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唐岱畫頁·其四·湖山春曉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我愛湖山好,春來景倍嘉。

和風吹淡盪,遲日麗穠華。

柳岸青垂縷,桃溪錦疊霞。

新針抽嫩稻,碧葉暗疏麻。

峰黛疑靈鷲,波光是若耶。

輕舟浮水面,芳徑引山家。

渲染毫添潤,游觀興自賒。

何須蠟雙屐,小閣坐烹茶。

詩詞問答

問:《題唐岱畫頁·其四·湖山春曉》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麻韻 出處: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八

參考注釋

湖山

(1).湖水與山巒。 唐 元稹 《酬鄭從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詩:“湖山四面爭氣色,曠望不與人間同。” 唐 杜牧 《江樓晚望》詩:“湖山翠欲結蒙籠,汗漫誰游夕照中。” 宋 曾鞏 《歸老橋記》:“雖欲遺章綬之榮,從湖山之樂,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 趙孟頫 《錢塘懷古》詩:“湖山靡靡今猶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詩之一:“ 林逋 、 蘇軾 俱名世,指點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寫真》:“倚湖山夢繞,對垂楊風裊。”

和風

(1) 風速為每小時13至18里的風

(2) 溫和的風

和風拂面

淡盪

(1).水迂迴緩流貌。引申為和舒。 唐 陳子昂 《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詩:“春風正淡盪,白露已清泠。” 明 賈仲名 《金安壽》第一折:“繡幃中淡盪春風,紅浪輕翻翠被重。” 清 毛祥麟 《墨餘錄·平原聞詩記》:“對景一吟,意惟清麗,如朝煙夕霞,別具一種淡盪可人之致,斯亦已耳。”

(2).猶含糊。 冰心 《往事二》八:“一切離別恨都不是淡盪的,猶疑的;是分明的,真切的,急如束濕的。”

(3).猶散淡;悠閒自在。 清 錢謙益 《感嘆舊遊如在宿昔作此詩以寄之》:“羨君真作淡盪人,閒即牽舟湖上住。”

遲日

《詩·豳風·七月》:“春日遲遲。”後以“遲日”指春日。 唐 皇甫冉 《送錢唐駱少府赴制舉》:“遲日未能銷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清 納蘭性德 《滿江紅·茅屋新成》詞:“一身還被浮名束,誤東風遲日杏花天,紅牙曲。”

待後幾天;過幾天。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作符誦咒,遲日全愈。”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梁生》:“媼輒醉飽,囑女:‘善侍夫子,無念老身,遲日當來餪也。’出門徑去。” 魯迅 《書信集·致孫伏園》:“容遲日奉上,意者尚不急急也。” 冰心 《我們太太的客廳》:“這幾本書可否借我一讀?遲日我再送來。”

穠華

(1).指女子青春美貌。語本《詩·召南·何彼穠矣》:“何彼穠矣,唐棣之華。” 鄭玄 箋:“何乎彼戎戎者,乃栘之華。興者,喻王姬顏色之美盛。” 唐 元稹 《七女封公主》:“雖穠華可尚,出閤未期,而湯沐先施,分封有據。” 宋 王禹偁 《右衛上將軍贈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敕撰》:“惟夫人素稟肅雍,早從釐降,雖穠華已謝,而蕙問長存。”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公主……幼而聰惠,長而韶敏。穠華秀整,令德芬馨。” 明 無名氏 《四賢記·孝養》:“明月隨孤影,穠華負此生。” 清 納蘭性德 《鷓鴣天》詞:“驚節序,嘆沉浮,穠華如夢水東流。”

(2).代指公主。 唐 蘇頲 《裴君士太子少詹事制》:“地稱垂棘之寳,門降穠華之貴。”

(3).繁盛艷麗的花朵。 前蜀 韋莊 《嘆落華》詩:“飄紅墮白堪惆悵,少別穠華又隔年。” 明 劉基 《感興》詩之一:“轉添細草當門徑,不惜穠華香路塵。” 清 金農 《緋桃花下喜雨》詩:“一枝半葉三沐浴,從此穠華分外生。”

