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蔓

作者:吳應雷 朝代:明代

蘿蔓原文

蘿蔓緣桑樹,樹高蔓亦長。

傾柯滴涼雨,罥葉晞夕陽。

柔勁豈偏妒,枯菀相與常。

所嗟物候改,促節入清商。

百卉落顏色,微質何足臧。

桑脫尚有枝,蘿謝根亦傷。

倏忽棄捐早,結軫摧中腸。

願言駐陽和,永永媚年光。

天意故叵測,撫事授斯章。

詩詞問答

問:蘿蔓的作者是誰?答:吳應雷
問:蘿蔓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吳應雷的名句有哪些?答:吳應雷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陽韻 出處:甬上耆舊詩卷二十九

參考注釋

蘿蔓

松蘿的藤蔓。喻攀附。 南朝 宋 謝靈運 《嶺表賦》:“蘿蔓絶攀,苔衣流滑。” 唐 韓愈 《楸樹》詩之二:“幸自枝條能樹立,可煩蘿蔓作交加。” 明 徐復祚 《投梭記·折齒》:“但蜂媒有意桃花,我就訂鶯期引扳蘿蔓。”

傾柯

謂使枝條傾斜下垂。 晉 葛洪 《抱朴子·嘉遁》:“使夫承蘭風以傾柯,擢清波以遣穢者,若沉景之應朗鑒,方圓之赴規矩。”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鄴中詠·平原侯植》:“傾柯引弱枝,攀條摘蕙草。”

夕陽

傍晚的太陽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登樂遊原》

枯菀

謂生死。菀,榮,指生。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韻蘭》:“ 韻蘭 者,京師春臺部中名旦也……孝廉某君,極眷戀之。形相色授,頗見妒於同儕,而捉月盟言,誓同枯菀。”

相與

副詞。表示同時同地做某件事。可譯為“共同”

舍人相與諫。——《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卒相與歡。

平原君竟與 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因相與言。——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物候

生物的生命活動和非生物的變化對節候的反應,如植物開花、結果;動物蟄眠、遷徙以及始霜、解凍等

促節

(1).急促的節奏;短促的音節。 晉 陸機 《擬東城一何高》詩:“長歌赴促節,哀響逐高徽。”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哀弔》:“結言摹《詩》,促節四言,鮮有緩句,故能義直而文婉,體舊而趣新。”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一:“﹝七言歌行﹞一入促節,則淒風急雨,窈冥變幻。” 清 黃景仁 《宣城雜詩》:“感此行路歌,促節不能緩。”

(2).加快速度。《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然後侵淫促節,儵夐遠去。” 郭璞 註:“言疾驅也。” 漢 應瑒 《慜驥賦》:“瞻前軌而促節兮,顧後乘而踟躕。” 晉 陸機 《瓜賦》:“感嘉時而促節,蒙惠露而增鮮。”此言瓜提早成熟。

清商

(1).商聲,古代五音之一。古謂其調淒清悲涼,故稱。《韓非子·十過》:“公曰:‘清商固最悲乎?’ 師曠 曰:‘不如清徵。’”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夫五聲八音,清商流徵,損聰者也。” 唐 杜甫 《秋笛》詩:“清商欲盡奏,奏苦血霑衣。”

(2).謂秋風。 晉 潘岳 《悼亡詩》:“清商應秋至,溽暑隨節闌。” 元 范梈 《奉同元學士賦贈鄧提舉之官江浙》詩:“況值杪秋令,清商動涼幕。” 龔爾位 《己酉九日麓山待鈍庵不至書寄用淵明九日閒居韻》:“清商發林際,颯颯動秋聲。”

百卉

百草。後亦指百花。《詩·小雅·四月》:“秋日淒淒,百卉具腓。” 漢 張衡 《西京賦》:“冰霜慘烈,百卉具零。” 唐 羅隱 《春居》詩:“春風百卉搖,舊國路迢迢。” 宋 張元乾 《青玉案·生朝》詞:“花王獨占春風遠。看百卉、芳菲遍。” 清 張潮 《花鳥春秋》:“春王正月,梅放其英於乾,與百卉爭先,遂奪其魁。”

