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兒水原文
聽伊語。教我淚雨飄。
哲人萎棄真堪悼元帥。你勛庸未克遂分茅。
遽然跨鶴歸華表妹丈。我和你。聊束生芻攀吊。
合:淚灑西風。遙對著忠魂奠告生:元帥。想你那日渡江。中流擊楫之時呵。
他的丹心壯。志氣豪。
英雄奮擊中流棹元帥。豈知勳績歸遺草。
霎時間天柱峰摧倒元帥死了不打緊。只恐人之雲亡。邦國殄瘁。晉室興亡渾難料合前。
詩詞問答
問:江兒水的作者是誰?答:朱鼎
問:江兒水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朱鼎的名句有哪些?答:朱鼎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六十種曲 玉鏡記 第二十四出
參考注釋
哲人萎
見“ 哲人其萎 ”。
元帥
(1) 高於將官的軍銜名
(2) 中國古代率領全部軍隊的首領
勛庸
亦作“勛庸”。功勳。《後漢書·荀彧傳》:“ 曹公 本興義兵,以匡振 漢 朝,雖勛庸崇著,猶秉忠貞之節。”《舊唐書·李嗣業傳》:“總驍果之眾,親當矢石,頻立勛庸。” 明 姚茂良 《精忠記·伏闕》:“似此勛庸,乞加封贈,滿門榮寵。”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七:“副元帥 梁王 勛庸冠世,請 凌煙閣 側別創一閣,以表殊勛。”
分茅
分封王侯。古代分封諸侯,用白茅裹著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徵授予土地和權力,謂之“分茅”。《晉書·八王傳贊》:“有 晉 鬱興,載崇藩翰,分茅錫瑞,道光恆典。” 唐 楊巨源 《重送胡大夫赴振武》詩:“向年擢桂儒生業,今日分茅聖主恩。” 明 朱鼎 《玉鏡台記·寄家書》:“哲人萎棄真堪悼,你勛庸未克遂分茅。” 清 葉廷琯 《吹網錄·明潞王畫蘭石刻》:“集蓼早憂家國難,分茅空負祖宗恩。”
遽然
突然;猛然
遽然變色
鶴歸華表
晉 陶潛 《搜神後記》卷一:“ 丁令威 ,本 遼東 人,學道於 靈虛山 。後化鶴歸 遼 ,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遂高上沖天。”後常用“鶴歸華表”感嘆人世的變遷。 唐 趙嘏 《舒州獻李相公》詩:“鶴歸華表山河在,氣返青雲雨露全。” 明 孫蕡 《<朝雲>詩序》:“鶴歸華表添新塚,燕蹴飛花落舞筵。”
妹丈
妹夫。《儒林外史》第五回:“妹丈,這話也説不得了。”
生芻
亦作“ 生蒭 ”。1.鮮草。《詩·小雅·白駒》:“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陳奐 傳疏:“芻所以萎白駒,託言禮所以養賢人。”鮮草可養白駒。後因用作禮賢敬賢之典。《西京雜記》卷五:“夫人無幽顯,道在則為尊,雖生蒭之賤也,不能脫落君子,故贈君生蒭一束。” 宋 黃庭堅 《迎醇甫夫婦》詩:“策馬得行休更秣,已令童稚割生芻。”
(2).指賢人;賢能。 南朝 宋 鮑照 《從過舊宮》詩:“空費行葦德,採束謝生芻。” 南朝 梁 吳均 《贈周興嗣》詩之一:“願持 江 南蕙,以贈生芻人。”
(3).指代《詩·小雅·白駒》,以寄寓思友、思賢之心。 唐 權德輿 《奉和許閣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見寄》:“斷金揮麗藻,比玉詠生芻。” 唐 李群玉 《將離澧浦置酒野嶼奉懷沉正字昆弟三人聯登高第》詩:“停觴一搖筆,聊寄生芻吟。” 明 何景明 《酬贈王德征》詩:“皎皎空谷駒,生芻勞我心。”
(4).《後漢書·徐穉傳》:“ 郭林宗 有母憂, 穉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廬前而去。”後因以稱弔祭的禮物。 唐 楊炯 《瀘州都督王湛神道碑》:“生芻一束,泣血三年,不踰聖人之禮,能行大夫之孝。”《宋史·文苑傳三·路振》:“生芻致祭,弊帷成禮。瘞爾崇岡,全爾具體。” 明 張煌言 《挽大宗伯吳巒穉先生》詩:“趨朝當日稱先達,惆悵生芻何處投。”
西風
(1) 從西方吹來的風
溫帶的盛行西風
(2)
(3) 指秋風
(4) 比喻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
忠魂
忠勇志士的英魂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毛 * 《答李淑一》
你那
你老人家。對老人的尊稱。 清 王筠 《籙友肊說》:“都中稱所尊敬者曰‘你那’,即是你老人家,則‘那’者又‘老人家’三字之合音也。”
渡江
使用船舶、竹筏等工具橫穿江河。中流擊楫
亦作“ 中流擊枻 ”。指 晉 祖逖 渡 江 擊楫事。《晉書·祖逖傳》:“﹝ 逖 ﹞仍將本流徙部曲百餘家渡 江 ,中流擊楫而誓曰:‘ 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 江 !’”後喻有志復興的壯烈氣概。 宋 文及翁 《賀新郎·西湖》詞:“簇樂紅妝搖畫艇,問中流擊楫,誰人是?” 宋 文天祥 《賀趙侍郎月山啟》:“慨然有神州陸沉之嘆,發而為中流擊楫之歌。” 明 何大復 《滹沱河上》詩:“未識臨河意,中流擊枻歸。”
丹心
(1) 忠誠之心
一片丹心
(2) 又叫“丹寸”、“丹魄”、“丹襟”、“丹誠”、“丹慊”、“丹懇”、“丹愚”、“丹款”、“丹悃”、“丹抱”、“丹府”、“丹衷”、“丹局”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志氣
積極上進或做成某事的決心和勇氣
人小志氣大
英雄
非凡出眾的人物。指見解、才能超群出眾或領袖民眾的人
