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邂逅蕭拙修太史因約湖山之游弗果別後奉寄

作者:李之世 朝代:明代

原文

白門樽酒定交初,又抗前旌赴使車。

淮水柳條迎畫舫,吳山春色上籃輿。

別懷空抱雲中雁,旅食猶彈鋏底魚。

惟有芳游頻入夢,六橋煙月幾人俱。

詩詞問答

問:《金陵邂逅蕭拙修太史因約湖山之游弗果別後奉寄》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詞韻第四部

參考注釋

白門

(1).古代把天地八方分為八門,西南方稱白門。《淮南子·墬形訓》:“西南方為 編駒之山 ,曰白門。” 高誘 註:“西南月建在申,金氣之始也,金氣白,故曰白門。” 漢 張衡 《思玄賦》:“蹶白門而東馳兮,雲台行乎中野。”

(2). 南朝 宋 都城 建康 (今 江蘇省 南京市 ) 宣陽門 的俗稱。《南史·宋紀下·明帝》:“ 宣陽門 謂之 白門 ,上以 白門 不祥,諱之。尚書右丞 江謐 嘗誤犯,上變色曰:‘白汝家門!’”

(3). 江蘇省 南京市 的別名。六朝皆都 建康 (今 南京市 ),其正南門為 宣陽門 ,俗稱 白門 ,故名。《南齊書·王儉傳》:“ 宋 世外六門設竹籬。是年初,有發 * 樽者言:‘ 白門 三重門,竹籬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牆。” 明 吳從先 《徐郎小傳》:“ 芳 固 吳 兒,父以負犇 白門 ,因依常侍為命。”《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小弟堅臥 白門 ,原無心於仕途。” 清 趙翼 《金陵》詩:“不到 金陵 廿六年, 白門 煙柳故依然。”

(4).白蓮教的支派。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白門是白蓮教的支流。”參見“ 白蓮教 ”。

樽酒

(1).杯酒。《易·坎》:“樽酒簋貳,用缶。” 唐 杜甫 《客至》詩:“盤飱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2).代指酒食。 唐 羅隱 《讒書·後雪賦》:“ 梁王 詠嘆斯久,撤去樽酒。 相如 竦然,再拜稽首。”

定交

(1).結為朋友。《東觀漢記·王丹傳》:“司徒 侯霸 欲與 丹 定交, 丹 被徵, 霸 遣子 昱 候, 昱 道遇 丹 ,拜於車下。” 唐 白居易 《感舊》詩:“平生定交取人窄,屈指相知唯五人。四人先去我在後,一枝蒲柳衰殘身。”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九:“某與丞相定交四十餘年,雖中間出處稍異,交情固無增損也。”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三:“予昔游都下,力拯 盧柟 之難,諸縉紳多其義,相與定交。” 清 王士禛 《漁洋詩話》卷上:“余在 廣陵 ,偶見 成都 費密 詩,極擊節…… 密 遂來定交,如平生懽。”

(2).停止;罷休。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望迢迢恨堆滿西風古道,想急煎煎多情人去了,和青湛湛天有情天亦老。俺氣氳氳喟然聲不定交。” 明 賈仲名 《對玉梳》第二折:“ 憐兒 ,且順著虔婆,若不依他有五千塲不定交,就叫那呆漢來擠上他一塲,也絶了念頭。”

前旌

(1).帝王官吏儀仗中前行的旗幟。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行漏抱刻,前旌載鳶。” 唐 孟浩然 《送韓使君除洪州都曹》詩:“衣冠列祖道,耆舊擁前旌。” 清 吳敏樹 《己未上曾侍郎書》:“ 敏樹 於湖上瞻望前旌有日矣。”

(2).借指前軍,前線。 唐 劉長卿 《行營酬呂侍御時尚書問罪襄陽軍次漢東境上侍御以州鄰寇賊復有水火迫於徵稅詩以見喻》:“不敢 淮南 臥,來趨 漢 將營。受辭瞻左鉞,扶疾往前旌。”

使車

狩獵時驅趕禽獸以就田獵範圍之車。因職在使役,故稱。《周禮·夏官·馭夫》:“掌馭貳車、從車、使車。” 鄭玄 註:“使車,驅逆之車也。”

使者所乘之車。《漢書·蕭育傳》:“拜 育 為 南郡 太守。上以 育 耆舊名臣,乃以三公使車, 載 育入殿中受策。”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使車,三公奉使之車,若安車也。” 唐 岑參 《青門歌》:“ 青門 金鎖平旦開,城頭日出使車回。”

