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七姬權厝志後原文
魏公席捲弁山來,赤龍船燒心膽灰。
飛炮忽碎丞相首,滎陽左丞何為哉。
七姬自是良家子,倉皇兵入姑蘇里。
君受國恩應自理,妾受君恩尚何俟。
一者先行余盡起,徘徊攬帨今生已。
此時貴主知安在,此際焚骸淚如水。
西門掩襲又潛奔,東城藁葬誰重徙。
巾幗由來愧丈夫,終隨降將擲戈殳。
齊雲樓下通天火,玉殞蘭摧恨不殊。
鍾繇之書埋百年,摩挲一再重惘然。
吁嗟乎,廟無觚稜冢無突,上虞孝,溧陽貞,後先永永銘堅石。
詩詞問答
問:題七姬權厝志後的作者是誰?答:汪孟鋗
問:題七姬權厝志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宋克書仿鍾繇。
參考注釋
席捲
(1) 形容卷東西像卷蓆子一樣
三秦如席捲, 燕趙一齊休。——《三國志平話》
席捲天下。——漢· 賈誼《過秦論》
(2) 迅速有力地掠過
颶風席捲該島嶼,摧毀了島上所有的建築物
赤龍
(1).赤色的龍。傳說以為神仙所乘。《墨子·貴義》:“﹝帝﹞以丙丁殺赤龍於南方。” 漢 劉向 《列仙傳·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鑄冶師也……朱雀止冶上曰:‘ 安公 , 安公 ,冶與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龍。’至期,赤龍到。” 唐 錢起 《藥堂秋暮》詩:“勉事 壺公 術,仙期待赤龍。”
(2).赤色的龍。古代讖緯家附會為以火德王者(如 炎帝 神農氏 、 帝堯 、 漢 劉邦 )的祥瑞。《淮南子·修務訓》“ 堯 眉八彩” 漢 高誘 註:“ 堯 母 慶都 ,蓋天帝之女,寄 伊長孺 家,年二十無夫,出觀於 河 。有赤龍負圖而至……赤龍與 慶都 合而生 堯 。” 宋 羅泌 《路史·前紀六·柏皇氏》:“ 神農 、 唐堯 ,俱感赤龍…… 劉季 斷虵而還感赤龍。”
(3).借指 漢高祖 劉邦 。 唐 陳子昂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陳公墓誌文》:“ 戰國 如麋,至於赤龍。赤龍之興四百年,天紀復亂。” 唐 李白 《朱虛侯贊》:“赤龍登天,白日昇光。” 王琦 註:“赤龍登天,謂 高祖 升遐。”
(4).泛指皇帝。《鄰女語》第五回:“更不見誰是赤龍種,只聽説風潮處處洶。”
(5).比喻太陽。 唐 韓愈 《月蝕詩效玉川子作》:“赤龍黑烏燒口熱,翎鬣倒側相搪撐。” 清 魏源 《道中雜言》詩之四:“ 羲和 鞭赤龍,夙駕 扶桑 巔。”
(6).古代馬苑名。《晉書·石勒載記上》:“﹝ 石勒 ﹞復東如 赤龍 、 騄驥 諸苑中,乘苑馬遠掠繒寳,以賂 汲桑 。”
(7).古代船名。 五代 馬縞 《中華古今注》卷上:“ 孫權 , 吳 之主也。時號舸為‘赤龍’,小船為‘馳馬’。”又 明 代有戰艦名“赤龍舟”。參閱 明 茅元儀 《武備志·軍資乘·戰船》。
燒心
(1) 憂心
別玩笑呀!我是燒心的事。——《三俠五義》
(2) 胃部感覺燒灼,多由胃酸過多刺激胃黏膜引起;胸骨下部後方的一種燒灼感,通常與食管下端或胃賁門的痙攣有關
(3) 菜心因病害而發黃
飛炮
舊指大炮。 清 魏源 《籌海篇下》:“然有一宜防者,則曰飛礮。非謂懸桅上之號礮,而謂仰空墮彈之炸礮也。”
相首
回顧相向。《文選·宋玉<神女賦>》:“似逝未行,中若相首。” 李善 注引《廣雅》:“首,向也。” 呂向 註:“言將去未行之間,又迴顧相向。”
滎陽
縣名,在河南
何為
為什麼,何故。《國語·魯語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江河百穀,從何處生?東流到海,何為不溢?” 唐 韓愈 《琴操·履霜操》:“兒罪當笞,逐兒何為?” 清 侯方域 《壯悔堂記》:“余向為堂,讀書其中,名之曰‘雜庸’。或曰:‘昔 司馬相如 賣酒 成都 市,身自滌器,與庸保雜作。子何為其然?’”
