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憶故友原文
自從學舍厄戈矛,疇昔文盟一霎休。
不見新詩來飯顆,似聞哀誄滿瓜丘。
未寒夢繞梅邊驛,才暮心懸雪裡舟。
願入東都名節黨,如今尚有幾人不。
詩詞問答
問:山中憶故友的作者是誰?答:張智甫
問:山中憶故友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山中憶故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參考注釋
自從
介詞,表示過去的某段時間的起點
自從去年秋天到現在
學舍
(1).學校的房舍。《後漢書·儒林傳序》:“學舍頽敝,鞠為園蔬,牧童蕘豎,至於薪刈其下。”《新唐書·劉禹錫傳》:“ 貞觀 時,學舍千二百區,生徒三千餘。” 清 惲敬 《重建東湖書院記》:“ 黎君 歸帑於官為銀若干,諸鄉先生任講堂學舍築削之貲為銀若干。”
(2).猶學校。《太平廣記》卷四八六引 唐 薛調 《無雙傳》:“ 仙客 既覲,置於學舍,弟子為伍。” 宋 張淏 《雲谷雜記·夢閱榜》:“ 櫄 在學舍,素負雋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六丁》:“獨學舍稟給皆久廢。”
戈矛
(1).戈和矛。亦泛指兵器。《詩·秦風·無衣》:“王於興師,脩我戈矛,與子同仇。” 漢 張衡 《東京賦》:“戈矛若林,牙旗繽紛。”《後漢書·孔融傳》:“ 建安 元年,為 袁譚 所攻,自春至夏,戰士所餘裁數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內接。 融 隱几讀書,談笑自若。” 清 顧炎武 《廣昌道中》詩之一:“出車日轔轔,戈矛接江裔。”
(2).武士;軍隊。 唐 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贈翰林三學士》詩:“此府雄且大,騰凌盡戈矛。” 元 尚仲賢 《氣英布》第三折:“喒囑付您箇 張子房 莫愁。看 英布 統戈矛,今番不是強誇口。”
(3).戰爭;衝突。 唐 王昌齡 《箜篌引》:“便令海內休戈矛,何用 班超 定遠侯 。”《 * 詞話》第一回:“雨意雲情不遂謀,心中誰信起戈矛。” 清 孫枝蔚 《譏老翁》詩:“豈無貧親戚,視之若贅瘤。還聞骨肉間,往往生戈矛。”
疇昔
往昔;日前;以前
於疇昔之夜,夢坐奠於兩楹之間。——《禮記·檀弓》
疇昔之事
文盟
猶文壇。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其後 趙公 以文章翰墨著名,位三品,主文盟。”
一霎
謂時間極短。頃刻之間;一下子。 唐 孟郊 《春後雨》詩:“昨夜一霎雨,天意蘇羣物。” 宋 姜夔 《慶宮春》詞:“如今安在,唯有闌乾,伴人一霎。” 清 洪昇 《長生殿·定情》:“受寵承恩,一霎里身判人間天上。”《官場現形記》第四回:“一霎回到公館,他老人家的氣色便不像前頭的呆滯了。”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一霎間,她眼前站著的滿臉皺紋的老太婆,忽然變成一個美麗憔悴的少婦。”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新詩
(1).新的詩作。 晉 張華 《答何劭詩》之一:“良朋貽新詩,示我以游娛。” 唐 杜甫 《解悶》詩之七:“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 清 黃遵憲 《奉命為美國三富蘭西士果總領事留別日本諸君子》詩:“海外偏留文字緣,新詩脫口每爭傳。”
(2).指“五四”以來的白話詩。 毛 * 《關於詩的一封信》:“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體。”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寫新詩,我填舊詞,也是個詩人高唱的時代。”
飯顆
(1).指飯粒。 宋 黃庭堅 《演雅》詩:“提壺猶能勸沽酒,黃口只知貪飯顆。伯勞饒舌世不問,鸚鵡纔言便關鏁。”
(2).見“ 飯顆山 ”。
哀誄
