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峰歌為升居士賦

作者:無慍 朝代:元代

日峰歌為升居士賦原文

羲和鞭日升扶桑,殘星曉月俱遁藏。

出海高峰最先照,草木滉漾浮金光。

興來振衣凌絕頂,俯覽人間同坎井。

呼吸元氣融心神,擺脫塵勞發深省。

一真之境無異同,聲聞醉酒如瘖聾。

安得毗耶多病翁,與渠把手擊節歌日峰。

詩詞問答

問:日峰歌為升居士賦的作者是誰?答:無慍
問:日峰歌為升居士賦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出處:石倉歷代詩選卷二百七十六

參考注釋

羲和

(1). 羲氏 和 和氏 的並稱。傳說 堯 曾命 羲仲 、 羲叔 、 和仲 、 和叔 兩對兄弟分駐四方,以觀天象,並制曆法。《書·堯典》:“乃命 羲 和 ,欽若昊天,厤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2).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駕御日車的神。《楚辭·離騷》:“吾令 羲和 弭節兮,望 崦嵫 而勿迫。” 王逸 註:“ 羲和 ,日御也。”《初學記》卷一引《淮南子·天文訓》:“爰止 羲和 ,爰息六螭,是謂懸車。”原註:“日乘車,駕以六龍, 羲和 御之。”

(3).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太陽的母親。《山海經·大荒南經》:“東南海之外, 甘水 之間,有 羲和之國 。有女子名曰 羲和 ,方浴日於 甘淵 。 羲和 者, 帝俊 之妻,生十日。”

(4).代指太陽。《後漢書·崔駰傳》:“氛霓鬱以橫厲兮,羲和忽以潛暉。” 李賢 註:“羲和,日也。”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晝競羲和之末景,夕照望舒之餘耀。”

(5). 王莽 時主掌全國財賦的官吏。《漢書·王莽傳中》:“更名大司農曰羲和,後更為納言。”《後漢書·魯恭傳》:“祖父 匡 , 王莽 時為羲和,有權數,號曰智囊。”

扶桑

(1) 亦名朱槿,錦葵科植物。花冠大型,是著名觀賞植物

(2) 神話中的樹木名

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山海經·海外東經》。 郭璞注:“扶桑,木也。” 郝懿行箋疏:“扶當為榑。《說文》雲:“榑桑,神木,日所出也。”

(3) 後用來稱東方極遠處或太陽出來的地方

扶桑開朝暈,此高台端。——《文選·陸士衡·樂府·日出東南隅行》

行乎東極之外,經扶桑之中林。——左思《吳都賦》

(4) 傳說中的東方海域的古國名,我國相沿以為日本的代稱

扶又若薺。—— 王維《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序》

扶桑正是秋光好,楓葉如丹照嫩寒。—— 魯迅《送增田君歸國》

赤縣扶桑一衣帶水。—— 郭沫若《沁園春》

曉月

拂曉的殘月。 南朝 宋 謝靈運 《廬陵王墓下作》詩:“曉月發 雲陽 ,落日次 朱方 。” 唐 李群玉 《自澧浦東遊江表》詩:“哀碪擣秋色,曉月啼寒螿。” 宋 柳永 《殢人嬌》詞:“曉月將沉,征驂已鞴。愁腸亂,又還分袂。” 曹禺 《原野》第三幕:“左半個天懸著半輪曉月,如同一張薄紙。”

遁藏

逃避隱藏。《魏書·長孫道生傳》:“部帥 拾寅 遁藏,﹝ 長孫觀 ﹞焚其所居城邑而還。” 宋 蘇舜欽 《吳越大旱》詩:“蛟龍久遁藏,魚鱉盡枯臘。”《覓燈因話·唐義士傳》:“朝雲兮龍顧,夕風兮虎步,遁藏兮狐與兔。”

出海

(1) 船隻離開停泊地點駛往海上

出海捕鯨

(2) 到海上活動、工作

當他們出海三天之後,天氣轉晴了

高峰

最高點或最高部分。比喻事物發展的最高點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攀登科學高峰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變化,草木蕃。”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 之陽有 盤谷 , 盤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

