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桃杯及西帨壽李伯襄各系以詩·其二

作者:李雲龍 朝代:明代

原文

豈是蛟人織,言從番舶將。

龍鱗裁海霧,鶴氅葺秋霜。

袖處雲千疊,披來月一方。

願君勤拂拭,持補舜衣裳。

詩詞問答

問:《以桃杯及西帨壽李伯襄各系以詩·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李雲龍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李雲龍的名句有哪些?答:李雲龍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蛟人

傳說居于海底的人。蛟,通“ 鮫 ”。 晉 木華 《海賦》:“其垠則有天琛水怪,蛟人之室。”《文選》作“鮫人”。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蛟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 宋 梅堯臣 《王安之寄石榴》詩:“割之珠落盤,不待蛟人泣。” 清 吳偉業 《包山寺贈古如和尚》詩:“咒缽蛟人聽,彈棋鶴子驚。”

番舶

舊稱來 華 貿易的外國商船。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一八:“麟趾褭蹄式可尋,何須番舶獻其琛?” 鄭觀應 《盛世危言·電報》:“近日番舶暢行, 華 洋雜處,兵機萬變,瞬息不同。” 陳去病 《登鼓浪嶼》詩:“番舶正連鵝鸛陣,怒濤如振鼓鼙聲。”

龍鱗

(1).龍的鱗甲。《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土則丹青赭堊,雌黃白坿,錫碧金銀,眾色炫耀,照爛龍鱗。” 李善 註:“ 郭璞 曰:‘如龍之鱗彩也。’” 呂向 註:“言眾物顏色相照爛然如龍鱗也。”

(2).《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 * 。人主亦有逆鱗,説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後因以“龍鱗”指人主。《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於矢石之間者,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志耳。”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任賢》:“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龍鱗,觸忌諱也。” 宋 梅堯臣 《送馬司諫使北》詩:“每逆龍鱗司諫諍,又持旄節使 陰山 。” 明 顧大典 《青衫記·蠻素至江》:“不道龍鱗難逆遭黜降,喜青山正對黃堂。”

(3).指皇帝的袞服,龍袍。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五:“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仇兆鰲 註:“龍鱗,謂袞衣之龍章。” 明 謝讜 《四喜記·雙桂聯芳》:“鳴鞘隱隱聲傳,仰見龍鱗日耀。”

(4).像龍鱗的樣子。 漢 揚雄 《甘泉賦》:“金人仡仡其承鍾虡兮,嵌巖巖其龍鱗。” 李善 註:“龍鱗,似龍之鱗也。” 呂延濟 註:“言壯勇之金人飾以龍文,令負鐘虡。”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賦》:“石瓊文而翕赩,山龍鱗而炤爛。” 宋 王禹偁 《和陳州田舍人留別》之五:“道服日斜披鶴氅,藥畦春暖步龍鱗。”

(5).似龍鱗的事物。指水波,漣漪。 晉 郭璞 《江賦》:“溭淢濜溳,龍鱗結絡。” 唐 厲玄 《從軍行》:“戰場收驥尾,清翰怯龍鱗。” 宋 梅堯臣 《汴水斗減寄彥國》詩:“深灘鼇背出,淺浪龍鱗斜。” 明 劉基 《摸魚兒》詞:“碧江風過龍鱗起,天際白雲如絮。”

(6).幼竹。幼竹有籜,如龍鱗狀。 唐 虞世南 《賦得臨池竹應制》:“龍鱗漾 嶰谷 ,鳳翅拂漣漪。”

(7).松檜之屬。松檜之皮如龍鱗,故稱。 唐 王維 《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老作龍鱗。” 宋 梅堯臣 《檜詠》:“龍鱗已愛松身直,珠實還看柏華垂。”

(8).累累垂垂的葡萄。 唐 劉禹錫 《葡萄歌》:“馬乳帶輕霜,龍鱗曜初旭。”

(9).寶刀名。 三國 魏 曹丕 《劍銘》:“又造百辟露陌刀一,長三尺二寸,狀如龍文,名曰龍鱗。”

