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結客少年場行

作者:鮑照 朝代:南北朝

代結客少年場行原文

驄馬金絡頭。錦帶佩吳鉤。
失意杯酒間。白1-1刃起相讎。
追兵一旦至。負劍遠行游。
去鄉三十載。復得還舊丘。
升高臨四關。表里望皇州。
九塗平若水。雙闕似雲浮。
扶宮羅將相。夾道列王侯。
日中市朝滿。車馬若川流。
擊鐘陳鼎食。方駕自相求。
今我獨何為。埳壈懷百憂。

詩詞問答

問:代結客少年場行的作者是誰?答:鮑照
問:代結客少年場行寫於哪個朝代?答:南北朝
問:鮑照的名句有哪些?答:鮑照名句大全

參考注釋

驄馬

亦作“騘馬”。1.青白色相雜的馬。 南朝 宋 鮑照 《結客少年場行》:“騘馬金絡頭,錦帶佩 吳 鉤。” 南朝 梁 《驄馬》詩:“驄馬鏤金鞍,柘彈落金光。” 唐 李賀 《浩歌》:“青毛騘馬參差錢,嬌春楊柳含細煙。” 清 孫枝蔚 《艷曲》之二:“青樓十萬戶,驄馬向誰家。”

(2).指御史所乘之馬或借指御史。 唐 李白 《贈韋侍御黃裳》詩之二:“見君乘驄馬,知上 太行 道。” 唐 丘為 《湖中寄王侍御》詩:“驄馬真傲吏,翛然無所求。” 明 鄭善夫 《送蘇侍御從仁使蜀》詩:“驄馬今何去,玄冥歲已殘。” 清 嚴允肇 《送宋荔裳按察四川》詩:“驄馬出 薊門 ,駕言赴 岷 峨 。”參見“ 驄馬使 ”。

金絡頭

金飾的馬籠頭。 南朝 宋 鮑照 《代結客少年場行》:“驄馬金絡頭,錦帶佩吳鉤。” 唐 元稹 《哀病驄呈致用》詩:“金絡頭銜光未滅,玉花衫色瘦來燋。”

帶佩

(1).腰帶上的佩飾。《後漢書·禮儀志上》:“最後親陵,遣計吏,賜之帶佩。”亦作“ 帶珮 ”。 漢 徐幹 《中論·修本》:“上懸乎冠緌,下繫乎帶珮。”

(2).比喻眾溪流入一川,如諸佩飾繫於一帶。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渭水》:“ 蘭渠川 水出自 北山 ,帶佩眾溪,南流注於 渭 。”

見“ 帶佩 ”。

吳鉤

亦作“吳鉤”。鉤,兵器,形似劍而曲。 春秋 吳 人善鑄鉤,故稱。後也泛指利劍。 晉 左思 《吳都賦》:“軍容蓄用,器械兼儲; 吳 鉤 越 棘,純鈞湛盧。” 唐 盧殷 《長安親故》詩:“ 楚 蘭不佩佩吳鉤,帶酒城頭別舊遊。” * 《重讀<論持久戰>》詩:“一篇《持久》重新讀,眼底吳鉤看不休。”參見“ 吳鴻 ”。

失意

(1) 不能實現自已的意願;不得志

而阿Q總覺得自己太失意;既然革了命,不應該只是這樣的。——《阿Q正傳》

(2) 雙方意見不合

近與天將失意,塞其五山。——唐· 李朝威《柳毅傳》

杯酒

(1).一杯酒。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未嘗銜盃酒,接慇懃之歡。”

(2).指飲酒。《新唐書·張延賞傳》:“吾武夫,雖有舊惡,盃酒間可解。”

相讎

亦作“ 相仇 ”。1.互相仇恨。《史記·遊俠列傳》:“ 雒陽 人有相仇者,邑中賢豪居間者以十數,終不聽。” 宋 葉適 《福建運使直顯謨閣少卿趙公墓銘》:“猺昔自相讎而鬭,我主斷不平,數使叛逆,已前誤矣。”

