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居自述·其三十四

作者:李孔修 朝代:明代

貧居自述·其三十四原文

古來賢哲尚遭貧,況我疏慵懶散人。

未解空心忘利祿,也能隨分度朝晨。

每逢冬至身加苦,只到春來氣漸伸。

惟我拳拳遵聖訓,斯文同軌行同倫。

詩詞問答

問:貧居自述·其三十四的作者是誰?答:李孔修
問:貧居自述·其三十四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貧居自述·其三十四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真韻

參考注釋

古來

自古以來

古來如此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唐· 李白《將進酒》

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清· 林覺民《與妻書》

賢哲

賢明的人

明陰洞陽,賢哲罕窮其數。——《西遊記》

慵懶

懶惰;懶散

吾等皆山野慵懶之徒,不省治國安民之事,不勞下問。——《三國演義》

散人

(1).平庸無用的人。《墨子·非儒下》:“君子笑之,怒曰:‘散人焉知良儒!’”《莊子·人間世》:“ 匠石 歸,櫟社見夢曰:‘女將惡乎比予哉……而幾死之散人,又惡知散木!’”

(2).不為世用的人;閒散自在的人。 唐 陸龜蒙 《江湖散人傳》:“散人者,散誕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無覊限,為時之怪民,束於禮樂者外之曰:‘此散人也。’” 宋 司馬光 《和宇文公南途中見寄》:“深慙白首戀微祿,不向青山為散人。”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一》:“雲水散人,拙於應對,不如避之為佳。”

空心

肚子空著,沒有吃東西

這劑藥空心吃

空心酒(沒有吃東西先喝下去的酒)

利祿

(1).財利榮祿。《禮記·坊記》:“利祿先死者而後生者, * 不偝。” 孔穎達 疏:“謂財利榮祿之事。” 宋 柳永 《鳳歸雲》詞:“蠅頭利祿,蝸角功名。”《紅樓夢》第五六回:“登利祿之場,處運籌之界者;窮 堯 舜 之詞,背 孔 孟 之道。” 陳毅 《湖海詩社開徵引》詩:“一生營營者,個人利祿累。”

(2).貪圖爵祿。《禮記·表記》:“事君三違而不出竟,則利祿也。” 鄭玄 註:“違,猶去也。利祿,言為貪祿留也。臣以道去君,至於三而不遂去,是貪祿。”

隨分

(1).依據本性;按照本分。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鎔裁》:“謂繁與略,隨分所好。” 周振甫 註:“隨分所好,跟著作者性分的愛好。分,性分,天性,個性。”《易·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唐 孔穎達 疏:“言君子者,亦包公卿諸侯之等;但厚德載物,隨分多少,非如至聖載物之極也。” 明 劉基 《摸魚兒》詞:“榮名幾許?隨分莫求多。”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親》:“他們自由地,自主地,隨分地,健康地,享受著他們的賦生。”

(2).安分;守本分。 唐 李端 《長門怨》詩:“隨分獨眠秋殿里,遙聞笑語自天來。” 金 王若虛 《自笑》詩:“何須豪逸攀時傑,我自世間隨分人。”

(3).照樣;依舊。 唐 白居易 《續古詩》之七:“勿言小大異,隨分有風波。” 金 王若虛 《生日自祝》詩:“初我未免俗,隨分略修飾。”《水滸傳》第四五回:“叔叔今後並不要疑心,只顧隨分且過。”

(4).隨便;就便。 唐 姚合 《武功縣中作》詩之八:“只應隨分過,已是錯彌深。”《水滸傳》第四回:“老兒吩咐道:‘我兒倍侍恩人坐一坐,我去安排飯來。’ 魯達 道:‘不消多事,隨分便好。’”《醒世恆言·徐老僕義憤成家》:“不論事體大小,略觸著他的性子,便連聲喝駡……隨分掣著一件傢伙,沒頭沒腦亂打。”

(5).隨意;任意。 唐 王績 《獨坐》詩:“百年隨分了,未羨陟 方壺 。” 宋 李清照 《鷓鴣天》詞:“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一折:“兩個小廝,隨分揀一個去。” 柯靈 《<阿英散文選>序》:“他不是一團火,卻像冬天的太陽,宜於人們在街頭巷尾,隨分取暖。”

