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樂府·申生怨原文
十日進一胙,君食不得嘗。讒言豈無端,兒罪誠有名。
兒心有如地,地墳中自傷。
兒生不如犬,犬得死君傍。
天地豈不廣,日月豈不光。
悲哉復何言,一死以自明。
詩詞問答
問:擬古樂府·申生怨的作者是誰?答:李東陽
問:擬古樂府·申生怨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東陽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東陽名句大全
參考注釋
十日
(1).古代神話傳說天本有十日, 堯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經·海外東經》:“ 湯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齒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按《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 羿 斃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韓愈 《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堯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萬國赤子魚頭生。女於此時若食日,雖食八九無饞名。”參見“ 十日並出 ”。
(2).十乾所表示的日子。《周禮·春官·馮相氏》:“ 馮相氏 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左傳·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預 註:“甲至癸。” 唐 韓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國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數窮六十,其將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時,二十四氣,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為歷。”
不得
用在動詞後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夠
吾不得而見之矣。——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讒言
誹謗或挑撥離間的話
不可輕信讒言
無端
(1) 沒來由;沒道理
無端滋事
(2) 品性不端正
無端賤婢
(3) 沒有盡頭
有名
出名;名字為大家所知
有名的科學家
有如
(1).猶如,好像。《詩·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 召公 ,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 唐 韓愈 《寄三學士》詩:“歸舍不能食,有如魚中鉤。”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吾聞人心不同,有如其面。”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來自田間,心直口快,待 曾 家的子女,有如自己的骨肉。”
(2).如果,假如。《史記·商君列傳》:“ 公叔 病有如不可諱,將柰社稷何?”《資治通鑑·後晉齊王開運二年》:“今 唐 兵不出數千,將軍擁眾萬餘,不乘其未定而擊之,有如 唐 兵懼而自退,將軍何面目以見陛下乎!” 清 顧炎武 《義士行》:“有如不幸先朝露,此恨悠悠誰與訴?”
(3).古人誓詞中常用語。《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楊伯峻 註:“‘有如’亦誓詞中常用語, 文 十二年《傳》‘有如 河 ’……‘有如白水’即‘有如河’,意謂 河 神鑒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晏子 仰天嘆曰:‘ 嬰 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與,有如上帝!’”
自傷
(1) 自我悲傷感懷
他因自己是個殘疾人而自傷
(2) 自己傷害自己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後面所說的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自以為不如。——《戰國策·齊策》
死君
(1).死去的國君。《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未報 秦 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
(2).為國君效死。 清 黃遵憲 《馮將軍歌》:“將軍報國期死君,我輩忍孤將軍恩。”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不廣
謂氣度不大。《史記·季布欒布列傳》:“今上始得天下,獨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廣也。”《新唐書·李絳傳》:“陛下盪積習之弊,四海延頸望德音。忽自立碑,示人以不廣。”《明史·黃淮傳》:“如是,恐示人不廣。”
日月
(1) 生計;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陽和月亮
不光
(1)
(2)
不但,不僅
(3)
不止
來訪的不光是他一個人
自明
不需證明,不言而喻
詩文賞析
【注釋】:(謝鐸、潘辰評
何孟春注擬古樂府引曰:“予嘗觀漢、魏間樂府歌辭,愛
其質而不俚,腴而不艷,有古詩言志依永之遺意,播之鄉
國,各有攸宜。嗣是以還,作者代出。然或重襲故常,或
無複本義,支離散漫,莫知適歸,縱有所發,亦不免曲終
奏雅之誚。唐李太白才調雖高,而題與義多仍其舊,張籍
、王建以下無譏焉。元楊廉夫力去陳俗而縱其辯博,於聲
與調或不暇恤。延至於今,此學之廢蓋亦久矣。間取史冊
所載忠臣義士、幽人貞婦奇蹤異事,觸之目而感之乎心,
喜愕憂懼憤懣無聊不平之氣,或因人命題,或緣事立義,
托諸韻語,各為篇什,長短豐約,惟其所止,徐疾高下,
隨所會而為之。內取達意,外求合律,雖不敢希古作者,
庶幾得十一於千百謳吟諷誦之際,亦將以自考焉。其或剛
而近虐,簡而似傲,樂而易失之淫,哀而不覺其傷者,知
言君子幸有以正我雲。弘治甲子正月三日,西涯李東陽書
。王元美《書西涯古樂府後》云:“余向者於李賓之先生
擬古樂府,病其太涉議論,過爾剪抑,以為十不得一。自
今觀之,奇旨創造,名語疊出,縱未可被之管弦,自是天
地間一種文字。若使字字求諧於房中鐃吹之調,取其字句
斷爛者而模仿之,以為樂府如是,則豈非西子之顰、邯鄲
之步哉!余作《藝苑卮言》時,年未四十,方與於鱗輩是
古非今,此長彼短,未為定論。至於戲學《世說》,比擬
形似,既不切當,又傷狷薄,行世已久,不能復秘,姑隨
事改正,勿令多誤後人而已。”嘉、隆之際,握持文柄,
躋北地而擠長沙者,元美為之職志。至謂長沙之啟何、李
,猶陳涉之啟漢高。及其晚年,氣漸平,志漸實,舊學銷
亡,霜降水落,自悔其少壯之誤,而悼其不能改作也。於
論西涯樂府,三致意焉。今之談藝者,尊奉弇州《卮言》
,以為金科玉條,引繩批格,恐失尺寸,豈知元美固晚而
自悔,以其言為土苴唾餘乎?平津刻舟之人,知劍去已久
,未有不爽然自失者也。微元美之言,將使誰正之哉!)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擬古樂府·申生怨原文_擬古樂府·申生怨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