柳條

編織筐、包、籃子等用的柳樹柔軟的枝條

柳條包

畫舫

裝飾華麗的遊船

吳山

(1).山名。在今 陝西 隴縣 西南。參見“ 吳岳 ”。

(2).山名。又名 胥山 。俗稱 城隍山 。在今 浙江 杭州 西湖 東南。 南宋 初, 金 主 亮 南侵,揚言欲立馬於此。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 金 海陵 ( 海陵王 ,即 金 主 完顏亮 )閲 柳 ( 柳永 )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遂起 吳山 立馬之思。”

(3). 吳 地的山。 三國 吳 故地的山。《文選·謝朓<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詩:“鵲起登 吳 山,鳳翔陵 楚 甸。” 李善 註:“ 孫 氏初基 武昌 ,後都 建鄴 。” 清 陳維崧 《卜運算元·阻閘瓜步》詞:“風急 楚 天秋,日落 吳 山暮。”

(4). 吳 地的山。 春秋 吳 故地的山。 唐 賈島 《送朱可久歸越中》詩:“ 吳 山侵 越 眾, 隋 柳入 唐 疏。” 明 徐渭 《三茅觀觀潮》詩:“ 吳 山石頭坐秋風,帶著高冠拂雲霧。”

(5). 吳 地的山。常泛指 江 南的山。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詞:“ 吳 山 楚 澤行徧,只欠到 瀟 湘 。”

見“ 吳坂 ”。

春色

(1) 春天的景色

(2) 指臉上的喜色

籃輿

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力抬著行走,類似後世的轎子。《晉書·孝友傳·孫晷》:“ 富春 車道既少,動經江川,父難於風波,每行乘籃輿, 晷 躬自扶持。”《宋書·隱逸傳·陶潛》:“ 潛 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轝籃輿。” 清 方文 《贈孫子穀》詩:“蹇予腳疾愁歸路,直遣籃輿送到家。”

懷空

趁空。 元 武漢臣 《老生兒》第一折:“俺先與妳妳説,則説 小梅 配絨線去,懷空走了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八:“ 小梅 這丫頭看見我們意思不善,今早叫他配絨線去,不見回來,想是懷空走了。”

雲中

(1).雲霄之中,高空。常用指傳說中的仙境。《楚辭·九歌·雲中君》:“靈皇皇兮既降,猋遠舉兮雲中。” 王逸 註:“雲中,雲神所居也。”《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四·王子喬》:“ 王子喬 ,參駕白鹿雲中遨。” 宋 柳永 《玉蝴蝶》詞:“雲中鼓吹,游徧 蓬萊 。”

(2).高聳入雲的山上。喻塵世外。 宋 嚴參 《沁園春·自適》詞:“吾應有,雲中舊隱,竹里柴扉。”

(3).比喻朝廷。 明 高啟 《寓感》詩之十六:“ 蜀 琴有奇紋,本是枯桐枝……曾持薦 黃帝 ,雲中奏《鹹池》。”

(4).古郡名。原為 戰國 趙 地, 秦 時置郡,治所在 雲中縣 (今 內蒙古 托克托 東北)。 漢 代轄境較小。有時泛指邊關。《韓非子·喻老》:“故雖有 代 、 雲中 之樂,超然已無 趙 矣。” 南朝 宋 鮑照 《代陳思王<白馬篇>》:“要途問邊急,雜虜入 雲中 。” 清 朱彝尊 《送曹侍郎溶備兵大同》詩之二:“知有 馮唐 論將略,不令 魏尚 久 雲中 。”

(5).古 雲夢澤 。《左傳·定公四年》:“ 楚子 涉 雎 濟 江 ,入於 雲中 。” 杜預 註:“入 雲夢澤 中。” 楊伯峻 註:“傳説 雲夢澤 跨 江 南北,此 江 南之 雲夢 。”

旅食

(1).古代謂士而無正祿者的宴飲。《儀禮·燕禮》:“尊士旅食於門西。” 鄭玄 註:“旅,眾也。士眾食,謂未得正祿,所謂庶人在官者也。”

(2).謂平民百姓的飲食。《晏子春秋·雜上一》:“君子有力於民則進爵祿,不辭富貴;君子無力於民而旅食,不惡貧賤。” 唐 白居易 《銀青光祿大夫太子少保全定皇甫公墓誌》:“自布衣而佩服金紫,自旅食而廟饗祖考。” 宋 司馬光 《投梅聖俞》詩:“薄游困京師,旅食止脫粟。”

(3).客居;寄食。 南朝 齊 江孝嗣 《北戍琅琊城》詩:“薄暮苦羈愁,終朝傷旅食。” 唐 韓愈 《祭十二郎文》:“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故捨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 清 周亮工 《與高康生書》:“兩尊人遠在數千里外,妻孥復旅食 榕城 。”