海霧

海上的霧氣。 唐 駱賓王 《晚泊江鎮》詩:“海霧籠邊徼,江風繞戍樓。” 唐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詩:“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 瀟湘 無限路。” 唐 柳宗元 《梅雨》詩:“海霧連南極,江雲暗北津。”

鶴氅

(1).鳥羽製成的裘。用作外套。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企羨》:“ 孟昶 未達時,家在 京口 ,嘗見 王恭 乘高輿,被鶴氅裘。”

(2).泛指一般外套。 宋 陸游 《八月九日晚賦》:“薄晚悠然下草堂,綸巾鶴氅弄秋光。”《紅樓夢》第四九回:“﹝ 黛玉 ﹞罩了一件大紅羽縐面白狐狸皮的鶴氅。”

(3).道袍。《新五代史·唐臣傳·盧程》:“ 程 戴華陽巾,衣鶴氅,據幾決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歸山》:“家僮開了竹箱,把我買下的箬笠、芒鞋、蘿絛、鶴氅,替俺換了。” 王季思 等註:“藤蘿做的絛,鶴羽做的袍,都是道士的服裝。”

秋霜

(1) 秋天的霜

(2) 比喻白髮

何處得秋霜。——唐· 李白《秋浦歌》

千疊

猶千重。 宋 楊侃 《皇畿賦》:“岡斷續以千疊,塵飛揚而四遮。” 宋 蘇軾 《書王定國所藏煙江迭嶂圖》詩:“江上愁心千疊山,浮空積翠如雲煙。” 明 李東陽 《南巡圖記》:“其上則奇峰峻岭,迴灘激瀨,人跡不能及;下則連山洪濤,千疊百折,其勢若排雲而降。”

來月

下月。 南朝 梁武帝 《答陶弘景論書書》之四:“此外字細畫短,多是 鍾 法。今欲令人帖裝,未便得付,來月有竟者,當遣送也。” 蘇曼殊 《與劉三書》:“此間學堂俱已開學,但須待來月方可上課也。”

一方

(1).一邊。多指遠處。《詩·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鄭玄 箋:“在大水之一邊,假喻以言遠。”《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扁鵲 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 司馬貞 索隱:“方猶邊也,言能隔牆見彼邊之人。”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今果分別,各在一方。” 宋 范成大 《送王仲顯赴瓊筦》詩:“十年五別歲月老,一方萬里音塵稀。”

(2).一處。指所居住的地方。《詩·小雅·角弓》:“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讓,至於己斯亡。” 鄭玄 箋:“無善心之人,則徙居一處怨恚之。”《西遊記》第六五回:“經上言三千諸佛,想不是在一方;似 觀音 在 南海 , 普賢 在 峨眉 , 文殊 在 五台 。” 清 顧炎武 《與人書》之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

(3).一個方面;一帶地方。《漢書·終軍傳》:“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南齊書·竟陵王子良傳》:“ 齊 有天下日淺,恩洽未布,一方或飢,當加優養。” 宋 歐陽修 《乞獎用孫沔札子》:“其養練士卒,招撫蕃夷,恩信著於一方,至今邊人思之。”《古今小說·張道陵七試趙昇》:“所以一方懼怕,每年用重價購求一人,赤身綁縛,送到廟中。” 陳沂 《奔襲劉黑七》:“我這下子活捉了他,不僅為我們這一方的老鄉們除了害,我還可以立一個特等功。”

(4).指物的一部分或事的一方面。《周禮·考工記·鮑人》:“信而直,則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則是一方緩、一方急也。若苟一方緩、一方急,則及其用也,必自其急者先裂。”《晉書·刑法志》:“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奧,不可以一體守也。” 宋 曾鞏 《請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為書札子》:“況於時異事殊,而可以膠於一方之説,泥於一偏之跡哉?”

