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給事知越州原文
鸞台給事領東藩,畫鼓朱旗下浚川。
夕拜暫辭青瑣闥,晝行爭看錦衣船。
高才治郡廷中服,秀句驚人海內傳。
越國湖山應動色,煙嵐迎馬待新篇。
詩詞問答
問:送程給事知越州的作者是誰?答:趙君錫
問:送程給事知越州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送程給事知越州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2. 《續會稽掇英集》卷五
參考注釋
鸞台
(1).宮殿高台的美稱。《文選·曹植<應詔>詩》:“朝發鸞臺,夕宿蘭渚。” 李善 註:“鸞臺、蘭渚,以美言之。” 唐 王勃 《九成宮頌》:“翊鸞臺之廣宴,扈鴛砌之仙遊。”
(2). 唐 時門下省的別名。後借指朝廷高級政務機構。《新唐書·百官志二》:“ 垂拱 元年改門下省曰鸞臺。” 宋 梅堯臣 《永叔寄澄心堂紙二幅》詩:“幅狹不堪作詔命,聊備麤使供鸞臺。” 清 朱彝尊 《送曹郡丞貞吉之官徽州》詩:“鳳沼趍晨久,鸞臺典籍榮。”
(3).妝檯。《敦煌曲子詞·天仙子》:“燕語鶯啼驚覺夢,羞見鸞臺雙舞鳳。” 宋 張先 《木蘭花·席上贈同邵二生》詞:“弄妝俱學閒心性,固向鸞臺同照影。” 明 高明 《琵琶記·再報佳期》:“鸞臺罷妝,鵲橋初駕,佳期近也,請仙郎到河。”
給事
(1).處事;辦理事務。《國語·周語中》:“恭所以給事也,儉所以足用也……以恭給事則寬於死,以儉足用則遠於憂。” 宋 曾鞏 《都知制》:“門闈房闥之間,朝夕給事,非謹信忠篤,烏可處斯任哉!”
(2).供職。《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其父 鄭季 ,為吏,給事 平陽侯 家。”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上:“而 朝恩 幼子曰 令徽 ,年十四五,始給事於內殿。上以 朝恩 故,遂特賜緑焉。”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 天聰 已前,鈞衡帷幄,悉任懿親,異姓儒臣,但令給事文館。”
(3).引申為侍奉。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四》:“ 東坡 讀《阿房宮賦》,至夜分猶不寐……有二老兵,皆 陝 人,給事左右,坐久,甚苦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白於玉》:“有四麗人,斂袵鳴璫,給事左右。”
(4).官名。給事中的省稱。 唐 韓愈 《答劉正夫書》:“ 愈 於足下,忝同道而先進者,又常從游於賢尊給事,既辱厚賜,又安得不進其所有以為答也。”《古今小說·沉小霞相會出師表》:“只有一個 馬給事 ,天性絶飲。”
領東
領取他人的資本經商。 孫犁 《白洋淀紀事·鞦韆》:“人們看著他有本事,就有的拿出股本,叫他領東,開了一坐缸瓦磁器店。”
畫鼓
亦作“ 畫皷 ”。有彩繪的鼓。 唐 白居易 《柘枝妓》詩:“平鋪一合錦筵開,連擊三聲畫鼓催。” 宋 陸游 《日出入行》:“高樓錦繡中天開,樂作畫鼓如春雷。”《水滸傳》第五八回:“鸞鈴響,戰馬賓士;畫鼓振,征夫踴躍。” 清 曹寅 《穀日西軒燕集》詩:“山香舞就寒蟾色,笑語喧於畫皷聲。”
朱旗
紅旗。多指戰旗。 漢 劉向 《九嘆·遠逝》:“杖玉華與朱旗兮,垂明月之玄珠。” 三國 魏 曹植 《東征賦》:“揮朱旗以東指兮,橫大 江 而莫御。” 唐 駱賓王 《從軍中行路難》詩:“絳節朱旗分日羽,丹心 * 酬明主。” 宋 陳師道 《和魏衍三日》:“虎頭魚尾不知數,朱旗一點來奔雲。” 清 洪昇 《伴城書所見》詩:“鐵衣帶殘雪,朱旗翻朔風。”
浚川
疏通河道。《書·舜典》:“封十有二山,濬川。” 孔 傳:“有流川,則深之使通利。” 清 齊翀 《磁州見水田》詩:“其政非有二,《禹貢》紀濬川。”
夕拜
見“ 夕郎 ”。
青瑣闥
(1).宮門。借指皇宮;朝廷。 南朝 梁 范雲 《古意贈王中書》詩:“攝官青瑣闥,遙望鳳凰池。” 唐 李頎 《送綦毋三謁房給事》詩:“徒言青瑣闥,不愛 承明廬 。” 明 無名氏 《鳴鳳記·三臣謫戍》:“望天涯魂消魄冷,空留著青瑣闥諫諍虛名。”亦省作“ 青闥 ”。 王闓運 《常公神道碑》:“爰初 楊華 , 承明 出入;秉正青闥,端言文笏。”參見“ 青瑣 ”。
(2).指富貴人家的門窗。 明 劉兌 《嬌紅記》:“一個 卓文君 聽琴在青瑣闥;一個 崔鶯鶯 待月在粉牆邊。”也借指華麗的房室。 明 夏完淳 《金明池》詞:“江上夢迴青瑣闥,珮聲卻是誰家鳳。”參見“ 青瑣 ”。
晝行