(6).到處;隨時。 宋 陸游 《驀山溪·游三榮龍洞》詞:“嘯臺龍岫,隨分有雲山。” 元 耶律楚材 《懷古一百韻寄張敏之》:“不須賒酒飲,隨分有驢騎。”

(7).謂依例送一份(禮錢或禮品)。《紅樓夢》第二二回:“正值他才過第一個生日,便自己捐資二十兩。次日,先送過衣服玩物去, 王夫人 、 鳳姐 、 黛玉 等諸人皆有隨分的。”

朝晨

早晨。 漢 阮瑀 《雜詩》:“鷄鳴當何時,朝晨尚未央。”《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且聽説一人,乃 宋 朝 汴京 人,姓 金 ,雙名 維厚 ,乃經紀行中人,少不得朝晨起早,晚夕眠遲。” 蕭紅 《生死場》一:“她的頭髮毛亂,而且絞卷著,朝晨的紅光照著她。”

每逢

每當遇到。 唐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一回:“夫人終是放心不下,每逢督辦出門,必要叫著他兄弟同走。” 茅盾 《子夜》十八:“每逢有什麼腳步聲從她房外經過,她就尖起耳朵聽。”

冬至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12月21,22或23日,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間最長

拳拳

誠懇、深切的樣子;彎曲的樣子

拳拳報國心

聖訓

(1) 舊指聖人的訓誡告諭或皇帝的詔令等

先遣內侍持歷朝聖訓授君。——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2) 中國 * 教徒指 * 教奠基者 * 的思想和行為記錄

斯文

(1) 指文化或文人

帶幾個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樣,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楊。—— 唐· 杜甫《壯遊》

(2) 溫文爾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師兄撒潑。——《西遊記》

同軌

(1).車轍寬度相同。《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2).引申為同一、一統。《漢書·韋玄成傳》:“四方同軌,蠻貊貢職。” 顏師古 註:“同軌,言車轍皆同,示法制齊也。”《資治通鑑·齊武帝永明十一年》:“承平之主,所以不親戎事,或以同軌無敵,或以懦劣偷安。” 胡三省 註:“天下混一,則車同軌·書同文。” 清 王韜 《亞洲半屬歐人》:“如圖富強之術,而使東西之同軌合轍者,要不外乎此。”

(3).指古代 華夏 諸侯國。《左傳·隱公元年》:“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 杜預 註:“言同軌,以別四夷之國。” 漢 班固 《 * 通·崩薨》:“天子七月而葬,同軌必至。”《舊唐書·李珏傳》:“今遵同軌之會,適去於中邦;告遠夷之使,未復其來命。”

(4).謂同路而行。 唐 杜甫 《冬末以事之東都湖城東遇孟雲卿因為醉歌》:“豈知驅車復同軌,可惜刻漏隨更箭。”

(5).比喻方法、法則等相同。《韓非子·八奸》:“此皆俱進俱退,皆應皆對,一辭同軌以移主心者也。”《文選·班固<幽通賦>》:“既仁得其信然兮,仰天路而同軌。” 李善 注引 劉德 曰:“人道既然,仰視天道,又同法也。” 南朝 齊 謝鎮之 《與顧道士書》:“葢聞佛之興世也,古昔一法,萬界同軌。”

同倫

(1).同一等第。《穀梁傳·文公十八年》:“秋, 公子遂 、 叔孫得臣 如 齊 ,使舉上客,而不稱介,不正其同倫而相介,故列而數之也。”

(2).同類。 漢 賈誼 《新書·等齊》:“君臣同倫,異等同服,則上惡能不眩於其下?” 清 龔自珍 《發大心文》:“當念眾生現富單那形、鳩槃荼形、夜迦形,或人生中粗弊如畜,福力輕微,或生疣贅,五官不全,同倫譏厭,己亦厭苦,我當巧術而以度之。”

(3).同一道德標準。《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孔穎達 疏:“行同倫,倫,道也,言人所行之行皆同道理。”

詩詞推薦

貧居自述·其三十四原文_貧居自述·其三十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