(2).爭相出售。 宋 王安石 《靈山》詩:“水玉比來聞長價,市人無數起相讎。”

追兵

(1).指追擊的兵。《史記·天官書》:“追兵在外不戰。” 南朝 宋 鮑照 《結客少年場行》:“追兵一旦至,負劍遠行游。” 李根全 《關於金達萊的傳說》:“國王的追兵越來越近了,箭頭像暴雨似地向他們飛來。”

(2).謂徵召、調集軍隊。 唐 劉希夷 《將軍行》:“黃塵塞路起,走馬追兵急。”《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五年》:“有司上言皇太子當冠,用二月吉,請追兵備儀仗。” 宋 王安石 《曾公墓志銘》:“詔 陝西 ,即經略使追兵,皆以時赴。”

一旦

(1) 不確定的時間

一旦工作完成,我們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一旦山陵崩。——《戰國策·趙策》

一旦為將。——漢·劉向《列女傳》

一旦不能有(指一旦國家滅亡不能占有這些珍寶)。——唐·杜牧《阿房宮賦》

一旦異於今日…必致失所。——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一旦運窮。——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一旦抵罪。——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一旦事變。——清·周容《芋老人傳》

(2) 一天之間,表示在非常短的時間內

毀於一旦

負劍

(1).謂推劍於背。《戰國策·燕策三》:“ 秦王 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 荊軻 ,斷其左股。”《史記·刺客列傳》“王負劍” 唐 司馬貞 索隱:“ 王劭 曰:‘古者帶劍上長,拔之不出室,欲王推之於背,令前短易拔,故云“王負劍”。’”

(2).佩劍;持劍。《戰國策·趙策一》:“君其負劍而御臣以國,舍臣於廟,授吏大夫,臣試計之。” 南朝 陳 徐陵 《梁貞陽侯與王太尉僧辯書》:“況復邦家不造,至此橫流,宗社無依,何所逃責,因以提戈負劍,臥泣行號,言念 荊 巫,志雪讎恥。”《新五代史·吳世家論》:“﹝ 楊行密 ﹞嘗使從者 張洪 負劍而侍, 洪 拔劍擊 行密 ,不中。”

(3).抱小孩之狀。《禮記·曲禮上》:“負劍辟咡詔之,則掩口而對。” 鄭玄 註:“負謂置之於背,劍謂挾之於旁。” 孔穎達 疏:“負劍辟咡詔之者,豈但在行須教正,在抱時亦令習也。”後因以指對孩子從小的教習。 清 錢謙益 《趙景之宮允六十壽序》:“余兒時受先宮保負劍之訓,曰:‘孺子如有聞也,必以 趙先生 為師。’”

(4).謂伏劍取死。負,通“ 伏 ”。《墨子·節葬下》:“是故百姓冬不仞寒,夏不仞暑,作疾病死者,不可勝計也,此其為敗男女之交多矣,以此求眾,譬猶使人負劍而求其壽也。” 孫詒讓 間詁:“負伏通。《左傳·襄三年》:‘ 魏絳 將伏劍。’ 孔 疏云:‘謂仰劍刃,身伏其上而取死也。’”

遠行

行走遠路,前往某地

三十

(1).數詞。十的三倍。《詩·小雅·無羊》:“三十維物,爾牲則具。”《左傳·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於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2).指三十歲。《穀梁傳·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 南朝 梁簡文帝 《戲贈麗人》詩:“自矜心所愛,三十侍中郎。” 唐 崔灝 《贈王威古》詩:“三十羽林將,出身常事邊。”

(3).指三十年。 唐 權德輿 《古興》詩:“人生大限雖百歲,就中三十稱一世。”

舊丘

故鄉;故居。《後漢書·蔡邕傳論》:“但願北首舊丘,歸骸先壟,又可得乎?”《文選·鮑照<結客少年場行>》:“去鄉三十載,復得還舊丘。” 李善 注引《廣雅》:“丘,居也。” 唐 杜甫 《後出塞》詩之一:“戰伐有功業,焉能守舊丘。”