(2).指荒野。《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陳子昂 《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蘇軾 《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乾坤之施。”

滉漾

(1).形容廣闊無涯。 三國 魏 曹植 《節游賦》:“望 洪池 之滉瀁,遂降集乎輕舟。”

(2).蕩漾。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或滉漾於淵澄,或雰霏而雲浮。” 清 王韜 《淞濱瑣話·盧雙月》:“侍母進香 天竺 ,夜感 大士 現身示兆,指池中七星橫斜,雙月滉漾。謂之曰:‘此汝一對佳兒佳婦也。’”

(3).指浮動的水。 宋 梅堯臣 《碧瀾堂》詩:“虛雲臨滉漾,橋勢對隆穹。”

(4).閃動;搖動。 唐 白居易 《昆明春水滿》詩:“春池岸古春流新,影浸 南山 青滉漾。” 宋 陸游 《己巳正月十八九間雪復大作不止》詩:“捲簾驚滉漾,下榻覺蹣跚。”

浮金

(1).相傳一種輕質的金屬。《太平廣記》卷二九引 漢 郭憲 《洞冥記》:“ 漢武帝 起 招仙閣 於 甘泉宮 西偏。其上懸浮金輕玉之磬。浮金者,自浮於水上;輕玉者,其質貞明而輕。” 晉 王嘉 《拾遺記·顓頊》:“﹝ 顓頊 ﹞有浮金之鐘,沉明之磬,以羽毛拂之則聲振百里。”

(2).水面閃耀光芒。多指水面反射出的日光或月光。 隋 江總 《芳林園天淵池銘》序:“曉川漾璧,似日御之在河宿;夜浪浮金,疑月輪之馳水府。” 唐 杜牧 《金陵》詩:“風清舟在鑑,日落水浮金。”

振衣

抖衣去塵,整衣。《楚辭·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王逸 註:“去塵穢也。” 晉 陸機 《招隱詩》:“明發心不夷,振衣聊躑躅。” 唐 白居易 《偶作》詩之二:“日出起盥櫛,振衣入道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胭脂》:“急起篝燈,振衣冥索。”

絕頂

(1) 超群的;卓越的;極端的;異常的

聰明絕頂

(2) 最高級的;最高程度的

如此絕頂的漂亮

俯覽

從高處往下看。 清 黃鷟來 《題洪秋七游黃山圖》詩:“日月盪雲海,俯覽八極卑。” 碧野 《水電城風貌》:“站在巍峩的大壩上,俯覽江山,明麗多姿。”

頫覽:猶眺望。 譚作民 《秋感》詩:“茫茫宇宙竟生余,頫覽神州氣不舒。”

人間

指整個人類社會;世間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宋· 沈括《夢溪筆談》

坎井

(1).亦作“ 埳井 ”。廢井;淺井。《莊子·秋水》:“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樂,此亦至矣。” 成玄英 疏:“埳井,猶淺井也。”《荀子·正論》:“淺不足與測深,愚不足與謀知,坎井之鼃,不可與語東海之樂,此之謂也。”《後漢書·杜篤傳》:“彼埳井之潢污,固不容夫吞舟。” 李賢 註:“埳井喻小也。”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一》:“﹝鬼﹞或隱入坎井,人過乃徐徐出。”

(2).陷阱,井,通“ 阱 ”。喻艱難或險阻。《陳書·江總姚察傳論》:“至於九流、《七略》之書,名山、石室之記, 汲郡 、 孔堂 之書,玉箱、金板之文,莫不窮研旨奧,遍探坎井,故道冠人師,搢紳以為準的。”《北史·隋紀下》:“又 滄海 道軍,舟艫千里,高颿電逝,巨艦雲飛。橫斷 沮江 ,逕造 平壤 。島嶼之望斯絶,坎井之路已窮。”

呼吸

(1) 機體和組織與周圍環境交換氣體;肺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2) 機體和組織與周圍環境交換氣體的過程;肺吸氣和呼氣動作的全過程

元氣

(1) 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氣

(2) 精神;精氣

(3) 指國家或社會團體得以生存發展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

元氣大傷

心神

心情;精神狀態

心神不定

擺脫

(1)

