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山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荊山橋原文

丁丑過荊橋,河過沙淤去路細。

壬午過荊橋,幸因無事麥浪翠。

乙酉過荊橋,督責去沙沙近積。

占河十六同不疏,仍以穫麥陳大吏。

前年微湖漲水多,長橋疏泄猶未利。

乃及潘張兩引河,歸黃聊救燃眉計。

即今河復此無藉,更恐泄多謀堵閉。

荊山過水仍如前,酌劑相機豈惜費。

終乏一勞永逸策,蒿目平成祗心愧。

詩詞問答

問:荊山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荊山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八

2. 荊山橋東接邳睢西連豐沛長三里許乾隆丙寅年發帑重修至丁卯年告成丁丑南巡經過時因丙子秋河決孫家集黃水經此入海橋洞一百五十九孔不足分泄其時水過沙停橋孔半多淤淀去路遂微

參考注釋

丁丑

六十甲子的第十四位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宋·蘇軾《石鐘山記》

去路

前進的道路;去某處的道路

擋住敵人的去路

無事

(1).沒有變故。多指沒有戰事、災異等。《禮記·王制》:“天子無事,與諸侯相見,曰朝。” 鄭玄 註:“事謂征伐。”《史記·平準書》:“ 漢 興七十餘年之間,國家無事。”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邊境去矢石之憂,天下無事,百姓和樂。” 明 陳子龍 《議財用》:“若雲多事,則自古亦無無事之國也。”

(2).指無為。道家主張順乎自然,無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記·蘇秦列傳》:“竊為君計者,莫若安民無事,且無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問 《李道人崧陽歸隱圖》詩:“道人本無事,何苦塵中為?”

(3).無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無事而食,不可也。”《史記·張儀列傳》:“ 陳軫 曰:‘公何好飲?’ 犀首 曰:‘無事也。’”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三:“學堂日無事,驅馬適所願。” 宋 辛棄疾 《醜奴兒近·博山道中》詞:“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

(4).無須;沒有必要。《後漢書·臧洪傳》:“ 洪 於大義,不得不死;念諸君無事空與此禍,可先城未破,將妻子出。” 明 劉基 《題枯木圖》詩:“白髮死枕席,無事傷其躬。” 清 納蘭性德 《夢江南》詞:“ 江 南好,何處異京華?香散翠簾多在水,緑殘紅葉勝於花,無事避風沙。”

(5).無端;沒有緣故。《北齊書·神武帝紀下》:“今若無事背王,規相攻討,則使身及子孫,還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楊柳歌》:“定是 懷王 作計悞,無事翻覆用 張儀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詩:“威名功業吾何有?無事飄飄犯百蠻。”

麥浪

風吹麥田,麥子像波浪般起伏的樣子

金黃的麥浪

乙酉

(1) 六十甲子第二十二位

順治二年,乙酉四月。——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2) 又

是歲乙酉五月。

督責

督察責罰;督促責備。《呂氏春秋·驕恣》:“故若 簡子 者,能厚以理,督責於其臣矣。”《史記·李斯列傳》:“夫賢主者,必且能全道而行督責之術者也。” 司馬貞 索隱:“察其罪,責之以刑罰也。” 唐 柳宗元 《田家》詩之二:“各言官長峻,文字多督責。”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五》:“不正其本,而躬行督責,天下豈信之哉?” 葉聖陶 《倪煥之》三:“學生做這些事,那樣地勤奮,那樣地自然,那樣地不用督責,遠超過對於其他作業。”

沙沙

形容踩沙子、飛沙擊物或風吹草木等聲音

風吹樹葉沙沙響

六同

即六呂。陰律六,以銅為管,故名。《周禮·春官·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天地四方之聲,以為樂器。” 鄭玄 註:“故書‘同’作‘銅’。 鄭司農 云:陽律以竹為管,陰律以銅為管。竹,陽也;銅,陰也,各順其性,凡十二律。”參見“ 六呂 ”。

大吏

指大官

督撫大吏爭上符瑞。——《明史·海瑞傳》

前年

去年前邊的那一年

前年予病。——清· 袁枚《祭妹文》

漲水

水位上漲

幾天暴雨,小河開始漲水

長橋

橋名。在 江蘇省 宜興市 ,建於 東漢 時,相傳為 晉 周處 斬蛟處,又名 蛟橋 。橋跨 荊溪 ,又名 荊溪橋 。《晉書·周處傳》:“ 南山 白額猛獸, 長橋 下蛟,並子為三矣。”《初學記》卷七引 晉 祖台之 《志怪》:“ 義興郡 溪渚 長橋 下,有蒼蛟吞噉人, 周處 執劍橋側,伺久之,遇出。於是懸自橋上,投下蛟背,而刺蛟數瘡,流血滿溪,自郡渚至 太湖 勾浦 乃死。” 唐 李賀 《聽穎師彈琴歌》:“誰看挾劍赴 長橋 ,誰看浸髮題春竹。” 唐 李賀 《送秦光祿北征》詩:“ 周處 長橋 役, 侯調 短弄哀。”

