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朱理甫

作者:施震仲 朝代:元代

寄朱理甫原文

別後誰憐久索居,寄書長恨便鴻無。

青山招隱思佳士,白髮催人惜壯圖。

休羨羊何臨海嶠,願如朱陸會鵝湖。

肯來邂逅成清話,不用郫筒滿眼酤。

詩詞問答

問:寄朱理甫的作者是誰?答:施震仲
問:寄朱理甫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寄朱理甫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虞韻 出處:宛陵群英集卷十

2. 原注理甫不嗜酒

參考注釋

索居

孤身獨居

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禮記·檀弓上》

寄書

傳遞書信。 北周 庾信 《竹杖賦》:“親友離絶,妻孥流轉; 玉關 寄書, 章臺 留釧。”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六:“寄書 龍城 守,君驥何時秣?” 宋 陸游 《箜篌謠寄季長少卿》之二:“寄書何時到, 江 漢 春茫茫。”《水滸傳》第三一回:“他知道我殺了 閻婆惜 ,每每寄書來與我,千萬教我去寨里住幾時。”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黃英》:“忽有客自 東粵 來,寄 陶生 函信。發之,則囑姊歸焉。考其寄書之日,即妻死之日。”

長恨

(1).猶言遺恨千古。 漢 揚雄 《劇秦美新》:“所懷不章,長恨黃泉。”《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何意老志復不從哉?萬年之日長恨矣!” 唐 韓愈 《感春》詩之一:“三盃取醉不復論,一生長恨奈何許。”

(2).指千古之遺恨。 南朝 宋 鮑照 《代東門行》:“長歌欲 * ,彌起長恨端。”

(3). 唐 白居易 所作《長恨歌》的略稱。 唐 白居易 《編集拙詩戲贈元九李二十》:“一篇《長恨》有風情,十首《秦吟》近正聲。”

便鴻

托人便中帶的書信。鴻,借指書信。 明 王世貞 《鳴鳳記·鄒慰夏孤》:“所賴仁兄引道,準擬觀花,聊附便鴻之箋,慚無拜使之敬。”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招隱

(1).徵召隱居者出仕。 唐 高適 《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詩:“幸逢明盛多招隱,高山大澤徵求盡。” 明 楊慎 《春興》詩:“難教遲暮從招隱,擬把生涯學醉歌。” 清 周亮工 《與王啟伯總戎》詩:“ 小山 有賦人招隱,大樹無心世任看。”

(2).招人歸隱。 唐 駱賓王 《酬思玄上人林泉》詩:“聞君招隱地,髣髴 武陵 春。” 明 薛蕙 《草堂》詩:“珍重故人招隱意,草堂南郭可淹留。” 清 楊承憲 《三姝媚》詞:“拂拂空香,引訪秋騷客,來歌招隱。”

佳士

品行或才學優良的人。《三國志·魏志·楊俊傳》:“同郡 審固 、 陳留 衞恂 ,本皆出自兵伍, 俊 資拔奬致,鹹作佳士。” 唐 司空圖 《二十四品·典雅》:“玉壺 * ,賞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宋 蘇軾 《寄周安孺茶》詩:“ 鹿門 有佳士,博覽無不識。” 明 方孝孺 《贈瑄蘊中序》:“其論議理而節,達而不浮,翩翩乎佳士也。”《重論文齋筆錄》卷一引 清 毛奇齡 《題悅我軒》詩:“佳士不恆遇,垂老嘆積薪。”

白髮

白頭髮

白髮誰家翁媼。——辛棄疾《清平樂》

壯圖

壯志,宏偉的意圖。 晉 陸機 《吊魏武帝文》:“雄心摧於弱情,壯圖終於哀志。” 唐 司空圖 《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詩之二:“羸形不畫 凌煙閣 ,只為微才激壯圖。”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詩》:“﹝ 程瑀 ﹞嘗寄詩與鄉人云:‘試問青山圓也未,不應久負壯圖心。’” * 《和 * 同志七絕》之一:“敵後常撐亦壯圖,三師能解國家憂。” 夏衍 《長途》:“到 廣西 腹地來墾荒了……有這樣的壯圖的青年知識分子,在抗戰之前也是很難想像的吧。”

臨海

浙江省的縣。位於省東部,人口100萬,城市人口6萬。浙江沿海陸上交通樞紐。甘蔗產量在省內占前列

朱陸

宋 代 朱熹 和 陸九淵 的並稱。 元 劉壎 《隱居通議·理學一》:“ 乾道 、 淳熙 間, 晦庵先生 以義理之學闡於 閩 , 象山先生 以義理之學行於 江西 ,岳峻杓明,珠輝玉鏘。一時學士大夫雷動風從,如在 洙 泗 ,天下並稱之曰‘ 朱 陸 ’。” 晦庵 , 朱熹 的字; 象山 , 陸九淵 的號。

