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述懷原文
一嘯風塵三十過,浮生蹤跡竟如何。
已知幻世同蕉鹿,且拚幽懷洽薜蘿。
身賤故應人共棄,門荒兼少雀堪羅。
今朝得薦春盤酒,醉倩陽春發浩歌。
詩詞問答
問:立春日述懷的作者是誰?答:李孫宸
問:立春日述懷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立春日述懷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孫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孫宸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歌韻
參考注釋
風塵
(1) 比喻旅途的艱辛勞累
國步初返正,乾坤尚風塵。——杜甫《贈別賀蘭銛》
風塵僕僕
(2) 比喻紛亂的社會或漂泊江湖的境況
風塵知己
(3) 舊指娼妓生涯
淪落風塵
十過
(1).指將領的十種過失。《六韜·龍韜》:“ 武王 問 太公 曰:‘論將之道奈何?’ 太公 曰:‘將有五材十過。’ 武王 曰:‘敢問其目。’太公曰:‘……所謂十過者;有勇而輕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潔而不愛人者,有智而心緩者,有剛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
(2).指國君的十種過失。《韓非子·十過》:“十過:一曰,行小忠,則大忠之賊也;二曰,顧小利,則大利之殘也;三曰,行僻自用,無禮諸侯,則亡身之至也;四曰,不務聽治而好五音,則窮身之事也;五曰,貪愎喜利,則滅國殺身之本也;六曰,耽於女樂,不顧國政,則亡國之禍也;七曰,離內遠遊而忽於諫士,則危身之道也;八曰,過而不聽於忠臣,而獨行其意,則滅高名為人笑之始也;九曰,內不量力,外恃諸侯,則削國之患也;十曰,國小無禮,不用諫臣,則絶世之勢也。”
浮生
語本《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人生在世,虛浮不定,因稱人生為“浮生”。 南朝 宋 鮑照 《答客》詩:“浮生急馳電,物道險絃絲。” 唐 元稹 《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詩:“自言行樂朝朝是,豈料浮生漸漸忙。” 明 王錂 《春蕪記·宴賞》:“浮生回首如馳影,能消幾度閒愁悶。” 茅盾 《追求》三:“永別了!如夢的浮生,謎一樣的人生!”
蹤跡
行動所留下可覺察的形跡
不留蹤跡
詭蹤跡。——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幻世
虛幻無常的塵世。 唐 白居易 《想東遊五十韻》:“幻世春來夢,浮生水上漚。”
蕉鹿
《列子·周穆王》:“ 鄭 人有薪於野者,遇駭鹿,御而擊之,斃之。恐人見之也,遽而藏諸隍中,覆之以蕉,不勝其喜。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為夢焉。”蕉,通“ 樵 ”。後以“蕉鹿”指夢幻。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呈南澗》詞:“笑年來,蕉鹿夢,畫蛇杯。” 元 貢師泰 《寄靜庵上人》詩:“世事同蕉鹿,人心類棘猴。” 清 黃景仁 《滿江紅·贈王桐巢》詞:“蕉鹿幾番驚往事,關山若箇常年少。” 廖仲愷 《念奴嬌》詞:“夢覺滄江蕉鹿幻,惟向天南凝盼。”參見“ 覆鹿 ”。
幽懷
隱藏在內心的情感。《水經注·廬江水》引 晉 吳猛 詩:“曠載暢幽懷,傾蓋付三益。”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步飛煙》:“兼題短葉,用寄幽懷。”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九:“﹝ 尹似村 詩﹞清談相訂菊花期,正慰幽懷入夢時。”
薜蘿
(1).薜荔和女蘿。兩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緣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 王逸 註:“女蘿,兔絲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見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絲為帶也。”後藉以指隱者或高士的衣服。《南齊書·高逸傳·宗測》:“量腹而進松朮,度形而衣薜蘿。” 唐 張喬 《送陸處士》詩:“若向仙巖住,還應著薜蘿。”
(2).借指隱者或高士的住所。 南朝 梁 吳均 《與顧章書》:“僕去月謝病,還覓薜蘿。” 唐 韓偓 《雪中過重湖信筆偶題》詩:“道方時險擬如何,謫去甘心隱薜蘿。” 清 黃遵憲 《歲暮懷人詩》之二:“十年冷署付蹉跎,歸去空山臥薜蘿。”
應人
順應人;應和人。語出《易·兌》:“順乎天而應乎人。”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莊王》:“制為應天改之,樂為應人作之。” 漢 王充 《論衡·明雩》:“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隨行而應人。”
今朝
(1) 今天
(2) 現在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春盤
古代風俗,立春日以韭黃、果品、餅餌等簇盤為食,或饋贈親友,稱春盤。帝王亦於立春前一天,以春盤並酒賜近臣。 唐 沉佺期 《歲夜安樂公主滿月侍宴》詩:“歲炬常然桂,春盤預折梅。” 金 元好問 《春日》詩:“里社春盤巧欲爭,裁紅暈碧助春情。” 馬南邨 《燕山夜話·今年的春節》:“什麼是‘春盤’呢?它是用芹菜、韭菜、竹筍等組成的,表示勤勞、長久、蓬勃的意思。”
陽春
溫暖的春天
浩歌
放聲高歌,大聲歌唱。《楚辭·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唐 杜甫 《玉華宮》詩:“憂來藉草坐,浩歌淚盈把。”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二九:“ 陶潛 詩喜説 荊軻 ,想見《停雲》發浩歌。” 魯迅 《野草·墓碣文》:“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於天上看見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