(1).古人以在本鄉或舊地做官為衣錦晝行。晝行,謂白日行游,炫耀於人。《三國志·魏志·張既傳》:“ 魏國 既建,為尚書,出為 雍州 刺史, 太祖 謂 既 曰:‘還君本州,可謂衣繡晝行矣!’” 唐 柳宗元 《謝賜時服表》:“裁縫而為衣服,固可晝行。” 宋 方岳 《秀錦樓賦》:“皇畀予以左竹兮,豈錦衣之晝行。”參見“ 晝錦 ”。
(2).白天行走或行路。《宋書·天文志一》:“日晝行地上百四十六度強,故日長;夜行地下二百一十九度少弱,故夜長。” 唐 張謂 《湖上對酒行》:“夜坐不厭湖上月,書行不厭湖上山。”《宋史·外國傳六·于闐》:“上詢以在路幾時,去此幾里。對曰:‘涉道一年,晝行暮息,不知里數。’”
錦衣
(1).精美華麗的衣服。舊指顯貴者的服裝。《詩·秦風·終南》:“君子至止,錦衣狐裘。” 毛 傳:“錦衣,采色也。” 孔穎達 疏:“錦者,雜採為文,故云采衣也。” 唐 李白 《越中覽古》詩:“ 越王 句踐 破 吳 歸,義士還家盡錦衣。”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駕行儀衛》:“象七頭,各以文錦被其身……錦衣人跨其頸。”
(2).指禁衛軍士卒。《前漢書平話》卷上:“黃羅旗蓋下,見三千個錦衣簇擁,二百員戰將遮護。”
(3).指錦衣衛。亦指錦衣衛的官員。 明 馮夢龍 《智囊補·察智·周新異政》:“公在 浙 多異政,時錦衣紀綱擅寵,使千戶往 浙 輯事,作威受賂, 新 捕治之。” 清 余懷 《板橋雜記·軼事》:“ 定生 大為錦衣 馮可宗 所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會獄》:“聽説要拿廵按 黃澍 、督撫 袁繼鹹 、大錦衣 張薇 。”
高才
(1) 才能高超
(2) 才能不同凡響的人
這工作我實在不能勝任,另請高才吧
中服
中式服裝的簡稱
秀句
優美的文句。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中:“奇章秀句,往往警遒。” 唐 杜甫 《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禦判官》詩:“題詩得秀句,札翰時相投。” 宋 梅堯臣 《寄題時上人碧雲堂》詩:“何此啟虛堂,定知迎秀句。” 清 龔自珍 《自春徂秋得十五首》之三:“名理孕異夢,秀句鐫春心。”
驚人
令人驚奇
他們的經濟情況以驚人的速度得到改善
海內
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為海所環抱,因而稱國境以內為海內
海內之地。——《孟子·梁惠王上》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內大亂。——《資治通鑑》
湖山
(1).湖水與山巒。 唐 元稹 《酬鄭從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詩:“湖山四面爭氣色,曠望不與人間同。” 唐 杜牧 《江樓晚望》詩:“湖山翠欲結蒙籠,汗漫誰游夕照中。” 宋 曾鞏 《歸老橋記》:“雖欲遺章綬之榮,從湖山之樂,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 趙孟頫 《錢塘懷古》詩:“湖山靡靡今猶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詩之一:“ 林逋 、 蘇軾 俱名世,指點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寫真》:“倚湖山夢繞,對垂楊風裊。”
動色
(1).謂臉上顯出受感動的表情。《後漢書·班彪傳》:“君臣動色,左右相趨。” 唐 杜甫 《戲為韋偃雙松圖歌》:“絶筆長風起纖末,滿堂動色嗟神妙。”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尹閣學》:“公夙知其弊,故上疏詳之, 純皇帝 為之動色。”
(2).謂景色變化。 唐 李邕 《春賦》:“千巖為之動色,萬壑為之流波。”
煙嵐
山里蒸騰起來的霧氣
小山村被籠罩在煙嵐里
新篇
(1).新的作品。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 張華 新篇,亦充庭萬。” 唐 白居易 《詩解》詩:“新篇日日成,不是愛聲名。” 宋 王安石 《王中甫學士輓辭》:“種橘園林無舊業,采苹洲渚有新篇。”
(2).喻指歷史上的新階段。 郭小川 《憶延安》詩:“‘七大’後,上前線,在 楊家嶺 禮堂中,譜寫了歷史新篇。”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