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游秣陵原文
秣陵佳麗地,自古擅豪華。
今日烏衣巷,已無王謝家。
鐘山當殿落,淮水繞城斜。
君到秋江上,菰蘆正著花。
詩詞問答
問:送客游秣陵的作者是誰?答:李雲龍
問:送客游秣陵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客游秣陵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麻韻
參考注釋
佳麗
(1) 美麗
(2) 美貌的女子
(3) 美好
自古
(1).從古以來。《詩·小雅·甫田》:“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宋 歐陽修 《定風波》詞:“任是好花須落去,自古。”
(2).泛指從前。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
豪華
(1) 富麗堂皇,以富裕、奢侈為特徵的
豪華飯店
(2) 過分鋪張,牽涉大量的支出或費用的
生活豪華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烏衣巷
地名。在今 南京市 秦淮河 南。 三國 吳 時在此置 烏衣營 ,以士兵著烏衣而得名。 東晉 時 王 謝 等望族居此,因著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有往來者云:‘ 庾公 有東下意。’或謂 王公 曰:‘可潛稍嚴,以備不虞。’ 王公 曰:‘我與 元規 雖俱王臣,本懷布衣之好。若其欲來,吾角巾徑還 烏衣 ,何所稍嚴?’” 劉孝標 注引 山謙之 《丹陽記》:“ 烏衣 之起, 吳 時 烏衣營 處所也。 江 左 初立, 琅玡 諸 王 所居。”《晉書·紀瞻傳》:“厚自奉養,立宅於 烏衣巷 ,館宇崇麗,園池竹木,有足賞翫焉。” 唐 劉禹錫 《烏衣巷》詩:“ 朱雀橋 邊野草花, 烏衣巷 口夕陽斜。舊時 王 謝 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元 薩都剌 《滿江紅·金陵懷古》詞:“ 王謝 堂前雙燕子, 烏衣巷 口曾相識。” 清 陳維崧 《滿庭芳·贈表兄萬大士》詞:“ 烏衣巷 ,蔓草平田。誰能料,童時伴侶,相對兩華顛。”
王謝
(1).六朝望族 王 氏、 謝 氏的並稱。《南史·侯景傳》:“ 景 請娶於 王 謝 , 帝 曰:‘ 王謝 門高非偶,可於 朱張 以下訪之。’”後以“王謝”為高門世族的代稱。 唐 劉禹錫 《烏衣巷》詩:“舊時 王 謝 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婁芳華》:“我家小娘子,出身矜貴,門楣 王 謝 ,甲第 金 張 。” 王闓運 《上征賦》:“仰 王 謝 之高風兮,夕余宿乎汝左。”
(2).指 晉 王坦之 與 謝安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 桓公 伏甲設饌,廣延朝士,因此欲誅 謝安 、 王坦之 …… 王 之恐狀,轉見於色。 謝 之寬容,愈表於貌。望階趨席,方作 洛 生詠,諷‘浩浩洪流’。 桓 憚其曠遠,乃趣解兵。 王 謝 舊齊名,於此始判優劣。”
鐘山
(1).山名。在 昆倉 西北。一說即 崑崙 。其地多產美玉。《呂氏春秋·士容》:“故君子之容純乎其若 鐘山 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淮南子·俶真訓》:“譬若 鐘山 之玉,炊以鑪炭,三日三夜而色澤不變。” 高誘 註:“ 崑崙 也。”《楚辭·嚴忌<哀時命>》:“願至 崑崙 之 懸圃 兮,采 鐘山 之玉英。” 王逸 註:“ 鐘山 ,在 崑崙山 西北。”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絃以 園客 之絲,徽以 鐘山 之玉。”
(2).神話傳說中的山名。地處極北,為苦寒之地。《山海經·海外北經》:“ 鐘山 之神,名曰 燭陰 ,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 袁珂 校註:“ 鐘山 以其不見日,故常寒,此《大招》之所謂‘魂乎無北,北有 寒山 , 逴龍 ( 燭龍 )艷只’之‘寒山’也。” 唐 楊炯 《唐同州長史宇文公神道碑》:“ 燭龍 晝夜於 鐘山 ,鵬雲南北於溟海。”
(3).山名。即 紫金山 。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東北。 三國 吳 孫權 避祖諱,更名 蔣山 。至 宋 復名 鐘山 。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中:“ 王荊公 退居 鐘山 ,切切以 呂吉甫 為恨。” 清 陳維崧 《醉太平·江口醉後作》詞:“ 鐘山 後湖, 長乾 夜烏。”
江上
(1).江岸上。《呂氏春秋·異寶》:“﹝ 伍員 ﹞因如 吳 。過於 荊 ,至 江 上,欲涉。”《史記·伍子胥列傳》:“ 吳 人憐之,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鮑照 《發後渚》詩:“ 江 上氣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參 《餞王崟判官赴襄陽道》詩:“津頭 習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歸梁》詞:“江上花開趁蝶尋,拚買醉千金。”
(2).江面上。《史記·伍子胥列傳》:“ 伍胥 遂與 勝 獨身步走,幾不得脫。追者在後。至 江 , 江 上有一漁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顥 《黃鶴樓》詩:“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蘇軾 《江神子·江景》:“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 清 黃景仁 《太白墓》詩:“清風 江 上洒然來,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蘇轍 《初發嘉山》詩:“洗硯去殘墨,遍水如黑霧。至今江上魚,頂有遺墨處。”
菰蘆
(1).菰和蘆葦。 宋 陸游 《聞新雁有感》詩:“新雁南來片影孤,冷雲深處宿菰蘆。” 清 何鞏道 《歸至鐵岡》詩:“菰蘆自古容鷗鷺,怪得閒身到水邊。”
(2).借指隱者所居之處;民間。 三國 蜀 諸葛亮 《稱殷禮》:“ 東吳 菰蘆中,乃有奇偉如此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自敘》:“余菰蘆中老儒爾。” 清 錢謙益 《答何三季穆》詩之三:“湖海憂危惟汝獨,菰蘆豪傑更誰如。”
正著
見“ 正著 ”。
亦作“ 正著 ”。恰巧碰上;準確打中。《三國演義》第六二回:“﹝ 魏延 ﹞令 蜀 兵引路,伏在這裡,等個正著。”《水滸傳》第三回:“﹝ 魯達 ﹞又只一拳,太陽上正著。”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 桂芬 買了小菜回來,與 楊彩玉 遇個正著, 趙 妻悄悄地對 楊彩玉 望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