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潑帽·娘行不用多匆遽

作者:王錂 朝代:明代

劉潑帽·娘行不用多匆遽原文

娘行不用多匆遽。

料輕綃不遠東西。

作拂袖介小旦:好古怪。

這分明是我小姐身上那春蕪的香氣。生笑介:可知我與你小姐臭味相同哩。

看餘香遍染春衫袂。作半露春蕪介:看這香羅。其實可愛。

須好護持。

敢使他輕遺墜。

詩詞問答

問:劉潑帽·娘行不用多匆遽的作者是誰?答:王錂
問:劉潑帽·娘行不用多匆遽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王錂的名句有哪些?答:王錂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六十種曲 春蕪記 第七出

參考注釋

娘行

(1).女性通稱。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料得娘行不自由,眉上新愁壓舊愁。”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英》:“若要勿言,須歌一曲,為娘行侑酒。”

(2).指婦女上了年紀。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巧言·吳妓張蘭》:“ 吳 妓 張蘭 色麗而年已娘行。”

不用

用不著,不必

不用你管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匆遽

急忙

輕綃

一種透明而有花紋的絲織品。《漢書·元帝紀》“ 齊 三服官” 顏師古 注引 李斐 曰:“春獻冠幘縰為首服,紈素為冬服,輕綃為夏服,凡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粵詩》:“ 南越 輕綃似碧雲,裁為 飛燕 御風裙。” 茅盾 《子夜》一:“她們身上的輕綃掩不住全身肌肉的輪廓。”

東西

(1) 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事物

吃東西

寫東西

(2) 特指人或動物(常含喜愛或厭惡的情感)

這小東西真可愛

媽,別理這東西,小心吃了他們的虧。——曹禺《雷雨》

拂袖

亦作“ 拂褏 ”。1.甩動衣袖。表示憤怒、不悅。《太平廣記》卷一七五引 唐 尉遲樞 《南楚新聞·崔鉉》:“初 李石 鎮 江陵 ,闢為戎卒,一旦拂袖而去。”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別集上·范呂不合》:“ 陳石齋 力修 與 陳叔方 爭軍賞於都堂省,拂袖徑出。”《明史·王紱傳》:“畫不苟作,遊覽之頃,酒酣握筆,長廊素壁,淋漓霑灑,有投金幣購片楮者,輒拂袖起,或閉門不納。” 郭孝成 《山西光復記》:“ 李 大聲曰:‘余游歷東西洋,外國革命事業,知甚悉。汝等如此行為,余決不願與聞。’拂袖而出。” 魯迅 《兩地書·致許廣平一三五》:“我說,我是願意人對我反抗,不合則拂袖而去的。”

(2).謂因不悅而離去。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二:“及是 章丞相 反,不揖客,行入舍,褫其公裳,特易以道服而後出。 魯公 方趨上,適見之,則亟索去…… 章 以手掠公,目使留,致懇到。會薦湯而從者以騎至,故公得而拂褏。” 清 顧炎武 《贈黃職方師正》詩:“清操獨介然,片言便拂袖。”

(3).借指引退、歸隱。 金 王若虛 《清虛大師侯公墓碣》:“師下車未浹旬,以狀上聞,益獲蠲免,眾賴其庇。已而拂袖棲遲於 洧川 。” 元 貢奎 《高侯畫桑落洲望廬山》詩:“日夜千帆萬柁過未已,誰肯拂袖同寂寥。”

(4).掠過衣袖;舒展衣袖。 南朝 梁元帝 《玄圃牛渚磯碑》:“畫船向浦,錦纜牽磯。花飛拂袖,荷香入衣。山林朝市,併覺忘歸。” 宋 謝逸 《蝶戀花》詞:“豆寇梢頭春色淺,新試紗衣,拂袖東風軟。” 元 薩都剌 《峨眉雲歌》:“酒酣拂袖墮秋水,但覺滿座光嶙峋。”《水滸傳》第三八回:“﹝ 宋江 ﹞再飲滿數杯酒,不覺沉醉,力不勝酒,便喚酒保計算了,取些銀子算還,多的都賞了酒保,拂袖下樓來。”