哀悼死者的文章。《晉書·潘岳傳》:“ 岳 美姿儀,辭藻絶麗,尤善為哀誄之文。”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文章》:“祭祀哀誄,生於《禮》者也。” 洪深 《戲的念詞與詩的朗誦》五:“散文中一到情感增高時--如作哀誄或讚頌或譴責的言辭,莊嚴的演說,熱烈的爭論等--散文中亦立刻見出節奏起伏。”參閱 晉 摯虞 《文章流別論》、 明 吳訥 《文章辨體·哀誄》。
瓜丘
猶瓜田。種瓜的田疇。 清 吳偉業 《投贈督府馬公》詩之二:“慚愧薦賢 蕭相國 , 邵平 只合守瓜丘。”
寒夢
寒夜的夢。 唐 周賀 《贈朱慶餘校書》詩:“風泉盡結冰,寒夢徹西陵。” 唐 杜牧 《夜雨》詩:“點滴侵寒夢,蕭騷著淡愁。”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二:“寒夢驚醒,黯黯的燭影,寂寂的風聲,車已停住,聽著窗外輕輕的一陣一陣雪花簌簌的飛轉。”
邊驛
(1).邊地的驛道。 宋 王珪 《賜大遼皇帝弔慰大使茶藥詔》:“顧馳邊驛之長,言涉暑威之熾,特頒靈劑,用輔沖襟。”
(2).邊地的驛館。 明 陳子龍 《塞下曲》:“邊驛戎王邸, 天山 漢 將銘。”
東都
(1).歷代王朝在原京師以東的都城。(1) 商 代指 商丘 ,在 殷 ( 殷墟 )之東。故址在今 河南省 商丘縣 。《左傳·定公四年》:“封畛土畧……取於 相土 之 東都 ,以會王之東蒐。” 楊伯峻 註:“ 相土 , 殷商 之祖。《太平御覽》八十二引《竹書紀年》云:‘ 後相 即位,居 商丘 。’則, 相土 之 東都 為今 河南 商丘縣 。”一說指 帝丘 (今 河南省 濮陽縣 )。參閱《通鑑地理通釋》卷四。(2) 西周 指 洛邑 ,故址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西。在 鎬京 之東。《左傳·昭公三十二年》:“昔 成王 合諸侯城 成周 ,以為 東都 ,崇 文 德焉。”(3) 東漢 都 洛陽 ,在 西漢 京都 長安 之東。 漢 班固 有《東都賦》。(4) 隋唐 時指 洛陽 。時京都在 長安 。《隋書·煬帝紀上》:“﹝ 大業 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 東都 還京師。”《新唐書·高宗紀》:“﹝ 顯慶 二年十二月﹞丁卯,以 洛陽宮 為 東都 。”(5) 南唐 指 廣陵 ,在 建康 之東。故址在今 江蘇省 揚州市 。 宋 陸游 《南唐書·烈祖紀》:“﹝ 昇 元 元年﹞以 建康 為 西都 , 廣陵 為 東都 。”(6) 元 代指 大梁 。故址在今 河南省 開封市 。 清 侯方域 《定鼎說》:“勝國有三都焉:冬春居 大都 、 東都 …… 東都 者, 大梁 也。”
(2).代指 東漢 。 唐 韓愈 《薦士》詩:“五言出 漢 時, 蘇 李 首更號。 東都 漸瀰漫,派別百川導。” 明 宋濂 《張侍講<翠屏集>序》:“文之難言久矣。 周 秦 以前,固無庸議。下此唯 漢 為近古,至於 東都 則漸趨於綺靡。”
(3). 長安 東都門 的省稱。 漢 疏廣 與侄 受 同時退隱,滿朝百官祖餞於 東都門 外,後以“東都”謂致仕或餞別之地。《南齊書·徐孝嗣傳》:“ 世祖 問 儉 曰:‘誰可繼卿者?’ 儉 曰:‘臣 東都 之日,其在 徐孝嗣 乎!’”《文選·江淹<別賦>》:“帳飲 東都 ,送客 金谷 。” 李善 注引 蘇林 曰:“ 長安 東都門 也。”參見“ 東都門 ”。
名節
名譽與節操。
出處:
《漢書·龔勝傳》:“二人相友,並著名節。”
晉 李密 《陳情事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晉書·呂光載記》:“欲全卿名節 ,不使貽笑將來。”
宋 王禹偁 《上史館呂相公書》:“今館中之士先進者……皆砥礪名節,老於文學。”
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董先生(董其昌)曰:‘ 公(袁可立)護名節,勝於功名。善刀而藏,見機勇退’”
明 于謙《無題》: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 。
許傑 《鄰居》一:“人家的名節呢,你不能輕易毀壞。”
如今
在這些日子裡;現在,當今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記·項羽本紀》
如今咱們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