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苑謠

作者:沈鍊 朝代:明代

將苑謠原文

將苑琅琅編簡多,自憂邊塞沒銅駝。

三關兩鎮思經過,匡時濟世義不頗。

金聲玉節流江河。

詩詞問答

問:將苑謠的作者是誰?答:沈鍊
問:將苑謠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沈鍊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鍊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歌韻 出處:青霞集卷五

參考注釋

琅琅

象聲詞,形容金石撞擊的聲音、響亮的讀書聲音等

編簡

書籍,多指史冊

邊塞

邊疆設防的地方

銅駝

亦作“ 銅駞 ”。1.銅鑄的駱駝。多置於宮門寢殿之前。 晉 陸翽 《鄴中記》:“二銅駞如馬形,長一丈,高一丈,足如牛,尾長三尺,脊如馬鞍,在 中陽門 外,夾道相向。”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物異》:“ 漢元帝 竟陵 元年, 長陵 銅駝生毛,毛端開花。” 元 薩都剌 《梅仙山行》:“ 鹹陽 秋色壓宮樹,金人夜泣銅駝悲。” 清 唐孫華 《讀梅村先生<鹿樵紀聞>有感題長句六句之一》詩:“銅駝堙沒宮門草,金狄摩挲海上塵。”

(2).即 銅駝街 。 南朝 陳 徐陵 《洛陽道》詩之一:“東門向 金馬 ,南陌接 銅駝 。” 金 元好問 《送張君美往南中》詩:“ 陽平 城邊握君手,不似 銅駞 洛陽 陌。” 清 顧炎武 《洛陽》詩:“ 金谷 荒煙合, 銅駞 蔓草縈。”參見“ 銅駝街 ”。

(3).借指京城,宮廷。 明 許潮 《龍山宴》:“ 洛陽 禾黍西風亂,銅駝王氣朝雲散。” 清 秋瑾 《日人石井君索和》詩:“銅駝已陷悲回首,汗馬終慚未有功。”

三關

(1).古代三個重要關隘的合稱。著名者有:(1) 上黨關 、 壺口關 、 石陘關 。約在今之 山西 東南部。《後漢書·馮衍傳上》:“夫 上黨 之地,有四塞之固,東帶三關,西為國蔽,奈何舉之以資彊敵?” 李賢 註:“三關,謂 上黨關 、 壺口關 、 石陘關 。”(2) 陽平關 (今 陝西 沔縣 西)、 江關 (今 四川 奉節 東)、 白水關 (今 四川 舊 昭化 西北)。《文選·乾寶〈晉紀總論〉》:“三關電掃, 劉禪 入臣。” 李善 註:“蜀有 陽平 、 江關 、 白水關 。”(3) 平靖關 、 武勝關 、 黃峴關 。在今 河南 信陽 南。《南齊書·州郡志下》:“ 泰始 中,立州於 義陽郡 。有三關之隘。”(4) 溢津關 、 瓦橋關 、 淤口關 。在今 河北 雄縣 、 霸縣 一帶。《新五代史·周世宗紀》“﹝六年夏四月﹞辛丑,取 益津關 ,以為 霸州 。癸卯,取 瓦橋關 ,以為 雄州 ” 宋 徐無黨 註:“ 世宗 下三關, 瓦橋 、 益津 以建州及見, 淤口關 止置寨,故舊史、實録皆闕不書。”(5) 明 代以 雁門 、 寧武 、 偏頭 為外三關,在今 山西 太原 之北;以 居庸 、 紫荊 、 倒馬 為內三關,在今 河北 曲陽 之北。《明史·翟鵬傳》:“增游兵三支,分駐 雁門 、 寧武 、 偏頭 ……又於 宣 、 大 三關間,各設勁兵。” 清 龔自珍 《與吳虹生書》:“三關者, 雁武 、 寧武 、 偏頭 也。在 太原 之北, 大同 之南。” 清 馮桂芬 《費樹臣飲馬長城圖小影序》:“ 曲陽 在 居庸 、 紫荊 、 倒馬 內三關之南,距 倒馬 百二十里。”

(2).指人體的三個重要部分,說法不一。(1)指耳、目、口。《淮南子·主術訓》:“夫目妄視則淫,耳妄聽則惑,口妄言則亂。夫三關者,不可不慎守也。”(2)指口、手、足。《黃庭內景經·三關》:“三關之中精氣深,九微之內幽且陰。” 梁丘子 註:“據下文,口、手、足為三關。又 元陽子 以明堂、洞房、丹田為三關。”

(3).特指下丹田。《黃庭內景經·脾長》:“閉塞三關握固停。” 梁丘子 註:“臍下三寸為元關,亦曰三關,言固精護氣不妄施泄。” 前蜀 杜光庭 《王宗玠宅弘農郡夫人降聖日修大醮詞》:“正身心於九室,撿神氣於三關。”《西遊記》第四一回:“須臾間,氣透三關,轉明堂,衝開孔竅,叫了一聲:‘師父啊!’”

(4).中醫學名詞。小兒指紋診斷法的三個部位,又稱三指關。即風關、氣關、命關。《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四診總括》:“四診總括:惟憑面色識因病,再向三關診熱寒。”註:“三關者,手虎口處風、氣、命三關也。”

鎮思

一直思念。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八:“鎮思向日,空教人氣的微撇。”

經過

(1) 通過

到現在大約經過六、七人之手

(2) 經歷的過程

事情的全部經過

(3) 從某處過

這汽車經過北海公園嗎?

匡時濟世

見“ 匡時濟俗 ”。

金聲

(1).指鉦聲。《荀子·議兵》:“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漢書·李陵傳》:“聞鼓聲而縱,聞金聲而止。” 顏師古 註:“金謂鉦也,一名鐲。”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二:“將秉先登羽,豈敢聽金聲。”

(2).指鐘聲。 唐 沉佺期 《同李舍人冬日集安樂公主山池》詩:“興盡方投轄,金聲還復傳。” 宋 蘇軾 《十二琴銘·天球》:“有蔚者桐,僵於下陽之庭。奏刀而玉質,成器而金聲。” 清 金人瑞 《長夏讀杜詩有懷明人法師卻寄二十四韻》:“金聲齊雅頌,玉尺辨毫釐。”

(3).指金石聲。 唐 唐彥謙 《亂後經表兄瓊華觀舊居》詩:“醉中篇什金聲在,別後音書錦字空。” 明 何景明 《贈子言》詩:“腰佩白玉環,手擲金聲賦。” 葉景葵 《<蔽廬叢志>序》:“金聲擲地,誦 左 賦而俗耳頓聰。”

(4).對人聲音的美稱。 明 沉仕 《桂枝香·詠鏡題情》曲:“愛你秋波如練,金聲嬌軟。”

(5).恭敬的聲音。《逸周書·酆保》:“卑位柔色,金聲以合之。” 朱右曾 校釋:“金聲,肅也。”

(6).比喻美好的聲譽。 晉 劉琨 《勸進表》:“玉質幼彰,金聲夙振。” 唐 盧綸 《送黎燧尉陽翟》詩:“玉貌承嚴訓,金聲稱上才。”

(7).指聲譽傳播。 王國維 《觀堂集林·<國學叢刊>序》:“二 劉 金聲於 隋 代, 孔 賈 玉振於 唐 初。”

節流

(1) 節制流入或流出,尤指用節流閥調節

(2) 在財政上節省支出

開源節流

江河

(1) 長江和黃河

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盡心上》

(2) 大河的泛稱

是故丘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小而為大。——《莊子·則陽》

詩詞推薦

將苑謠原文_將苑謠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