仙界。 明 葉憲祖 《鸞鎞記·品詩》:“混俗同魚服,遊仙學紫綃。” 清 周亮工 《次清風店詠黃芽菜》:“住寺莫教流敗葉,遊仙應學煮甜霜。” 清 龔自珍 《木蘭花慢》詞:“無奈遊仙覺後,碧雲垂到而今。”
(2).指 晉 郭璞 所作《遊仙詩》。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中:“《翰林》以為詩首,但《遊仙》之作,詞多慷慨,乖遠玄宗。” 章炳麟 《辨詩》:“ 漢 《郊祀歌》有《日出入》一章,其聲熙熙,悲而不傷,詞若《遊仙》,乃足以作將帥之氣,雖《雲門》《大卷》弗過也。”
(3).泛指遊仙詩。 唐 楊炯 《群官尋楊隱居詩序》:“《遊仙》可致,無勞 郭璞 之言;《招隱》成文,敢嗣 劉安 之作。”
古人謂游心仙境,脫離塵俗。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神仙》:“洗精服食,慕道遊仙。” 唐 廣宣 《安國寺隨駕幸興唐觀應制》詩:“萬乘遊仙宗有道,三車引路本無塵。” 宋 沉遘 《七言齋居寄楊祖二閣老》:“蕭灑城南尺五天,盡涼高枕夢遊仙。” 清 周亮工 《同人柏台茅屋成》詩:“遊仙未必此中閒,百念難刪竟自刪。”
明河
天河,銀河。 唐 宋之問 《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 宋 歐陽修 《秋聲賦》:“星月皎潔,明河在天。” 黃節 《七夕園坐夜歸同菑叟》詩:“雨後明河淡欲流,病餘不覺已成秋。”
貫月查
亦稱“ 貫月槎 ”。1.傳說 堯 時西海中的發光的浮木。借指舟楫。 晉 王嘉 《拾遺記·唐堯》:“ 堯 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於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晝滅。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復始,名曰貫月查,亦謂掛星查。” 元 陳樵 《玉雪亭》詩:“銀漢傾翻貫月查,驚鴻無處認江沙。” 明 張煌言 《登湄州謁天妃宮》詩:“樓前縹緲凌波襪,檻外參差貫月槎。” 清 錢謙益 《後秋興》詩之二:“戈船迅比追風騎,戎壘高於貫月槎。”
(2).喻船形酒器。 清 吳均 《梅查歌》:“中空不用巧匠鑿,妙製天成貫月槎。”按,梅查,梅根做的酒器。
珍重
(1) 重視;愛惜
珍重兩國的團結
(2) 保重身體
臨別時互道珍重
負載珍重。——唐· 李朝威《柳毅傳》
詩篇
(1) 詩的總稱
這些詩篇充滿了革命激情
(2) 比喻類似史詩的事物
我們時代的壯麗詩篇
(3) 也比喻富有意義的故事、文章等
光輝的詩篇
贈處
《禮記·檀弓下》:“ 子路 去 魯 ,謂 顏淵 曰:‘何以贈我?’……﹝ 顏淵 ﹞謂 子路 曰:‘何以處我?’”後以“贈處”為朋友分別時互贈勉勵之言的典故。 宋 司馬光 《送李揆之推官序》:“古者朋友將別,必有言以相贈與處也。近世多為之序,序者其亦贈處之道歟。然世俗失之,往往崇虛辭,相嘆譽,曾無一言以為規,是豈昔人贈處之道哉!”
