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長夏江寺圖原文
上方宜結夏,溪壑幽且深。
瑟爾籟盈耳,蕭然風滿林。
清江澄定體,古月照禪心。
欲詠丹青妙,雲煙杳莫尋。
詩詞問答
問:李唐長夏江寺圖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李唐長夏江寺圖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李唐長夏江寺圖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
參考注釋
上方
(1).前面。《史記·滑稽列傳禇少孫論》:“﹝臣﹞竊不遜讓,復作故事滑稽之語六章,編之於左……以附益上方 太史公 之三章。”
(2).古代陰陽五行家指東方和北方。《漢書·翼奉傳》:“上方之情樂也,樂行姦邪,辰未主之。”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上方謂北與東也,陽氣所萌生,故為上。”
(3).天上;上界。《雲笈七籤》卷二二:“上方九天之上,清陽空虛之內,無色無象,無形無影。” 元 鄭廷玉 《忍字記》楔子:“有上方貪狼星,乃是第十三尊羅漢,不聽我佛講經説法。”《 * 詞話》第六十七回:“此物出於西域,非人間可有,沃肺融心,實上方之佳味。” 清 朱彝尊 《一半兒·天竺》曲:“散花新雨上方尊,落葉疏鐘下界聞。”
(4).住持僧居住的內室。亦借指佛寺。 唐 解琬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詩:“瑞塔臨初期,金輿幸上方。” 宋 孔武仲 《清涼寺》詩:“白寺荒灣略艤舟,攜笻來作上方游。” 明 何景明 《自山家歸寺》詩:“暝色延歸路,雲中見上方。” 潘飛聲 《題孝耕崇效寺楸陰感舊圖》詩:“南來彈指又滄桑,斜日疏鐘聽上方。”
(5).上邦,大國。《西遊記》第二八回:“這等好和尚,必是上方人物,不當小可的。”
(6).上級。 老舍 《四世同堂》七二:“他們以為她應當馬上向上方報告,不應私自拿主意,放 高第 回家。”
(7).同“ 尚方 ”。 漢 代官署名,主管制造、儲藏、供應帝王及皇宮中所用刀劍、衣食及日用玩好器物。《漢書·佞倖傳·董賢》:“下至 賢 家僮僕皆受上賜,及武庫禁兵,上方珍寶。”
(8).同“ 尚方 ”。泛指宮廷中主管膳食、方藥的官署。《明史·徐階傳》:“帝察 階 勤……召直 無逸殿 ,與大學士 張治 、 李本 俱賜飛魚服及上方珍饌。”《紅樓夢》第五七回:“彼時 賈母 又命將祛邪守靈丹及開竅通神散各樣上方秘制諸藥,按方飲服。”
(9).上方劍的簡稱。 清 李漁 《玉搔頭·止兵》:“一怒安邦,提戈代上方。軍威奮激人心癢,前旌未至聲至往。” 清 陸次雲 《圓圓傳》:“時 闖 師將迫畿輔矣,帝急召 三桂 對平臺,錫蟒玉,賜上方,託重寄命,守 山海關 。”參見“ 上方劍 ”。
結夏
佛教僧尼自農曆四月十五日起靜居寺院九十日,不出門行動,謂之“結夏”。又稱結制。 唐 曹松 《送僧入蜀過夏》詩:“師言結夏入 巴 峯,雲水迴頭幾萬重。” 宋 范成大 《偃月泉》詩:“我欲今年來結夏,莫扃岫幌掩雲關。” 清 錢謙益 《天童密雲禪師悟公塔銘》:“結夏後,應 天台通玄寺 之請,幡然南歸。”
溪壑
山谷溪澗(多用於比喻人的慾念)
蕭然
(1).猶騷然。擾亂騷動的樣子。《史記·酷吏列傳》:“及 孝文帝 欲事 匈奴 ,北邊蕭然苦兵矣。” 唐 元稹 《兩省供奉官諫駕幸溫湯狀》:“不廢戒嚴,而猶物議喧囂,財力耗顇,數年之外,天下蕭然。”《明史·宦官傳二·陳增》:“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蕭然,生靈塗炭矣。”
(2).空寂;蕭條。 晉 陶潛 《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新唐書·宦者傳上·程元振》:“虜扣 便橋 ,帝倉黃出居 陝 ,京師陷。賊剽府庫,焚閭衖,蕭然為空。”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袁鷹 《故鄉夜話》:“此外四壁蕭然,再沒有任何東西。”
(3).稀疏;虛空。 宋 葉適 《題<林秀文集>》:“鬢髮蕭然,奔走未已,可嘆也!” 明 楊柔勝 《玉環記·皋謁延賞》:“雙親棄世十八年,囊篋盡蕭然。”《明史·忠義傳四·徐世淳》:“州嘗被賊,居民蕭然。”
(4).簡陋。 宋 陸游 《自笑》詩:“惟餘數卷殘書在,破篋蕭然笑獠奴。”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先君﹞每行縣以物自隨,杯湯不肯受。去官貧甚,鬻所乘馬以行,行李蕭然,觀者嘆息。” 王闓運 《侯官陳君墓志銘》:“乘輿蕭然,襆被而已。”
(5).蕭灑;悠閒。 晉 葛洪 《抱朴子·刺驕》:“高蹈獨往,蕭然自得。” 唐 杜甫 《劉九法曹鄭瑕邱石門宴集》詩:“秋水清無底,蕭然浄客心。” 宋 蘇軾 《游惠山》詩序:“愛其語清簡,蕭然有出塵之姿。”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五:“他同好友 葛寰中 談起這事,好像天大禍事,就要臨頭一樣,比起前數月,蕭然而論 北京 事情的態度,真不同!”