鵝湖

亦作“鵞湖”。1.山名。亦為書院名。 江西省 鉛山縣 北 荷湖山 ,有湖,多生荷。 晉 末有 龔氏 者,畜鵝於此,因名 鵝湖山 。 宋 淳熙 二年 朱熹 與 呂祖謙 、 陸九淵 兄弟講學 鵝湖寺 ,後人立為四賢堂。 淳祐 中賜額“文宗書院”, 明 正德 中徙于山巔,改名“鵝湖書院”。 唐 張演 《社日村居》詩:“ 鵝湖山 下稻粱肥,豚穽雞棲對掩扉。”《宋史·儒林傳四·陸九淵》:“ 九淵 嘗與 朱熹 會 鵝湖 ,論辨所學,多不合。” 清 查慎行 《淳如招游蓮花洞》詩之四:“指點 鵞湖 榛莽路,講堂片席待重開。”參閱《嘉慶一統志·廣信府·鵝湖山鵝湖書院》。

(2).指 宋 淳熙 二年 朱熹 與 陸九淵 在 鵝湖寺 的辯論。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三》:“ 新建 良知之説,自謂千古不傳之祕,然 孟子 諄諄教人孝弟,已拈破此局矣,況又 鵝湖 之唾餘乎?”

邂逅

不期而遇

今夕何夕,見此邂逅。——《詩·唐風·綢繆》

邂逅發露,禍及知親。——《後漢書·杜根傳》

邂逅迷惑。——《三國志·管寧傳》

清話

(1).高雅不俗的言談。 晉 陶潛 《與殷晉安別》詩:“信宿酬清話,益復知為親。” 唐 岑參 《虢州臥疾喜劉判官相過水亭》詩:“見君勝服藥,清話病能除。”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摩訶庵》:“又 江夏 郭正域 《法藏寺》詩:‘……清話逢玄度,論文有辨才。’”

(2).猶言風涼話。《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時外邊都曉得庫里失了銀子,盡來探問,到拌得口乾舌碎。內中單喜歡得那幾個不容他管庫的令史,一味説清話,做鬼臉,喜談樂道。”

(3).閒談。《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三:“小生從縣間至此,見天色已晚,特來投宿庵中,與師父清話。”

(4).滿語。《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他們在那裡翻 清 話,咕嚕咕嚕,我們不懂。”

不用

用不著,不必

不用你管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郫筒

(1).竹製盛酒具。 郫 人截大竹二尺以上,留一節為底,刻其外為花紋,或朱或黑或不漆,用以盛酒。 唐 李商隱 《因書》詩:“海石分棋子,郫筒當酒缸。” 宋 楊萬里 《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聞鶯與大兒議秋涼一出遊山》詩:“萬迭山連千澗水,雙行纏伴一郫筒。” 明 謝榛 《送謝武選少安犒師固原因還蜀會兄葬》詩:“一對郫筒腸欲斷,鶺鴒原上草蕭蕭。”

(2).酒名。相傳 晉 山濤 為 郫 令,用竹筒釀酒,兼旬方開,香聞百步,俗稱“郫筒酒”。 唐 杜甫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詩之一:“魚知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沽。” 仇兆鰲 註:“《成都記》: 成都府 西五十里,因水標名曰 郫縣 ,以竹筒盛美酒,號為郫筒。《華陽風俗録》: 郫縣 有 郫筒池 ,池旁有大竹, 郫 人刳其節,傾春釀於筒,苞以藕絲,蔽以蕉葉,信宿香達於竹外,然後斷之以獻,俗號郫筒酒。”一本作“ 郫筒 ”。 宋 蘇軾 《次韻周邠寄雁盪山圖》:“所恨 蜀山 君未見,他年攜手醉郫筒。” 清 唐孫華 《送王誦侯之官成都》詩:“或言 錦城 天下樂,郫筒美酒丙穴魚。”

滿眼

(1).充滿視野。 晉 陶潛 《祭程氏妹文》:“尋念平昔,觸事未遠,書疏猶存,遺孤滿眼。” 唐 杜甫 《千秋節有感》詩之二:“ 桂江 流向北,滿眼送波濤。” 清 張養重 《汀州道中》詩:“可憐滿眼崎嶇路,惟有青猿伴客愁。”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母女兩個從來沒有去過 上海 ,一下了北火車站,滿眼儘是高樓大廈,幾乎遮去了半個天。”

(2).猶言一心一意。《水滸傳》第八一回:“ 宋江 等滿眼只望太尉來招安。若得恩相早晚於天子前題奏此事,則 梁山泊 十萬之眾,皆感大恩!”《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錢贈年少》:“娘如今六十已上年紀,自從沒了你爺,便滿眼只看你,若是你做出事來,老身靠誰?”

(3).充滿眼球。 曹禺 《雷雨》第三幕:“ 魯貴 坐在左邊一張破靠椅上,喝得醉醺醺的,滿眼紅絲,像個猴子,望著 侍萍 打著噎。”

詩詞推薦

寄朱理甫原文_寄朱理甫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