(2) 衝破束縛和障礙而獲得自由

擺脫家庭的束縛

(3) 採取不同的路線;離開

擺脫了舊的傳統

(4) 終止關係、聯繫、協定或協定

擺脫傳統

塵勞

(1).佛教徒謂世俗事務的煩惱。《無量壽經》卷上:“散諸塵勞,壞諸欲塹。” 南朝 梁 蕭統 《同泰僧正講》詩:“何因動飛轡,暫使塵勞輕。” 明 李贄 《復陶石簣書》:“此觀世音菩薩與我此地,賞我此等人,故我得斷此塵勞,為今日安樂自在漢耳。” 清 龔自珍 《發大心文》:“有境相應行心,有非境不相應行心;若廣分別言,則有八萬四千塵勞,皆起一心。”

(2).泛指事務勞累或旅途勞累。 前蜀 李珣 《漁父歌》之三:“終日醉,絶塵勞,曾見 錢塘 八月濤。” 宋 秦觀 《滿庭芳》詞之二:“飲罷不妨醉臥,塵勞事、有誰聽。” 郭沫若 《<屈原>與<厘雅王>》:“他是和你一樣從 香港 回來的,在極端的險厄之後,塵勞未定,便委屈他來擔任了這一次的苦役。”

深省

深深地覺醒

發人深省的教訓

無異

沒有差異;相同

在爭論中又翻老賬,無異於火上加油

聲聞

(1).亦作“ 聲問 ”。音信。《國語·越語上》:“寡君 句踐 乏無所使,使其下臣 種 ,不敢徹聲聞於天王。”《呂氏春秋·贊能》:“ 孫叔敖 、 沉尹莖 相與友, 叔敖 游於 郢 三年,聲問不知,修行不聞。”《漢書·蘇武傳》:“前發 匈奴 時, 胡 婦適產一子 通國 ,有聲問來,願因使者致金帛贖之。”《北史·儒林傳下·劉炫》:“ 炫 與妻子,相去百里,聲聞斷絶。”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謬誤》:“ 丁晉公 之逐,士大夫遠嫌,莫敢與之通聲問。”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四章第一節:“ 唐 北庭 節度使 李元忠 、 安西 四鎮留後 郭昕 率將士守境,與朝廷聲問中斷。”

(2).亦作“ 聲問 ”。名聲。《荀子·大略》:“德至者色澤洽,行盡而聲問遠。”《韓非子·內儲說上》:“子聞寡人之聲聞,亦何如焉?”《三國志·蜀志·許靖傳》“ 南陽 宋仲子 於 荊州 與 蜀郡 太守 王商 書” 裴松之 注引 晉 陳壽 《益州耆舊傳》:“ 商 字 文表 , 廣漢 人,以才學稱,聲問著於州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論師﹞少好學,有才辯,聲聞遐被,法俗歸心。” 宋 沉遼 《真覺開堂》:“自諸祖述作已達者,皆著聲問。” 清 曹寅 《題雲辨上人小照》詩:“行識自來矜色相,聲聞何惜證飛仙。”參見“ 聲聞過情 ”。

梵文意譯。佛家稱聞佛之言教,證四諦之理的得道者。常指羅漢。《大乘義章》卷十七:“觀察四諦而得道者,悉名聲聞。”《大乘義章》卷十七:“從佛聲聞而得道者,悉名聲聞。”《敦煌變文集·維摩經押座文》:“五百聲聞皆被訶,住相法空分取證。”

醉酒

喝醉了酒的狀態

老年人們在貧民窟中以睡眠消除醉酒

瘖聾

(1).啞和聾。《淮南子·泰族訓》:“瘖者不言,聾者不聞,既瘖且聾,人道不通。故有瘖聾之病者,雖破家求醫不顧其費。”

(2).喻對事物不聞不問,閉目塞聽。《後漢書·儒林傳上·尹敏》:“ 永平 五年,詔書捕男子 周慮 。 慮 素有名稱,而善於 敏 , 敏 坐繫免官。及出,嘆曰:‘瘖聾之徒,真世之有道者也,何謂察察而遇斯患乎?’” 宋 梅堯臣 《前以詩答韓三子華後得其簡因敘下情》詩:“偶爾道瘖聾,多疑已竊指。”