總攬英雄。——《三國志·諸葛亮傳》
英雄樂業。
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奮擊
(1).奮力攻擊;奮力搏擊。《吳子·勵士》:“ 秦 人興師,臨於 西河 。 魏 士聞之,不待吏令,介冑而奮擊之者以萬數。”《宋書·柳元景傳》:“ 安都 瞋目橫矛,單騎突陣四向奮擊,左右皆辟易不能當。” 宋 郭彖 《睽車志》卷六:“白骨倏然而起,急前抱 劉 , 劉 極力奮擊。”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下:“惟一人舉鎗奮擊,中其首遂斃。”
(2).能奮力擊敵的士卒。指精兵。《戰國策·秦策一》:“戰車萬乘,奮擊百萬。” 漢 桓寬 《鹽鐵論·結和》:“先帝覩其可以武折而不可以德懷,故廣將帥,招奮擊,以誅厥罪。”
中流
(1) 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間
大石當中流。——宋· 蘇軾《石鐘山記》
使船保持在中流駛行
(2) 江河的中段
長江中流
(3) 中等
勳績
(1) 功勳;功績
(2) 傑出的貢獻
遺草
亦作“ 遺艸 ”。猶遺稿。 唐 劉禹錫 《唐故衡州刺史呂君集紀》:“後十年,其子 安衡 泣捧遺草來謁,咨余紬之,成一家言,凡二百篇。” 宋 曾鞏 《謁李白墓》詩:“世間遺草三千首,林下荒墳二百年。” 清 方文 《贈山曉師》詩:“公收其遺艸,亟謀壽諸木。” 林紓 《告周辛仲先生文》:“獨君之朋友聚則輒悲,語君之不偶則尤悲,明日得君之遺草而治之,循其聲懷。”
霎時間
極短時間。 宋 黃庭堅 《兩同心》詞:“霎時間,雨散雲歸,無處追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二回:“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霎時間就冰消瓦解了。” 冰心 《寄小讀者》二五:“我待要追隨,霎時間雪花亂飛。”
天柱
(1).古代神話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墬形訓》:“昔者 共工 與 顓頊 爭為帝,怒而觸 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維絶。”《神異經·中荒經》:“ 崑崙 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詩:“黨徒們呀,快把你們的頭顱借給我來!快把這北方的天柱碰壞!碰壞!”
(2).比喻負重任者。 田漢 《關漢卿》第五場:“可是自從讀了 文丞相 的《正氣歌》,才知道現在也還有這樣不愧前人的地維、天柱,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氣了。”
(3).耳的別名。《太平御覽》卷三六六引《長沙耆舊傳》:“太尉 劉壽 少遇相師,相師曰:‘耳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邦。’”
(4).山名。在 山東 平度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山東七·萊州府》:“ 天柱山 ,州( 平度州 )北五十里,絶頂巉巖,聳立如柱。”
(5).山名。又名 霍山 。在今 安徽 。 西漢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 武帝 南巡,登其山,號為南嶽,即此。《史記·孝武本紀》:“上巡 南郡 ,至 江陵 而東,登禮 潛 之 天柱山 。”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 潛縣 屬 廬江 , 南嶽 霍山 也。”
(6).山名。在 浙江省 餘杭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二·杭州府》:“﹝ 大滌山 ﹞其右為 天柱山 ,高六百六十丈……為第五十七福地。”
(7).山名。 陝西 岐山 的別名。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陝西四·鳳翔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
(8).星名。屬於東方七宿中的角宿。《晉書·天文志上》:“三台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星經》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宮內,近東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氣也。”
不打緊
不要緊;無所謂
別人倒還不打緊,第一個著急的是我的母親,叮囑我不要再出去。——魯迅《朝花夕拾·范愛農》
雲亡
(1).逃亡。《詩·大雅·瞻卬》:“人之雲亡,心之憂矣。” 鄭玄 箋:“疾王為惡之甚,賢者奔亡,則人心無不憂。”
(2).死亡。《文選·王儉<褚淵碑文>》:“ 子產 雲亡, 宣尼 泣其遺愛。” 李善 注引《左傳》:“ 子產 卒, 仲尼 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大俠遁免》:“ 光 ( 曾光 )獄之成,在庚辰之春,而 楚 之密索,直至 江陵 雲亡始罷。”
邦國殄瘁
殄:盡,絕;瘁:病。形容國家病困,陷於絕境。興亡
興盛與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