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言·其四十四

作者:張達 朝代:元代

雜言·其四十四原文

二五妙生成,馬圖泄玄造。

人文肇羲畫,則象存易道。

吾觀奇耦間,至理極沖浩。

萬化本一原,先天豈雲老。

發揮繼三聖,神明恣精討。

九師何區區,異論淆醜好。

詩詞問答

問:雜言·其四十四的作者是誰?答:張達
問:雜言·其四十四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皓韻 出處:元音遺響卷九

參考注釋

二五

(1).指別卦中的第二爻與第五爻。《京氏易傳·大過》:“以金土定吉凶,去本末,取二五,為過之功。”《易·乾》“利見大人” 三國 魏 王弼 註:“利見大人,唯二五焉。”按:《易·乾》“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故云“利見大人,唯二五焉。”

(2).指陰陽與五行。 宋 周敦頤 《太極圖說》:“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曹端 述解:“二,陰陽也。五,五行也。” 清 曾國藩 《居敬箴》:“天地定位,二五胚胎。”

(3).指 春秋 時 晉獻公 嬖人 梁五 與 東關五 。《國語·晉語一》:“ 驪姬 賂二 五 ,使言於公。” 韋昭 註:“二 五 , 獻公 嬖大夫 梁五 與 東關五 也。”參見“ 二五耦 ”。

(4).兩個五,即十。《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且王之所求者,鬭 晉 、 楚 也; 晉 、 楚 不鬭, 越 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5).方言。即二百五。猶言傻裡傻氣。 王安憶 《冷土》一:“她那么二五,害得 拽子哥 跟著挨人戳脊梁骨。”

生成

(1) 產生形成

石油的生成要經歷漫長的歲月

(2) 生來就如此

他生成討人喜歡

(3) 撫養

父母生成大恩

馬圖

(1).即河圖。《禮記·禮運》:“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 河 出馬圖。” 鄭玄 註:“馬圖,龍馬負圖而出也。”《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二·北齊元會大饗歌八》:“馬圖呈寶,龜籙告靈。” 唐 呂溫 《河出榮光賦》:“洞鑒龍宮之人,朗見馬圖之字。”參見“ 河圖 ”。

(2).畫馬之圖。 元 薩都剌 《題<瘦馬圖>》詩:“郎官並坐芙蓉幕,喜見馬圖天上落。” 元 張伯淳 《錢舜舉<青驄圖>》詩:“ 唐 韓 宋 李 都休論,且看 錢 家進馬圖。”

玄造

(1).猶造化。 南朝 宋 朱廣之 《咨顧道士夷夏論》:“雖非幽簡,自然玄造,何假難明之術,代茲易曉之路哉。” 唐 元結 《閔荒》詩:“令行山川改,功與玄造侔。”

(2).指大自然,天地。 唐 劉禹錫 《祭虢州楊庶子文》:“我今泛然,一委玄造。” 明 方孝孺 《鄰父攜酒相飲》詩:“世運有隆替,玄造豈不仁。”

(3).猶天意。 北周 庾信 《代人乞致仕表》:“明憲不敢以纖負,玄造竟微於滴助。” 唐 白居易 《逸老》詩:“是故臨老心,冥然合玄造。”

(4).皇恩,天德。 南朝 梁 王僧孺 《為南平王妃拜改封表》:“不悟玄造曲被,徽渥愈臻。” 唐 令狐楚 《為人謝問疾兼賜醫藥等狀》:“蒲柳之心猶壯,誓竭丹誠;狗馬之齒更長,敢忘玄造。” 前蜀 杜光庭 《張道衡常侍還願醮詞》:“仰天慈而積感,報玄造以無階。”

人文

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

則象

效法。 漢 班固 《<離騷>序》:“其文弘博麗雅,為辭賦宗,後世莫不斟酌其英華,則象其從容。” 漢 王粲 《荊州文學記官志》:“於先王之為世也,則象天地,軌儀憲極。” 宋 曾鞏 《謝賜<唐六典>表》:“財成 唐 典,本庶務於《尚書》,則象《周官》,綴舊聞於經禮。”

易道

(1).《周易》之道。《書序》:“約史記而修《春秋》,讚《易》道以黜《八索》。”

(2).謂互易其處境。《戰國策·趙策三》:“ 齊 , 秦 之深讎也,得王五城,並力而西擊 秦 , 齊 之聽王,不待辭之畢也。是王失於 齊 而取償於 秦 ,一舉結三國之親,而與 秦 易道也。”

(1).整飭道路。《國語·晉語四》:“輕關易道,通商寬農。” 韋昭 註:“輕關,輕其稅。易道,除盜賊。”

(2).平路。《淮南子·說林訓》:“易道良馬,使人慾馳。”

易於引導。道,通“ 導 ”。 漢 劉向 《說苑·修文》:“樂之動於內,使人易道而好良;樂之動於外,使人溫恭而文雅。”

奇耦

亦作“ 奇偶 ”。1.單數和雙數。《易·繫辭下》:“陽卦奇,陰卦耦。”《鶡冠子·能天》:“奇耦,數也,不可增減也。”《孔子家語·本命》:“一陽一陰,奇偶相配。”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下:“揲蓍之法,用老陽老陰多少之數求之,即偏而不均;若以奇耦之數求之,最為精妙。”