清江
(1).水色清澄的江。 南朝 梁 何遜 《初發新林》詩:“鐃吹響清江,懸旗出長嶼。” 唐 王昌齡 《送竇七》詩:“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熒熒望一舟。”
(2).古 夷水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夷水》:“ 夷水 即 佷山 清江 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 蜀 人見其澄清,因名 清江 也。”
定體
(1).支配軀體。《國語·周語下》:“夫君子目以定體,足以從之,是以觀其容而知其心矣。” 韋昭 註:“體,手足也。”
(2).確定性質。 晉 傅玄 《柳賦》:“參剛柔而定體兮,應中和以屈伸。” 唐 劉肅 《大唐新語·知微》:“ 魏元忠 本名 真宰 , 儀鳳 中以封事召見, 高宗 與語,無所屈撓,慰喻遣之, 忠 不舞蹈而出。 高宗 目送之,謂中書令 薛元超 曰:‘此書生雖未解朝庭禮儀,名以定體,真宰相也。’”
(3).固定不變的形態或性質。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三:“夫萬物之化,無有常形;人之變異,無有定體,或大為小,或小為大,固無優劣。萬物之化,一例之道也。” 宋 朱熹 《答柯國才》:“天理自然各有定體,以為深遠而抑之使近者非也,以為淺近而鑿之使深者亦非也。”
(4).固定的體例、體式。 唐 劉知幾 《史通·惑經》:“ 夫子 之修《春秋》皆遵彼乖僻,習其訛謬,凡所編次,不加刊改者矣。何為其間則一褒一貶,時有馳張,或沿或革,曾無定體!” 金 王若虛 《文辨》:“或問:‘文章有體乎?’曰:‘無。’又問:‘無體乎?’曰:‘有。’‘然則果如何?’曰:‘定體則無,大體須有。’” 元 王惲 《玉堂嘉話》卷八:“ 歐陽 不宜作《五代史》,合作《四代史》, 司馬光 《通鑑》當列 東漢 為世紀, 歐陽 不宜作《十國世家》。嗚呼!國家正閏,固有定體,不圖今日輕易褒貶。在 周 則為正,在 金 則為閏,天下公論,果如是乎?” 明 胡應麟 《詩藪·古體下》:“古詩窘於格調,近體束於聲律,惟歌行大小短長,錯綜闔闢,素無定體,故極能發人才思。”
古月
胡字的隱語。指胡人。《晉書·苻堅載記下》:“讖云:‘古月之末亂中州,洪水大起健西流,惟有雄子定八州。’” 唐 李白 《司馬將軍歌》:“狂風吹古月,竊弄 章華臺 。” 顧炎武 《日知錄·李太白詩注》:“而又雲‘狂風吹古月’……‘海動山傾古月摧’,此所謂‘古月’,則明是‘胡’字。” 元 陳以仁 《存孝打虎》第一折:“萬里平如掌,古月獨為尊。”
禪心
佛教用語。謂清靜寂定的心境。 南朝 梁 江淹 《吳中禮石佛》詩:“禪心暮不雜,寂行好無私。” 宋 黃庭堅 《聽崇德君鼓琴》詩:“禪心默默三淵靜,幽谷清風淡相應。”《紅樓夢》第九一回:“禪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風舞鷓鴣。” 郁達夫 《毀家詩紀》之十五:“禪心已似冬枯木,忍真拖泥帶水行。”
丹青
丹和青是我國古代繪畫,常用的兩種顏色,借指繪畫
竹帛所載,丹青所畫。——《漢書·蘇武傳》
尤善丹青。——《晉書·顧愷之傳》
雲煙
煙氣和雲霧,形容虛無飄遠的東西或事物
雲煙沸涌。——唐· 李朝威《柳毅傳》
出沒於雲煙。——明· 顧炎武《復庵記》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李唐長夏江寺圖原文_李唐長夏江寺圖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