升高

提高地位、程度或水平

升高溫度

四關

(1).四座關塞。 秦 漢 時“四關”,指 函谷關 、 武關 、 散關 和 蕭關 。《史記·項羽本紀》“ 關中 阻山河四塞”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東 函谷 ,南 武關 ,西 散關 ,北 蕭關 。” 唐 司馬貞 索隱:“ 關中 , 鹹陽 也。東 函谷 ,南 嶢 、 武 ,西 散關 ,北 蕭關 ,在四關之中。”

(2).四座關塞。 晉 時“四關”,則指東 成皋 ,南 伊闕 ,北 孟津 ,西 函谷 。《文選·鮑照<結客少年場行>》:“升高臨四關,表里望皇州。” 李善 注引 陸機 《洛陽記》“ 洛陽 有四關:東 成皋 ,南 伊闕 ,北 孟津 ,西 函谷 。”

(3).指長安。《後漢書·光武帝紀贊》:“三河未澄,四關重擾。” 李賢 註:“四關,謂 長安 四塞之國。”

(4).指耳、目、心、口。《淮南子·本經訓》:“故閉四關,止五遁,則與道淪。” 高誘 註:“四關,耳、目、心、口。”

(5).中醫學名詞。指肩、肘、髖、膝四關節或兩肘和兩膝的關節。

表里

(1) 外表和內心;外面和裡面

互相為表里

與胥卒表里。(表里為奸,內外勾結。)——清· 方苞《獄中雜記》

(2) 衣服的面子與里子。亦泛指衣料

(3) 事物的內外情況,一切原委

明白了《五卅 * 》一案的表里

(4) 中醫指病在淺表和病邪入里或病在內臟的症候

皇州

帝都;京城。 南朝 宋 鮑照 《侍宴覆舟山》詩之二:“繁霜飛玉闥,愛景麗皇州。” 唐 岑參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前蜀 毛文錫 《柳含煙》詞:“低拂往來冠蓋,朦朧春色滿皇州。” 清 李漁 《慎鸞交·卻媒》:“鶯花三月盛皇州,錦帆隨波出御溝。” 劉成禺 《洪憲紀事詩》之二八:“崇臺高拱壯皇州,龍眼南窺旺氣收。”

九塗

猶九逵,京城中的大路。 南朝 宋 鮑照 《代結客少年場行》:“九塗平若水,雙闕似雲浮。”一本作“ 塗 ”。

若水

古水名。即今 雅礱江 。其與 金沙江 合流後的一段,古時亦稱 若水 。《呂氏春秋·適音》:“帝 顓頊 生自 若水 。” 南朝 陳 徐陵 《陳文帝哀冊文》:“ 若水 傳帝,薰風御民。”

雙闕

(1).古代宮殿、祠廟、陵墓前兩邊高台上的樓觀。《古詩十九首·青青陵上柏》:“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 唐 吳融 《送僧歸破山寺》詩:“別來雙闕老,歸去片雲閒。” 明 王寵 《入消夏灣》詩:“千山翫迴轉,雙闕開嶙峋。”

(2).借指宮門。 唐 廣宣 《駕幸天長寺應制》詩:“宸游雙闕外,僧引百花間。” 宋 曾鞏 《襄州到任表》:“比亦再過於雙闕,未嘗一對於清光。”

(3).借指京都。 三國 魏 曹植 《贈徐幹》詩:“聊且夜行游,游彼雙闕間。” 唐 杜甫 《承間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之十:“意氣即歸雙闕舞,雄豪復遣 五陵 知。” 仇兆鰲 註:“雙闕,謂都中。” 明 戴縉 《楚江旅懷》詩:“客夢懸雙闕,鄉心逐五羊。”

雲浮

(1).如雲之飄散。形容短暫易逝。 晉 劉琨 《重贈盧諶》詩:“時哉不我與,去乎若雲浮。” 宋 陸游 《夜坐》詩之二:“瓦裂人間事,雲浮身後名。”