柳岸

植柳的水岸。 宋 蘇軾 《好事近·黃州送君猷》詞:“明年春水漾桃花,柳岸隘舟楫。”

桃溪

指桃源。 宋 周邦彥 《長相思》詞:“桃溪換世,鸞馭凌空,有願須成。”參見“ 桃源 ”。

疏麻

亦作“疎麻”。1.傳說中的神麻,常折以贈別。《楚辭·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瑤華,將以遺兮離居。” 王逸 註:“疏麻,神麻也。” 唐 駱賓王 《夏日游德州贈高四》詩:“儻憶幽巖桂,猶冀折疏麻。”

(2).植物名。多指 * 。 唐 柳宗元 《田家》詩之二:“庭際秋蟲鳴,疎麻方寂歷。” 明 高啟 《曉晴東皋步眺》詩:“籬落疎麻長,田畦曲水流。”

靈鷲

(1).山名。在古 印度 摩揭陀國 王舍城 之東北,梵名 耆闍崛 。山中多鷲,故名。或雲山形像鷲頭而得名。 如來 曾在此講《法華》等經,故佛教以為聖地。又簡稱 靈山 或 鷲峰 。《古詩類苑》卷一○二引 晉 廬山 諸道人《游石門》詩序:“ 靈鷲 邈矣,荒途日隔。”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欽鹿野之華苑,羨 靈鷲 之名山。”自註:“ 靈鷲山 ,説《般若法華》處。” 唐 劉禹錫 《送義舟師卻還黔南》詩:“常説 摩圍 似 靈鷲 ,卻將山屐上丹梯。” 清 譚嗣同 《怪石歌》:“不然 天竺 亡 靈鷲 ,月黑深林歗猨狖。”

(2).山名。即 浙江 杭州 西湖 的 飛來峰 。傳說由 印度 飛來。 宋 蘇軾 《祭柳子玉文》:“頃在 錢塘 ,惠然我覯,相從半歲,日飲醇酎,朝游 南屏 ,莫宿 靈鷲 。” 金 元好問 《雲峽》詩:“飛墮不嫌 靈鷲 小,奇探已覺 太湖 空。” 清 厲鶚 《西林過滿月精舍》詩:“秋蟾圓幾夕, 靈鷲 約同登。”

(3).山名。在 廣東 曲江 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溱水》:“ 瀧水 又南歷 靈鷲山 。山本名 虎羣山 ,亦曰 虎市山 ,以虎多暴故也。 晉 義熙 中沙門釋僧 律 葺宇巖阿,猛虎遠跡,蓋 律 仁感所致,因改曰 靈鷲山 。”

(4).山名。在 江西 上饒 東南。一名 靈山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西三·廣信府》:“ 靈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靈鷲山 。道書第三十三福地,實郡之鎮山也。”

(5).峰名。在 山西 五台山 中台 之東南,亦稱 菩薩頂 。峰有 真容院 ,黃教喇嘛 札薩克 居此。 清 陳夢雷 《擬游五台山不果》詩:“勢控 太行 蟠巨鎮,派分 靈鷲 落曇花。”

波光

水波反射出來的光。 後蜀 顧夐 《河傳》詞:“波光渺渺,不知何處。” 明 劉基 《菩薩蠻·越城晚眺》詞:“樹色盪湖波,波光艷綺羅。” 楊朔 《潼關之夜》:“河水在暗夜裡閃動著黑亮的波光。”

若耶

亦作“ 若邪 ”。山名。在 浙江省 紹興市 南。又溪名。出 若耶山 ,北流入 運河 。溪旁舊有浣紗石古蹟,相傳 西施 浣紗於此,故一名 浣紗溪 。《史記·東越列傳》:“ 越侯 為戈船、下瀨將軍,出 若邪 、 白沙 。” 唐 李白 《子夜吳歌·夏歌》:“五月 西施 採,人看隘 若耶 。” 宋 陸游 《齋中雜興》詩:“道逢 若耶 叟,握手開蒼顏。” 清 秋瑾 《劍歌》:“ 若耶 之水赤厪鐵,鑄出霜鋒凜冰雪。”