(1).乾什麼,做什麼。用於詢問。《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劉稷 ﹞聞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為者邪?’”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新秋朝涼未見日,公早結束來何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子產》:“ 子產 立 公孫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孫 何為?’ 子產 曰:‘説也。’”
(2).是什麼。《後漢書·何進傳》:“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 唐 徐夤 《人事》詩:“平生生計何為者?三逕蒼苔十畝田。”
自是
(1) 自然是
眾人見他如此無禮,自是憤憤不平
(2) 自以為是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從此
良家子
舊指出身良家的子女。《史記·李將軍列傳》:“ 孝文帝 十四年, 匈奴 大入 蕭關 ,而 廣 以良家子從軍擊 胡 。” 司馬貞 索隱:“ 如淳 雲‘非醫、巫、商賈、百工也’。”《漢書·外戚傳上·孝文竇皇后》:“ 孝文竇皇后 , 景帝 母也, 呂太后 時以良家子選入宮。” 南朝 梁簡文帝 《和武帝宴詩》之一:“常從良家子,命中 幽 並 兒。”《新五代史·後蜀世家·孟昶》:“ 昶 好打毬走馬,又為方士房中之術,多採良家子以充後宮。”參見“ 良家 ”。
倉皇
匆促而慌張。也作“倉黃”、“蒼皇”、“蒼黃”
敵棄炮倉皇遁。——徐珂輯《清稗類鈔》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倉皇出逃
姑蘇
亦作“ 姑胥 ”。1.山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史記·河渠書》:“上 姑蘇 ,望五湖。”《淮南子·人間訓》:“﹝ 越王 ﹞甲卒三千人,以禽 夫差 於 姑胥 。”參閱 宋 范成大 《吳郡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南六·吳縣》。
(2).指 姑蘇台 。《國語·越語下》:“ 吳王 帥其賢良與其重祿,以上 姑蘇 。” 韋昭 註:“ 姑蘇 ,宮之臺也,在 吳閶門 外,近湖。”《史記·吳太伯世家》:“ 越 因伐 吳 ,敗之 姑蘇 。” 司馬貞 索隱:“ 姑蘇 ,臺名,在 吳縣 西三十里。”《後漢書·濟南安王康傳》:“ 吳 興 姑蘇 而滅。” 李賢 註:“ 姑蘇臺 一名 姑胥臺 。”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謀吳》:“姑擊之於 檇李 ,復敗於 姑蘇 。”參見“ 姑蘇臺 ”。
(3). 蘇州 吳縣 的別稱。因其地有 姑蘇山 而得名。《荀子·宥坐》:“女以諫者為必用邪? 吳子胥 不磔 姑蘇 東門外乎!” 漢 王符 《潛夫論·邊議》:“ 孟明 補闕於 河西 , 范蠡 收責於 姑胥 。” 唐 張繼 《楓橋夜泊》詩:“ 姑蘇 城外 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明 馮夢龍 《山歌·月上》:“ 姑蘇 李秀才 ,貧而滑稽。” 清 李漁 《慎鸞交·譎諷》:“來此已是 姑蘇 ,料想地方官員,一定要來參謁。”
國恩
指封建時代王朝或君主所賜予的恩惠。《後漢書·來歷傳》:“ 耿寶 託元舅之親,榮寵過厚,不念報國恩,而傾側姦臣。” 晉 李密 《陳情事表》:“尋蒙國恩,除臣洗馬。”《舊唐書·李德裕傳》:“孜孜夙夜,上報國恩。” 清 魯一同 《關忠節公家傳》:“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
自理
自我照管調理;自行解決
經費自理
生活自理
一者
(1).同時稱舉幾個人或幾件事物,分別逐一敘述時用之。《公羊傳·文公十一年》:“兄弟三人,一者之 齊 ,一者之 魯 ,一者之 晉 。”《百喻經·灌甘蔗喻》:“昔有二人共種甘蔗而作誓言……一者念言:‘甘蔗極甜,若壓取汁,還灌甘蔗樹,甘美必甚。’”
(2).常與“二者”、“三者”等連用,列舉事物的原因、目的或條件。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楔子:“母親!你孩兒此來,一者拜候岳母,二者上朝進取去。”《水滸傳》第六一回:“我一者,去那裡燒炷香,消災滅罪;二者,躲過這場災晦;三者,做些買賣,觀看外方景致。” 魯迅 《二心集·黑暗中國的文藝界的現狀》:“所可惜的,是左翼作家之中,還沒有農工出身的作家。一者,因為農工歷來只被壓迫,榨取,沒有略受教育的機會;二者,因為 中國 的象形--現在是早已變得連形也不象了--的方塊字,使農工雖是讀書十年,也還不能任意寫出自己的意見。”