(5).一種;一類。《慎子·民雜》:“是以大君因民之能為資,盡包而畜之,無能去取焉。是故不設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者無不足也。”《淮南子·精神訓》:“以死生為一化,以萬物為一方。” 高誘 註:“方,類也。”《西京雜記》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藝,居接士之館。”

(6).猶言一種方法。《呂氏春秋·君守》:“今之為車者,數官然後成。夫國豈特為車哉,眾智眾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車也。” 高誘 註:“方,道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養氣》:“雖非胎息之邁術,斯亦衛氣之一方也。”

(7).一種配方或藥方。《南齊書·虞悰傳》:“ 悰 善為滋味,和齊皆有方法……上就 悰 求諸飲食方, 悰 秘不肯出。上醉後,體不快, 悰 乃獻醒酒鯖鮓一方而已。”《西遊記》第七九回:“朕得一疾, * 日久不愈。幸國丈賜得一方,藥餌俱已完備,只少一味引子。”

(8).指東西南北四方之一。 唐 李賀 《北中寒》詩:“一方黑照三方紫, 黃河 冰合魚龍死。”

(9).數量詞。用於方形的東西。 唐 曹松 《碧角簟》詩:“八尺碧天無點翳,一方青玉絶纖塵。”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一折:“你下山去俗人家沽一壺酒,買一方肉。” 元 曾瑞 《留鞋記》第四折:“將繡花鞋一隻、香羅帕一方,揣在小生懷內。”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湘事記·軍事篇二》:“其時都督印信未刊,隨取草紙一方,上書都督 焦 臨時命令,委任某為標統,某為營官,下蓋四正小印。” 臧克家 《罪惡的黑手》詩二:“有的把巧思運入一方石條的花紋,有的持一塊木片仔細地端詳。”

(10).數量詞。用於田地、土地。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榆白楊》:“種榆法:於其地畔種者,致雀損穀;既非叢林,率多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種之。” 唐 王建 《上田僕射》詩:“一方新地隔河煙,曾接諸生聽管絃。” 宋 張載 《經學理窟·周禮》:“井田亦無他術,但先以天下之地棋布畫定,使人受一方,則自是均。”

(11).數量詞。指一個方形,猶言一片。 唐 李端 《送從叔赴洪州》詩:“後夜相思處,中庭月一方。” 唐 劉禹錫 《生公講堂》詩:“高坐寂寥塵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12). 宋 代《方田法》,以東西南北各千步,當四十一頃六十六畝一百六十步為一方。見《宋史·食貨志上二》及《文獻通考·田賦四》。

(13).一面。表示一個動作跟另一個動作同時進行。 魯迅 《集外集拾遺·關於知識階級》:“至於諸君,是與舊的不同,是二十世紀初葉青年,如在勞動大學一方讀書,一方做工,這是新的境遇。”

(14).指事務上相對的兩個方面之一。 孫中山 《民族主義》第四講:“在戰爭的兩方面,一方叫做協商國,一方叫做同盟國。”

(15).一萬的隱語。詳“ 一乾一方 ”。

拂拭

撣去或擦去塵土

衣裳

衣服的通稱

身上衣裳。——唐· 白居易《賣炭翁》

與衣裳。——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淚滿衣裳。——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振衣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詩詞推薦

  • 用漢中帥閻才元侍郎韻,送樊子南西歸,兼呈

    范成大宋代〕萬里山巔與水涯,春風招看杏園花。幾來科第直溷子,此去文章應滿家。休學遊仙窮越雟,且從知己控褒斜。南樓
  • 早梅

    羅鄴唐代〕綴雪枝條似有情,凌寒澹注笑妝成。凍香飄處宜春早,素艷開時混月明。遷客嶺頭悲裊裊,美人簾下妒盈盈。滿園
    以桃杯及西帨壽李伯襄各系以詩·其二原文_以桃杯及西帨壽李伯襄各系以詩·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首尾吟

    邵雍宋代〕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揮塵時。每見賓朋須欵曲,更和言語不思惟。方將與物同休戚,何暇共人爭是非。天地
  • 再次韻楊宰七首

    陳造宋代〕頗思菱角問雞頭,且放蓮房擅早秋。蠲渴滌煩須底物,未應接綆汲溪流。
  • 題梅仙壇

    劉霆午宋代〕吏隱清風幾百年,長松修竹滿壇前。漢皇若聽三書諫,未必先生便肯仙。
    以桃杯及西帨壽李伯襄各系以詩·其二原文_以桃杯及西帨壽李伯襄各系以詩·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送譙允蹈解青神赴永康學官二首