燕石
(1). 燕山 所產的一種類似玉的石頭。《山海經·北山經》“北百二十里,曰 燕山 ,多嬰石” 晉 郭璞 註:“言石似玉,有符彩嬰帶,所謂 燕 石者。”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聖水》:“ 聖水 又東,逕 玉石山 ,謂之 玉石口 。山多珉玉 燕 石,故以玉石名之。” 清 談遷 《故宮賦》:“卜我 郟鄏 ,重拓帝城。神木自效, 燕 石相迎。”
(2).《太平御覽》卷五一引《闕子》:“ 宋 之愚人得 燕 石於 梧臺 之東,歸西藏之,以為大寳。 周 客聞而觀焉,主人端冕玄服以發寳,華匱十重,緹巾十襲。客見之,盧胡而笑曰:‘此 燕 石也,與瓦甓不異。’主人大怒,藏之愈固。”後以“燕石”喻不足珍貴之物。 晉 葛洪 《抱朴子·吳失》:“樂天任命,混一榮辱,進無悅色,退無戚容者,固有伏死乎瓮牖,安肯沽衒以進趨,揭其不貲之寳,以競 燕 石之售哉!” 唐 李白 《贈範金鄉》詩之一:“我有結緑珍,久藏濁水泥。時人棄此物,乃與 燕 石齊。”石,一本作“ 珉 ”。 清 胡鳳丹 《重刻<日損齋筆記>序》:“以視碔砆 燕 石,車載斗量,無所短長輕重者,其貴與賤之相去何如也。”
(3).用為自謙凡庸之詞。 晉 郭璞 《<方言>序》:“余少玩雅訓,旁味《方言》,復為之解。觸事廣之,演其未及,摘其謬漏,庶以 燕 石之瑜,補琬琰之瑕,俾後之瞻涉者,可以廣寤多聞爾。” 唐 包佶 《酬於侍郎湖南見寄十四韻》:“ 楚 材欣有適, 燕 石愧無功。” 宋 蘇軾 《九日邀仲屯田為大水所隔以詩見寄次其韻》:“漫遣鯉魚傳尺素,卻將 燕 石報瓊華。”
(4).指 燕然 石。 唐 李商隱 《行次昭應縣道上送戶部李郎中充昭義攻討》詩:“早勒勛庸 燕 石上,佇光綸綍 漢 庭中。” 馮浩 箋註:“《後漢書》: 竇憲 大破北單于於 稽落山 ,遂登 燕然山 ,刻石勒功,令 班固 作銘。” 唐 霍總 《塞下曲》:“豈要銘 燕 石,平生重武威。”參見“ 燕然石 ”。
瓊華
亦作“璚華”。1.美石。《詩·齊風·著》:“俟我於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瓊華乎而。” 毛 傳:“瓊華,美石,士之服也。”《十洲記·崑崙》:“碧玉之堂,瓊華之室…… 西王母 之所治也。” 明 何景明 《榮養堂歌》:“被霞襦兮簪瓊華,母氏樂兮樂且遐。” 清 方文 《奉酬范質公司馬》詩:“身賤那能酬水鏡,年荒無以報瓊華。”
(2).神話中瓊樹的花蕊,似玉屑。《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咀噍芝英兮嘰瓊華。” 顏師古 注引 張揖 曰:“瓊樹生 崑崙 西流沙濱,大三百圍,高萬仞。華,蘂也,食之長生。”
(3).即瓊花。 唐 韓愈 《春雪映早梅》詩:“未許瓊華比,從將玉樹親。” 元 王沂 《寄蘇昌齡》詩:“別後瓊華幾度芳,花前顧曲憶 周郎 。”參見“ 瓊花 ”。
(4).喻雪花。 前蜀 韋莊 《冬日長安感志》詩:“閒招好客斟香蟻,悶對瓊華詠散鹽。” 宋 辛棄疾 《上西平·會稽秋風亭觀雪》詞:“九衢中,杯逐馬,帶隨車,問誰解愛惜瓊華。”
(5).喻美好的詩文等。 元 耶律楚材 《和北京張天佐見寄》:“瓊華贈我將何報,聊寄 江 南古樣絃。” 清 方文 《贈閻百詩續娶》詩:“腹如經笥飽,才比劍鋒銛。錦字隨時綴,璚華信手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