先行
(1) 先實行;先進行;走在前面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2) 先前;先時
先行通知
徘徊
(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猶豫不決
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危險常顧
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今生
這輩子;現在的一生
今生快樂,來世更幸福
時貴
當時的顯貴。 唐 司空圖 《華下》詩:“久無書去乾時貴,時有僧來自故鄉。” 明 葉盛 《水東日記·弋謙》:“ 謙 亦累有建白,語侵時貴,亦不久卒。” 清 方文 《宋遺民詠·吳子善思齊》:“贊府雖小官,忼直忤時貴。”
此際
此時,這時候。 宋 秦觀 《滿庭芳》詞:“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清 李漁 《奈何天·密籌》:“生平絶少皺眉時,此際偏教愁絶。” 清 陳天華 《猛回頭》:“我們到了那個時節,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還有什麼好處呢!咱家想到此際,把做官的念頭丟了,只想把我們的同種救出苦海。”
焚骸
燒身。《後漢書·周舉傳》:“ 太原 一郡,舊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龍忌之禁。”
西門
(1) 位於城牆西方的門
(2) 複姓
掩襲
突然襲擊
恐楊秀清乘機掩襲,故不敢遠離。——《洪秀全演義》
藁葬
亦作“藳葬”。草草埋葬。《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寃乘輿之殘酷,軫人神之無狀,載下車以黜喪,揜桐棺之藁葬。”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巴陵本末》:“始欲治葬於 西山寺 ,其後遂藳葬於 西溪 焉。”《元史·世祖紀七》:“疾者醫之,飢者廩之,死者藁葬之,官給其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日將暮,取兒藁葬。”
巾幗
古代婦女的頭巾和髮飾。借指婦女
諸葛亮數挑戰,帝( 司馬懿)不出,因遺帝巾幗婦人之飾。——《晉書·宣帝紀》
巾幗英雄
由來
(1)
(2) 事情發生的原因
(3) 歷來;自始以來;從發生到目前
由來已久
丈夫
(1) 已婚女子的配偶
古者丈夫不耕。——《韓非子·五蠹》
(2) 男子
生丈夫,…生女子。——《國語·越語》
(3) 成年男子
丈夫氣
丈夫亦愛憐。——《戰國策·趙策》
戈殳
戈和殳。亦泛指兵器。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丹旗燿野,戈殳晧旰。” 唐 徐堅 《奉和聖制送張說巡邊》:“鼙鼓喧雷電,戈殳凜雪霜。”戈殳,一本作“ 戈劍 ”。
齊雲樓
古樓名。齊雲,言其高與雲齊。較為著名者有二:(1)舊在 江蘇 蘇州 子城上, 唐 曹恭王 所建。 唐 白居易 《齊雲樓晚望》詩:“ 齊雲樓 北面,半日憑欄乾。” 宋 朱長文 《吳郡圖經續記》:“ 白樂天 於西樓命宴, 齊雲樓 晚望,皆有篇什。所謂池閣者,蓋今之後樓也;西樓者,蓋今之 觀風樓 也; 齊雲樓 者,蓋今之 飛雲閣 也。”(2)舊在 陝西省 華縣 城內。《舊唐書·昭宗紀》:“﹝ 乾寧 四年﹞七月甲戌,帝與學士、親王登 齊雲樓 ,西望 長安 ,令樂工唱御製《菩薩蠻》詞。”《新五代史·雜傳二·韓建》:“ 昭宗 登 齊雲樓 ,西北顧望京師,作《菩薩蠻》辭三章以思歸。”
通天
(1) 形容極大或極高
罪惡通天
(2) 比喻能同最高層人物取得聯繫
通天派
玉殞
喻美人死亡。 清 洪昇 《長生殿·重圓》:“梨花玉殞,斷魂隨杜鵑。”
不殊
(1).沒有區別;一樣。 漢 揚雄 《解嘲》:“世異事變,人道不殊。” 唐 杜甫 《小至》詩:“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一》:“人情物理,大抵不殊。”
(2).謂身首尚未分離。指 * 未死。《漢書·淮南王傳》:“太子自刑,不殊。” 顏師古 註:“殊,絶也,雖自刑殺,而身首不絶也。”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楊貞婦》:“ 靜安 守節不嫁,權貴爭求之,至截髮自剄,不殊。”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 劉藻 ﹞因於三月癸酉中夜,挑燈默坐,驅侍者出,自剄不殊,宛轉於牀榻間,七日乃死。”