引河

為引水灌溉而開挖的河道

燃眉

火燒眉毛,比喻事態緊迫,危急

即今

今天;現在。 唐 高適 《送桂陽孝廉》詩:“即今江海一歸客,他日雲霄萬里人。” 宋 陸游 《連日有雪意戲書》詩:“壯歲羈游半九州,即今憔悴老菟裘。”《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時,即今就去。”

無藉

不用襯墊。《禮記·曲禮下》:“執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襲。” 鄭玄 註:“藉,藻也……無藻為質。” 陳澔 集說:“所謂無藉,謂圭璋特達,不加束帛。”

(1).見“ 無籍 ”。

(2).無所顧忌,無賴。《醒世恆言·張孝基陳留認舅》:“﹝那先生﹞只當不知,不去拘管他,所以 過遷 得人(任)意無藉,家中毫不知覺。”

(3).指無賴漢。 明 李日華 《南西廂記·飛虎授首》:“慕少艾而猖狂,逼人閨閫;合無藉以擾攘,亂我王師。”《醒世恆言·杜子春三入長安》:“相交了這般無藉,肯容你在家受用不成?”

荊山

(1).山名。在今 湖北省 南漳縣 西部。 漳水 發源於此。山有 抱玉岩 ,傳為 楚 人 卞和 得璞處。《書·禹貢》:“導 嶓冢 ,至於 荊山 。” 孔 傳:“ 荊山 在 荊州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禹貢》:‘ 荊 及 衡陽 惟 荊州 。’蓋即 荊山 之稱,而制州名矣。故 楚 也。”

(2).山名。在今 陝西省 富平縣 西南。相傳 禹 鑄鼎於此。《書·禹貢》:“導 岍 及 岐 ,至於 荊山 。” 孔穎達 疏:“《地理志》云:《禹貢》北條 荊山 在 馮翊 懷德縣 南。”《後漢書·郡國志一·馮翊》 劉昭 注引 晉 皇甫謐 《帝王世紀》:“ 禹 鑄鼎於 荊山 ,在 馮翊 懷德 之南,今其下﹝有﹞ 荊渠 也。”

(3).山名。在今 河南省 靈寶縣 閿鄉 南。相傳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此。亦名 覆釜山 。《史記·封禪書》:“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

(4).山名。在今 安徽省 懷遠縣 西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淮水》:“《郡國志》曰:‘ 平阿縣 有 當塗山 , 淮 出於 荊山 之左, 當塗 之右,奔流二山之間,西揚濤北注之。’”《資治通鑑·後周世宗顯德四年》:“帝馳至 荊山洪 ,距 趙步 二百餘里。” 胡三省 註:“ 荊山 在 濠州 鍾離縣 西八十三里,即 梁武帝 築堰之地,今 懷遠軍 正治 荊山 。”

過水

(1).越過江河。 唐 杜甫 《即事》詩:“黃鶯過水翻迴去,燕子銜泥濕不妨。” 宋 翁卷 《初晴道中》詩:“依山知有寺,過水恨無船。”

(2).褻語。指男女交合。 明 馮夢龍 《萬事足·巧計進妾》:“只聽得語低低,聲細細,帳兒搖,牀兒響,一會顛狂,借車過水,美不可量。”

(3).讓水通過。 何士光 《種包穀的老人》:“太陽西斜,離落山還有好長一陣,還能從坡下那一塊過水丘里,舀起來好幾挑水。”

酌劑

猶言酌盈劑虛。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一:“詞之為道,智者之事。酌劑乎陰陽,陶寫乎性情。”參見“ 酌盈劑虛 ”。

相機

看情況,抓時機

相機而動

一勞永逸

辛苦一次,以後就可以永久安逸

蒿目

(1).極目遠望。《莊子·駢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憂世之患。” 宋 王安石 《憶金陵》詩之二:“蒿目黃塵憂世事,追思陳跡故難忘。” 清 李漁 《玉搔頭·分任》:“蒿目為時憂,年未艾霜雪盈頭。”

(2).猶言蒿目時艱。《明史·職官志一》:“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間有賢輔,卒蒿目而不能救。”參見“ 蒿目時艱 ”。

平成

語出《左傳·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堯 ,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地平天成。”《書·大禹謨》:“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後以“平成”謂萬事安排妥帖。 明 楊慎 《別陳玉泉》詩:“平成紹 禹 績,玄圭獻 堯 天。” 清 趙翼 《岣嶁碑歌》:“黃熊九載績弗效,聖子起任平成責。”

詩詞推薦

荊山橋原文_荊山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