毗耶

亦作“ 毗邪 ”。亦作“毘耶”。1.佛教語。梵語的譯音。又譯作“毗耶離”、“毘舍離”、“吠舍離”。古 印度 城名。《維摩經》說, 維摩詰 (意譯 淨名 )居士住 毗耶城 (在今 印度 比哈爾邦 南部)。 釋迦牟尼 於該地說法時, 維摩詰 稱病不去。 釋迦 派 文殊師利 前往問疾。 文殊師利 問 維摩詰 :“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維摩詰 默然不對。 文殊師利 嘆曰:“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古代詩文中,多以此佛教傳說故事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諦的典故。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啟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 唐 陸龜蒙 《奉酬裘美早春病中書事》詩:“欲入 毘耶 問,無人敵 浄名 。” 宋 張孝祥 《踏莎行》詞:“故人相見尤堪喜, 山陰 乘興不須回。 毗耶 問疾難為對。”

(2).指 維摩詰菩薩 。詩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說佛理之人。 唐 賈島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陋巷貧無悶, 毗耶 疾未調。” 清 錢謙益 《贈胡泌水》詩:“談天欲杜 毘耶 口,午夜燃燈禮 浄名 。” 清 姚鼐 《碩士約過舍久俟不至》詩:“巵言聊一放,閉口終 毘耶 。”

(3).指《維摩經》。 宋 王安石 《北窗》詩:“北窗枕上春風暖,謾讀 毗耶 數卷書。”

把手

(1) 器物上供手執握之處

(2) 具有熟練操作技能的人。引申為負責人

一把手,二把手

(3) 通過它可握住、操縱或移動某物的常見的拉手(如抽屜或門的)

金屬把手

擊節

(1).謂出使。節,符節,使者的憑證。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八》:“古之君子,遇有為之時,不能默然而止,擊節驅馳,有事四方者,蓋為斯也。”《宋書·庾登之傳》:“ 義熙 十二年, 高祖 北伐, 登之 擊節驅馳,退告 劉穆之 ,以母老求郡。於時士庶鹹憚遠役,而 登之 二三其心, 高祖 大怒,除吏名。”

(2).打拍子。 晉 左思 《蜀都賦》:“ 巴 姬彈弦, 漢 女擊節。”《晉書·樂志下》:“ 魏 晉 之世,有 孫氏 善歌舊曲, 宋識 善擊節唱和。” 唐 白居易 《琵琶行》:“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飜酒污。”

(3).形容十分讚賞。《三國志·蜀志·馬良傳》:“ 良 留 荊州 ,與 亮 書曰:‘……此乃管絃之至, 牙 曠 之調也。雖非 鍾期 ,敢不擊節。’” 宋 陳亮 《題<喻季直文編>》:“四君子者尤工於詩,余病未能學也。然皆喜為余出,余亦能為之擊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葉生》:“闈後,索文讀之,擊節稱嘆。” 茅盾 《鍛鍊》八:“‘對,對!’ 謝林甫 這番話還沒完, 王保長 已經擊節讚賞起來。”

詩詞推薦

  • 雜曲歌辭別離曲

    張籍唐代〕行人結束出門去,馬蹄幾時踏門路。憶昔君初納彩時,不言身屬遼陽戍。早知今日當別離,成君家計良為誰。男兒
    日峰歌為升居士賦原文_日峰歌為升居士賦的賞析_古詩文
  • 游焦山作歌四疊舊作韻