(2).比喻盛多。《後漢書·崔駰傳》:“方斯之際,處士山積,學者川流,衣裳被宇,冠蓋雲浮。” 南朝 宋 王僧達 《釋奠詩》:“異人鱗萃,淑美雲浮。”

(3).喻仕進。 唐 王維 《秋夜獨坐懷內弟崔興宗》詩:“思子整羽翮,及時當雲浮。”

宮羅

一種質地較薄的絲織品。 元 袁桷 《次韻繼學竹枝宛轉詞》:“宮羅疊雪捻金龍,郎去香奩手自封。”

將相

將帥和丞相。亦泛指文武大臣。《墨子·法儀》:“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雖至士之為將相者皆有法。”《史記·高祖本紀》:“諸侯及將相相與共請尊 漢王 為皇帝。” 唐 李涉 《與梧州劉中丞》詩:“三代 盧龍 將相家,五分符竹到天涯。”

夾道

(1) 兩側有牆壁等的狹窄道路

(2) 排列在道路兩側

夾道歡迎

王侯

王爵和侯爵,也泛指顯赫的爵位

日中

日頭正當午;中午

趁早涼便行,日中熱時便歇。——《水滸傳》

市朝

眾人合集的場所;公共場合

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戰國策·齊策》

車馬

(1).車和馬。古代陸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詩·小雅·十月之交》:“擇有車馬,以居徂向。”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指瑕》:“夫車馬小義,而歷代莫悟。” 明 孫柚 《琴心記·王孫作醵》:“早求車馬,同行共赴。”

(2).謂馳騁遊樂。《漢書·郊祀志下》:“願明主時忘車馬之好,斥遠方之士虛語,游心帝王之術,太平庶幾可興也。”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齒豐車馬之好。”

川流

(1).河水流動。 漢 揚雄 《劇秦美新》:“滭浡沕潏,川流海渟。”

(2).喻層見迭出,盛行不衰。《禮記·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後漢書·崔駰傳》:“方斯之際,處士山積,學者川流,衣裳被宇,冠蓋浮雲。” 唐 柳宗元 《邠寧進奏院記》:“川流環運,以達政令。”

(3).河流。 三國 魏 曹丕 《善哉行》:“湯湯川流,中有行舟。”

擊鐘陳鼎

鍾: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器。擊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方駕

(1).兩車並行。《後漢書·馬防傳》:“ 臨洮 道險,車騎不得方駕。” 晉 陸機 《擬青青陵上柏》詩:“方駕振飛轡,遠遊入 長安 。” 唐 褚亮 《傷始平李少府正己》詩:“同游祕府日,方駕直城闉。”《資治通鑑·陳宣帝太建十一年》:“ 周天元 如 洛陽 ……仍令四後方駕齊驅,或有先後,輒加譴責,人馬頓仆,相及於道。” 胡三省 註:“方駕,並駕也。”

(2).比肩;媲美。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遒文麗藻,方駕 曹 王 ;英跱俊邁,聯橫 許 郭 。”《北史·周紀論》:“黷武窮兵,雖見譏於良史;雄圖遠略,足方駕於前王。” 唐 杜甫 《戲為六絕句》之五:“竊攀 屈 宋 宜方駕,恐與 齊 梁 作後塵。” 元 劉壎 《隱居通議·律選》:“入 宋 則古文古詩,皆足方駕 漢 唐 。” 王國維 《人間詞話》二八:“ 小山 矜貴有餘,但可方駕 子野 、 方回 ,未是抗衡 淮海 也。”

相求

互相尋求。《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三國 魏 曹丕 《善哉行》之二:“離鳥夕宿,在彼中州;延頸鼓翼,悲鳴相求。” 唐 韋應物 《擬古》詩之十二:“芳樹自妍芳,春禽自相求。”

何為

為什麼,何故。《國語·魯語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江河百穀,從何處生?東流到海,何為不溢?” 唐 韓愈 《琴操·履霜操》:“兒罪當笞,逐兒何為?” 清 侯方域 《壯悔堂記》:“余向為堂,讀書其中,名之曰‘雜庸’。或曰:‘昔 司馬相如 賣酒 成都 市,身自滌器,與庸保雜作。子何為其然?’”

