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處度赴試原文
異哉曲阜幾世孫,白玉受性良且溫。
詩書禮義祖家學,擾擾自餘何足論。
良辰往往專吟諷,遠壓曹劉攀屈宋。
肯與齊梁作後塵,秋月春花恣嘲弄。
我方杖策過西州,指點雲山結勝游。
已有詔書催去興,豈宜泉石更淹留。
徵車曉送登長陌,月沒參橫河漢白。
期君安穩上龍門,不怕臨流遭點額。
詩詞問答
問:送處度赴試的作者是誰?答:釋道潛
問:送處度赴試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四庫本作誦
參考注釋
曲阜
山東省的縣。位於省西南部,面積975平方公里,人口52萬。為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孔府、孔廟、孔林是中國古代三大建築群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世孫
嫡孫。《資治通鑑·晉武帝泰康三年》:“四月,庚午, 充 薨,世子 黎民 早卒,無嗣,妻 郭槐 欲以 充 外孫 韓謐 為世孫。” 胡三省 註:“世孫,謂嫡孫承祖父之世者。”《清史稿·高宗紀三》:“甲子,封 朝鮮國王 孫 李祘 為世孫。”
白玉
(1).白色的玉。亦指白璧。《禮記·月令》:“﹝孟秋之月﹞衣白衣,服白玉。”《楚辭·九歌·湘夫人》:“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晉書·慕容德載記》:“ 障水 得白玉,狀若璽。”《紅樓夢》第四回:“ 賈 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 王闓運 《采芬女子墓志銘》:“至於青瑤窗里,明月初回;白玉房前,垂楊自見。”
(2).喻指豆腐。 明 李詡 《戒庵老人漫筆·豆腐詩》:“霍霍磨昆吾,白玉大片裁。烹煎適吾口,不畏老齒摧。”
受性
猶賦性,生性。《詩·大雅·桑柔》“維此良人,作為式穀;維彼不順,征以中垢” 漢 鄭玄 箋:“受性於天,不可變也。”《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鄙人愚暗,受性不敏。” 宋 蘇軾 《乞加張方平恩禮札子》:“ 仁宗 皇帝眷遇至重,特以受性剛簡,論高寡合,故齟齬於世。” 清 曾國藩 《隨州李君墓表》:“惟君受性剛介,於事無所不敢。”
詩書
(1) 指《詩經》和《尚書》
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2) 泛指一般書籍、詩文
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漫捲詩書喜欲狂。——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禮義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以及與此相適應的一套禮節儀式即為禮,合於這些的做法即為義
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孟子·告子上》
祖家
同一祖先的家族。《水滸傳》第三一回:“止有一個哥哥,又被嫂嫂不仁害了。甫能來到這裡,又被人如此陷害。祖家親戚都沒了!”
