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仲西都諫節推大名原文
未厭承明直,那堪祖道看。
象刑清禁甸,持節渡桑乾。
朝下衣香在,焚餘諫草殘。
霜楓迎去馬,似照寸心丹。
詩詞問答
問:送李仲西都諫節推大名的作者是誰?答:王立道
問:送李仲西都諫節推大名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李仲西都諫節推大名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寒韻
參考注釋
承明
(1).古代天子左右路寢稱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後,故稱。 漢 劉向 《說苑·修文》:“守文之君之寢曰左右之路寢,謂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後者也。”
(2).即 承明廬 。《漢書·翼奉傳》:“ 未央宮 又無 高門 、 武臺 、 麒麟 、 鳳皇 、 * 、 玉堂 、 金華 之殿,獨有 前殿 、 曲臺 、 漸臺 、 宣室 、 承明 耳。” 南朝 梁元帝 《去丹陽尹荊州》詩:“驂駕乘駟馬,謁帝朝 承明 。” 宋 辛棄疾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詞:“想夜半 承明 ,留教視草,卻遣籌邊。”參見“ 承明廬 ”。
那堪
1.怎堪;怎能禁受。 2.猶言兼之;何況。祖道
古代為出行者祭祀路神,並飲宴送行。《史記·滑稽列傳》:“故所以同官待詔者,等比祖道於都門外。”《漢書·劉屈氂傳》:“貳師將軍 李廣利 將出兵擊 匈奴 ,丞相為祖道,送至 渭橋 。” 顏師古 註:“祖者,送行之祭,因設宴飲焉。” 唐 陳子昂 《金門餞東平序》:“羣公以眷深 王粲 ,思邀祖道之歡。”《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回:“ 范蠡 具舟於 固陵 ,迎接 越王 ,臨水祖道。” 清 洪楝園 《後南柯·立約》:“榮行之際,擬備席餞行,一來壓驚,二來祖道,亦是做東道的微忱。”
刑清
刑罰公正清明。語本《易·豫》:“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漢書·敘傳下》:“我德如風,民應如屮,國富刑清,登我 漢 道。”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中:“是以進善黜惡,俗泰刑清而天下風化矣。” 明 無名氏 《玉環記·延賞慶壽》:“奉命來守西 蜀 ,且喜刑清政簡,盜息民安。”
持節
拿看旄節。節,旄節,也叫符節,以竹為竿,上綴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即憑證)
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 匈奴使留 漢者。——《漢書·李廣蘇建傳》
桑乾
1.河名。今 永定河 之上游。相傳每年桑椹成熟時河水乾涸,故名。 唐 李白 《戰城南》詩:“去年戰, 桑乾 源,今年戰, 蔥河 道。” 明 沉煉 《寄馮敬叔》詩:“ 桑乾河 水近,知是憶 并州 。”
2.古縣名。
下衣
指下身的穿著,如褲、裙。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有 李太學 妻,恆虐其妾,怒輒褫下衣鞭之,殆無虛日。” 老舍 《駱駝祥子》二一:“﹝她﹞還穿著那件粉紅的衛生衣,可是換了一條淡綠的下衣。”
諫草
諫書的草稿。《三國志·魏志·賈逵傳》“然 太祖 心善 逵 ,以為丞相主簿”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逵 受教,謂其同僚三主簿曰:‘今實不可出,而教如此,不可不諫也。’乃建諫草以示三人。” 唐 杜甫 《晚出左掖》詩:“避人焚諫草,騎馬欲鷄棲。” 清 陳夢雷 《楊椒山先生祠》詩:“當年諫草烈秋霜,國士同聲振廟廊。”
霜楓
經霜的楓葉,其紅如火,古詩文中將它比作離人之淚。 唐 韓愈 《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詩:“去歲羈帆 湘水 明,霜楓千里隨歸伴。” 宋 陸游 《醉賦》詩:“霜楓照茅屋,露菊插紗巾。” 清 陸豫 《台城路·秋砧》詞:“石磴敲煙,霜楓墜葉,惹起離愁如許。”參見“ 霜林 ”。
寸心
(1) 微小的心意
略表寸心
(2) 心;心裡
得失寸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