(1).乾什麼,做什麼。用於詢問。《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劉稷 ﹞聞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為者邪?’”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新秋朝涼未見日,公早結束來何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子產》:“ 子產 立 公孫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孫 何為?’ 子產 曰:‘説也。’”

(2).是什麼。《後漢書·何進傳》:“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 唐 徐夤 《人事》詩:“平生生計何為者?三逕蒼苔十畝田。”

百憂

種種憂慮。《詩·王風·兔爰》:“我生之初尚無造,我生之後逢此百憂。” 晉 劉琨 《答盧諶書》:“負杖行吟,則百憂俱至,塊然獨坐,則哀憤兩集。” 唐 杜甫 《寄杜位》詩:“近聞寬法離 新州 ,想見懷歸尚百憂。” 宋 歐陽修 《秋聲賦》:“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 清 金農 《題何山人琦活埋庵》詩:“一日百憂生,戚戚獨繭蠶。”

詩文賞析

  第 347 頁[①]驄馬:青白雜毛的馬。絡頭:馬羈,籠頭。吳鉤:吳地所產的一種寶刀,似劍而曲。這二句是寫少年騎著配有金籠頭的馬,錦帶上佩著吳鉤。
  第 347 頁[②]失意:不遂心。相讎:互相結為仇敵。讎,同“仇”。這二句是說在酒席之間稍不遂心就持刃格鬥,互相結成仇敵。
  第 347 頁[③]追兵:追捕少年的官兵。
  第 347 頁[④]舊丘:老家。丘,古時田裡的劃分單位,“四井為邑,四邑為丘”。
  第 347 頁[⑤]升高:登高。臨:從高處往下看。四關:四個關口。據說洛陽有四關,東為成皋,南伊闕,北孟津,西函谷。
  第 347 頁[⑥]表里:內外。皇州:京城。
  第 347 頁[⑦]九塗:指京城內的交通要道。塗,道路。古時京城制度,縱橫大道皆九條,所以稱九塗。這句是說京城的縱橫大路極其平坦。
  第 347 頁[⑧]雙闕:宮門外的兩個樓觀。古時在宮門外建二台,上面修成樓觀,中留空闕作為過道,所以叫作闕。雙闕,在這裡是指宮殿。這句是說宮殿高得和天空的雲彩一樣。
  第 347 頁[⑨]扶宮:夾宮。扶,沿、循。羅:羅列。這二句是說在宮闕和大道兩旁都是一座座王侯將相的住宅。
  第 347 頁[⑩]日中:中午。市朝滿:市中聚滿了人群,以喻京城中追求利祿的人很多。
  第 347 頁[11]鍾:古時的一種打擊樂器。鼎:古時烹煮用的器物,一種金屬製成的三足兩耳的鍋。這句是說那些貴族官僚們擊鐘列鼎而食,非常豪奢。
  第 347 頁[12]方駕:並車而行。自相求:互相追求。這句是說那些貴族官僚們車馬擁擠地忙著去互相逢迎乾求。
  第 347 頁[13]坎:同“坎廩”,窮困不遇的樣子。
  【說明】
  《結客少年場行》屬樂府“雜曲歌辭”。郭茂倩《樂府詩集》說:“按‘結客少年場’言少年時結任俠之客,為遊樂之場,終而無成,故作此曲也。”
  鮑照這首擬樂府是描寫一個尚武任俠的少年,因持刃格鬥被朝廷追捕而逃到他鄉。三十年後,他一無所成地又回到京城。他看到壯麗的宮殿和平坦的大道旁王侯將相的宅院很多。對於這些人的奢侈豪華生活和互相攀附的作風,他極為不滿,並流露了自己坎坷不遇的牢騷。
  這首詩的後半部主要是摹擬《古詩十九首》的“青青陵上柏”。
--------鄧魁英、韓兆琦等《漢魏南北朝詩選注》

詩詞推薦

代結客少年場行原文_代結客少年場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