彈鋏

(1).彈擊劍把。鋏,劍把。《戰國策·齊策四》:“ 齊 人有 馮諼 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 孟嘗君 ,願寄食門下。 孟嘗君 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 孟嘗君 笑而受之曰:‘諾。’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 孟嘗君 曰:‘食之,比門下之客。’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長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嘗君 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 孟嘗君 客我。’後有頃,復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 孟嘗君 問:‘ 馮公 有親乎?’對曰:‘有老母。’ 孟嘗君 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於是 馮諼 不復歌。”後因以“彈鋏”謂處境窘困而又欲有所乾求。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趙英才書》:“子架學區中,飛才甸外,不肯掃門覓仕,復懶彈鋏求通。”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儻使士有澹雅若 嚴君平 ,清廉如 段乾木 ,與僕易地而處,亦將彈鋏告勞,積薪為恨。” 明 王世貞 《答陳淮安玉叔書》:“ 沉嘉則 、 魏季朗 諸君從門下游,甚善;然渠輩尚以多彈鋏之嘆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孤吟》:“人不見,煙已昏,擊築彈鋏與誰論。”

(2).謂寄食權門。 唐 於武陵 《過侯王故第》詩:“不知彈鋏客,何處感新恩。” 清 徐乾學 《北征》詩:“入市碎琴易,依 * 鋏難。”

(3).或謂思歸。 明 郭登 《送岳季方還京》詩:“身留塞北空彈鋏,夢繞 江 南未拂衣。”

惟有

只有

我們都很高興,惟有他沉著臉

入夢

指睡著( zháo ),有時也指別人出現在自己的夢中

六橋

浙江省 杭州 西湖 外湖 蘇堤 上之六橋: 映波 、 鎖瀾 、 望山 、 壓堤 、 東浦 、 跨虹 。 宋 蘇軾 所建。亦指 西湖 里湖之六橋: 環璧 、 流金 、 臥龍 、 隱秀 、 景行 、 濬源 。 明 楊孟瑛 所建。參閱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孤山三堤勝跡》。 宋 蘇軾 《軾在潁州與趙德麟同治西湖湖成德麟有詩見懷次韻》:“六橋橫絶天漢上, 北山 始與 南屏 通。”《古今小說·張舜美燈宵得麗女》:“明月娟娟篩柳,春色溶溶如酒。今夕試華燈,約伴六橋行走。” 康有為 《聞意索三門灣以兵輪三艘迫浙江有感》詩:“淒涼白馬市中簫,夢入 西湖 數六橋。”

煙月

亦作“煙月”。1.雲霧籠罩的月亮;朦朧的月色。 唐 張九齡 《初發道中贈王司馬》詩:“林園事益簡,煙月賞恆餘。” 後蜀 鹿虔扆 《臨江仙》詞之一:“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 宋 秦觀 《望海潮·越州懷古》詞:“汎五湖煙月, 西子 同游。” 清 孫枝蔚 《坐朱紉芳半舟留題》詩:“煙月每逢歌管處,波瀾難到酒壚旁。”

(2).煙花風月。指風流韻事。 元 楊暹 《劉行首》第三折:“三百年守在孤墳,二十載還了煙月。”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餘韻》:“ 陳 隋 煙月恨茫茫,井帶胭脂土帶香。”

詩詞推薦

  • 陳松龍宋代〕庭暗梨花疑有月,堤晴楊柳自生煙。
    金陵邂逅蕭拙修太史因約湖山之游弗果別後奉寄原文_金陵邂逅蕭拙修太史因約湖山之游弗果別後奉寄的賞析_古詩文
  • 賀聖朝

    長筌子元代〕道人幽趣,蕭閒風味,林下雲煙。夜橫琴高隱翠微間,看月印寒泉。逍遙吟唱,還鄉宮調,雪曲無弦。這玄珠收得
  • 憶秦娥

    秦觀宋代〕今都入楚颱風。楚颱風。蕭蕭瑟瑟穿簾櫳。穿簾櫳。滄江浩渺,綺閣玲瓏。飄飄彩笑搖長虹。泠泠仙籟鳴虛空。鳴
  • 觀音坐岩中並十六羅漢贊

    釋了惠宋代〕應現聲聞身,本身曾不動。眾身齊說法,平地波濤涌。此法不知誰解聽,岩谷曉來雲氣重。
    金陵邂逅蕭拙修太史因約湖山之游弗果別後奉寄原文_金陵邂逅蕭拙修太史因約湖山之游弗果別後奉寄的賞析_古詩文
  • 擬古·其二

