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鳥二十章·其十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有鳥二十章·其十二原文

有鳥有鳥慈烏鴉,飛集庭樹聲啞啞。

聲啞啞,引其雛,羽毛翩翩尾畢逋。

尾畢逋,雛亦長,烏老更借其雛養。

母為慈兮子為孝,禽鳥亦識人之道。

詩詞問答

問:有鳥二十章·其十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有鳥二十章·其十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十六

參考注釋

烏鴉

一種鳥,嘴大而直,全身羽毛黑色,翼有綠光,多群居在樹林中或田野間,以穀物、果實、昆蟲為食物

樹聲

樹立名聲。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樵夫議道,漁父濯纓。臣 照 作頌,鋪德樹聲。”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宗經》:“勵德樹聲,莫不師聖。”

啞啞

(1) 象聲詞,形容烏鴉的叫聲、小兒的學語聲等

(2) 形容笑聲

笑之啞啞

羽毛

(1) 鳥類的毛

(2) 鳥羽和獸毛,比喻人的名譽

翩翩

(1) 運動自如、鳥飛輕疾的樣子

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唐· 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翩翩舞姿

(2) 舉止灑脫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兩騎來是誰。——唐· 白居易《賣炭翁》

(3) 形容風采、文辭的美好

元瑜書記翩翩。—— 三國魏· 曹丕《與吳質書》

畢逋

(1).鳥尾擺動貌。《後漢書·五行志一》:“ 桓帝 之初,京都童謡曰:‘城上烏,尾畢逋,公為吏,子為徒。’” 南朝 梁 吳均 《城上烏》詩:“嗚嗚城上烏,翩翩尾畢逋。” 宋 梅堯臣 《鄴中行》:“鳥烏聲樂臺轉高,各自畢逋夸疐尾。”

(2).烏鴉的別稱。 唐 顧況 《烏夜啼》詩之一:“畢逋髮刺月銜城,八九雛飛其母驚。” 宋 楊萬里 《羲娥謠》:“ 羲和 夢破欲啟行,紫金畢逋啼一聲。” 清 曹寅 《鴉鳴歌》:“紅窗夢破吚嚘啞,古樹風搖畢逋尾。”

烏老

“媼”的反切注音為“烏老”,因以為“媼”的代詞。《史記·高祖本紀》“母曰 劉媼 ” 裴駰 集解引 三國 魏 孟康 曰:“媼,母別名也,音烏老反。”舊題 唐 杜荀鶴 《松窗雜記》:“﹝ 王生 ﹞嘗游 沛 ,因醉入 高祖 廟,顧其神座笑而言曰:‘持三尺劍,滅暴 秦 ,剪強 楚 ,而不能免母烏老之稱。’”

禽鳥

1.鳥獸的通稱。或單指鳥類。

識人

識別人。 明 海瑞 《興革條例·戶屬》:“縱目力低下,未必識人,然朝夕相親近,聞見參互,較之提學取決於一日或勝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我爹爹最是識人,或者果是好人也未見得。”

詩詞推薦

有鳥二十章·其十二原文_有鳥二十章·其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