    乾隆清代〕採薪汲水僧兩三,爾時有山未有屋。世忠世傑屯其軍,亦以邀敵伏山腹。南渡稱侄過於兄,金源原自揚靈聲。至今
  • 寄尹遷介叔·其六

    劉跂宋代〕養志如養力,益峻在益礪。大方略畦畛,小智私才藝。古來要倔彊,檻折不可曳。何謂薛贛君,小生敢相吏。
  • 過南安道中

    陳元晉宋代〕暑塗明發正愁予,佇產風檐氣不蘇,擬戴星行方叱馭,誰驅雨至忽隨車。豈憐行道暍欲死,直恐良苗涸且枯。早覺
  • 酬樂天書懷見寄

    元稹唐代〕新昌北門外,與君從此分。街衢走車馬,塵土不見君。君為分手歸,我行行不息。我上秦嶺南,君直樞星北。秦嶺
  • 疊翠亭

    王安石宋代〕煙籠遠浦迷芳草,日照澄湖浸碧峰。幸有清樽堪酩酊,忍陪良友不從容。
    日峰歌為升居士賦原文_日峰歌為升居士賦的賞析_古詩文
  • 寄友人

    韓偓唐代〕傷時惜別心交加,支頤一向千咨嗟。曠野風吹寒食月,廣庭煙著黃昏花。長擬醺酣遺世事,若為侷促問生涯。夫君
  • 傷雙燕

    佚名宋代〕燕燕于飛春欲暮,終日呢喃語如訴。但聞寄唳來瀟湘,不聞有意如烈婦。夏氏狂兒好遊獵,彈射飛禽類幾絕。梁間
  • 有童子市龜七以百金得而放之

    韓元吉宋代〕百金為換七玄衣,自啟筠籠俯釣磯。白水真人聊並聘,清江使者遂同歸。負圖可但逢時出,曳尾寧須與世違。好去
    日峰歌為升居士賦原文_日峰歌為升居士賦的賞析_古詩文
  • 時秋積雨霽

    毛直方宋代〕醞釀豐年付老農,挽回涼信報詩翁。巫山久暗埋寒碧,湘水初明浴晚紅。簾卷柳陰先得月,簟橫梧影早噓風。天公
    日峰歌為升居士賦原文_日峰歌為升居士賦的賞析_古詩文
  • 過邵伯鎮

    文天祥宋代〕今朝車馬地,昔日戰爭場。我有揚州鶴,誰存邵伯棠。一灣流水小,數畝故城荒。回首江南路,青山斷夕陽。
    日峰歌為升居士賦原文_日峰歌為升居士賦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光祿劉主簿之洛

    李嶠唐代〕函谷雙崤右,伊川二陝東。仙舟窅將隔,芳斝暫雲同。朋席餘歡盡,文房舊侶空。他鄉千里月,岐路九秋風。背櫪
  • 喜張(氵賁)及第

    趙嘏唐代〕九轉丹成最上仙,青天暖日踏雲軒。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
  • 次韻陳春卿眇雲軒

    史浩宋代〕修竹叢中屋半楹,坐來天際數峰青。定知俗物不掛眼,只許飛雲過短欞。
  • 山中月夜

    釋文珦宋代〕秋月滿疎林,林影自零亂。白猿啼一聲,山空夜將半。
  • 東平別前衛縣李寀少府 / 送前衛縣李宷少府

    高適唐代〕黃鳥翩翩楊柳垂,春風送客使人悲。怨別自驚千里外,論交卻憶十年時。雲開汶水孤帆遠,路繞樑山匹馬遲。此地
  • 寄武陵道友

    齊己唐代〕阮肇迷仙處,禪門接紫霞。不知尋鶴路,幾里入桃花。晚樹陰搖蘚,春潭影弄砂。何當見招我,乞與片生涯。
    日峰歌為升居士賦原文_日峰歌為升居士賦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

    陳允平宋代〕寶鏡奩開素月空。晚妝慵結繡芙蓉。殢人嬌語更憁憁。倦浴金蓮輕衫步,捧笙玉筍半當胸。枕痕又露一絲紅。
  • 江亭晚望題書齋

    陳季卿唐代〕立向江亭滿目愁,十年前事信悠悠。田園已逐浮雲散,鄉里半隨逝水流。川上莫逢諸釣叟,浦邊難得舊沙鷗。不緣
    日峰歌為升居士賦原文_日峰歌為升居士賦的賞析_古詩文
  •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竹塢

    蘇軾宋代〕晚節先生道轉孤,歲寒惟有竹相娛。粗才杜牧真堪笑,喚作軍中十萬夫。
    日峰歌為升居士賦原文_日峰歌為升居士賦的賞析_古詩文
日峰歌為升居士賦原文_日峰歌為升居士賦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