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謁陵戊戌六騶過,頹墮城垣見者多。
此日閭閻都屬我,當年征伐迥殊他。
因教發帑經營始,普予重修次第科。
蹕路此番因便閱,督工善否勘如何。
詩詞問答
問:《盛京所屬城垣修葺已成詩以志事疊戊戌詩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歌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一百
2. 各處城垣明季用以守禦當年攻取之際掘毀者有之承平日久風雨所摧壞者亦有之閭閻依城郭而居非安民之道也因發帑命工部侍郎德成同盛京將軍等督修
參考注釋
謁陵
到陵墓前拜謁;瞻仰陵墓
頹墮
謂精神頹廢衰憊。 唐 韓愈 《送高閒上人序》:“泊與淡相遭,頽墮委靡,潰敗不可收拾,則其於書得無象之然乎?”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三》:“為政而至於不為民信,則號令日輕,紀綱日弛,賞不足勸,而罰不可懲,委靡頽墮,無事不能立矣。” 清 黃宗羲 《萬貞一詩序》:“彼以為溫柔敦厚之詩教,必委蛇頽墮。”
頹敗崩潰。 清 王晫 《今世說·德行》:“徧詢 謝茂秦 葬處,得之南門外二十里,見小冢頽墮荒草中,為賦詩弔之。”參見“ 頽隳 ”。
城垣
城池的牆垣
閭閻
(1).里巷內外的門。後多借指里巷。《史記·平準書》:“守閭閻者食粱肉,為吏者長子孫,居官者以為姓號。” 唐 白居易 《湖亭望水》詩:“岸沒閭閻少,灘平船舫多。” 清 薛福成 《應詔陳言疏》:“以臣所見,閭閻十室九空,而百物昂貴,小民奔走拮据,艱於生計。”
(2).泛指民間。《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論》:“ 甘茂 起 下蔡 閭閻,顯名諸侯,重彊 齊 楚 。”《梁書·處士傳·何胤》:“頃者學業淪廢,儒術將盡,閭閻搢紳,尠聞好事。”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五:“皆言衣食於官久,不願為農,又皆習弓刀,一旦散之閭閻,必皆為盜賊。” 章炳麟 《駁建立孔教議》:“未嘗普施閭閻,貤及謡俗。”
(3).借指平民。《史記·李斯列傳論》:“ 李斯 以閭閻歷諸侯,入事 秦 。” 唐 劉禹錫 《同州謝上表》:“閭閻凋瘵,遠近共知。” 孫中山 《軍政府宣言》:“以衛國保種自任,戰士不愛其命,閭閻不惜其力,則革命可成。”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征伐
討伐;出兵攻打
湯武征伐。——《韓非子·五蠹》
迥殊
迥別
經營
(1) 籌劃經管;組織計畫
這屆運動會真是煞費經營
韓魏之經營。—— 唐· 杜牧《阿房宮賦》
畢世而經營。——清· 黃宗羲《原君》
經營商業
(2) 規劃治理
經營天下
(3) 往來
經營原野
重修
(1)
(2) 再度修整或修建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重修廟宇,再造金身
(3) 再次增刪修改
重修《本草》
次第
依一定順序,一個挨一個地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之一)》
次第花開
蹕路
(1).謂古代帝王出行時,禁行人以清道。 三國 魏 曹植 《孟冬篇》:“ 蚩尤 蹕路,風弭雨停。”《晉書·石季龍載記上》:“深願陛下清宮蹕路,思二神為元鑒,不可忽天下之重,輕行斤斧之間。”《痛史》第二四回:“忽然一天傳説 元 主回京,蹕路清塵,所有一切閒雜人等,俱要趕絶。”
(2).指帝王車駕行經之路。 唐 宋之問 《松山頌應制》:“塵銷清蹕路,雲溼從臣衣。” 清 龔自珍 《題虎跑寺》詩:“南山蹕路丙申開,庚子詩碑鎖緑苔。” 蔡東藩 《清史通俗演義》第七十回:“北狩經年蹕路長, 鼎湖 弓劍望 灤陽 。”
此番
這次。 清 李漁 《奈何天·崖略》:“此番破盡傳奇格,丑旦聯姻真叵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知縣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禮,留著吃了酒飯,叫他拜做老師。”《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六回:“他此番回到家鄉,先不到家,在外面捱到天黑,方才掩了回去。”
因便
順便。 宋 張齊賢 《洛陽搢紳舊聞記·陶副車求薦見忌》:“今夜領二三十人入驛,斫取蕃使頭,因便入衙殺了蕃王所差使長。” 宋 蘇軾 《乞令高麗僧從泉州歸國狀》:“差人船送到 明州 ,附因便船舶歸國。”
督工
監工
善否
(1).善惡;好壞。《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政之善否。” 三國 魏 應璩 《與廣川長岑文瑜書》:“ 周 征 殷 而年豐, 衛 伐 邢 而致雨。善否之應,甚於影響。”
(2).猶褒貶。《國語·晉語一》:“今子內固而外寵,且善否莫不信,若外殫善而內辱之,無不遷矣。” 韋昭 註:“所善惡無不見信。”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唐觀察使》:“毀譽善否,隨其意好。”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