輕舟

狹長的,兩舷彎曲、首尾尖削的小船,通常用輕質材料(如樹皮、獸皮、帆布、輕質木料、輕金屬)製成

一葉輕舟

浮水

(1).漂於水面。《舊唐書·高駢傳》:“蝗自西來,行而不飛,浮水緣城而入府第。”

(2).指在水上航行。《後漢書·公孫述傳》:“﹝ 蜀 地﹞又有魚鹽銅銀之利,浮水轉漕之便。”

(3).泅水,在水裡游泳。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正覺寺》:“尚書左丞 甄琛 曰:‘ 吳 人浮水自雲工,妓兒擲繩在虛空。’” 魯迅 《朝花夕拾·范愛農》:“我疑心他是 * 。因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

芳徑

花徑。 宋 范成大 《岩桂》詩之二:“ 越城 芳徑手親栽,紅淺黃深次第開。”《白雪遺音·馬頭調·聽琴》:“步蒼苔來穿芳徑,猛聽的那音韻之聲。”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 法國 式的芳徑,樹木夾路,秋末殘葉滿地,踏步行來,勝於氈茵。”

山家

(1).山野人家。《南史·賊臣傳·侯景》:“山家小兒果攘背, 太極殿 前作虎視。” 唐 杜甫 《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茅屋》詩之二:“山家蒸栗暖,野飯射麋新。” 明 高啟 《一剪梅·閒居》詞:“竹門茅屋槿籬笆,道似田家,又似山家。” 清 唐孫華 《夏日園居雜詠》之三:“芳枳疎藤插架斜,居然風物似山家。”

(2).隱士。 宋 梅堯臣 《九華隱士居陳生寄松管筆》詩:“一獲山家贈,令吾媿汝曹。” 清 張爾岐 《蒿庵閒話》卷一:“又古人名刺,相見後亦還之。 魏野 留 富鄭公 名刺,作山家之寶,亦以 鄭公 故,非通例也。” 魏野 ,見《宋史·隱逸傳上》。

(3).泛指僧道者流。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三·吳東昇》:“年八十,臨終作詩曰:‘……念我行藏無大過,請僧超度有何功?掘坑埋了平生願,休信山家吉與凶。’”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鄢趙爭寵》:“同去山家走一遭……實不相瞞,學生為老母有疾,特求 赤肚子 僊丹。”

(4).佛教天台宗流派山家宗的省稱。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宋代佛教》:“意見終於不能一致,而分裂為兩派, 知禮 等稱為山家,即稱 晤恩 等為山外。”參見“ 山家宗 ”。

渲染

(1) 畫國畫時用水墨或淡色塗抹畫面以加強藝術效果

(2) 比喻誇大的形容

渲染戰爭恐怖

游觀

猶遊覽。《關尹子·六匕》:“一蜂至微,亦能游觀乎天地。” 宋 蘇轍 《乞裁損待高麗事件札子》:“京師百司疲於應奉,而 高麗 人所至游觀,伺察虛實,圖寫形勝,陰為 契丹 耳目。”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八佾四》:“想古宗廟,既無像主,又藏於寢,蓋不禁人游觀。” 鄭逸梅 《黃岳淵蒔菊的回憶》:“逢到重陽前後, 岳淵 往往邀些詞人墨客和社會名流,到他園中,啖野蔬,飲村酒,盡一日游觀之樂。”

供遊覽的樓台。《史記·李斯列傳》:“治馳道,興游觀,以見主之得意。” 漢 揚雄 《羽獵賦》序:“游觀侈靡,窮妙極麗。”

遊逛觀覽。《荀子·君道》:“人主不能不有游觀安燕之時,則不得不有疾病物故之變焉。” 晉 葛洪 《抱朴子·知止》:“窮游觀之娛,極畋漁之懽。” 宋 曾鞏 《擬峴台記》:“州人士女,樂其安且治,而又得游觀之美,亦將同其樂也。”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桃花園》:“敘賓朋之觴詠,述士女之游觀。” 康有為 《大同書》己部第五章:“其專門之學,則自農、工、商、礦凡百實驗之事,莫不備具,以備學者游觀。”

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烹茶

煮茶或沏茶

詩詞推薦

題唐岱畫頁·其四·湖山春曉原文_題唐岱畫頁·其四·湖山春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