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三月初九日)原文
夜雨落三更,隔窗聽淅瀝。
時密時復疏,未至檐響滴。
因之不成眠,曉起霽光白。
移頓向團河,憑輿晴野歷。
昨日堁揚塵,今朝露含澤。
然深剛及寸,於農嗟何益。
行館亦即至,郵章批覽悉。
熱河山海關,報雨四寸得。
遠慰近仍愁,拈吟顏為赤。
詩詞問答
問:夜雨(三月初九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夜雨(三月初九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七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三十八
2. 三月初九日
參考注釋
三更
第三更,約在半夜十二時左右
淅瀝
象聲詞,形容輕微的風雨聲、落葉聲等
時復
猶時常。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不才時復託懷玄勝,遠詠 老 莊 。” 唐 杜甫 《溪上》詩:“ 西江 使船至,時復問京華。”
檐響
猶檐聲。 宋 朱熹 《客舍聽雨》詩:“投裝即虛館,簷響通夕鳴。”
不成
——作語氣詞用在句末,表示反問或揣度的語氣,常與“難道”、“莫非”等詞相呼應
老五不在這兒,莫非又下廠去了不成
昨日
昨天
揚塵
(1).激起塵土。 戰國 楚 宋玉 《風賦》:“夫庶人之風,塕然起於窮巷之間,堀堁揚塵,勃鬱煩寃。” 漢 王粲 《雜詩》:“風飇揚塵起,白日忽已冥。”《三國演義》第七九回:“鄉中父老,揚塵遮道,奉觴進酒,效 漢高祖 還 沛 之事。” 劉白羽 《寫在太陽初升的時候·第三封》:“地面在你底下揚塵,橋在發吼。”
(2). 晉 葛洪 《神仙傳· * 》:“ * 自説云:‘接侍以來,已見 東海 三為桑田,向到 蓬萊 ,水又淺於往者,會時畧半也,豈將復還為陵陸乎?’ 方平 笑曰:‘聖人皆言海中復揚塵也。’”後用為世事變遷之典。 宋 陸游 《護國天王院過之有感》詩:“古傳 東海 會揚塵,君看此地亦荊榛。” 陳三立 《次韻答金大潤培金》:“揚塵滄海彈指耳,苦對鶯飛草長時。” 柳亞子 《<二十世紀大舞台>發刊詞》:“西風殘照, 漢 家之陵闕已非, 東海 揚塵, 唐 代之冠裳莫問。”
(3).喻征戰。《北史·高允傳》:“帝( 魏莊帝 )親送於 河橋 上,舉酒指水曰:‘卿兄弟 冀 部豪傑,能令士卒致死。京城儻有變,可為朕 河 上一揚塵。’”
今朝
(1) 今天
(2) 現在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行館
舊時官員出行在外的臨時居所。《水滸傳》第三八回:“ 張順 答道:‘些小微物,何足掛齒。兄長食不了時,將回行館做下飯。’” 明 袁宏道 《自從行別袁水部》詩:“我見行館 沙市 傍,市上桃花照春浪。”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憂國焦勞,馳驅盡瘁,遂卒於 廣寧 行館。” 李烈鈞 《辛亥革命及督贛時期》:“余奉電先開省議會決定一切,並以 百花洲 陳列館為總理行館。”
批覽
批閱。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朱批諭旨》:“上於幾暇,親加批覽,或秉燭至丙夜未罷。”
山海關
中國明代萬里長城東端第一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境內,扼遼西走廊西南口,城固樓雄,自古為交通要衝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就中內本碧玉杯,欲買黃金惜不得舒岳祥《九日敏求與侄璋九萬載酒蓀墅邀予與胡山甫潘》
- 憶舊遊,嘆遲留,情似漢江不斷頭趙善慶《【越調】寨兒今》
- 先生千歲餘,五嶽遍曾居
- 欲棄憂兮尋復來嵇康《思親詩》
- 邦人愛文字,小吏亦詩書鄭獬《送元待制知福州》
- 綠鬢朱顏易變故牧常晁《梧桐樹》
- 蕭蕭倦遊意,天際路漫漫李廌《寂歷古關道二首》
- 鶴來池畔閒尋水,蟬在松梢快語風張鎡《偶書》
- 披榛入山山路細,鐘聲出寺門將閉
- 浮驂駕雲帆,眷然成仳離楊時《送趙循道赴都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