擾擾
形容紛亂的樣子
綠雲擾擾,梳曉鬟也。——唐· 杜牧《阿房宮賦》
何足
猶言哪裡值得。《史記·秦本紀》:“﹝ 百里傒 ﹞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六:“ 穎 心愴然,即寤,語諸左右,曰:‘夢為虛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贄 《復夏道甫》:“再勤學數年便當大捷矣,區區一秀才,何足以為輕重。”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非有復譯不可》:“但因言語跟著時代的變化,將來還可以有新的復譯本的,七八次何足為奇,何況 中國 其實也並沒有譯過七八次的作品。”
良辰
美好的時光。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九:“良辰在何許,凝霜霑衣襟。” 唐 李商隱 《流鶯》詩:“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要知天道忌全,人情忌滿,美景不長,良辰難再。”
往往
(1) 每每;時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處處;到處
往往山出棋置。——《史記·貨殖列傳》
卒中往往語。——《史記·陳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3) 紛紛
吳王之棄其軍亡也,軍遂潰,往往稍降太尉、梁軍。——《史記·吳王濞列傳》
則文學彬彬稍進,詩書往往間出。——《漢書·司馬遷傳》
吟諷
(1).作詩。亦謂作詩諷刺。《宋書·袁粲傳》:“好飲酒,善吟諷,獨酌園庭,以此自適。” 唐 韓偓 《<香奩集>序》:“大道入關,緗帙都墜,遷徙不常厥居,求生草莽之中,豈復以吟諷為意?” 宋 劉克莊 《和南塘食荔嘆》:“在昔 唐 家充歲貢,吟諷何止 杜陵翁 。”
(2).謂有節奏地誦讀詩文。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吟諷者銜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南史·王筠傳》:“愛《左氏春秋》,吟諷常為口實,廣略去取,凡三過五抄。”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二》:“此皆流麗有情致,可吟諷也。” 清 陳裴之 《香畹樓憶語》:“姬獨舉《雪中人》‘可人夫壻是 秦嘉 ,風也憐他,月也憐他’數句,吟諷不輟。”
(3).借指詩歌。 明 李東陽 《集句後錄小引》:“幽情鬱思,欲託之吟諷而未能者,略尋往年故事,集古句以自況。”
曹劉
(1). 曹操 、 劉備 的並稱。 晉 陸機 《辯亡論上》:“夫 曹 劉 之將,非一世所選。” 宋 辛棄疾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詞:“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 劉 。生子當如 孫仲謀 。” 清 吳偉業 《畫中九友歌》:“ 阿龍 北固 持雙矛,披圖 赤壁 思 曹 劉 。”
(2). 曹植 、 劉楨 的並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比興》:“至於 揚 班 之倫, 曹 劉 以下,圖狀山川,影寫雲物。” 唐 杜牧 《酬張祜處士見寄長句四韻》:“七子論詩誰似公? 曹 劉 須在指揮中。” 清 顧炎武 《<音學五書>序》:“僅按 班 張 以下諸人之賦、 曹 劉 以下諸人之詩所用之音,撰為定本,於是今音行而古音亡。”
屈宋
戰國 時 楚 辭賦家 屈原 、 宋玉 的並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 屈 宋 逸步,莫之能追。” 唐 李陽冰 《<草堂集>序》:“馳驅 屈 宋 ,鞭撻 揚 馬 ,千載獨步,唯公一人。” 清 趙翼 《翰林苑有土地祠相傳祀韓昌黎》詩:“ 屈 宋 詎稱衙官職, 欒 卻 翻充皂隸戶。”
齊梁