小旦

戲曲中旦角的一種,扮演青年女子

古怪

(1) 稀奇怪異

一種古怪的美

(2) 奇怪。指明顯地異乎尋常,偏離一般,非正常

走著走著,忽見路旁的樹十分古怪。——《西湖漫筆》

分明

(1) 清楚(明白)狀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簡單明了地

這分明不對

(3) 清楚地劃開界限

小姐

(1) 尊稱,用於一個未婚婦女或少女的名字之後

(2) 少女

身上

(1) 身體上

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

(2) 隨身

身上沒帶筆

春蕪

(1).濃碧的春草。 唐 劉長卿 《登遷仁樓酬子婿李穆》詩:“春蕪生 楚國 ,古樹過 隋 朝。” 唐 皎然 《山居示靈徹上人》詩:“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蕪看茗歸。” 宋 曾極 《金陵百詠·胭脂井》:“寒泉玉甃沒春蕪,石染臙脂潤不枯。”

(2).香草名。舊題 漢 郭憲 《洞冥記》卷一:“﹝ 波祗國 ﹞獻神精香艸,亦名荃靡,一名春蕪。一根百條,其間如竹節柔軟,其皮如絲可為布。”

香氣

芬香的氣味

知我

(1).深切了解我。《詩·王風·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史記·管晏列傳》:“ 管仲 曰:‘吾始困時,嘗與 鮑叔 賈,分財利多自與, 鮑叔 不以我為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 鮑子 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王長史 云:‘ 劉尹 知我,勝我自知。’” 宋 蘇軾 《觀魚台》詩:“若信萬殊歸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魚。”

(2).器重我。《史記·刺客列傳》:“﹝ 豫讓 ﹞去而事 智伯 , 智伯 尊寵之……﹝ 豫讓 ﹞曰:‘嗟呼!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説己者容。今 智伯 知我,我必為報讎而死,以報 智伯 ,則吾魂魄不愧矣。’”

臭味

臭惡之氣味。《周禮·天官·內饔》“辨腥臊羶香之不可食者” 漢 鄭玄 註:“腥臊羶香可食者,是別其不可食者,則所謂者皆臭味也。” 清 趙翼 《裙帶魚臭如醃鯗莪洲白門乃酷嗜詩以調之》:“臭味輼輬不可親,嗜痂偏作席間珍。”

(1).氣味。 漢 仲長統 《昌言下》:“性類純美,臭味芬香,孰有加此乎?” 宋 蘇軾 《題楊次公蕙》詩:“蕙本蘭之族,依然臭味同。”

(2).比喻志趣。 漢 蔡邕 《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親昭朋徒,臭味相與,大會而葬之。” 唐 元稹 《與吳端公崔院長五十韻》:“吾兄諳性靈, 崔子 同臭味。投此掛冠詞,一生還自恣。” 清 方苞 《贈潘幼石序》:“豈臭味之同,雖先生亦有不能自主者耶?”

(3).比喻同類。《左傳·襄公八年》:“ 季武子 曰:‘誰敢哉!今譬於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 杜預 註:“言同類。” 唐 李百藥 《房彥謙碑》:“且復留連宴賞,提攜臭味,登山臨水,必動詠言。” 宋 蘇軾 《下財啟》:“夙緣契好,獲媾婚姻,顧門閥之雖微,恃臭味之不遠。”

相同

彼此無差異

香羅

綾羅的美稱。 唐 杜甫 《端午日賜衣》詩:“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宋 孔平仲 《子明棋戰兩敗輸張寓墨並蒙見許夏間出篋中所藏以相示詩索所負且堅元約》詩:“古錦綴為囊,香羅裁作帕。” 明 黃子錫 《艷曲》詩:“學織九張機,香羅疊舞衣。”

其實

(1) 承上文轉折,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

畫家其實並非不懂世故

(2) 確實;的確

其實不是她說的那個意思

可愛

(1) 令人敬愛的

可愛非君?可畏非民?——《書·大禹謨》

(2) 令人喜愛的,討人喜歡的,深受熱愛的

可愛的孩子

護持

維護保持

遺墜

(1).掉落;遺失。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 頲 擁篲趨庭,遺墜文書,客取視之,乃詠 崑崙奴 詩也。” 宋 范仲淹 《與韓魏公書》:“某再拜,中間伏承有真定之命,以 甘陵 未平,不敢郵中奉書,恐有遺墜。”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奇謔二·王沂公生》:“ 宋 王沂公 之父,見字紙遺墜,必掇拾以香湯洗燒之。”

(2).指掉落之物。 清 蒲松齡 《煎餅賦》:“左持巨卷,右拾遺墜。”

詩詞推薦

劉潑帽·娘行不用多匆遽原文_劉潑帽·娘行不用多匆遽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