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原文
正值心殷望澤時,督臣驛遞獲甘馳。
長河伏汛安瀾慶,綠野濃膏四寸滋。
王土那分彼此界,民天益切旰宵孜。
披章把筆艱成句,欣以為慚祇自知。
詩詞問答
問:直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直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直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九十九
2. 前據梁肯堂奏在長安城查勘永定河工程現在伏汛已過水勢安瀾即屆秋汛仍飭工員加意巡防務保無虞等語
參考注釋
正值
適逢。 戰國 楚 宋玉 《諷賦》:“臣嘗出行,僕飢馬疲,正值主人門開。”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之二:“去為 龍城 戰,正值胡兵襲。”《儒林外史》第二四回:“ 牛奶奶 上了轎,一直喊到縣前去,正值 向知縣 出門,就喊了冤。”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我的種痘》:“正值我在講書的時間內,校醫前來種痘了。”
督臣
即總督。因上對朝廷,故稱。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庶品》:“如今年督臣進荔枝,則撫臣進蘭花,明歲互易之。” 清 林則徐 《復奏曾望顏條陳封關禁海事宜折》:“查上年臣 林則徐 先已會同前督臣 鄧廷楨 、暨臣 豫堃 節次商議及之。”
驛遞
(1).用驛馬傳遞。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中:“請驛遞,表起居,飛奏事,自此始。” 清 梁佩蘭 《養馬行》:“小豆大豆驛遞頻,馬夜齕豆仍數巡。”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六:“文書緊急者向例驛遞,日行六百里。近因軍營羽書有八百里加緊者,經過郵站,劃定時刻,處分極嚴。”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奉天民變檔案》:“初二日發寄諭一道,恐驛遞遲延,謹將上諭全文先行電達。”
(2).驛站。 明 馮夢龍 《掛枝兒·雜情》:“今朝你向我,明日又向他,好似驛遞里的鋪陳也,趕腳兒的馬。”《大唐秦王詞話》第五七回:“掌印官不許私饋禮物,驛遞量給供用,毋得奢費勞民。”
長河
(1) 大河。特指黃河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唐· 王維《使至塞上》
(2) 銀河
(3) 比喻漫長的歷程
在絕對真理的長河中有無數相對真理
伏汛
指伏中河水暴漲。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 黃河 水信:清明後二十日曰桃汛;春杪曰菜花水;伏汛以入伏始。”《老殘遊記》第三回:“河面窄,容不下,只是伏汛幾十天。”原註:“指 黃河 在夏季水流涌漲。伏是‘三伏’的‘伏’。”
安瀾
(1).水波平靜。比喻太平。《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天下安瀾,比屋可封。” 李善 註:“瀾,水波也,安瀾,以喻太平。” 明 無名氏 《運甓記·帥閫賓賢》:“用之將帥,必能扶弱鼎於安瀾;委以一方,定可起疲民於袵席。” 清 梁清標 《送張伯珩同年按蜀》詩:“按部諸侯爭負弩,洗兵 三峽 見安瀾。”福州評話《老漁翁殲敵記》:“紅旗飄飄河山壯麗,漁鄉繁盛海國安瀾。”
(2).謂使河流安穩不泛濫。 清 馮桂芬 《致李伯相書》:“將來恐不能不出於河自河,漕自漕,河專主安瀾,漕專主海運而後定。”《清史稿·河渠志一》:“前築土壩,保固隄根,頻歲安瀾,已著成效。”
王土
天子的土地。《詩·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鄭玄 箋:“此言王之土地廣矣。” 唐 杜甫 《八哀詩·贈司空王公司禮》:“恐懼祿位高,悵望王土窄。” 元 黃溍 《送王傅朋靜江教授》詩之一:“炎風朔雪皆王土,未覺青春雨露偏。” 清 查慎行 《亢旱苦吟》之二:“陋邦亦王土,徵發當此際。”
彼此
對稱詞。指你我、雙方,那個和這個
彼此錯雜。——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軍中之將,各有彼此。——《資治通鑑》
民天
指糧食。語本《史記·酈生陸賈列傳》:“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 晉 葛洪 《抱朴子·詰鮑》:“至於八政首食,謂之民天, 后稷 躬稼, 有虞 親耕。豐年多黍多稌,我庾惟億,民食其陳。”《北齊書·文宣帝紀》:“王深重民天,唯本是務。” 前蜀 杜光庭 《程德柔醮水府修堰詞》:“且食乃民天,人為邦本。”
旰宵
見“ 旰食宵衣 ”。
把筆
(1).執筆。借指書寫;寫作。 唐 韓愈 《送靈師》詩:“失職不把筆,珠璣為君編。”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下》:“強記則博聞,博聞必強記,此常理而不盡然。至博聞強記而不解把筆者,又比比也。” 清 曹寅 《朱園看梅憶子猷》詩:“我行 石城 東,每擬寫橫幅。遠慚北枝妙,把筆手先縮。” 王統照 《<王統照短篇小說集>序言》:“由於年來久病,住醫院和休養時多,不能把筆。”
(2).握著初學兒童的手和筆教其習字。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釋諺·把字》:“把筆猶言握筆,今小兒初就塾,蒙師把筆。”
成句
(1).整個句子。 宋 陸游 《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前人的現成文句。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詞采》:“填塞之病有三:多引古事,迭用人名,直書成句。”《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十回:“就是掉文,也不過古人的成句,恰好湊到我這句説話上來,不覺衝口而出的,借來用用罷了。”
以為
認為
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以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為鄙吝。——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資治通鑑》
自以為必死。——《資治通鑑·唐紀》
以為豪。——明· 魏禧《大鐵椎傳》
以為妙絕。——《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自知
認識自己;自己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