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禁弓弩對實佳文,寶鼎辯能周漢分。
口給力行殊珷玉,似忘明哲保身雲。
詩詞問答
問:《河間道中詠古·其六·閭邱台》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文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五十四
參考注釋
佳文
優美的詩文。 唐 權德輿 《臥病喜惠上人李鍊師茅處士見訪因以贈》詩:“支郎有佳文,新句凌碧雲。” 魯迅 《準風月談·答“兼示”》:“但我不知道 施先生 做國文教員的時候,對於學生的作文,是否以富有《莊子》文法與《文選》字彙者為佳文。”
寶鼎
(1).古代的鼎。原為炊器,後以為政權的象徵,故稱寶鼎。《大盂鼎》:“ 盂 用對王休,用乍(作)且(祖) 南公 寶鼎。”《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 ﹞獲寶鼎,迎日推筴。”《漢書·吾丘壽王傳》:“天祚有德而寶鼎自出,此天之所以與 漢 ,乃 漢 寶,非 周 寶也。”《舊唐書·玄宗紀上》:“丁未 眉州 鼎皇山 下 江水 中得寶鼎。” 明 宋訥 《壬子秋過故宮》詩:“寶鼎百年歸 漢 室,錦帆終古似 隋 家。”
(2).香爐。因作鼎形,故稱。 清 陳維崧 《百字令·雨窗懷松之南水》詞:“寶鼎香焦,畫廊花瘦,阮又無心摘;茶煙颺起,細煎花乳翻白。”
(3).指鼎爐,道士煉丹煮藥的爐子。 程善之 《春日雜感》詩:“寶鼎煉神藥,不如手中巵。”
漢分
漢 隸的別名。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分變》:“ 西漢 無挑法,而在篆隸之間者,名曰 西漢 分。 蔡中郎 説也。 東漢 有挑法者,為 東漢 分,總偁為 漢 分。 王愔 、 張懷瓘 説也。”參見“ 漢隸 ”。
口給
口才敏捷,能言善辯。《論語·公冶長》:“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舊唐書·突厥傳上》:“ 彥博 既口給,引類百端, 太宗 遂用其計。”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霍生》:“ 文登 霍生 與 嚴生 少相狎,長相謔也。口給交御,惟恐不工。” 章炳麟 《文學說例》:“然則縱橫近於雄辯,雖言或偭規,而口給可用。”
力行
(1).猶言竭力而行。《書·泰誓中》:“今 商王 受 力行無度,播棄犂老,昵比罪人。” 孔 傳:“行無法度,竭日不足,故曰力行。”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陵壓》:“ 嚴安之 、 崔譚 俱為赤尉,力行猛政。”
(2).努力實踐。《禮記·中庸》:“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史記·儒林列傳》:“為治者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 宋 曾鞏 《與王深甫書》:“士誠有常心,以操群聖人之説而力行之,此 孔 孟 以下所以有功於世也。” 廖仲愷 《<孫中山先生文集>序》:“讀先生之遺文者,能體化而力行焉,則此集之刻,為不虛矣。”
明哲保身
原義是指明於事理的人善於自保,有褒義。現在則指為了保住個人利益迴避原則鬥爭的庸俗作風,有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