(1). 齊 梁 是 南北朝 時期偏安於南方的兩個王朝。由於政治腐敗,國勢不振,統治時間都很短。後因以“齊梁”指奢靡衰敗的局勢。 宋 曾極 《金陵百詠·八功德水》:“中涵百衲煙霞色,不染 齊 梁 歌舞塵。”《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本朝若不是 永樂 振作一番,信著 建文 軟弱,久已弄成個 齊 梁 世界了。”
(2).見“ 齊梁體 ”。
後塵
行路時身後揚起的灰塵,比喻在別人的後面
乾工作要勇於創新,不步後塵
秋月春花
秋夜的月,春日的花。比喻良辰美景。 元 孫周卿 《蟾宮曲·題琵琶亭》曲:“今老卻朝雲暮霞,再休題秋月春花。”
嘲弄
嘲諷;捉弄
切勿嘲弄人
杖策
亦作“ 杖筴 ”。1.拄杖。《莊子·讓王》:“﹝ 大王亶父 ﹞因杖筴而去,民相連而從之。遂成國於 岐山 之下。” 成玄英 疏:“因拄杖而去。” 唐 杜甫 《別常徵君》詩:“兒扶猶杖策,臥病一秋強。” 明 夏完淳 《秋懷》詩之二:“駕舟凌洪波,杖策窮崇山。” 清 王韜 《淞濱瑣話·李延庚》:“生於讀書之暇,杖策出遊,信足所至。”
(2).執馬鞭。謂策馬而行。《後漢書·鄧禹傳》:“及聞 光武 安集 河 北,即杖策北渡,進及於 鄴 。” 唐 魏徵 《述懷》詩:“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 明 李夢陽 《徐子將適湖湘》詩:“英雄杖策集軍門, 金華 數子真絶倫。” 清 吳偉業 《又詠古》之四:“弱冠拜司徒,杖策功名收。”
(3).謂追隨;順從。《魏書·張袞傳》:“昔 樂毅 杖策於 燕昭 , 公達 委身於 魏武 ,蓋命世難可期,千載不易遇。” 清 陳夢雷 《絕交書》:“逆賊分曹授官……顧乃翻然勃然,忘廉恥之防,循貪冒之見,輕身杖策,其心殆不可問。”
西州
(1).古城名。 東晉 置,為 揚州 刺史治所。故址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 晉 謝安 死後, 羊曇 醉至 西州 門,慟哭而去,即此處。事見《晉書·謝安傳》。後遂用為典實。 唐 溫庭筠 《經故翰林袁學士居》詩:“ 西州 城外花千樹,儘是 羊曇 醉後春。” 宋 蘇軾 《日日出東門》詩:“何事 羊公子 ,不肯過 西州 。” 宋 張炎 《甘州·辛卯歲沉堯道同餘北歸》詞:“短夢依然 江 表,老淚灑 西州 。”參見“ 西州路 ”。
(2).指 陝西 地區。《戰國策·韓策三》:“昔者 秦穆公 一勝於 韓原 而霸西州, 晉文公 一勝於 城濮 而定天下。”《晉書·張軌傳》:“ 張涼州 一時名士,威著西州。” 清 吳偉業 《贈荊州守袁大韞玉》詩:“西州士女 章臺 柳,南國江山玉樹花。”
(3).指 巴 蜀 地區。《後漢書·廉范傳》:“ 范 父遭喪亂,客死於 蜀漢 , 范 遂流寓西州。”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求賢索友,歷於西州。” 晉 常璩 《華陽國志·漢中志》:“其珪璋瑚璉之器,則 陳伯臺 、 李季子 、 申伯 之徒,文秀暐曄,其州牧郡守冠蓋相繼,於西州為盛,蓋濟濟焉。” 明 孫蕡 《下瞿塘》詩:“我從前月來西州, 錦官城 外十日留。”
(4). 唐 貞觀 十四年(公元640年)滅 麴氏 高昌 ,以其地置 西州 ,轄境相當今 吐魯番盆地 一帶,為東西交通要衝。
指點
指示;點明
舟人指點。——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指點兩峰。——《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雲山
(1).雲和山。 南朝 梁 吳均 《同柳吳興烏亭集送柳舍人》詩:“雲山離晻曖,花霧共依霏。” 唐 王昌齡 《過華陰》詩:“雲起 太華山 ,雲山共明滅。” 宋 蘇舜欽 《無錫惠山寺》詩:“雲山相照翠會合,殿閣對起涼參差。”
(2).高聳入雲之山。 漢 蔡琰 《胡笳十八拍》:“雲山萬里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揚塵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詩:“西塞雲山遠,東風道路長。”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既而 秋圃 揭換壁紙,又得數詩……又一首曰:‘咫尺樓窗夜見燈,雲山似阻幾千層。’”