(3).未絕。《新唐書·吳兢傳》:“皇運不殊如帶。”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指人的一生;一輩子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摩挲
用手撫摩
與一老公共摩挲銅人。——《後漢書·薊子訓傳》
一再
一次又一次地
惘然
失意的樣子;心情迷茫的樣子
吁嗟
(1).嘆詞。表示憂傷或有所感。《楚辭·卜居》:“吁嗟嘿嘿兮,誰知吾之廉貞。”《文選·謝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詩>》:“平生仰令圖,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韓詩章句》:“吁嗟,嘆辭也。” 陳毅 《感事書懷》詩:“吁嗟我與汝,滄海之一粟。”
(2).嘆詞。表示讚美。 明 黃溥 《閒中今古錄》:“至今兒孫主沙漠,吁嗟 趙 氏何其隆!” 清 黃遵憲 《紀事》詩:“吁嗟 華盛頓 ,及今百年矣。”
(3).哀嘆;嘆息。《孔子家語·執轡》:“民惡其殘虐,莫不吁嗟。”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一人吁嗟,王道為虧。” 唐 寒山 《詩》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樂交煎勿底涯。”《剪燈新話·秋香亭記》:“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辭。”《紅樓夢》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長嘆一聲,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韻。”
觚稜
亦作“ 觚稜 ”。1.宮闕上轉角處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亦借指宮闕。《文選·班固<西都賦>》:“設璧門之鳳闕,上觚稜而棲金爵。” 呂向 註:“觚稜,闕角也。”《後漢書·班固傳上》作“柧棱”。 宋 王觀國 《學林·觚角》:“所謂觚稜者,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故謂之觚稜。”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天地三·天目山》:“ 西周 浸冷觚稜月,未必遷 岐 説果非。”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三百:“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達京華。” 郁達夫 《偶成》詩:“不羨神仙況一官,觚稜那復夢 長安 。”參見“ 柧棱 ”。
(2).借指京城。 宋 秦觀 《赴杭倅至汴上作》詩:“俯仰觚稜十載間,扁舟江海得身閒。” 康有為 《出都留別諸公》詩:“無端又作觚稜夢,醒視扁舟落五湖。”
(3).借指故國。 梁啓超 《游箱 * 溫泉作》詩:“忽起觚稜思,鄉心到 玉關 。”
(4).稜角。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時河冰方結,觚稜如鋒刃。”
(5).比喻言行方正剛烈。 清 方文 《喜左又錞見訪即送其歸里》詩之一:“時危明且晦,未可太觚稜。”
見“ 觚稜 ”。
後先
腳前腳後距離很近
舟與哨相後先。——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永永
謂長遠;長久。《大戴禮記·公符》:“陛下永永,與天無極。” 唐 李翱 《於湖州別女足娘墓文》:“鬼神有知,汝骨安全,永永終古,無有後艱。”《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你家萬代香菸是永永不斷了。”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山大學開學致語》:“這精神則如日光,永永放射,無遠弗到。”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暖臥摩綿褥,寒傾藥酒螺
- 奄忽薤露晞,杳冥泉夜長劉商《哭韓淮端公兼上崔中丞》
- 感而後應,迫而後起張伯端《無心頌》
- 龍降虎伏,真土自中黃張繼先《滿庭芳》
- 於中姚魏更傾城,掃退目前頳紫色衛宗武《鶯花吟為良友作》
- 天地不教陽德盡,韋編曾叩伏羲來馬廷鸞《冬至》
- 挈過太湖風,抱宿支硎雪皮日休《二游詩徐詩》
- 看花外小車,出長生洞,橘中二老,鬥智瓊黃
- 搔首長吟處,此意有誰知李處全《水調歌頭》
- 賸取必知叢蝶恨,款行聊許路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