(2).比喻命運的坎坷與順利。 金 楊叔玉 《枕上》詩:“遭逢有奇耦,才用隨巧拙。”

(3).詩文中以駢儷為耦,錯綜為奇。 唐 劉知幾 《史通·敘事》:“其為文也,大抵編字不隻,捶句皆雙,修短取均,奇偶相配。” 明 楊基 《梁園飲酒歌》:“五齡琢句對虛實,聯青儷黃配奇耦。”

理極

理論的最高標準。 嚴復 《原強》:“其論一事,持一説,必根據理極,引其端於至真之原,究其極於不遁之効。”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屹然出中央而無校讎,則其益自尊大,寶自有而傲睨萬物,固人情所宜然,亦非甚背於理極者矣。”

萬化

(1).萬事萬物;大自然。《申鑒·政體》:“恕者仁之術也,正者義之要也,至哉,此謂道根,萬化存焉爾。”《漢書·京房傳》:“ 房 對曰:‘古帝王以功舉賢,則萬化成,瑞應著。’” 顏師古 註:“萬化,萬機之事,施教化者也。一曰萬物之類也。”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清 曾國藩 《復劉霞仙中丞書》:“妃匹有篤恭之德,乃足以奉神靈而理萬化。”

(2).各種變化。《莊子·大宗師》:“人之形者,萬化而未始有極也。” 唐 白居易 《嘆老》詩之一:“萬化成於漸,漸衰看不覺。”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三:“語雖合璧,意若貫珠,非書窮五車,筆含萬化,未足雲也。”

一原

一個本原。《淮南子·俶真訓》:“是故身處江海之上,而神遊魏闕之下,非得一原,孰能至於此哉!” 高誘 註:“一原,道之原也。”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太和》:“神則合物我於一原,達死生於一致,絪緼合德,死而不亡。”

先天

自出生即存在的或自出生開始的

先天畸形

發揮

(1) 表現出內在的能力

發揮知識分子的聰明才智

(2) 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達出來

這一論點有待進一步發揮

借題發揮

(3) 襯托;顯現

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揮。——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三聖

(1).三個聖人。指 堯 、 舜 、 禹 。 漢 董仲舒 《賢良策三》:“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是以 禹 繼 舜 , 舜 繼 堯 ,三聖相受而守一道。”《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 湯 法三聖。” 顏師古 註:“三聖,謂 堯 舜 禹 也。”

(2).三個聖人。指 夏禹 、 周公 、 孔子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説,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朱熹 集註:“三聖, 禹 、 周公 、 孔子 也。”

(3).三個聖人。指 伏羲 、 文王 、 孔子 。《漢書·藝文志》:“人更三聖,世歷三古。” 顏師古 注引 韋昭 曰:“ 伏羲 、 文王 、 孔子 。” 清 王鳴盛 《蛾術編》卷三:“ 伏羲 畫六十四卦, 文王 作卦辭,爻辭, 孔子 作十翼……歷數三聖。”

(4).三個聖人。指 文王 、 武王 、 周公 。《漢書·諸侯王表序》:“三聖製法,立爵五等。” 顏師古 註:“三聖謂 文王 、 武王 及 周公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丹霞蔽日行》:“ 周室 何隆,一門三聖。” 黃節 註:“一門三聖,謂 文 、 武 、 周公 也。”

神明

(1) 神靈;神祗

那個被他奉為神明的人不公正地譴責過他

奉若神明

(2) 指人的精神和智慧

神明頓颯爽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荀子·勸學》

(3) 英明;聖明

皆頌其神明

精討

細心研究。 南朝 梁簡文帝 《答湘東王上王羲之書書》:“《陽春》高而不和,妙聲絶而不尋,竟不精討錙銖,覈量文質,有異巧心,終愧妍手。” 清 唐孫華 《聞野弟貽眼鏡十六韻》:“晚研心尚在,精討力難勝。”

九師

(1).《漢書·藝文志》:“《淮南道訓》二篇。 淮南王 安 聘明《易》者九人,號九師説。”因稱《易經》學者為“九師”。 隋 王通 《中說·天地》:“蓋九師興而《易》道微,三傳作而《春秋》散。”《梁書·陸倕傳》:“ 任昉 報 倕 書:‘採三詩於 河間 ,訪九師於 淮曲 。’”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廟碑》:“九師爭大《易》之門。”

(2).猶九軍,大軍。《竹書紀年》卷下:“﹝ 穆王 ﹞三十七年,大起九師,東至於 九江 ,架黿鼉以為梁,遂伐 越 ,至於 紆 。”

區區

(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區區之薛。——《戰國策·齊策四》

區區之地。——漢· 賈誼《新書·過秦論上》

何乃太區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區區百人。——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區區之數

區區五毛錢

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2) 猶方寸。形容人的心

區區之心

(3) 舊時謙辭,我

區區嚮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4) (語氣不莊重)

此人非他,就是區區

(5) 誠摯

感君區區懷。——《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詩詞推薦

雜言·其四十四原文_雜言·其四十四的賞析_古詩文