    史堯弼宋代〕簿領塵埃地,淹回歲月闌。青山應有素,去路肯留難。吏隱寧官冷,心清則體胖。不嫌時拄笏,三十六峰寒。
    以桃杯及西帨壽李伯襄各系以詩·其二原文_以桃杯及西帨壽李伯襄各系以詩·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葬妻京峴山結廬龍目湖上

    宗澤宋代〕一對龍湖青眼開,乾坤倚劍獨徘徊。白雲是處堪埋骨,京峴山頭夢未回。
    以桃杯及西帨壽李伯襄各系以詩·其二原文_以桃杯及西帨壽李伯襄各系以詩·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春晴

    陸游宋代〕春如人易老,愁與漏俱長。酒著多思睡,花熏直欲狂。新晴乾蝶翅,微暖滑鶯吭。誰見龜堂叟,搘藤送夕陽。
  • 山居雜詩九十首

    曹勛宋代〕人生行樂爾,行樂則心閒。盡既無所用,和氣滋容顏。衛生有此妙,餘事皆可刪。若益兼忘理,敢告知識間。
    以桃杯及西帨壽李伯襄各系以詩·其二原文_以桃杯及西帨壽李伯襄各系以詩·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夜飲

    姜特立宋代〕風高霜挾月,酒暖夜生春。一曲清歌罷,華胥有醉人。
    以桃杯及西帨壽李伯襄各系以詩·其二原文_以桃杯及西帨壽李伯襄各系以詩·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避雨

    陸游宋代〕雲如壞山欲塞海,樹似奇鬼將搏人。急投民家雨隨至,燎衣不覺雞唱晨。
    以桃杯及西帨壽李伯襄各系以詩·其二原文_以桃杯及西帨壽李伯襄各系以詩·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暇日集越王台

    曾豐宋代〕著腳臥雲室,回頭蓋海亭。水為三面白,山作四圍青。野鳥余清哢,幽人得醉聽。籃輿不容款,科思渺南溟。
  • 忠獻韓公輓辭二首

    王安石宋代〕兩朝身與國安危,曲策哀榮此一時。木稼嘗聞達官怕,山頹果見哲人萎。英姿爽氣歸圖畫,茂德元勛在鼎彝。幕府
  • 冬日道間

    黃公度宋代〕歲熟牛羊飽,村寒鳥獸呼。霜餘山骨露,水落澗毛枯。歸艇收漁網,行人問酒壚。微軀任南北,未覺旅懷孤。
    以桃杯及西帨壽李伯襄各系以詩·其二原文_以桃杯及西帨壽李伯襄各系以詩·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下邽感舊

    韋莊唐代〕昔為童稚不知愁,竹馬閒乘繞縣游。曾為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學暫登樓。招他邑客來還醉,儳得先生去始休。今日
  • 次韻金元鼎新年七十

    韓元吉宋代〕論文傾滿座,嗜酒見天真。舊愜李君馭,今懷王翰鄰。歡情知老大,詩話僧清新。莫作懸車念,滔滔且問津。
    以桃杯及西帨壽李伯襄各系以詩·其二原文_以桃杯及西帨壽李伯襄各系以詩·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和陳仲石韻

    陳傅良宋代〕久矣懷相與,翩然喜見臨。清風生案□,短日過牆陰。王事何時暇,神州半陸沉。諸公宣力去,伴我水雲深。
  • 中秋前一夕,攜酒與子仁侄登多稼亭

    楊萬里宋代〕月忽飛來隨我傍,我還飛入月中央。如何桂樹許多影,不隔永輪些子光。自古中秋多苦事,非風即雨斷人腸。醉來
    以桃杯及西帨壽李伯襄各系以詩·其二原文_以桃杯及西帨壽李伯襄各系以詩·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出塞曲八首·其六

    江源明代〕邊庭新應募,胡虜舊知名。恥作千夫長,身為萬里城。曉趨青海戰,夜度黑山兵。誓肘黃金郎,蹉跎竟不成。
  • 君子行

    沈約南北朝〕良御惑燕楚。妙察亂澠淄。堤傾由漏壤。垣隙自危基。囂途或妄踐。黨議勿輕持。
以桃杯及西帨壽李伯襄各系以詩·其二原文_以桃杯及西帨壽李伯襄各系以詩·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