(3).遠離塵世的地方。隱者或出家人的居處。 南朝 梁 江淹 《蕭被侍中敦勸表》:“臣不能遵煙洲而謝 歧伯 ,迎雲山而揖 許由 。” 胡之驥 註:“ 阮嗣宗 《勸晉王牋》曰:‘臨滄洲而謝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許由 。’” 唐 元稹 《修龜山魚池示眾僧》詩:“雲山莫厭看經坐,便是浮生得道時。” 元 劉因 《贈狂道士》詩:“得意雲山是處過,逢人對酒即高歌。”
勝游
(1).快意的遊覽。 唐 劉禹錫 《奉和裴侍中將赴漢南留別座上諸公》:“管弦席上留高韻,山水途中入勝游。” 金 元好問 《探花詞》:“美酒清歌結勝游,紅衣先為渚蓮愁。” 明 楊慎 《自香松堡至金龍哨》詩:“雲隈月渚兩風流,並馬探春亦勝游。” 阿英 《鹽鄉雜信》十一:“覺得今日的勝游,其結果,不過是增加來日的悲痛而已。”
(2).指勝游之地。 唐 韓愈 《秋字》詩:“莫以 宜春 遠,江山多勝游。” 宋 張淏 《雲谷雜記·艮岳》:“ 徽宗 艮岳 為勝游六七,曰 躍龍澗 、 漾春坡 、 桃花閘 、 雁池 、 迷真洞 ,其餘勝跡不可殫記。”
詔書
皇帝布告臣民的文書
衣帶詔書
泉石
指山水。《梁書·徐摛傳》:“﹝ 朱異 ﹞遂承間白 高祖 曰:‘ 摛 年老,又愛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養。’ 高祖 謂 摛 欲之,乃召 摛 曰:‘ 新安 大好山水, 任昉 等並經為之,卿為我臥治此郡。’” 宋 楊萬里 《送劉惠卿》詩:“舊病詩狂與酒狂,新來泉石又膏肓。”
淹留
長期逗留;羈留
徵車
遠行人乘的車。 唐 韓愈 《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別袖拂 洛水 ,徵車轉 崤陵 。” 明 文徵明 《馬上口占謝諸送客》詩之九:“立馬雙橋日欲斜,沙塵吹霧暗徵車。” 清 錢謙益 《 * 赴闕車中言懷》詩之七:“山低落日坡陀影,岸瘠徵車轣轆聲。”
徵車:古代徵召賢達使用的車子。 清 方文 《送劉孔安北上》詩:“大雲起幽壑,徵車來何遲!” 清 顧景星 《<楝亭詩鈔>序》:“不佞徵車來 長安 ,晤 子清 如臨風玉樹。”
長陌
長路。 晉 陶潛 《雜詩》之七:“寒風拂枯條,落葉掩長陌。” 南朝 齊 謝朓 《送江水曹還遠館》詩:“高館臨荒途,清川帶長陌。” 明 高啟 《題陶生兼寄周記室》詩:“馬頭交語臨長陌,我手持杯君揖策。”
月沒參橫
見“ 月落參橫 ”。
河漢
(1) 銀河
(2) 比喻浮誇而不可信的空話,轉指不相信或忽視
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莊子·逍遙遊》
安穩
(1) 安全而穩當
她丟了那安穩的職務,情願到這裡來冒險,這一份精神,多么可愛!——茅盾《鍛鍊》
(2) 安定平穩
船走得很安穩
龍門
楚國都城郢城(現在在湖北省江陵縣西北)的東門
不怕
——連詞。猶言縱然,即使
比如童生進了學,不怕十幾歲,也稱為“老友”;若是不進學,就到八十歲,也還稱“小友”。——《儒林外史》
點額
(1).謂跳龍門的鯉魚頭額觸撞石壁。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鱣,鮪也。出 鞏穴 ,三月則上渡 龍門 ,得渡為龍矣。否則,點額而還。”後因以“點額”指仕途失意或應試落第。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鱣,鮪也。出 鞏穴 ,三月則上渡 龍門 ,得渡為龍矣。否則,點額而還。” 唐 李白 《贈崔侍御》詩:“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宋 梅堯臣 《送劉定賢良下第赴廣陵令》詩:“怊悵以送君,致龍翻點額。” 明 梅鼎祚 《玉合記·逢世》:“乘流妨點額,一躍可成龍。”
(2).以筆點頭額,吉祥之兆。事本《北齊書·文宣帝紀》:“既為王,夢人以筆點己額。旦以告館客 王曇哲 曰:‘吾其退乎?’ 曇哲 再拜賀曰:‘王上加點,便成主字,乃當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