顏色

(1) 色彩。光的各種現象(例如紅色、棕色、桃紅色、灰色、綠色、藍色和白色等),或使人們得以區分在大小、形狀或結構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體的視覺或知覺現象

(2) 指顯示給人看的利害的臉色

顏色不少變。——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3) 指顏料或染料

(4) 為顏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澤

他的衣服上滿都是那種顏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唐· 白居易《長恨歌》

微質

謙稱自己的身軀。 唐 南卓 《羯鼓錄》:“今日出艱危脫猜迫,外則不辱命於朝廷,內則免中禍於微質,皆諸賢之力也。”

何足

猶言哪裡值得。《史記·秦本紀》:“﹝ 百里傒 ﹞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六:“ 穎 心愴然,即寤,語諸左右,曰:‘夢為虛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贄 《復夏道甫》:“再勤學數年便當大捷矣,區區一秀才,何足以為輕重。”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非有復譯不可》:“但因言語跟著時代的變化,將來還可以有新的復譯本的,七八次何足為奇,何況 中國 其實也並沒有譯過七八次的作品。”

倏忽

(1) 很快地

倏忽往來,莫知其方。——《呂氏春秋·決勝》

倏忽已三年

(2) 忽然

倏忽之間

棄捐

(1).拋棄;廢置。《戰國策·秦策五》:“子曰:‘少棄捐在外,嘗無師傅所教學,不習於誦。’”《淮南子·覽冥訓》:“棄捐 五帝 之恩刑,推厥 三王 之法籍。” 唐 胡適 《行路難》詩之一:“黃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棄捐。”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所謂聖明之主者,亦非遠於人情者也,果能敝屣其黃屋,而棄捐所有以利漢人邪?”

(2).特指士人不遇於時或婦女被丈夫遺棄。 漢 劉向 《<戰國策>序》:“當此之時……重約結誓,以守其國,故 孟子 、 孫卿 儒術之士,棄捐於世;而游説權謀之徒,見貴於俗。” 唐 張籍 《離婦》詩:“十載來夫家,閨門無瑕疵……念君終棄捐,誰能強在茲。” 唐 吳筠 《覽古》詩之七:“ 魯侯 祈政術, 尼父 從棄捐。 漢 主思英才, 賈生 被排遷。” 宋 陳師道 《賀許州梁資政書》:“某向以不虞之名,誤被非常之舉,間緣罪戾,自取棄捐。” 明 何景明 《東門賦》:“念我與君,少小結髮,何言中路,棄捐決別。”《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妾櫝中有玉,恨郎眼內無珠,命之不辰,風塵困瘁,再得脫離,又遭棄捐。” 清 吳偉業 《贈陸生》詩:“京華浪跡非長計,賣藥求名總遊戲。習俗誰容我棄捐,才名苦受人招致。”

(3).人死的婉詞。《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 唐 李翱 《右僕射楊公墓誌》:“公生六年,太保棄捐;未及成童, 虢國 又終。” 明 宋濂 《故封承事郎給事中王府君墓版文》:“予生髮未燥,先公棄捐,一念及茲,肝膽為之拆裂。” 清 趙翼 《哭劉瀛坡總戎》詩:“如此相知忍棄捐,身騎箕尾竟登仙。”

結軫

(1).《楚辭·九章·懷沙》:“鬱結紆軫兮,離慜而長鞠。” 朱熹 集註:“軫,痛也。”因以“結軫”謂心中鬱結而沉痛。《文選·宋玉<九辯>》:“重無怨而生離兮,中結軫而增傷。” 劉良 註:“心中結怨軫憂而增悲傷。” 清 錢謙益 《再次敬仲韻》之三:“四壁霜華促曙光,中腸結軫重增傷。”

(2).停車。軫,車箱底部的橫木,亦作車的代稱。 南朝 齊 謝朓 《和徐都曹出新渟渚》:“結軫青郊路,迴瞰蒼江流。”

