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如意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詠如意原文

屢有如意詠,茲復思其義。

意蓋近乎情,同為性之次。

性固無不善,情乃善惡廁。

習遠使之然,可輕言如意。

如善得佳朋,如惡非美事。

告欲如意者,致知聖經備。

詩詞問答

問:詠如意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詠如意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寘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十一

參考注釋

如意

(1) 符合心意

萬事如意

稱心如意

(2) 一種象徵祥瑞的器物,用金、玉、竹、骨等製作,頭靈芝形或雲形,柄微曲,供指劃用或玩賞

我這裡已經辦的差不多了,只差一個如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近乎

(1) 關係親密

套近乎

(2) 接近於

他的行為近乎叛逆

為性

指本性。《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 牛 為性躁,好言語。” 唐 張鷟 《遊仙窟》:“為性貪多,欲兩華俱採。”

無不

沒有不;全是。《禮記·中庸》:“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序:“風雨晦明,無不從順。”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凡六經 孔子 之書,無不牽合其論,而上下其詞也。”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

善惡

好壞;褒貶。《楚辭·離騷》:“世幽昧以眩曜兮,孰雲察余之善惡。”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善惡書於史冊,毀譽流於千載。” 唐 韓愈 《答劉秀才論史書》:“後之作者,在據事跡實録,則善惡自見。” 朱熹 註:“褒貶。” 宋 曾鞏 《史館申請》之三:“善惡可勸戒,是非後世當考者,書之,其細故常行,更不備書。”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五經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惡,示訓戒。”

遠使

(1).遠出的使者。《韓非子·八經》:“一用以務近習,重言以懼遠使。” 明 馮夢龍 《風流夢·梅庵幽遘》:“莫不是遠使 張騫 犯了你星漢槎,莫不是下走 梁清 天曹降罰。”

(2).指出使遠邦。《後漢書·來歙傳》:“ 君叔 雖腳踏車遠使,而陛下之外兄也。”

輕言

(1).說話輕率、不慎重。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序致》:“頗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輕言,不脩邊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知音》:“於是 桓譚 之徒,相顧嗤笑,彼實博徒,輕言負誚。” 宋 司馬光 《為龐相公再讓宰相表》:“總領眾職,鎮撫四夷,下遂萬物之宜,上序三光之統,凡將圖任,豈易輕言。”

(2).輕易談論。《三國演義》第四三回:“ 肅 曰:‘破 曹 之策, 孔明 不肯輕言,主公何不求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辭院》:“這話未確,且莫輕言。”

美事

好事。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同類相動》:“美事召美類,惡事召惡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劉道真 嘗為徒, 扶風 王駿 以五百疋布贖之,既而用為從事中郎,當時以為美事。”《隋書·儒林傳·劉炫》:“史子文集,嘉言美事,鹹誦於心。”《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赴任是美事,但足下青年無偶,豈可獨去?”

意者

(1).表示測度。大概,或許,恐怕。《墨子·公孟》:“今吾事先生久矣,而福不至,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 漢 劉向 《說苑·君道》:“桑穀者,野草也,而生於朝,意者國亡乎?” 明 李贄 《復鄧石陽書》:“獨念乞墦之辱,心實恥之,而必不得免者何居?意者或借聞見以為聰明,或藉耳目以為心腹歟!” 魯迅 《集外集·斯巴達之魂》:“噫!二少年,今日生矣,意者其雀躍返國,聚父母親友作再生之華筵耶!”

(2).表示選擇。是……還是……。《莊子·天運》:“天其運乎?地其處乎?日月其爭於所乎?孰主張是?孰維綱是?孰居無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機緘而不得已邪?意者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邪?”《史記·孔子世家》:“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漢書·文帝紀》:“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過與?乃天道有不順,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廢不享與?”

致知

儒家哲學用語。語出《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歷代儒家學者對此有不同解釋。 漢 鄭玄 認為“致知”是使人“知善惡吉凶之所終始”; 宋 朱熹 認為“致,推極也;知,猶識也。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 明 王守仁 則認為“致知”即“致吾心之良知”。參見“ 致良知 ”。

聖經

(1) 由《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組成的基督教的經典

他們設立了殘酷的宗教法庭,專門對付那些發表與《聖經》教義相違背的主張的人。——《火刑》

(2) 指儒家的經書

聖經雲:“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西遊記》

詩詞推薦

詠如意原文_詠如意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