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台背聳隆肩,來瞻蹕路邊。
成名後梁顥,得壽擬彭籛。
人瑞今猶古,經傳後繼前。
越都無慮遠,應是地行仙。
詩詞問答
問:《翰林院侍講劉起振年一百三歲自粵東來浙迎駕詩以賜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二十五
2. 向聞起振老於場屋乾隆元年彼已八十七歲矣因特恩賜以進士仍命選館至十三年壽躋百歲督撫以聞故特賜今職
參考注釋
台背
指老人。台,通“ 鮐 ”。《詩·大雅·行葦》:“黃耉台背,以引以翼。” 朱熹 集傳:“台,鮐也。六老則背有鮐文。”參見“ 鮐背 ”。
蹕路
(1).謂古代帝王出行時,禁行人以清道。 三國 魏 曹植 《孟冬篇》:“ 蚩尤 蹕路,風弭雨停。”《晉書·石季龍載記上》:“深願陛下清宮蹕路,思二神為元鑒,不可忽天下之重,輕行斤斧之間。”《痛史》第二四回:“忽然一天傳説 元 主回京,蹕路清塵,所有一切閒雜人等,俱要趕絶。”
(2).指帝王車駕行經之路。 唐 宋之問 《松山頌應制》:“塵銷清蹕路,雲溼從臣衣。” 清 龔自珍 《題虎跑寺》詩:“南山蹕路丙申開,庚子詩碑鎖緑苔。” 蔡東藩 《清史通俗演義》第七十回:“北狩經年蹕路長, 鼎湖 弓劍望 灤陽 。”
成名
因為某種成就而有了名聲
不足以成名
後梁
(1). 南朝 梁 岳陽王 蕭詧 降 西魏 ,被立為 梁 帝,史稱 後梁 (公元554年-587年)。又稱 北梁 。
(2). 五代 之一。 朱溫 代 唐 稱帝,國號 梁 ,史稱 後梁 (公元907年-923年)。《資治通鑑·後梁紀一》 胡三省 註:“《通鑑》以前紀已有 蕭梁 ,故此稱曰 後梁 。”
得壽
(1).延年益壽。《孔子家語·五儀》:“智士仁人,將身有節,動靜以義,喜怒以時,無害其性,雖得壽焉,不亦可乎。”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三:“丹汁入井,是以飲水而得壽。”
(2).享年。 清 戴名世 《孫宜人墓志銘》:“明年,宜人得疾,遂不起,以正月二十八日卒,得壽六十有二。”
人瑞
人事方面的吉祥徵兆。亦指有德行的人或年壽特高者。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今海內樂業,朝廷淑清。天符既章,人瑞又明。” 唐 白居易 《祭微之文》:“惟公家積善慶、天鍾粹和。生為國楨,出為人瑞。”
經傳
(1) 指儒家經典和解釋經典的傳
六藝經傳。——唐· 韓愈《師說》
(2) 泛指比較重要的古書
不見經傳
後繼
(1) 後面接著跟上來
前赴後繼
(2) 繼續開展,進行下去
後繼有人
無慮
(1) 不計慮,指大約,大概
無慮百十人。——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無慮五六萬。——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無慮十來人
(2) 無所顧忌,沒有掛念
無憂無慮
(3) 不用考慮,不值得重視
無慮甲兵十萬,老夫自有破敵妙計
應是
(1).料想是;應當是。 唐 李白 《清平樂》詞:“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 宋 蘇軾 《卜運算元·感舊》詞:“莫惜尊前仔細看,應是容顏老。” 明 劉基 《題宋子章效米元暉山水圖》詩:“應是前後身,神會造化跡。”《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據此一説,自然應是父親更重。”
(2).凡是,所有。
地行仙
(1).原為佛典中所記的一種長壽的神仙。《楞嚴經》卷八:“人不及處有十種仙: 阿難 ,彼諸眾生,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名地行仙…… 阿難 ,是等皆於人中鍊心,不修正覺,別得生理,壽千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絶於人境。”後因以喻高壽或隱逸閒適的人。 宋 蘇軾 《樂全先生生日以鐵拄杖為壽》詩之一:“先生真是地行仙,住世因循五百年。”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壽南澗》詞:“上界足官府,公是地行仙。” 明 唐寅 《題自畫守耕圖》詩:“昨日三山降除日, 長沮 同拜地行仙。”
(2).比喻遠行的人。 宋 文天祥 《懷則堂實堂》詩:“中夜想應發深省,故人南北地行仙。”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竟日悠悠杳靄間曹伯啟《南鄉子》
- 濂溪愛花我愛葉,難將此意輕語人釋道璨《和余山南僉判清溪觀荷》
- 新陂剩水沃良苗,想見當時相杵謠胡寅《又和松碧軒三絕》
- 浸潤加新氣,光輝勝本青王季文《青出藍》
- 可謂忠,可謂孝
- 眾犬僵仆兒輩走,猛士腰弩成蹶張何夢桂《和南山弟虎圖行》
- 野田鴟鴞鳥,相妒復相疑
- 人似風流唐太白,披紫綺,臥青蓮魏了翁《江城子(次韻李參政壁見貽生日)》
- 靜聞天籟疑鳴佩,醉折荷花想艷妝徐鉉《奉和七夕應令》
- 須要我,共分付京鏜《賀新郎(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