中腸

猶內心。 三國 魏 曹植 《送應氏》詩:“愛至望苦深,豈不愧中腸。” 唐 元稹 《春月》詩:“四鄰非舊識,無以話中腸。” 宋 秦觀 《幽眠》詩:“忽忽竟何就,念之動中腸。”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顧念天性恩,沉痛迫中腸。”

願言

思念殷切貌。《詩·衛風·伯兮》:“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鄭玄 箋:“願,念也。我念思伯,心不能已。” 晉 謝混 《游西池詩》:“逍遙越城肆,願言屢經過。” 宋 華岳 《早春即事》詩:“願言相約花前醉,莫放春容過海棠。” 清 顧炎武 《江上》詩:“願言隨飛龍,一上 單于臺 。”

陽和

(1).春天的暖氣。《史記·秦始皇本紀》:“維二十九年,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鶴仙》詞:“想陽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嬌桃冶。” 明 劉基 《梅花》詩之三:“不是孤芳貞不撓,陽和爭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雖陽和布氣,鷹化為鳩,至於識者,猶憎其眼。”《舊唐書·于志寧傳》:“今時屬陽和,萬物生育,而特行刑罰,此謂傷春。” 元 薩都剌 《雪中妃子》詩:“疑是陽和三月暮,楊花飛處牡丹開。”

(3).溫暖;和暖。 唐 陳子昂 《諫刑書》:“獄吏急法,則慘而陰雨;陛下赦罪,則舒而陽和。” 郁達夫 《春風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陽和的春日曬著的這日中,我還不能自覺,依舊穿了這件夜遊的敝袍,在大街上闊步。”

(4).喻指和悅的臉色。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孫文定公》:“公內峻外和,相對者如登 泰 華 ,坐春風,非不陽和熙熙,貯在顏間,而業已置人於青雲上。”

(5).陽氣。 晉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氣則彫瘁於凝霜,值陽和則鬱藹而條秀。” 唐 方乾 《除夜》詩:“煦育誠非遠,陽和又欲昇。” 清 姚瑩 《噶瑪蘭台異記》:“澤源與山脈僨興,陰晦與陽和交戰,二氣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氣氛。 唐 李白 《古風》之十四:“陽和變殺氣,發卒騷中土。” 唐 楊巨源 《上裴中丞》詩:“政引風霜成物色,語回天地到陽和。” 清 曹寅 《暢春苑張燈賜宴歸舍》詩:“光浮太乙照千門,徧召陽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孫柚 《琴心記·廷尉伸冤》:“ 長卿 本意九死為期,不意陽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還令 文園 。”

永永

謂長遠;長久。《大戴禮記·公符》:“陛下永永,與天無極。” 唐 李翱 《於湖州別女足娘墓文》:“鬼神有知,汝骨安全,永永終古,無有後艱。”《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你家萬代香菸是永永不斷了。”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山大學開學致語》:“這精神則如日光,永永放射,無遠弗到。”

年光

1.年華;歲月。 2.春光。 3.年成,年景。

意故

緣故。《三國志·吳志·孫堅傳》:“道路不治,軍資不具,請收主簿,推問意故。”《北史·綦連猛傳》:“ 祖珽 奏言 猛 與 彥深 前推 琅邪王 ,事有意故。”《警世通言·王嬌鸞百年長恨》:“合家大哭,竟不知什麼意故。”

叵測

不可預料;不可推測(含貶義)

吾門人多矣,尹子叵測也。——《新唐書·尹愔傳》

居心叵測

心懷叵測

撫事

(1).追思往事;感念時事。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修張良廟教》:“靈廟荒頓,遺像陳昧。撫事懷人,永嘆寔深。” 唐 杜甫 《羌村》詩之二:“蕭蕭北風勁,撫事煎百慮。” 宋 陸游 《夜過魯墟》詩:“百年幾興廢,撫事一淒愴。” 明 高啟 《草書歌贈張宣》:“覽時撫事每有感,胸次矹硉何由平?”

(2).猶臨事,遇事。 宋 王安石 《寄吳沖卿》詩:“物變極萬殊,心通才一曲。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

(3).招撫之事。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倘若撫事可成……國家即可無東顧憂。”

詩詞推薦

蘿蔓原文_蘿蔓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