    李堂明代〕蝜蝂亦微蟲,貪心若不足。金馱欲聚陵,黍登願彌谷。寧知稊米軀,一芥巳盈腹。不鑒海賈愚,腰纏竟沉覆。亦如
  • 漢陽春晚

    李群玉唐代〕漢陽抱青山,飛樓映湘渚。白雲蔽黃鶴,綠樹藏鸚鵡。憑高送春目,流恨傷千古。遐思禰衡才,令人怨黃祖。
  • 偶成

    朱熹宋代〕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爭議:少年易老學難成)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金陵邂逅蕭拙修太史因約湖山之游弗果別後奉寄原文_金陵邂逅蕭拙修太史因約湖山之游弗果別後奉寄的賞析_古詩文
  • 紹興二十八年祀圜丘

    學士院宋代〕赫赫巍巍,及時純熙。昊天成命,後則受之。登邁邃古,光被聲詩。有幣陟配,孫謀所貽。
  • 陋居五詠將徑

    汪莘宋代〕穿渠帶幽徑,列竹依清流。中有好鳥鳴,暮鎖星辰稠。北風攪雪花,更覺龍鳳遒。東皇憐歲寒,丹白如飛浮。細履
    金陵邂逅蕭拙修太史因約湖山之游弗果別後奉寄原文_金陵邂逅蕭拙修太史因約湖山之游弗果別後奉寄的賞析_古詩文
  • 江頭雨霽

    釋文珦宋代〕雨收江路涼,徐行吊孤影。遠岫夕陽明,平洲霽華靜。流頭人盡歸,佳趣在漁艇。漁翁不自知,醉臥風吹醒。
  • 胡逸人幽居

    釋文珦宋代〕幽居清絕甚,四面盡滄波。柳叔春船集,花源晚吹和。宦情垂釣薄,吟思捲簾多。便有書來辟,其如愛此何。
  • 太白詞

    蘇軾宋代〕旌旗翻,疑有無。日慘變,神在塗。飛赤篆,訴閶闔。走陰符,行羽檄,萬靈集兮。
  • 敬和老人石菖蒲

    洪咨夔宋代〕西風擺脫絡頭絲,蓀壁為家不問蓍。分得九華煙雨壑,種將五老水雲芝。戟髯灑灑精神健,劍脊稜稜氣骨奇。窗外
  • 晚起

    白居易唐代〕起晚憐春暖,歸遲愛月明。放慵長飽睡,聞健且閒行。北闕停朝簿,四方入社名。唯吟一句偈,無念是無生。
    金陵邂逅蕭拙修太史因約湖山之游弗果別後奉寄原文_金陵邂逅蕭拙修太史因約湖山之游弗果別後奉寄的賞析_古詩文
  • 偶題

    連文鳳宋代〕來到深山處士家,山前山後響繰車。老夫不曉人間事,行遍西園看橘花。
  • 宋祁宋代〕無色真國色,有韻自天香。
    金陵邂逅蕭拙修太史因約湖山之游弗果別後奉寄原文_金陵邂逅蕭拙修太史因約湖山之游弗果別後奉寄的賞析_古詩文
  • 次妹第一百五十五

    文天祥宋代〕天際傷愁別,江山憔悴人。團圓思弟妹,傳語故鄉春。
    金陵邂逅蕭拙修太史因約湖山之游弗果別後奉寄原文_金陵邂逅蕭拙修太史因約湖山之游弗果別後奉寄的賞析_古詩文
  • 將至蘭陵道中以遠岫重疊出寒花散漫開為韻

    李處權宋代〕故人限南北,昨日夢寐接。朝來得素書,開緘意稠疊。別時贈吳鉤,璀粲猶在篋。因循愧遲暮,欲見煌煌業。
  • 野眺

    釋紹嵩宋代〕道是東風不世情,樹頭吹得葉冥冥。憑欄一笑斜陽裹,貪看春山如許青。
    金陵邂逅蕭拙修太史因約湖山之游弗果別後奉寄原文_金陵邂逅蕭拙修太史因約湖山之游弗果別後奉寄的賞析_古詩文
  • 題李太白墓

    梅之煥元代〕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金陵邂逅蕭拙修太史因約湖山之游弗果別後奉寄原文_金陵邂逅蕭拙修太史因約湖山之游弗果別後奉寄的賞析_古詩文
金陵邂逅蕭拙修太史因約湖山之游弗果別後奉寄原文_金陵邂逅蕭拙修太史因約湖山之游弗果別後奉寄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